• 1、诗歌鉴赏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诗中描绘了柳树哪两种生命状态?请简要概括。
    (2)、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诗赏析其表达效果。
  • 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当张岱遇见湖心亭的雪夜,便有了明清第一小品文中的绝美意境;当“我”和老余遇见路边那座小茅屋,便有了“驿路梨花处处开”的爱心接力;当海伦凯勒遇见莎莉文老师,便有了生命因重塑而绽放的动人光彩;还有春遇见冬,天遇见地,于是有了岁月,有了永恒……这世界有许多美好,生命中有许多遇见。

    请以“遇见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心之所向锦官城

    ①“锦官城外山如画,春雨飞花红满川”“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就是成都,自古以来,它就是许多人心之所向的地方。

    ②成都本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近些年因为张艺谋导演的宣传片、歌手赵雷的民谣《成都》的加持,成都越发人见人爱起来。“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其实成都让人流连忘返的,又何止是街头的风景呢?探寻古蜀文明奥秘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全国唯一君臣合祀的寺庙武侯祠,全国第一家互动体验专题博物馆大熊猫基地,全国唯一保存了隋唐园林遗迹的桂湖公园,当今世界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真要都走一遭,十天半月也不够。

    ③成都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是火锅,如同成都火锅“可以涮烫一切”,天南地北的人来到成都都能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成都与许多历史名人都产生过伟大的互动:山西人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山东人诸葛亮为成都留下了闻名遐迩的武侯祠,“蓉漂”诗人李白、杜甫、陆游……客居成都期间均写下大量传世佳作。如今,全国许多知名汽车生产厂家在成都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各地创客也汇聚成都……一位外地软件工程师感叹:“许多人不是已经在成都创业,就是在来成都创业的路上。”

    “最会享受”成都人

    ①“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很长时间以来,成都人被定义为生活悠闲会享受的典型。

    ②成都人的确会享受,但成都人的“悠闲”不是懒惰和不思上进。竹椅摇摇,绿树成荫,盖碗茶喝起,龙门阵摆起,这样的镜头在成都是寻常风景;但在软件园、开发区的写字楼里争分夺秒,甚至把床铺直接架在办公室也是成都人的生活常态。一位成都朋友说,他一天喝过四次茶,谈了四单生意;另一位讲,因为工作需要,他一周就吃了五顿“麻辣烫”。“劳”中“休”,“忙”后“闲”,成都人最会找到其中的平衡,让日子过得“巴巴适适”。

    ③对于成都人来说,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可以享受的。“喔豁”、“不存在”、“安逸惨了”……成都人总能以俏皮的方式,调侃生活中的所有际遇。在成都博物馆,有一个东汉陶俑让人印象深刻:它头扎布巾,单脚跃起,左臂环抱小鼓,右掌挥舞鼓槌,咧着大嘴,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似乎都在笑。有人说:“这个陶俑真是像极了成都人!”

    (1)、2023年成都宣传片的主题广告词是:“成都—— 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两文概括作答。
    (2)、两文都引用了民谣《成都》的歌词,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某同学打算选用甲乙两文中的部分语段完成一篇题为《爱上一座城》的短文,并按以下方式组合排序。请你分析他这样排序的理由。

    组合排序方式:甲②—乙②③—甲③

  • 4、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 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

    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定风波》)

    (2)、请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谭嗣同的《潼关》中任选一首,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于是入朝见戚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 见:同“现” B、执策而之 临:面对 C、臣之妻臣 私:偏爱 D、寡人之耳者 闻:听到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者     朝廷臣莫不畏王 B、鸣之不能通其意     学不思则罔 C、策之不其道     皆美于徐公 D、骈死槽枥之间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A、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B、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C、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D、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均观点鲜明。甲文指出要识别和重用人才,乙文强调广开盲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B、两文均说理巧妙。甲文以千里马的遭遇比喻人才的际遇,乙文以家中事类比朝中事。 C、两文均长于讽刺。甲文讽刺了统治者的愚昧专横,乙文讽刺了齐王的昏庸无知。 D、两文均语言精当。甲文中一个“不知”揭露了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乙文中一个“蔽”字概括了齐国朝政的症结。
  • 6、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期间,成都有超过600万名游客走进公园绿道,观赏新年春回大地的喜乐氛围。 B、通过举办此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成都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全球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C、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学校应该因材施教,走每个人都学有所长的特色发展。 D、许多读者之所以喜欢余华小说的原因,在于他的作品情感丰富细腻,叙述方式自由。
  • 7、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在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 , 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已有数千年,在出土的历史文物中,栩栩如生的龙图腾随处可见,中国人潜意识对龙的崇拜和向往早已根深蒂固。我们对“龙”文化抱有两种心态,一面渴望它的庇护,一面又忌惮它的铮芒毕露

    A、源远流长 B、栩栩如生 C、根深蒂固 D、锋芒毕露
  • 8、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对于那些见义思迁的人,那些鄙薄技术工作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啊,小桃树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那楚楚的容颜全然都退尽了。 C、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就会精神悲泣压抑,形销骨立。 D、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 9、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刻(juān) 对(chèn)    滋暗长(qiǎn) B、(zǎi) 粗(zhuō) 两插刀(lèi) C、(guǎng)    临(lì) 铮作响(zhēng) D、见(piē)    号(chuò) 味同蜡(jiáo)
  • 10、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幸福有声音,需要用心聆听:也许是一串银铃般的鸟鸣,也许是一阵整齐的鼓点,也许是一片和谐的笑声……生活中有很多幸福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请以“幸福有声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和要求】⑴明确“幸福”所指,写出“声音”的具体内容。⑵可以从自然、家庭、国家、社会等角度切入,重点描摹那些令人幸福的声音。⑶有层次地表达自己的发现、感悟、思考等。⑷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⑸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自己的姓名、校名等信息。

  • 11、操场上,七年级的班级乒乓球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学们热情高涨,加油声此起彼伏。请对班上一位正在进行乒乓球比赛的选手进行具体描写。

    要求:①运用动作描写;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③字数150~200字之间。④不用使用真实姓名。

  • 12、文学作品阅读;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深林人不知

    杨占厂

    ①善南河是苏北平原的一条大河,东流入海时如飘带绕过大半座天齐山。在山河之间,有一片面积六千多亩的弧形森林:月牙林场。

    ②从1984年开始,日常守护林场的是一个姓邵的青年汉子,到了2003年,他就成了邵老汉,周围村子的人都尊称他“邵爷”。除了背部两处碗口大的伤疤,邵爷算得上英武挺拔,但他一生未娶,住在林边的木屋里,自己种粮栽菜,政府给他的月工资,除了沽酒和吃穿用度,其余的都存在乡民政杨助理那里。

    ③在邵爷看来,平常他也确实不需要花什么钱。森林就是宝藏,啥都有。烧火,废柴随处可见;吃肉,随便养点鸡鸭,放到林子里长得疯快。所以,邵爷常常自语:“哪是我守着林子,是林子养了我哩。”

    ④村子里的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好人。逢年过节时,大家也会送点菜肴、衣被到林子去。可去的人每次都会被邵爷用好酒招待,都要一遍一遍地听邵爷讲述月牙林的好、善南河的好,乃至活着的好。但邵爷也不是什么都说,哪怕喝了再多的酒。譬如,他从哪儿来,他为什么不娶妻。

    ⑤直到2003年盛夏的那一天。朝阳刚刚从天齐山露出笑脸来,民政杨助理骑着自行车,就像名将军驾驭着汗血宝马,向林场边的小木屋疾驰,引得村民们纷纷跟随前往。只见杨助理把一张纸递给邵爷,邵爷久久凝望着那张纸,手颤抖着,颤着颤着,就把眼眶里积满的泪给晃了出来,在满是沟壑的脸上纵横流淌。

    ⑥到场的村民看清了,那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可是这跟眼前这个50多岁的老汉有什么关系呢?第二天,村民们讶异地发现,那个木屋已经没有炊烟升起,邵爷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

    ⑦过了几天,杨助理把一张皱巴巴的存折交到了村小学校长的手里,郑重地说:“这是邵卫民同志捐赠的,作为村民子弟的奖学金!”大家这才知道,邵爷是有名字的-邵卫民。

    ⑧在杨助理的口中,一个隐藏了19年的秘密渐渐清晰:1984年初,老山,位于中越边境第二段12号国界碑之间中国一侧,中国边防军侦察兵快速穿插,在获得情报返回途中,与大量敌军在密林里狭路相逢。连长邵卫民带着五名战士且战且退,他喝令其他战士立刻突围,自己留下做掩护。但战友们坚决不肯,认为连长更能准确表述情报内容,然后迅速分散,吸引敌军注意力。邵卫民奔至临时营地,将情报传回上级,火力很快覆盖了敌军的老山坑道工事……。

    ⑨夺回老山主峰之后,在医院治疗数月的邵卫民得知,那五名战友-“大壮”“小苏北”“高个”“高原红”“秀才”,全部壮烈牺牲。邵卫民在暗自痛哭之后下定了决心 , 他一一打听清楚了:“大壮”是山东的,“高个”是河南的;云南的“高原红”、江苏的“小苏北”、浙江的“秀才”不但成了家,还有了孩子,其中“小苏北”的儿子刚满月。“小苏北”不止一次说过自己的家乡有多美,美得就像那首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一次都让来自甘肃沙漠边缘的邵卫民羡慕不已。

    ⑩“我的命是他们给的,他们的娃也是我的娃。”邵卫民下定了决心。复员时,他向组织提出了请求,去了一个有山、有林、有河、有海的地方。

    ⑪邵爷每个月的工资由杨助理分别寄给烈士们的孩子。孩子们在最近几年陆续考上了大学,2003年夏天的这一封录取通知书是“小苏北”家的,也是最后一封。

    ⑫通知书复印件送到林边小屋的那天,邵爷一次次地对杨助理说,更像对着自己,对着河海山林,对着19年前那几张熟悉的面孔说,“我,连……连……连长,完成任务了!”

    (摘自《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森林就是宝藏,啥都有。烧火,废柴随处可见;吃肉,随便养点鸡鸭。可见,邵爷衣食无忧。 B、这篇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对事物的描述更加客观、真实,同时更具有说服力。 C、邵爷复员时请求去月牙林场,因为“小苏北”的家乡在苏北平原,邵爷对那里充满向往。 D、这篇小说以邵爷的话结尾,不仅照应了前文,而且使邵爷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朝阳刚刚从天齐山露出笑脸来,民政杨助理骑着自行车,就像一名将军驾驭着汗血宝马,向林场边的小木屋疾驰,引得村民们纷纷跟随前往。

    (3)、结合小说内容,概括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邵卫民在暗自痛哭之后下定了决心”中“下定了决心”的具体内容。
    (4)、文中为“邵爷每个月的工资由杨助理分别寄给烈士们的孩子”设置了多处悬念,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邵卫民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小说内容写出三点并简述理由。
  • 13、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10月29日,全国人大发布《国务院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训市场“虚火”大幅下降,校内减负提质受到普遍欢迎,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87.8%的学生认为作业量明显减少,9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96%,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87.1%,绝大多数学生校外培训时长较“双减”前减少了50%以上。

    (节选自“中国人大网”10月29日)

    【材料二】

    关于“双减”政策落实情况的问卷调查

    【材料三】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但提升“双减”效果不能只在校园里寻找方案,发挥好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的协同力量同样重要。无论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还是完善教师激励制度,解决好课后服务师责、场地、经费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都需要更精准的政策配套。与此同时,如何将“走出去”与“请进来”更好结合,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社会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元的教育养分,也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家长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比如,家长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落实“双减”工作不是某一方的事,相关各方形成合力、一起推动,政策成效才有可能更好显现。

    (节选自吕晓勋《人民日报》)

    (1)、材料二的图是家长对目前“双减”工作的看法调查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家长们普遍认为“双减”政策的落实,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B、多数家长认为“双减”减轻了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规范了校外培训管理。 C、少部分家长认为“双减”增加了学生课余时间,强化了学校教育责任。 D、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对“双减”政策的实施持有其他意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校内的减负提质受到了普遍欢迎,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 B、90%左右的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而且课后服务也已经完全实现了“5+2”全覆盖。 C、校外培训市场“虚火”大幅下降,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均超过85%。 D、落实“双减”工作并不是某一方的事,相关各方只有形成合力、一起推动,政策成效才有可能更好地显现。
    (3)、“双减”的有效落实,不能仅从校园寻找方案,你觉得还有哪些是可以做的?请根据材料说说你的建议。
  • 14、课内文本阅读

    说  和  做

    ——记闻一多先生官行片段(节选)

    臧克家

    ①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②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③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④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⑦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⑧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⑩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⑪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下列关于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例,在选文中没有出现的一项是( )
    A、起稿政治传单 B、潜心文学创作 C、群众大会演讲 D、参加游行示威
    (2)、下列对第①段中加点词“小声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态度和蔼。 B、表明了闻一多先生语气温柔。 C、指在昆明小范围内宣传动员。 D、反映出当时斗争形势严峻,言谈行事只能小心隐秘。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深切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牺牲的惋惜之情。 B、选文高度称赞了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的伟大精神。 C、选文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D、选文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 15、名篇名句默写;古诗名句填空。

    吟诵诗文,让心灵旅行。吟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①”,感受隐居生活的闲适:吟《木兰诗》“当窗理云鬓,②”,共享木兰回归女儿装的喜悦;韩愈《晚春》中的“③”两句,让我们看到花木仿佛也知春将归去,尽情地争芳斗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勾起天涯游子浓浓的故园之思。

  • 16、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一、二两句描绘了草木争春、万紫千红的画面,将初春的景致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B、诗人认为杨花榆荚“无才思”,即不如其他花娇艳动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屑和嘲笑之意。 C、诗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能斗,使描绘的景致形象而富有奇趣。 D、诗人别出心裁,熔写景、抒情、议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和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2)、作者通过本诗,传达出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7、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度?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舍之        哀:哀求 B、不可以故意也    待:看待 C、遂往蒙         诣:拜访 D、肃于是越席之    就:接近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A、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B、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C、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D、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蒙南渡后投奔姐夫,姐夫带着吕蒙征讨山贼,吕蒙母亲对姐夫的做法非常生气。 B、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还看不起吕蒙,后经部下劝说才改变对吕蒙的态度。 C、吕蒙在和鲁肃喝酒之时突然问他对付关羽的办法,鲁肃的回答,让吕蒙很不满意。 D、吕蒙为鲁肃想了不少对关羽的办法,鲁肃对吕蒙的不凡的才华谋略感到十分震惊。
    (4)、请将本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另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计安可不豫定?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18、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1)、请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
    (2)、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
  • 19、请仔细研读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我捧起语文书,在静谧的深宵守着一盏孤灯阅读的时候,眼前就展开一幅幅人文山水的画卷。读着《黄河颂》,我好像看到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_____________;读着《土地的誓言》,我好像看到端木良伫立在丰饶美丽的关东原野,内心澎湃着对家乡无比痛的热爱;___________与书为伴,心灵就会变得丰盈。

  • 20、【病句辨析]文段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天我们读了《杰出人物故事》这本书,里面写了孟子、祖冲之、李四光、陈景润、钱三强…… 等大约30个左右著名人物的故事。②他们每一个人经历都不同,所研究的领域也不同。③但是他 们都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祖国各个方面做出了强壮的贡献。④通过这次阅读,使我感到他们 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A、 B、 C、 D、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