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浦江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作业检测试卷
试卷日期:2025-04-01 考试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18分)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画面制作堪称精美,色彩xuàn 丽,打斗场景更是让人应接不暇。而剧情的跌dàng起伏,从哪吒的出生,到与敖丙的相遇相知,再到最后的大战,无不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它不仅展现了热血的战斗,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如哪吒与父母间的亲情,和敖丙之间的友情,都令人为之感动。(2)、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xiá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2. 古诗文名句默写。(1)、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采桑子》)(3)、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式微》
(4)、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 !《子衿》(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王勃用来安慰和鼓励朋友、表达真挚友情的名句是“ , ”。(6)、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典故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 ”。(7)、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展现洞庭湖壮阔画面的千古名句是“ , 。”(8)、 ,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上灯节(正月十五)时鼓亭里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花灯灿烂逢盛世”。下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A、丰收锣鼓震天响 B、锣鼓铿锵颂丰年 C、锣鼓咚咚佳节至 D、锣鼓声里百万兵二、阅读理解(49分)
-
4. 名著阅读(1)、《经典常谈》是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2)、相传仓颉从( )得到灵感,开始造字。A、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 B、竹叶的形状 C、树木的影子 D、鸟兽的四肢(3)、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下面是三位同学的阅读需求,请你为他们推荐《经典常谈》中的相应篇目进行阅读。
《经典常谈》篇目
阅读需求
推荐篇目(填序号)
①《说文解字》第一②《周易》第二③《尚书》第三④《诗经》第四⑤“三礼”第五⑥“春秋三传”第六⑦“四书”第七⑧《战国策》第八⑨《史记》《汉书》第九⑩诸子第十⑪辞赋第十一⑫诗第十二⑬文第十三
同学A想了解太极八卦常识
同学A:
同学B对先秦帝王将相有探究兴趣
同学B:
同学C想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
同学C:
5. 文学类文本阅读;班级开展以“看戏”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请你完成任务。【甲】门缝里看戏
卞毓方
①五岁半那年,祖父带我到剧场看了一出京戏《失空斩》。几年后我才知道,这出戏演的是《三国演义》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当时却懵懵懂懂:三国人物为啥长成、穿成那个模样?讲话为啥是那个腔调?平常为啥在街上看不见他们?难道他们是单独住在一个叫三国的地方……一切都云里雾里,稀里糊涂。
②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很想再看一次。那是另一个世界,灯光灿亮,景色辉煌,人物相貌堂堂,气宇轩昂,一动一静、一言一语都像是在仙境,绝不是我们所在的人间。
③不多时,里头的声响又起来了。这回是淮剧《秦香莲》,我试探着再从门眼往里瞧——呀,终于能瞧见了!不料,中途有一位观众,又蹭到了门前,正好遮住我的视线。我比前番来得机灵,清了清嗓子,奶声奶气地求人家:“大叔,让开一点好吗?”门里的人听到我的话,回头瞟了一下,立马移开了。
④《秦香莲》的戏我没看过,但剧情听过若干遍。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赶考,中了状元,招为驸马。秦香莲扶老携幼,到京城寻夫。陈世美忘恩负义,不认贤妻。并派人谋杀。开封府包拯包大人主持正义,判陈世美死罪。公主与太后出面求情,包拯铁面无私。最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真是大快人心!
⑤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
⑥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
⑦半个世纪后,我历尽沧桑,风尘仆仆还乡。像武陵人重访桃花源,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是它,就是它。它还屹立在那里。外形虽苍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功能完好,不时还有演出。我大喜过望,向陪同的朋友提出想看一场淮戏。朋友积极安排,钱嘛,自然不用我掏。我掏的是热泪——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
【乙】旧戏台
胡容儿
①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 , 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
②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
③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
④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
(1)、【理•内容】请根据文意,梳理并补全下表内容。剧名
《失空斩》
《秦香莲》
①
剧种
②
淮剧
京剧
看戏地点
剧场
剧场
村里庙会
心情
稀里糊涂、玄妙、神秘
③
喜悦、感慨
(2)、【赏•画面】结合文意,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析下面句子。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句中加点字可否改为“长、步、咿呀、幽咽”?请阐述理由)
(3)、【品•剧情】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通过“仙境”和“人间”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京剧的好奇、仰慕和喜爱,表达作者对京剧艺术的由衷赞美。 B、【甲】文写“我”五岁半那年看京戏《失空斩》,虽稀里糊涂,但埋下向往戏剧世界的种子。 C、【甲】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描述《秦香莲》的剧情内容,蕴含善恶有报的价值观,体现戏曲的教化作用。 D、【乙】文中作者感慨自己辜负眼前的戏台,只因为自己不知台下的演员每天过着怎样的人生。(4)、【悟•主旨】结合以上两则材料,探究作者为何会如此难忘看戏生活。6.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心怀梦想的种子可以飞多远
①“满地榆钱逐晓风”“癫狂柳絮随风舞”,种子借风力传播是自然界常见现象。对大多数植物而言,种子是其一生中唯一能够移动的阶段。看着种子优雅地划过长空,你会不会好奇,种子借助风力究竟可以飞多远呢?
②种子在特定时间随风散播、降落会形成壮阔的种子雨。为研究种子雨,人们发明了种子陷(又叫种子雨收集器),多使用纱布做成网兜状——像一张情网,莽撞的种子陷落后便再难脱身。借助种子陷,研究人员建立了种子扩散的精确模型。他们在美国东部阔叶林中一座45米高的塔上放置12层种子陷,收集了近5000枚种子,统计发现大部分种子落在原地,一部分“飞”到了数百米之外,少部分能“飞”出千米之外,种子的实际散布与模型预测完全一致。
③事实上,由于重力束缚,自然界多数种子会落在母株附近,即近距离传播,少数“心怀梦想”的种子才会到达远方(长距离传播)。作为典型的风传植物,蒲公英种子通常散落在离母株不足1米的范围内。但是,在天气晴朗的二级和风里,少量蒲公英种子却可以飞行1公里左右。这种远行得益于种子上附着的毛茸茸的冠毛,飞行时其周围会形成特殊空气涡流,这些冠毛可以精确调整,以稳定涡流,延缓下降,保持飞行高度。
④如果种子传播较远,应该怎么研究呢?2013年,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与中国林科院合作,搭建了一座21米长的“野外环境风洞”,将研究飞机的严谨精神应用到种子上,发现在风洞内相同高度释放种子,形态越接近球形的种子,其传播距离越小。
⑤如果传播距离更远,连“风洞”都鞭长莫及,又该怎么办呢?别急,我们还有“塔式采样器”和“无人机”。塔式采样器形似人字梯,上面安装涂有粘液的屏布,可以粘住经过的种子。同时,利用一架装有黏性种子捕捉板的无人机,对距地面60和120米高的种子密度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种子扩散密度随高度上升而快速降低,而加拿大蓬种子可以随气流升高到至少120米高空。
⑥种子陷、激光器、风洞、无人机……,工具的发明和应用,将人类的双手延长,但总有工具不能企及的地方。幸好,我们还有艺术,供人类汲取营养。
⑦2005年,普林斯顿大学的生态学教授接受纽约中央公园展览“装置艺术”(在一条人行道,每隔四米竖起一座五米高的栅门,共立7500座之多;门上一律垂挂橘黄色布帘,随风恣意起舞……)的启发,他拍摄大量照片,借布帘随风摆动的幅度研究风涡流的传播规律,估计风涡流如果携带种子,可以将种子传播多远距离。通过建立模型,他推断观测到的涡流可将种子传播到500米之远。该研究发表于顶尖学术期刊《自然》。
⑧种子的飞行极限是多远?研究进入到深水区,如生命科学深入到微观领域,又如物理学上升到高维空间,便只得借助于一双想象的翅膀。
⑨1992年,Swan等人在喜马拉雅山上约6700米高的岩石缝里,发现了身份不明的种子,这个高度远远高于植物可以生长的范围,可以说是生命的禁区,作者推断种子应该是被风吹到了这里。为了“飞天梦”,没有人知道这些种子翻越了多少山峰。
⑩另一个故事是,随贝格尔号航行时,达尔文发现生长在偏远孤岛的生物,比如,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植物,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到达如此偏远的地方。回英国后,达尔文埋头研究采集到的芹菜和芦笋种子,并且计算出,这些种子跨越大西洋洋流至少传播了300英里。由于很难长久漂浮在海水中并保持生命力,可以推测种子是随风飘到这些孤岛。
⑪现实中,Swan和达尔文观察到的现象很难重复。但基于事实和分析,可以想象出种子飞行的一种极限:水平横跨大洋,垂直登上喜马拉雅。种子是听了多少遍“诗和远方”,才会下如此大的决心远行,谚语讲“只有天空才是极限”,对于心怀梦想的种子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
⑫由此,不难看出:在探索的路上,种子走得很远,靠翅膀,靠清风,靠一份对远方的向往:探索的路上,人类走得更远,靠____,靠____,靠____。
(1)、请结合选文内容,将结尾处的语句补充完整。(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作为典型的风传植物,蒲公英种子通常散落在离母株不足1米的范围内。但是,在天气晴朗的二级和风里,少量蒲公英种子却可以飞行1公里左右。
(3)、请结合加点字分析其语言特点。而加拿大蓬种子可以随气流升高至少120米高空。
(4)、请分析选文标题的妙处。7. 古诗文阅读;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舟次丹阳驿
(明)高启
沽酒来寻水驿门,邻船灯火语黄昏。
今朝始觉离乡远,身在丹阳郭外村。
(1)、两首诗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从“”与“”两词分别可以看出。(2)、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的情感。8. 文言文阅读皮先生学愚公
有皮先生者,鲁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而曰:“愚公年九十,我始半之。太行、王屋若是其高而广也,而可移,我盍试其少者?”
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塿①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葬焉而不窒②于墓,种莳③焉而不浸于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为者?且是丘也,高仅可隐,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而曾莫之知也,子何为者?”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
是岁旱,溪涸。溪右④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娥氏之力也!”
(选自《耳食录》)
【注释】①培螻:小土丘。②窒:阻碍。③莳(shí):栽植。④右:西边。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鲁而好奇
②率二子荷畚操箕
③我盍试其少者
④苗且槁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 ”划开。(限断三处)愚 公 事 列 子 寓 言 耳 且 彼 为 其 塞 出 入 之 迂 也 故 欲 平 其 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
(4)、为什么愚公移山令人佩服,而皮先生移山却令人发笑?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三、写作实践(50分)
-
9.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去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学校文学社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了让大家充分地了解我国春节的来历、习俗,以及展示你与春节相关的难忘之人、难忘之事……现正在征集“春节”相关的征文,请你按要求积极投稿。
任务
类型(二选一)
写作提示
写一篇以“春节”为主题的征文。
记叙性文章
你印象中,春节让你难忘的那人、那事、那景、那物任选其一作文,题目自拟。
说明性文章
你可按一定的顺序向同学们介绍春节的来历、习俗、意义等(不能照抄前面的材料);你还可以介绍亲身参与制作的春节美食等。要求: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讲究顺序的安排,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