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2025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试卷日期:2025-04-01 考试类型:中考模拟

一、

  • 1.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2025年央视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为观众带来一场(A眼花缭乱   B叹为观止)的视听盛宴。歌舞《喜上枝头》以宋画意境为灵感,融入古筝、二胡等传统元素,舞者身姿翩然,整个场景都晕染着东方美学的jìng mì诗意;武汉分会场的节目也是高潮迭起,编钟的古老旋律与现代音乐相得益彰,生动演绎了荆楚大地千年的历史沧桑与文化底蕴;《秧BOT》节目中机器人(C栩栩如生   D惟妙惟肖)扭着东北大秧歌,它们的动作虽机械却整齐,这种传统文化和科技制造的碰撞让人耳目一新………零点钟声敲响,春晚也落下wéi mù,有网友点评这次的节目最温情最文化最创新。可见,春晚是展现民族文化的舞台和观察社会现象的重要窗口。

    (1)、请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jìng mì  wéi mù

    (2)、请选择适合当前语境的成语,依次写下序号。
    (3)、划横线的句子是个单句,请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它变成一个递进复句。
    (4)、有网友结合上述文字为2025年春晚节目写了一副对联,词语顺序已打乱,请写出这副对联。

    除夕良辰   科技浇筑   非遗韵   舞台巧构   华灯璀璨   梦华章

    上联:    
    下联:

  • 2.  古诗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 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 殊未屑!(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二十余年如一梦,。(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7)、 , 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8)、一抹晚烟荒戍垒,。(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9)、 , 采葵持作羹。(《十五从军征》汉魏时期乐府诗作)
    (10)、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2)、饿死真吾志,。(文天祥《南安军》)
    (13)、 , 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
    (14)、只见草萧疏,。(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15)、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16)、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用“ , ”表达物是人非、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17)、《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家破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
  • 3. 阅读甲、乙、丙三个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甲】

    ①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信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唯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 , 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①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曰:“小大之 ,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之。刿曰:“来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有删改)

    【丙】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至能,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故不错意也:    免冠徒    小大之

    公将之:       愿侵地:    由是超擢: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段中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斗争情况,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都是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曹刿深谋远虑、唐雎不畏强暴,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 B、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语气委蜿,而唐雎语气坚定。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都选自此书。 D、“下/视其辙”“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句间停顿都正确。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 4. 赏读美文意蕴,完成小题。

    炊烟吹来又催年

    周梦蝶

    ①又见炊烟升起。

    ②袅袅炊烟,腾空而起,先浓后淡,时隐时现,最终在暮色苍茫时,宛如一抹天边的流云,飘然离去,消失不见。

    ③很多时候回到老家,尤其是在冬日的傍晚,站在故土山梁上,我都傻傻分不清楚,哪是薄雾,哪是炊烟。它们都是那样的飘渺而虚无、梦幻且短暂,却又给冬日的乡村平添几许诗意、几多浪漫。不然,这雾茫茫、冷飕飕的冬日黄昏,岂不显得太过孤寂、清冷了。

    ④记得两年前,我在小诗《故乡的炊烟》中有过这样的感叹:告别灶台的熊熊烈火/冲破烟囱的层层阻拦/在空中四处弥漫/于凤里自由飘散/不管寒来暑往/无论山高路远/在每个游子的心灵深处/最不忍直视的便是对炊烟的挂念……

    ⑤“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或许是从小在乡间长大的缘故,我对炊烟有着天然的热爱,以及无比的亲近,每当看见它们从左邻右舍、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徐徐升起,飘荡开来,弥漫在整个村庄,我的心里总会产生一种归属感。我感觉,炊烟里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希望,传递着脚下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给予的慰藉与温暖。因此,看到炊烟,我便仿佛看到了自己为之魂牵梦绕的家园。

    ⑥这样的情怀刻在我的骨子里,流在我的血液中,即便在我离开老家几十年后,也没有一丁点儿改变。

    ⑦“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在四川宜宾的蜀南竹海,我曾见识过绵绵春雨中的炊烟。在云南腾冲的和顺古镇,我所见到的炊烟,又是“一条门巷成村落,几处炊烟锁翠微”的另外一番情景。在重庆酉阳的龚滩古镇乘船畅游乌江画廊时,其更多了些“浮家不畏风兼浪,才罢炊烟,又袅茶烟,闲对沙鸥枕手眠”的自在悠闲。在贵州贵阳的青岩古镇,我所目睹的,则是“高下人家密不分,炊烟处处映朝曛”的热闹景观……当然,最打动人心的,可能还是家家饭菜煮熟时争先恐后升腾飘散的炊烟,那“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的浓浓烟火气,真叫人垂涎欲滴。

    ⑧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言:“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在我心里,炊烟总是那么灵动而美好,既具情怀,也有诗意。无论“炊烟化山云,云起半明晦”,还是“沤漩嬉浮叶,炊烟倒入船”,又如“行踏千家檐宇,看炊烟斜出”,抑或“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读来都让人唇齿留香、浮想联翩。而就像我在《故乡的炊烟》里所写:将每一个鲜活的日子都装订成册/炊烟无疑成了故乡诗集的封面。

    ⑨时光流转,世事变迁,很多东西在我们一路走来的旅途中渐渐丢失不见,无从拾捡。那升起又落下、聚拢又离散的一缕缕炊烟,却犹如挥之不去的乡愁,在春暖花开时、在月色如水时、在秋风乍起时、在天将欲雪时,濡湿了我们的记忆,晕染着人生的流年。

    ⑩年怕中秋月怕半,转眼又到数九天。而今,北风吹来,炊烟又起,年离我们越来越近,是跨越山海、回家过年的时候了。对很多人而言,只有回到炊烟袅袅的家乡,守候在严父慈母的身边,这年,才有味道,才够温暖。

    摘自《中国文化报》2025-01-23

    (1)、【整体感知】

    作者描写不同时空中、现实和诗境里的炊烟,感受各有不同,请填写下表。

    在冬日的傍晚,站在故土山梁上

    它们都是那样的飘渺而虚无、梦幻且短暂

    平添几许诗意、几多浪漫;

    左邻右舍、家家户户的房顶上

    徐徐升起,飘荡开来,弥漫在整个村庄

    心里总会产生一种归属感:

    看到炊烟,仿佛看到了自己为之魂牵梦绕的家园。

    家家饭菜煮熟时

    最打动人心,真叫人垂涎欲滴。

    (诗词里的炊烟)无论“炊烟化山云,云起半明晦”,还是“沤漩嬉浮叶,炊烟倒入船”,又如“行踏千家檐宇,看炊烟斜出”,抑或“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像我在《故乡的炊烟》里所写:将每一个鲜活的日子都装订成册/炊烟无疑成了故乡诗集的封面。

    在我心里,炊烟总是那么④ , 读来都让人唇齿留香、浮想联翩。

    (2)、【炼字析词】

    本文多处写到“又”字,如“炊烟吹来又催年”“又见炊烟升起”“转眼又到数九天”“炊烟又起”等等,请从表情、达意和构思的角度谈谈“又”字在本文运用的妙处。

    (3)、【句意赏读】 请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对很多人而言,只有回到炊烟袅袅的家乡,守候在严父慈母的身边,这年,才有味道,才够温暖。

    (4)、意象是文学中意蕴寄托和情感抒发的载体,不仅是诗词中常有,散文中也会出现。请仿照下列方式,说说本文的意象及其所包含的情意。

    如:《湖心亭看雪》——雪——作者通过赏雪勾勒出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突出他的遗世独立和高洁傲岸的精神气质与独立人格。

    《炊烟吹来又催年》——

  • 5.  阅读经典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片段一: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余……正直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

    片段二:

    报录人见了道:“好了,新贵人回来了!”……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醒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怕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以上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同样是“不省人事”,但是一喜一悲。批注者为何认为范进是“喜由悲来”,周进是“悲极喜生”?请你结合作品相关情节回答。

  • 6. 根据《简·爱》的阅读,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洛伍德学校

    勃洛克赫斯特——当众诋毁并惩罚简·爱——

    谭波尔小姐————公正

    海伦·彭斯——对简·爱微笑,给予安慰——

  • 7. 读完《简·爱》后,老师让同学们以“逃离”和“重返”为关键词,探究简·爱的四次逃离和两次重返,开启寻找自我之旅。请完成表格。

    地点

    逃离的原因

    重返的意义

    盖茨海德府

    逃离生命成长中的恶意和压制

    见到①(人名),学会自我审视,放下仇恨

    逃离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的生活

    桑菲尔德庄园

    拒绝④(人名)的求婚,重返生命的本真与初心

    沼泽山庄

    逃离宗教的蛊惑与神学的催眠

  • 8. 本学期,班级开展了《儒林外史》《简·爱》名著阅读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读贵认真。历代正史设的“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反其意而用之,作《儒林外史》,刻画了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以下对儒林中的另一种“面相”表述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匡超人说自己“惯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因怕受到连累不去探望坐牢的朋友潘三。 B、严贡生说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被小厮说漏他强占邻人猪的事实。 C、范进的文章被周进称为“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却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 D、张敬斋在居丧期间,不肯用奢华的筷子,以示守礼,却马上又在燕窝碗里捡了一个大虾元子放在嘴里,不忌荤腥。
    (2)、读贵有法。比读《儒林外史》和《简·爱》,有同学发现有两位文章中女性都曾面临婚姻的抉择,请根据提示,完成问题。

    作品人物

    简·爱(《简·爱》)

    沈琼枝(《儒林外史》)

    面对婚姻的抉择

    相关情节:简·爱在婚礼上得知了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面对罗切斯特的哀求挽留,她虽然很爱他,还是毅然离开了。

    相关情节:被扬州盐商骗取来做小妾,她不愿意做妾,便深夜出逃

    阅读发现:根据简·爱和沈琼枝在人生困境时的选择,我获得了这样的启示:

  • 9. 写作。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从一个被误解和排斥的“魔童”逐渐成长为一个敢于面对命运、勇于改变世界的英雄。他的成长历程不仅是对自我身份的接纳,更是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哪吒的故事启示我们,真正的成长源于对自我的深刻认识与勇敢面对。

    请结合电影中的情节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接纳自我,勇敢前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叙述类文章要表达出真情实感,议论性文章要观点明确。适当运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增强文章感染力;不少于700字;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