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写作。
“你总是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我觉得,你首先得肯定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人肯定能增强信心;换位思考,我们也要学会肯定别人。”
“关键是这种肯定必须是真诚的,因此应留心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我们要变成更好的自己,有更多的闪光点被肯定。”
这几个同学的谈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500字的文章。 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
2、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石青糁之。
【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②;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③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④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⑤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虚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⑥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余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选自宋起风《核工记》)【注释】①雉:城墙垛子。②应门:应声开门。③度:揣测。④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⑤屠:塔。⑥舣舟:找船靠岸。(1)、 运用课内迁移法解释加点词。字词
课内句子
课外句子中的解释
许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长五分许 ( )
然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形若渐寤然 ( )
盖
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盖供客茗饮也 ( )
(2)、 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 记”这种文体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的成分,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 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 杂记”。 B、【甲】文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详细地介绍了核舟的结构,依次写了船头、船舱、 船尾和船顶,很有章法。 C、【乙】文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意境的具体化、形象 化,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D、两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4)、【甲】【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它们共同具有的妙处。 -
3、诗词鉴赏归自谣寒山碧① , 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②。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③便是关山隔。
〔南唐〕冯延巳
【注释】①碧:在古诗词中常作为一种伤心色。②潇湘客:去往潇湘的远行客。③来朝:明早。(1)、词中“寒山碧”“霜月白”等词语,营造出了送别时 的意境。(2)、 结合全词,分析“来朝便是关山隔”一句中“隔”字的妙处。 -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当蟋蟀不再歌唱①蟋蟀是大自然的天然歌手,它们的歌声优美动听。为了吸引异性,公蟋蟀们常常不知疲倦地一展歌喉,唱着优美婉转的小夜曲。公蟋蟀的翅膀就是它们的小提琴。每当需要交配时,它们就会通过弯曲翅膀,用右翼鞘盖在左翼鞘上,利用它们的相互摩擦来发声,以期吸引异性,并与之交配。
叶子
②突然有一天,在夏威夷考艾岛,蟋蟀们基本沉寂了下来,它们都离开这里了吗?都去了哪里呢?一个生物学研究小组自1991年以来一直在夏威夷考艾岛研究蟋蟀,但直到2003年他们才明白,其实蟋蟀并没有少,而是近九成的公蟋蟀已经不再唱歌了。考艾岛近几代的蟋蟀一直都在经历着重要的遗传改变,它们的翅膀始终平铺着,不能再痛快地唱出求爱的歌曲了。
③是什么使公蟋蟀们不再歌唱了呢?原来歌声使它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在夏威夷考艾岛,被公蟋蟀们的小夜曲吸引来的不仅有异性,还有一种寄生昆虫。这种寄生昆虫常常会循声而至,一旦发现正在唱歌的蟋蟀,就会寄生下来,并把卵产在它身上,而这种卵会钻进蟋蟀的身体里,在那里长大,然后钻出蟋蟀的身体并杀了它。
④为了保护自己,公蟋蟀们被迫停止激情的歌唱,沉默了下来。虽然这种安静的转变让公蟋蟀们看起来没有以前的激情,但毕竟也保护了它们免受寄生虫的袭击。
⑤但是不唱歌又如何求偶?不求偶又靠什么来繁殖?(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改动)(1)、请简析第⑤段两个设问句独立成段的作用。(2)、请指出②③④段的说明顺序。(3)、请写出你从末段画线文字得到的启示。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 生虫的侵袭并能继续繁殖,这应该属于生物进化的一种成功范例。
-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儿时的端午节①童年的端午节是我记忆最深刻的日子,因为我最喜欢吃粽子,往往在节前两三天,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从街上买来青绿色的箬,洗净晾干,浸泡好糯米、红豆、蚕豆之类的东西,然后请隔壁胖婆帮忙一起来包。妈和胖婆都是包粽子的能手,她们坐在方桌旁,一边张长李短地聊,一边手脚麻利地裹。她们把两张箬拼叠起来,卷成漏斗形,倒进豆米,用筷子压实,再用手一揿,封好口子。而后用事先撕成条状的老箬作绳子,一头咬在嘴里,另一头用手紧紧把粽子捆住,再把咬在嘴里的那一头穿过圈结,使劲一抽,一只棱角分明的粽子便诞生了。一个下午能裹一大镬,加上水和碱,用柴爿在大灶里煮烤。随着熊熊的烈火,锅里的水开始哒哒地滚起来,带着箬清香味的水汽不断地从锅边冒出来,弥漫灶间,香飘屋外,惹得在廊下玩耍的我口水直流。
黄梦燕
②与此同时,爷爷开始挖水缸边的菖蒲。丛生的菖蒲,叶如宝剑般往上刺着,它冬不畏霜雪,夏不怕虫咬,生命力极强,终年青翠,春天还开穗状黄色的花。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平时无人理它,只有到端午才派上用场。爷爷连根带叶挖上几棵,把菖叶和艾草一起悬挂在每个房间的门上,说菖叶为天上五瑞之首,又形如宝剑,可以捉鬼辟邪;艾草作为治病的草药,可以招纳百福,挂在门前可以强身。爷爷把菖蒲淡红色的根制成一个个小人的样子,俗称菖蒲姥人(女人之意),挂在我们孩子的衣襟上,说可以保孩子平安过夏。我好奇地问爷爷别的节日没有这样,为啥端午要这样搞?爷爷说,从古以来都把阴历五月五日当作“恶月恶日” , 因为端午以后,天热起来,瘟疫瘴气开始蔓延,毒蛇虫蝎纷纷出洞,所以就用这种方法来对付它们。
③到了端午节那天,一早起来,母亲先把头天晚上做好的香袋挂在我的脖子上,再用毛笔把调好的雄黄涂在我的鼻翼、额角、眉心上。我拿镜子一照,哎呀!难看死了,小囝不像小囝,小娘不像小娘。吃好早饭我躲在房里不敢出来,唯恐被人见了笑掉大牙,可母亲偏让我拿着瓶子到小店去买烧酒。我先是不吭声,再是拒绝,闹得母亲一肚子火,不得不向我下了最后通牒:“你去不去?不去,中午你别想吃粽子!”这可击中了我的要害,只好硬着头皮去打酒。路上见到别的小孩也同我一样脸上涂着雄黄,颈上挂着香袋,心中的顾虑打消了。
④此时,爷爷也从街上买来了一张钟馗的画像贴在大门上。这个鬼怪似的形象,满脸都是毛发,瞪着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凶神恶煞的样子。我问爷爷贴这画干啥,爷爷向我讲了一个故事,说唐朝有个皇帝叫李隆基,人称他为唐明皇,一次,他从骊山讲武回宫,忽患大病,梦中见一大一小两个鬼怪,先是小的穿着大红无裆裤子,潜入宫中偷杨贵妃的香袋和他的玉笛,然后绕殿而去,结果遇上一个身穿蓝袍的大鬼,大鬼把小鬼一把捉住,夺下香袋和玉笛,挖掉小鬼眼睛,一口吞到肚子里。唐明皇见了吓了一跳,大声喝问你是何人,大鬼说,臣姓钟名馗,因武举落第,原为陛下在宫中除妖。唐明皇醒后,出了一身大汗,顿感大病痊愈。第二天刚好是端午,于是叫画家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出钟馗捉鬼画像,通令天下张贴于门上,驱邪赶魔。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不但端午贴,过年时也贴。
⑤母亲把买来的烧酒拌上雄黄,喷在屋角、床下、橱边。那时家里没有喷雾器,母亲用嘴巴来代替,喝一口雄黄酒,鼓胖两腮,紧缩嘴唇,嘟嘟地喷,喝一口喷一次,喷得满屋都是雄黄酒味,呛得躲在暗角里的过冬蚊子只好提前飞出来,让母亲拍死。蛰伏在地板缝里的一条蜈蚣也熬不住,爬出来被我踩死。
⑥中午,爷爷喝的是菖蒲酒,他事先把菖蒲根洗净切碎后泡在烧酒里,酒液呈淡红色。爷爷让我喝了一口,有点怪怪的香味,很不好喝。爷爷却喝得津津有味,他喝了几口还吟起了古词:“共荐菖华酒,君王寿万春。”我不懂这两句的意思,只大口吃着香喷喷的粽子,还有倭豆韭菜糯米饭,再用红烧肉过口,这味道至今尚留在齿间。宁波端午风俗,已成为浙东地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选自《为霞尚满天》)(1)、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简洁的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端午节习俗。(2)、 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多感官描写所产生的表达效果。随着熊熊的烈火,锅里的水开始哒哒地滚起来,带着箬清香味的水汽不断地从锅边冒出来,弥漫灶间,香飘屋外,惹得在廊下玩耍的我口水直流。
(3)、有人认为第④段中作者花较多笔墨讲述的李隆基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请简要 说明理由。(4)、读罢全文,孩提时代的端午节习俗历历在目。你觉得作者在此文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思?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6、 名著阅读。(1)、小文读了《经典常谈》之《诗第十二》后,整理了诗歌中的“第一人”,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第一个用全力作五言诗的人是 , 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的人是 , 第一个用全力在诗里刻画山水的人是。(2)、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读者可依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阅读选择。小组同学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将《 <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了组合阅读。请你说这样组合的理由。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散文集《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社戏》),句中“老旦”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老年男子。 C、《小石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谪到湖南永州之后,常常探山访
水,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 -
8、 古诗文积累。(1)、式微式微, ?(2)、蒹葭苍苍, 。(3)、 ,君子好逑。(4)、 ,悠悠我心。(5)、 《桃花源记》中运用借代描绘老人和小孩安闲快乐的生活情景的句子是: , 。(6)、 《小石潭记》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 , ,影布石上。(7)、唐朝陆龟蒙的《别离》中有“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 ,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 ”写出了洞庭湖水汽升腾、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
-
9、 根据汉字写出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缄默,并不代表内心的huì 暗,也并非自我的xiāo声匿迹。它yùn 育着一种生活态度,是捍卫心灵底部那份宁静淡泊的独特方式,是繁华俗世中的另一幅画卷。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人,他们平凡,不引人注意,但是他们的精神闪耀着光芒,暖人心脾。他们可能是你的家人,你的老师,你的同学,又或许是陌生人……
请以“闪耀的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明确写作对象,选择他或者她,写好标题;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各题。(1)、《骆驼祥子》中祥子不“祥”,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自己的车,却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从人变鬼,下列六个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用虎妞的钱买车 ②捡骆驼买车 ③攒三年钱买车
④为安葬虎妞卖车 ⑤被大兵抢走 ⑥被孙侦探敲诈
A、②⑤③⑥①④ B、③⑤②⑥①④ C、①④③⑥②⑤ D、③⑥②⑤①④(2)、《骆驼祥子》这本书是“车夫的奋斗泪,乱世的悲凉歌”,小语认为祥子的堕落,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请从个人原因的角度,举两个事例简要分析。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老山界》 (节选)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杂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朵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⑫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⑬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⑭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⑮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⑯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⑰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⑱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老山界》通过具体的情节,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的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B、课文《老山界》中,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达红军战士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C、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展开叙述,行文前后照应,使情节曲折,富有吸引力。 D、文中描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困苦,也写到红军战士们之间的团结互助。(2)、赏析下面句子加点字的妙处。“山下有人送饭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3)、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
(4)、阅读下面这段材料,写出《老山界》 (节选)和这段材料反映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哪些困难和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资料链接:“我们过草地的时候,真是草鞋踏得稀巴烂,衣服扯得稀巴碎,肚子也吃得稀巴空。有时候,实在走不动了,就在地上爬,爬了一段路,又站起来接着走。这样,走得疲倦了,实在走不动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会,等恢复些力气,再接着走。那时候,真难呀!草地上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是晴空万里,一会儿又是大雨滂沱。往往是倾盆大雨刚停下,大雾又起来了,十几丈远看不见人。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就可能被敌人发觉,就会遭到敌人的猛烈攻击,甚至丧失性命。可是,我们毕竟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任务。”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创造。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从这首朗朗上口的“节气歌”中不难看出,公历每月都有两个节气,上半年分别在每月的6日和21日前后交节,下半年则在每月的8日和23日前后交节,上下差不了一两天。由于太阳在黄道上并非匀速运动,因此每年清明到来的交节时间各不相同。如2022年清明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4月5日3时20分,是凌晨;2023年清明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4月5日9时13分,是上午;2024年清明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4月4日15时02分,是下午。
摘选自《人民网》
材料二
材料三
各地延续“返乡祭祖”“缅怀英烈”传统。山西、广东、重庆、四川等多地红色旅游景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广大游客通过参观游览、云祭扫、参加主题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热闹的非遗体验等民俗文化活动烘托节日氛围。北京、江苏、安徽等地将公园景区与国风、汉服、传统集市和诗词文化相融合,青团制作、手绘风筝放飞等节日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游客体验。
(1)、结合三则材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独有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记载了每个节气的具体日期。 B、由于太阳在黄道上并非匀速运动,公历每月都有两个节气前后交节。上半年分别在每月的6日和21日,下半年则在每月的8日和23日。 C、清明假期一些景区有的延续返乡祭祖,缅怀英烈的传统,也有的组织了各种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丰富了游客体验。 D、国风、汉服、传统集市和诗词文化相融合,青团制作、手绘风筝放飞等节日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了人们选择的主流主题。(2)、请根据材料二,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两个结论。(3)、近来,清明祭扫烧纸钱和纸扎用品的问题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应该取缔;也有人认为应该保留,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各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 “尔先学不瞬① , 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②其妻之机下,以目承③牵挺④。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⑤ , 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 “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晨以牦悬虱于牖⑥南面而望之旬且之间浸⑦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⑧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⑨。以告飞卫。飞卫曰: “汝得之矣!”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
【注释】①瞬:眼珠转动,眨眼。②偃卧:仰面躺下。③承:由下向上注视。④牵挺:织布机的踏板。⑤眦:眼眶。⑥牖:窗。⑦浸:渐渐。⑧燕角之弧、朔蓬之竿:燕地牛角做的弓,北地蓬梗做的箭杆。⑨绝:穿透了虱子的中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纪昌归
以睹余物(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②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晨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且之间浸大也。
(4)、对于【甲】 【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甲】文含义深远,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沾湿的事告诫陈尧咨技艺专长,全在熟能生巧。 C、【甲】文句子“但手熟尔”和【乙】文句子“尔先学不瞬”中的“尔”字意思相同。 D、【甲】文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 “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5)、【甲】 【乙】两篇选文都讲述了“本领”的故事,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如何练好一项本领。 -
15、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并完成各小题。
近日,盛产荔枝的阳江市迎来荔枝开花的关键时期,荔枝开花率九成以上。大片荔枝树长势茂盛,树上的枝头抽出了密密匝匝的花穗,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据有关人士介绍,今年是荔枝“大年”,预计产量较去年翻一番,有望迎来丰产年。
阳江市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优越的水质和地质特别适合荔枝的种植,孕育出了“妃子笑”“白糖罂” “糯米糍” “桂味” “双肩玉荷包”等优质荔枝品种。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份天气光热条件较好,气温比往年偏低,光热条件及低温天气有利于荔枝花芽分化。
虽说荔枝“大年”产量高,但果农仍需在荔枝品种和品质上下功夫,才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卖到更好的价格。为此,果农应积极通过高位嫁接改良换种技术,优化荔枝品种结构,并广泛推广自动化喷灌、滴灌等技术,提升荔枝的市场竞争力。
(1)、根据文段,请概括阳江荔枝长势茂盛,今年开花情况理想的原因。(2)、小江同学想宣传阳江荔枝,请你帮帮她,为阳江荔枝写一则广告词。 (不超过20字) -
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打开语文课本,就是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在这里,邓稼先、闻一多、鲁迅这些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昌盛而奋斗。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懈。他们可歌可这的光辉谱写成了无数传颂的壮丽诗篇。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②____(miǎn)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③____(qiè)而不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1)、文中加点字“懈” “挠”的读音正确的是( )A、jiě ráo B、jiě náo C、xiè ráo D、xiè náo(2)、在文中横线②③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勉 锲 B、缅 锲 C、腼 契 D、湎楔(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可歌可泣的光辉谱写成了传颂不衰的无数壮丽诗篇。 B、他们可歌可泣的光辉描绘成了无数传颂不衰的壮丽诗篇。 C、他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谱写成了无数传颂不衰的壮丽诗篇。 D、他们可歌可泣的光辉形象谱写成了无数传颂不衰的壮丽诗篇。 -
17、默写古诗文。(1)、东市买骏马, , 南市买辔头,。 (《木兰诗》)(2)、谁家玉笛暗飞声,。 ,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 , 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 (王湾《次北固山下》)(5)、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维在《竹里馆》中视明月为知音,一句“ , ”写出隐居生活的自在美好,韩愈在《晚春》中,将花草树木拟人化,诗句“ , ”看似揶揄花木,实际表达更深层次的赞许。
-
18、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印象深刻。或许是他专注做事时微微皱起的眉头,或许是她安慰你时温暖有力的拥抱,又或许是他们为梦想拼搏的某个瞬间………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独特之处,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请以 “那个 ▲ 的人” 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入 “较真”“温暖”“执着” 等体现人物特点的词语;围绕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事例,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表达真情实感。
-
19、整本书阅读
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时,发现书中多次出现有关祥子“哭”的片段。现在邀请你一起来品读。
①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
②祥子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上拳头。
……“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 , 说完又坐在床沿上。
“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上的。什么也甭再说了!”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
③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
……他的胸中像烧着一把烈火,把泪已烧干,想哭也哭不出。呆呆的看着,他几乎不知那是干什么呢。
(1)、以上三个片段分别对应小说哪三个情节?(2)、关注加点字,你发现祥子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小说内容,探究祥子变化的原因。 -
2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任氏劝学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 “《孝经》云: ‘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 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 “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③邻,教有所阙④ , 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 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有删改)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卜:选择。④阙:同“缺”,缺少。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B、及鲁肃过寻阳(过:经过) C、教有所阙(阙:同 “缺”,缺少) D、男儿欲遂平生志(遂:于是)(2)、下列对甲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吕蒙学习,要求他研读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以提升治理能力。 B、任氏以孟母、曾父的典故激励皇甫谧,体现了她重视教育、善于引导的特点。 C、《劝学诗》(赵恒)强调读书可获物质回报, 《劝学》(颜真卿)侧重珍惜时光,二者立意完全不同。 D、吕蒙、皇甫谧的故事均展现了 “劝学” 主题,但吕蒙是被动学习,皇甫谧是主动求学。(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
(4)、孙权、任氏劝学最终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他们的劝学方式中,你能获得哪些关于劝说他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