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诗文默写

    (1)诗中有景。“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中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暮春之景;“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中有北方军营寂寞惆怅的苦寒之景。

    (2)诗中有情。那清静的幽篁里,“③”(《竹里馆》)是隐士独享的无限惬意;那漫漫的故园路上,“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入京使》)是征人安慰家人的万千思念;那深夜的笛声里,“此夜曲中闻折柳,”(《春夜洛城闻笛》)是游子被唤起的浓浓思乡情。

  •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了淳朴善良的长妈妈形象。 B、“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句中“放纵”的意思是“感情无法抑制,不能自控”。 C、“说的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句中“斗牛”的意思是凶狠的老牛。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木兰的女儿情怀。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经常做一些让人不可捉摸的事。 B、大庭广众之下,你怎么做这样的丑事? C、窗外春暖花开,一听说明天要去春游,一些学生上课都心不在焉了。 D、撒贝宁主持的节目《开讲啦》鲜为人知 , 其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青少年朋友青睐。
  • 4、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爱心是风沙埋葬了世间的污

    (2)最可怕的是看见你过去恶的一切披着未来的外衣又回到你面前。

    (3)光未然用铿锵之音让我们体会到掀起万丈狂lán的黄河之势。

    (4)璀璨的星光犹如一颗颗宝石镶qiàn在空中。

    (5)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rèn

  •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人生就像一场拳击赛,你不站起来,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接受所有的声音,打破所有的质疑,你永远来得及选择滚烫的人生。

    ——《热辣滚烫》

    人生漫漫,你我从不被定义!

    ——路遥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处是乡愁

    梁衡

    ①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原先我不懂,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可喜可乐的也不少,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最近回了一趟阔别六十年的故乡,才解开这个人生之谜。

    ②我家院子里长着两棵大树,一棵是核桃,一棵是香椿,直翻到窑顶上遮住了半个院子。香椿炒鸡蛋是一道最普通的家常菜,但我吃的那道不普通。老香椿树的根,不知何时从地下钻到我家的窑洞里,又从炕边的砖缝里伸出几枝嫩芽。每当我有小病,或有什么不快要发一下小脾气时,母亲安慰的办法是,到鸡窝里收一颗鸡蛋,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那种清香,那种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永生难忘。这次回村,那两棵大树早已被砍掉,只有旧窑在,寂寞忆香椿。

    ③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大的那棵特别大,在孩子们眼中就是一座绿山、一座树塔。夏天的一个中午,正日长人欲眠,突然老槐树上掉下一条蛇,足有五尺多长,直挺挺地躺在树荫中。一群鸡,虽以食虫为天职,但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虫子,一时惊得没有了主意,就分列于蛇的两旁,圆瞪鸡眼,死死地盯着它。双方相持了足有半个时辰。这时有人吃完饭在河边洗碗,就随手将半碗水泼向蛇身。那蛇一惊,嗖的一下蹿入草丛,蛇鸡对阵才算收场。现在,就是到动物园里,也看不到这样的好戏。

    ④一天晚上,一个叔叔串门回来,见老槐树下卧着一个黑影,便上去踢了一脚,说:“这狗,怎么卧在当道上!”不想那“狗”嗖地翻身逃去。星光下分明是一只狼。大约是来河边喝水,顺便在树下小憩片刻。第二天听了这故事,很令人神往,我们决心去找这只狼。长期在农村,早得了关于狼知识的秘传:铜头、铁身、麻秆腿。腿是它的最弱项。傍晚时分,四五个孩子结伴向村外走去。随身带上镰刀、斧头、绳子,这都是平时帮大人打柴的家什。大家七嘴八舌,说见了狼,我先用镰刀搂腿,你用斧砍,他用绳捆。正说得热闹,碰见一个大人,问去干什么,答,去找狼。大人厉声训斥道:“天快黑了,你们还不都喂了狼?给我回去!”我们永远怀念那次未遂的捕狼壮举。

    ⑤忆童年,最忆是黄土。村里人土炕上生,土窑里长,土堆里爬。黄土是我的襁褓、我的摇篮。农村孩子穿开裆裤时;就会撒尿和泥。

    一群孩子,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窝要深,皮要薄,口朝下,猛地往石上一摔,泥点飞溅,响如炮仗,声震四野,名摔响窝以声响大小定输赢,以炸洞大小要补偿。孩子们虽个个溅成了泥花脸,仍乐此不疲。这场景现在也没有了,村子成了空壳村,新盖的小学都没有了学生。村庄没有了孩子,就没有了笑声,也没有人再会去让泥巴炸出声了。

    ⑦从春到夏,蝉儿叫了,山坡上的杏子熟了,嫩绿的麦苗已长成金色的麦穗,该打场了。割倒的麦子被车拉人挑,铺到场上,像一层厚厚的棉被,用牲口拉着碌碡,一圈一圈地碾轧。孩子们终于盼到一年最高兴的游戏季,跟在碌碡后面,一圈一圈地翻跟斗。一次我不小心,一个跟斗翻在场边的铁钯子上,钯齿刺破小腿,鲜血直流。大人说:“不碍,不碍。”顺手抓起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就算是止血了。至今还有一块疤痕,留作了永久的纪念。也许就是这次与土地最亲密的接触,土分子进入了我的血液,使我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总忘不了北方的黄土。现在机器收割,场是彻底没有了,牲口也几乎不见了,碌碡被可怜地遗弃在路旁或沟渠里。

    ⑧没有了,凡值得凭吊的美好记忆都没有了。我问自己,既知消失何必来寻呢?这就是矛盾,矛盾于心成乡愁。历史总在前进,失去的不一定是坏事。但上天偏教这物的逝去与情的割舍,同时作用在一个人身上,搅动你心底深处自以为已经忘掉了的秘密。于是岁月的双手,就当着你的面将最美丽的东西撕裂,这就有了几分悲剧的凄美。但它还不是大悲、大恸,还不至于呼天抢地,只是一种温馨的淡淡的哀伤,是在古老悠长的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节选自《梁衡散文》,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可喜可乐的也不少”,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可喜可乐的事情。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请结合语境,从修辞、句式两个方面,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的理解。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旦 , 字子明,大名莘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契丹修和,西夏誓守故地,二边兵罢不用,真宗以无事治天下。旦谓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帝久益信之,言无不听,凡大臣有所请,必曰:“王旦以为如何?”旦与人寡言笑,默坐终日,及奏事,群臣异同,旦徐一言以定。归家或不去冠带入静室独坐家人莫敢见之。旦弟以问赵安仁,安仁曰:“方议事,公不欲行而未决,此必忧朝廷矣。”寇准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①王旦:北宋初年政治家,官至宰相。②除:授;拜(官职)。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归家或不去冠带入静室独坐家人莫敢见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契丹修和             会:

    (2)寇准短旦             数:

    (3)理当然             固:

    (4)帝道旦所以荐者       具: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2)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

    (4)、选文中的王旦有哪些才能和优秀品质?请分条概括。
  • 8、阅读下列漫画材料,按要求做题。

    (1)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漫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2)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

  • 9、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系国家专业表演团体。1953年建团,至今已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剧团的演出剧目(1)______,文武戏兼备,阵容强大,实力雄厚,台风严谨。《杨八姐救兄》一剧由中央电视台录制并通过国际频道向世界播放。剧团新创作的剧目在参加山东省历届文化艺术节汇演中多次获奖。现代戏《泰山雏鹰》《情满泰山》《嫂娘》《芳草青青》《官箴碑》连续五届荣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其中《泰山雏鹰》由中央电视台拍摄成戏曲电视剧,参加全国的电视剧展播,荣获“金鹰奖”“进取奖”。戏曲艺术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正(2)______,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文中(1)处补写恰当的四字词语,并将(2)处所在的句子补写完整。

    (1)             (2)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3)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4)?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5)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6)羹饭一时熟,。(《十五从军征》)

    (7) ,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浪漫而又别有情趣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二次问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了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仰天长叹,感情热烈奔放,表达对仙境的向往。
    (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将具体化的人生哲理抽象化,富含哲理之思。 B、全词思想感情丰富,既有政治失意、亲人别离的惆怅,又有热爱生活的超然达观。 C、全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词语言行云流水,意境浪漫美妙,将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自然呈现出来。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A、便还家 B、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C、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桃花源做铺垫,第②③段写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生动形象,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B、“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C、“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表现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D、“皆叹惋”,叹惋桃源外百姓与桃花源百姓生活差异巨大,也叹惋桃源外的百姓遭遇到压迫、剥削、战乱之苦。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笔法简洁,内涵丰富。详细具体地描述了渔人与桃花源人的人物对话,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 B、语言精练,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语句逐渐固定为成语,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 C、虚实相生,亦真亦幻。本文既具有浓烈的浪漫虚幻色彩,又有强烈的真实感人的力量,这二者在文中相得益彰,交融的天衣无缝。 D、层次清晰,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结构非常严谨。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a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b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C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d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⑦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⑧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⑨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⑩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⑪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⑫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⑬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⑮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第⑥段的四句话在文中的正确语序是(     )
    A、dabc B、dbac C、cdab D、cadb
    (2)、选文中没有运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列数字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中作者认为南极有恐龙化石是因为当时地球南极位置也是热带和温带环境。 B、选文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C、第⑨段“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中“似乎”表示推测,猜测当时的地理环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⑩段“大约在两亿千年前”中“大约”一词,表示估计,有差不多的意思。在这里说明两亿年前的数据只是一个概数,没有准确的时间点,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4)、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概念适切,精明简练。 B、逻辑严密,富有理趣。 C、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D、含蓄幽默,引人入胜。
  • 14、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书中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C、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D、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片小说巨匠”,他们三人的代表作品分别为《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麦琪的礼物》。
  • 1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C、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D、小桃树,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
  • 1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控作业时长,减少考试频率,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B、由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水稻”,是应对粮食危机的重大突破,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 C、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听党话,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D、新征程上,广大青年要牢牢扎根乡村广袤土地,用汗水诠释担当,用奋斗浇灌梦想,谱写乡村振兴的青春之歌!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恹恹欲睡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 C、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D、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 18、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B、雕粱画栋的大楼金碧辉煌,门前那块黑底金字的陈年老匾泛着晖光。 C、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D、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 1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liú),味同(jué)蜡矣。 B、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sǎng)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chà)时碎成堆堆白雪。 C、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jīn)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zèng)。 D、他从唐诗下手,目不(kuī)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尽心血。
  •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田的丰沃,繁衍出太多的美好。既有俗世间的善举善行,也有亲人间的真情真心,还有异乡人文的辽阔与深远,更有行走于大师笔墨间的纯粹的风华……这些美好风物,在心田之间,不断演绎成新的风景。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悟?请任选一题作文。

    (1)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2)请以“人生处处有风景”为题,给朋友写一封书信。

    (3)请以“那一刻,好似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在我们面前”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