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8.《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7.《大雁归来》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9.《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7.《壶口瀑布》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1.《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同步练习
-
1、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学校将开展以“母爱之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围绕活动主题,补写出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
上联:母爱是山,
下联:亲情如海,绝世相隔孝道难
(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下边图画的内容。 -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冬的候鸟在湖面上或逍遥地游弋,或冲天而起,浪漫的舞蹈撩拨着人的心绪。 B、沐浴着春风,漫步在校园里,五彩缤纷的花圃、鳞次栉比的楼房、青春激扬的绿茵场,到处都彰显着生机勃勃的景象。 C、我与他分别已两年,但他那灿烂的笑容至今仍徘徊在我的脑海,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D、城市要谋长远发展,就必须居安思危,对自身的短板要有清醒的认知,切不可被一时、一地、一事的成功遮蔽了眼睛。
-
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生命,因为感知而变得丰富。朱自清看着泛着黄晕的灯光,感受到雨夜的和平与安静;老舍品味济南暖晴的冬天,感受到水藻中伫蓄的绿色生命力;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 jué别时,感悟到“好好儿活”的生命真蒂;冰心见到繁密雨点下荫蔽红莲的荷叶,感悟到母亲对孩子无私真挚的爱;泰戈尔想象在母亲寻来时变成金色花暗暗nì笑的孩子,感悟到孩子对母亲浓浓的依恋……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 zī润心田。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荫(A. yīn B. yìn)蔽
②jué别
③nì笑
④zī润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①改为
②改为
(3)、语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根据所学课文仿照句式再补充一个例子。 -
4、【“鸟”的故事】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縠②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③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④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即标题中的“程氏”。②鷇(kòu):初生的小鸟。③能:如此、这样。④忮(zhì):凶狠。
(1)、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原文语句
提示方法
加点词释义
闾里间见之
查阅词典法:A.中间;B.嫌隙;C.间或,偶然;D.参与
①(填字母)
信于异类也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②
去人太远
语境推断法
③
则自近人者
联系俗语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④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4)、联系上下文,说说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5)、选文结尾“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
5、【“鸟”的奥秘】小语搜集了和候鸟相关的材料,邀请你一同探究候鸟迁徙背后的奥秘。
【材料一】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有些鸟类会在每年的特定季节,飞越千山万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它们又是为了什么呢? 这些问题,就是候鸟学的研究对象。
候鸟是指那些在一年中有固定的迁徙规律,根据季节变化,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繁殖和越冬的鸟类。按照迁徙的距离,候鸟可以分为长途候鸟、中途候鸟和短途候鸟。长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超过5000公里的鸟类,如大雁、信天翁等。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1000~5000公里的鸟类,如白鹭、喜鹊、百灵等。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飞行不到1000公里的鸟类,如画眉、山雀等。
候鸟迁徙最重要的原因是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一般来说,候鸟会在春季从温暖的南方飞到寒冷的北方进行繁殖,因为北方有更多的食物资源和更少的捕食者。而在秋季,候鸟会从北方飞回南方越冬,因为南方有更温暖的气候和更稳定的水源。这样,候鸟就能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保证自己和后代的生存。候鸟的迁徙是一段艰苦而又神奇的旅程,它们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到达目的地。
【材料二】俗话说,“天高任鸟飞”。可实际上,鸟儿在迁徙中飞翔的高度与身体结构、生活环境,甚至天气都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候鸟有不同的生存策略。不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学习,不同候鸟都有一套巧妙的“迁徙机制”,以及精准的“导航系统”。那么,候鸟是靠什么认路的? 又是什么东西在为它们导航呢? 其实,大多数候鸟是靠太阳、星星和地球的磁场来认路的。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候鸟都沿着海岸线飞。老鹰、雕等一些猛禽,就是沿着山脊线迁徙。候鸟也有䢓路的。遗憾的是,一旦迷路,大多数候鸟将无法存活。所以,如今候鸟的迁徙路线,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探路、尝试、优化逐渐发展而来的,蕴含了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下图为候鸟迁徙高度示意图:
(注:图中实线箭头表示候鸟迁徙的通常高度,虚线箭头表示因天气、山脉等原因达到的特殊高度)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是候鸟迁徙的唯一原因。 B、鸟儿迁徙飞翔的高度由身体结构、生活环境、天气等因素决定。 C、不同候鸟有不同的迁徙策略,白头鹰、秃鹰和鹰迁徙的通常高度是6000米。(2)、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解释什么叫“候鸟学”。(20字左右)(3)、小语发现这两则材料在讲述知识时既准确严谨又生动形象,请你结合画线句子分析材料是如何做到的。(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材料二】,从候鸟学的角度解释辽宁数百只候鸟离奇死亡的原因。【链接材料】一夜之间,几百只飞鸟在辽宁一个工地的三座平房前丧命。专家们探察发现,平房前的工地上有14盏高架灯,夜里会发出耀眼的灯光。
(5)、阅读完以上材料,小语和小文对候鸟迁徙有了新的认识,还由此联想到了课文《大雁归来》。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小文:《大雁归来》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记录了属于候鸟的大雁在归来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文章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显得十分自然。
小语:为保护候鸟,我国不少地区划出了候鸟迁徙通道,为候鸟迁徙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拿大雁来说,在嘉陵江流域水鸟迁徙通道、长江流域水鸟迁徙通道等通道上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你:不论是《大雁归来》这篇文章,还是规划候鸟迁徙通道的举措,其实都体现了
-
6、【“鸟”的感悟】请你仿照示例,为自己喜爱的鸟写几句简短优美的话,凸显它的精神。
大雁: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
7、【“鸟”的辩论】随着春天的到来,很多候鸟开始了迁徙,很多人开始担心候鸟迁徙带来的禽流感风险。于是有人说,干脆把鸟都杀了,免得造成疾病的传染。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请发表你的看法。
-
8、【“鸟”的智慧】以下是小文撰写的有关候鸟的文段。请你阅读后完成小题。
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敞日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固定的往返迁 xǐ路线。它们在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跃大洋、翻越高山、穿越雾ǎi、迎着风雨……
在这个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它们以星星为标记,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1)、根据拼音写汉字。雾ǎi 迁xǐ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3)、文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
9、课外文言文阅读
童子戏蝎
管子客商丘,见逆旅①童子有蓄蝎为戏者。问其术 , 曰:“吾捕得,去其尾,故彼莫予毒② , 而供吾玩弄耳。”索观之其器中蓄蝎十数皆甚驯。投以食则竞集③;撩之以指,骇然纷起窜。观其态,若甚畏人者然。于是童子大乐,笑呼持去。客谓管子曰:“得是术也,可以御④恶人矣。”
【注释】①逆旅:旅店。②莫予毒:“莫毒予”的倒置,意为不能毒害我。③集:聚拢。④御:抵挡。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索观之其器中蓄蝎十数皆甚驯
(2)、观察图片,结合“释图”内容,解释加点的词。词句
问其术
投以食则竞集
笑呼持去
图
释图
中间是一只手,四周是运动线。表示一种手的技巧。
两个头上有刑刀标志的奴隶在搏斗。
上部是一个人形,下面的“口”代表洞口,整个字表示人离开居所到别处去。
释义
⑴
⑵
⑶
(3)、文言语言精妙,值得玩味。按要求完成下面各小题。①文中画横线句是童子的话,你认为适合用哪种语气来说? 请简述理由。
②文中“观其态”前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境推测主语应是
A.管子 B.童子 C.客人 D.仆人
③结合最后一句话,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
10、同学们就下面这篇散文展开了积极讨论,请你参与。
送走三只猫(节选) 南帆
①一只肥猫长长地打了一个呵欠,懒洋洋地从我的记忆之中踱了出来,鼓出的肚皮隐隐地一颤一颤。
②这只猫叫作阿灰,一身又滑又亮的灰皮毛。想不起它是怎么来到我们家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家居住在小巷一幢破旧的瓦房里,大小老少衣裳简陋,面有菜色,只有少许的荤腥短暂地漂过清苦的日子。奇怪的是,阿灰居然在这种日子的皱折里悄悄地长成了一只大肥猫。
③阿灰是外婆的宠儿。外婆时常悄悄地挤出几文菜金,买回一些小鱼小虾喂养阿灰。父亲偶尔会流露出不满的神色:饭桌上的人还吃不到鱼虾,怎么又来了一只猫争食。外婆装聋作哑。阿灰分得清亲疏的脸色,它从来不会撒娇地蹭父亲的裤脚。
④这是一只懒猫,大部分时间闭目养神,或者干脆盘成一团打起了呼噜。
⑤午间的闷热消散之后,阿灰多半要从厨房出来蹓跶一圈,从事一些轻松的娱乐——譬如戏弄壁虎。它悠闲地坐在地板上,慢条斯理地拍打一只刚刚捕获的壁虎。壁虎弃掉了尾巴试图潜逃,阿灰对于这种诡计洞若观火。它的一个爪子按住活蹦乱跳的尾巴,另一个爪子及时地把逃出了几步的壁虎一次又一次地拨回来,有条不紊的操作让人想到炉灶前的大厨。奇怪的是,阿灰对于老鼠似乎缺乏应有的仇恨,它生平仅仅擒获一只老鼠。
⑥这一幢破旧瓦房的地板底下有一条大阴沟,众多老鼠穿梭往返。许多时候,老鼠在朽烂的地板破口探头探脑,然后鬼鬼祟祟地钻出地面收罗一些食品。可是,阿灰仿佛耗尽了攻击老鼠的兴致。它眯着眼坐在一缕阳光里,任由老鼠行色匆匆地窜来窜去,安详的神情如同一个窥破了世情的智者。某次,一只大老鼠竟然在不远的地方停下来,目光炯炯地和它对视。这个挑衅仅仅让阿灰微微地动了动胡须,它甚至懒得站起来。阿灰似乎不屑于再与地板底下那些神情诡异的家伙交手,它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仰起头来,开始想念明亮的天空和自由自在的呼吸。某一天下午,它攀上一小段柱子,跃过一个横梁之间的空隙,转过屋檐来到了瓦顶之上。
⑦可是,一个难堪的结局出其不意地出现了:阿灰不知该怎么回家。返回屋檐跃过横梁之间的空隙之后,阿灰愣住了——它不敢头朝下地沿着柱子滑下来。饥肠辘辘的阿灰坐在瓦顶的边缘哀哀地叫着,长一声短一声。
⑧我找来一架木梯子靠到了屋檐的边缘。阿灰观察了许久,颤巍巍地伸出一条前腿试了几番又缩回去。我不耐烦地攀上梯子试图把它拎下来,阿灰竟然一侧身躲开了。父亲愤愤地表示无须理它,这种笨猫丢了也罢。天渐渐地暗下来了,外婆房前屋后转了几圈,想出一个笨拙的办法:用晒衣服的长木杈挑起一个菜篮伸到屋檐上,嘴里阿灰阿灰地叫着。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犹豫了一会儿,阿灰竟然慢悠悠地跨入了菜篮。它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接近十斤的体重压得菜篮一晃,外婆一个趔趄几乎扶持不住木杈。
⑨阿灰善于归纳,它很快形成了习惯。酒饱饭足,鼓腹而游,瓦顶上云游一番归来,阿灰就会坐到屋檐旁边千呼万唤,催促外婆备好菜篮。它堂而皇之地坐入菜篮左右顾盼,惬意得如同坐上了轿子的县太爷。外婆不断地咒骂着,恶狠狠地发誓这是最后一回,然而,阿灰的召唤总是让她一次又一次食言。
⑩我记得阿灰失踪过一回。外婆端上它的饭盆走家串户,一边用筷子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一边阿灰阿灰地呼唤。这种老乞婆的形象让我们感到了脸红。可是,外婆前所未有地强硬,根本不睬我们的劝阻。几天以后,阿灰不知从什么地方溜回来了,浑身污迹,整整消瘦了一圈。它将脑袋埋在饭盆里狼吞虎咽了一阵,神情慢慢镇定了下来。外婆坐在厨房的小椅子上,一下一下地抚摸阿灰背上的皮毛,嘴里喃喃地劝它不要出门,不要到布满了陷阱的危险世界四处乱窜。它眯起眼睛静静地听着,慢慢地打起了呼噜。
⑪阿灰大约活了十来年,外婆送走了它。多年之后,外婆也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们在那边仍然相依为命吗?
(1)、[分享展示]小语展示了简笔小漫画。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帮忙补全⑴⑷两处。(2)、小文准备模仿外婆两次呼唤“阿灰阿灰”,请你从第⑧段或第⑩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猜想外婆呼唤“阿灰阿灰”的语气语调,并说明理由。语气和语调
语气:指在某种特定思想感情的支配下朗读语句的具体声音形式。常见的有陈述、疑问、肯定、祈求、喜悦、赞扬、憎恨、悲痛、冷漠、控诉、惊惧、激动、亲切、坚定等语气。
语调:指说话时语音的高低、快慢、升降等形成的配置和变化。它随语气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其中以语音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
[答疑解惑]同学们在交流时提出了几个疑问,请你帮忙解答。
(3)、第③段和第⑧段为什么都写到父亲对阿灰的态度? 请加以分析。(4)、作者说阿灰是“智者”“县太爷”,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第⑥段和第⑨段的内容,发表看法。(5)、【探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有同学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作为《猫》(郑振铎)的拓展阅读篇目,你认同吗? 请借助提示,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由。(提示:拓展阅读篇目的选用可以从内容、情感、主题等角度进行思考)(分层赋分) -
11、【任务三:探“动物性”】《西游记》被称为“童心之作”,其中一个特征就是借动物性塑造形象。请结合原著内容,分析作者将孙悟空、猪八戒分别设定为猴子、猪的原因。
-
12、【任务二:说文解字】下面是同学们制作的几张汉字卡片,请你根据情境补全对话。
牛
“牛”的甲骨文字形很像牛头,上方的弯折线就像一对牛角,下方的两小撇表示牛耳。
犬
甲骨文的“犬”,从字形上看就是一只侧向的狗,尾巴还向上卷曲着。
豕
冢(shǐ),本义为猪。甲骨文的“豕”字形很像一只猪,头朝上,短小的尾朝下。
小语:“牛、犬、豕”均在六畜之列,是人类很早就开始驯养的动物。从以上汉字卡片可以推测出,这几个字都是⑴(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字。将“牛”“豕”与表示屋子的“宀”结合,便可组成新的汉字⑵、⑶。
小文:我发现甲骨文的“犬”字和“豕”字乍一看很相似,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区别的。这两个字的区别是⑷。
小花:“犬”字可用作偏旁,即“犭”。形容走兽性情的字常以“犭”为偏旁,如“猛”“ ⑸”等。(填一个汉字即可)
-
13、【任务一:畅所欲言】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临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郑振铎一家不经调查就妄下断语,认定是那只难看、忧yù的猫咬死了芙蓉鸟,狠狠地惩 jiè了它。最后猫含 yuān而死,郑振铎也因此悔恨不已。人类只要尊重动物、善待生命,才能达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1)、上面的文字是小语在活动中发表的感想,请你根据拼音补充文段中缺失的汉字。忧 yù
惩 jiè
含 yuān而死
(2)、文段中有一句话存在语病,请找出来,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妄”在字典中有以下释义:①荒谬不合理。②非分地,出了常规地;胡乱。文段中“妄下断语”的“妄”的意思是(填序号)。由此可知“妄下断语”指。 -
14、小文准备对古文中的鸟儿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鹯鸟①中计
人有鱼池,苦群䴔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䴔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②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③ , 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仍下啄,飞止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鵱不能脱,奋翼声假假④。人曰:“先固假,今亦假耶?”
【注释】①鹯鸟 :即鸬鹚,俗称鱼鹰,喜欢吃鱼。②恬:坦然、安然。③刍(chú)人:草人。④假假:拟声词,形容鹯鸟挣扎时发出的声音。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原文语句
方法
加点词释义
苦群鹤窃啄食之
联系成语法:窃窃私语
⑴
飞止如故
语境推测法:根据上文“仍下啄”,可推测“故”释义
⑵
奋翼声假假
寻根探源法:金文
, 由“衣”“佳”“田”三部分组成,表示鸟自衣下飞出而翱翔于田野之上。
⑶
(2)、语气词可以帮助读者揣摩人物心理。结合画横线句句意及“耶”字,探究人物心理。(3)、结合文章内容,协助小文完成下表。质疑探究
形象品析
哲理总结
⑴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鸟,也有人认为是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⑵从“不敢即下”和“已渐审视”两处描写中,可以看出鹊鸟的特点;从“仍下啄,飞止如故”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鹊鸟的特点。
⑶
-
15、小语准备在活动中朗读以下文章,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任务。
鸟妈妈的情怀 刘占龙
①一个春天的早晨,曙色还未爬上窗户,妈妈就将全家早早地叫起,对我们说:“趁着天好,把咱家的墙修一下吧!”父亲立刻响应,带领我们来到了后院。
②正要准备动工的时候,忽然,一声声“叽叽喳喳”刺耳的鸟叫,打破了清早的宁静。只见一只麻雀正在我们头顶不停盘旋,叫声一声比一声尖锐、焦急。
③起初,我们没太理会。当我们把房梁用千斤顶支起来时,鸟叫声更加急切了,似乎透露出一种苦苦的哀求。这时,父亲突然手指房檐,喊道:“看,有一窝小麻雀,怪不得这鸟这么叫呢,它怕小鸟被压了!”父亲随手把窝连同小鸟端了下来。我惊疑地问:“端下来干啥呀,小鸟崽儿不得饿死啊?”
④“不拿下来才会饿死呢!”父亲小心翼翼地把窝放在不远处一块平地上。
⑤头上盘旋的这只鸟显然是鸟妈妈,看见父亲的举动,叫得更急了。她一定是怕父亲伤害她的宝宝,几次想俯冲下来,扑向地面的鸟窝。
⑥那鸟窝,是用一根根柔软的小草再加上小鸟身上的羽毛精心编织而成的,圆圆的,密密的,紧紧实实,是那样的小巧玲珑。这不就是鸟妈妈为孩子们精心筑就的安乐窝吗? 窝里一个挨着一个挤满了五个小脑袋,尖尖的喙,两边嫩嫩的黄色还未褪去,羽毛也都未丰满,尤其是躲在最里面的一只,个头最小,全身还裸露着粉红色的肉皮。我生怕一会儿阳光太足晒伤了它们,忙走上前想用砖头给它们围起来。还未走近,有两只强壮一些的小鸟一溜烟似的展翅飞进了房后的一片芦苇丛中;另外也有两只歪歪斜斜地飞到了房后的榆树上。看来,它们对我们还存有一份戒心。这时,窝中只剩下那只最弱小的了。强者逃生,弱者无助,这更增添了我对它的怜悯之情。
⑦然而,鸟妈妈始终盘旋在我们头上,那叫声更是让人悲恸。它一会儿飞到芦苇丛中,一会儿又飞到榆树上,好像哪个也放心不下。
⑧就在这“叽叽喳喳”的哀鸣声中,我不免又为这几个羽翼未丰的小生命担心起来,倘若没有了妈妈,没有了这安乐窝,它们该如何生存?
⑨房子的后墙修好了,该修前墙了,父亲赶忙提醒我:“娃,仓子里有鸟笼子,把小鸟放进去,挂到树上,别被猫吃了。”父亲想必也是被鸟妈妈感动了。我赶紧把鸟窝连同小鸟原模原样放在鸟笼里,挂到树上。
⑩挂完鸟笼,我抬头一瞥,鸟妈妈停在我头顶的电线上,嘴里多了一条虫子,歪着头,正眼巴巴地望着我,不跳也不叫,静静地,眼神里好像全是感激和期待。我转身走向一旁,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瞅它。鸟妈妈先是试探性地从电线上跳到树上,然后再跳到玉米秆堆上,最后站到笼子上,趁我不注意,闪身钻进了笼子。等它飞出来时,虫儿早进了鸟宝宝的肚子。
⑪我四处寻找鸟妈妈的身影,看它不是从芦苇丛中飞出,就是在房后那棵大榆树上落下。她一定是给先前逃生的那四只鸟宝宝送食去了。
⑫鸟妈妈对它的孩子始终不离不弃,不知疲倦地忙碌于觅食、喂食的路途中。那其中的辛劳,恐怕只有它自己才能够体会。
⑬修房子已过了许多年,但鸟妈妈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让我感慨,给我启迪。
(1)、【梳理文章脉络,确定朗读基调】文中大鸟的情感、反应随着小鸟的处境不断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脉络图,用来明确朗读基调。(2)、【捕捉动情细节,细抠朗读技巧】下面是小语从文中捕捉到的动情细节。请结合文章内容、情感,为这句话进行朗读设计。那鸟窝,是用一根根柔软的小草再加上小鸟身上的羽毛精心编织而成的,圆圆的,密密的,紧紧实实,是那样的小巧玲珑。
(3)、【筛选朗读内容,形成思维碰撞】小语认为文章第⑧段主要写“我”的感受,与文章重点“鸟”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发表你的看法。(4)、【撰写朗读导语,引发听众思考】小语准备引用一段教材单元导语作为本次朗读导语的一部分。你认为下面哪个单元导语合适?请做出合理选择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选自七上第二单元导语)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相关。本单元的一组文章,既表现了人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也展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了解人与动物相处的各种方式,深化对动物和人类自身的理解,养成亲近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改编自七上第五单元导语)
-
16、阅读下面有关“燕”和“雁”的文字,完成小题。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或是qiè意地在空中盘旋,或是 tíngtíng地立在枝头,为人们带来春的汛息。古人常借“燕”这一意象表达颂春或惜春之情,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雁则是一种侯鸟,它入秋南徙,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文人们常借雁渲染一种孤寂、bēi chǔ的氛围,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qiè意
tíng tíng
bēi chǔ
(2)、文中有两个词语书写错误,请分别找出并改正。“”改为“”
“”改为“”
(3)、请在文末横线处补上一句恰当的诗句。(填写课内诗句)(4)、请根据你的理解,判断下面古诗的空缺处应填“燕”还是“雁”,并说明理由。闻
【唐】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 闻来。
-
17、《陈太丘与友期行》《难兄难弟》《互不相师》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
【乙】陈元方之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①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①季方:陈元方之弟,陈谌。
【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④ , 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⑥ , 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以上文章均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探望。②履行:执行、实践。这里是治理的意思。③绥(suí):安抚。④恣(zì)其所安:任由他们安心地做事。⑤孤:我。⑥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掌握。
(1)、课内字词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期日中
②太丘舍去
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
⑤入门不顾(2)、文言用法积累——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是一个通假字,同“①”。
词类活用
孤法卿父:“法”原本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效法”。
周公不师孔子:“师”原本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②”。
一词多义
“下车引之”的“之”解释为“③”。
“陈元方之子长文”的“之”解释为“④”。
(3)、查字典释义。从下面《古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选出“元方难为兄”中“难”的意思(填序号)。难(難)
①nán困难,不易。毛泽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nàn灾难,祸患。《周易·象传上·否》:“君子以俭德辟~,不可荣以禄。”
③nàn责难,驳斥。《孟子·离娄下》:“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焉?”
④nàn发难,造反。《过秦论》:“一夫作~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⑤nuó同“傩”,驱除疫鬼之祭。《周礼·夏官·虎贲氏》:“帅百隶而时~,以索室驱疫。”
(4)、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①【乙】文“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一句,引申出成语“难兄难弟”,但现在此成语之意和【乙】文中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甚至“难”的读音也不同。请根据上述提示,猜猜“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一句话的意思。
②【丙】文中,元方面对“究竟谁效法谁”的问题,以孔子和周公作比,说明家君和袁公也是一样的情况:
(5)、结合三则短文,谈谈你对陈元方的认识。 -
18、比较阅读
《咏雪》《谢安破屐》《谢安教儿》
【甲】《咏雪》原文。
【乙】玄等既破坚① , 有驿书至 , 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竞,便摄放②床上,了无喜色 , 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选自《晋书·谢安传》,有删改)
【注释】①玄等既破坚:指谢玄等人在谢安的指挥下率领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抵御住了前秦苻坚的进攻。②摄放:收取放置。
【丙】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选自《世说新语》)
同学们学习完《咏雪》后,对“大笑”的谢安十分感兴趣,便搜集了一些与他有关的资料进行探讨,请你参与。
小语:【乙】【丙】两文就是我们搜集来的资料,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吧。【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还没断开,应该从哪两处断开呢?
我:我认为应该这样断:⑴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小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吧。
小语:你们看,“有驿书至”中的“至”,可以联系《陈太丘与友期行》中“过中不至”的“至”来解释,是⑵的意思。
小宇:我也来说一个,“了无喜色”中的“色”让我联想到了成语“和颜悦色”,所以这里的“色”应该是⑶的意思。
小文:像“徐答云”中的“徐”,我们可以采用字源推断法:
, 本义为“慢步走”,所以这里应该解释为⑷。
小欢:我刚刚在《古代汉语词典》上查到“破”有这样几个义项:①破碎,碎裂;②超出;③花费,耗费;④打败,打垮;⑤放开,放大;⑥改变;⑦开始。
我:我觉得“小儿辈遂已破贼”中的“破”应该解释为⑸(填序号)。
小语:那文中画横线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小欢: ⑹
小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丰富的。通过梳理相关细节,我们能更好地认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甲】【乙】两文就有不少具体内容展现谢安的形象。(请答出至少两个方面)
小宇:是的。⑺
小文:而且【丙】文还体现了谢安⑻的教育理念。
-
19、下列句子中敬辞和谦辞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久仰大名,今日相见真是三生有幸! B、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提出您的拙见。 C、小弟有些心事,别人面前也不好说,但兄长垂问,怎敢不实言呢? D、久仰令尊大名,不知何时可见上一面。
-
20、本课的两则文言文均选自《》,这是一部由(填人名)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至(填时代)士大夫的言谈、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