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25年春季】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同步练习
-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5.《鲁宾逊漂流记(节选)》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5.《白鹅》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6.《海上日出》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9.《小英雄雨来(节选)》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4.《“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白桦》同步练习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9.《短诗三首》同步练习
-
1、选词完成填空。(1)、
矗立
屹立
肃立
①在金黄色的沙漠中, 一座座巨大的金字塔巍然 , 傲对碧空。
②清明节,同学们在烈士纪念碑前致哀
③现在,这些金字塔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2)、精巧
精致
精美
①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包装。
②展览会上的工艺品件件都很。
③金字塔宏伟而又。
-
2、根据拼音写词语。(1)、āi jí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2)、生活在这鳞次栉比的 gāo lóu dà shà 中的人,仿佛心也被那一层层的钢筋混泥所包裹住了,邻里之间就像陌生人一样。(3)、哥哥有一张精致的脸,高挺的鼻梁,刚毅的 lún kuò , 以致于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很多。
-
3、读句子,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澄(chéng dèng) 净的蓝天下, 一只只和平鸽飞舞盘旋。(2)、这个小村子的人过着贫苦的生活,他们喝水前必须先把水里的泥沙澄 (chéng dèng)清才行。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译名(zé) 不愧(ku) 遐想(xiá) B、泛滥(làn) 淤泥(yū) 湛蓝(zhàn) C、黏着(nián) 刀刃(rèn) 埃菲尔(ái)
-
5、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 “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
6、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 “打破砂锅问到底” 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②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 “偶然的机遇” 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①见微知著:
②锲而不舍:
(2)、文中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说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①
②
③
(3)、为什么说 “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4)、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7、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常常隐藏在细微的现象之中。(2)、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你有可能发现真理。
-
8、句子练习;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他的这个见解,怎能不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呢?
这一偶然的发现,为弗莱明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1)、
空惯
追求
不舍
不得其解
打破砂锅
(2)、科学家们 , 不断探索,终于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3)、对于这个问题,他一直 , 直到查阅了大量资料才明白过来。 -
10、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诞生(dàn yán)
漩涡(xuán xuàn)
花圃(pǔ bǔ)
酸碱(xián jiǎn)
锲而不舍(qì qiè)
-
11、看拼音,写词语
sī kōng jiàn guàn
yuán wěi
huā pǔ
qiū yǐn
jiàn shēng
wú liáo
-
12、课外阅读
黄继光堵枪眼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带领两名战士冲了上去。
他们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但在前进途中,敌人的一挺机枪疯狂扫射,部队冲锋受阻。黄继光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心急如焚。此时,他身上已经多处负伤,但他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使战友们能够顺利攻占高地,取得战斗的胜利。
黄继光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无比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精神,他的事迹和董存瑞一样,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典范,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祖国和人民奋勇向前。
(1)、黄继光在战斗中做了什么?(2)、黄继光的精神和董存瑞的精神有哪些共同之处?(3)、你从这些英雄的事迹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13、课内阅读
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 “哧哧” 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 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董存瑞在炸暗堡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3)、从董存瑞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
14、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董存瑞的战友,在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一段不少于 50 字的话。
-
15、文学常识(1)、《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讲述的是在战争中,董存瑞为扫除部队前进的障碍,毅然托起炸药包顶在桥身,猛拉雷管,炸毁敌人的英雄事迹。(2)、董存瑞牺牲时年仅岁,他的英勇行为表现出了、、的崇高精神品质。
-
16、句式转换(1)、董存瑞坚决地对连长说:“我去炸掉它!”(改为转述句)(2)、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凶猛的火力封锁了。(改为 “把” 字句)(3)、董存瑞炸掉了敌人的暗堡。(扩句,至少扩两处)
-
17、字音字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那(bēi zhuàng)而又(zhuàng liè)的解放战场上,战士们个个(yǒng wǎng zhí qián)。董存瑞所在的部队受阻于敌人凶猛的火力,前进的道路被一座(yǐn bì)的暗堡(zǔ gé)。暗堡中喷吐的火舌如(mó guǐ)般(xiōng è),战友们接连倒下。董存瑞(yì rán)决然地挺身而出,他眼神(jiān dìng),心中怀着对胜利的(zhì xiàng)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毫不犹豫地扛起炸药包,向着暗堡冲去,他的身影在枪林弹雨中显得如此高大,成为了战场上永恒的英雄(bēi ài)。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bēi zhuàng)
(zhuàng liè)
(yǒng wǎng zhí qián)
(yǐn bì)
(zǔ gé)
(mó guǐ)
(xiōng è)
(yì rán)
(jiān dìng)
(zhì xiàng)
(bēi ài)
(2)、给文中加点字 “冲” 选择正确的读音( )A、chōng B、chòng(3)、“暴” 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暴躁” 在文中的意思是(填序号)A. 突然而且猛烈 B. 凶狠;残酷 C. 急躁;容易发怒
-
18、《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 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节目中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各个诗歌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1)、上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徽标,设计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 ( 答出一点即可)(2)、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马腾同学想研究一下唐代的边塞诗,他先搜集了一些边塞诗, 然后写了一篇研究报告。下面的诗歌中, (多选)可能是他搜集的对象,他的研究报告的名字可能叫 (单选)
A.崔颢《黄鹤楼》 B.汉乐府《江南》 C.王翰《凉州词》
D.王维《使至塞上》 E.《金戈铁马唐代经典边塞诗赏析》
F.《当小学生遇见苏轼》 G. 《葡萄美酒-从唐诗看古代的物种引入》
-
19、阅读课外古诗,完成练习。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4)、最后两句采用的是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的修辞方法。(5)、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的写法,先交代;中间两联采用的写法,描写 ;尾联采用的写法,表达 。全诗富有主义色彩。 -
20、 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3)、解释字词的含义:涕泪: 却看: 漫:。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 , 诗人“涕泪”是因为。(7)、“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