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古诗,提取信息,填写思维导图,初步感受诗情。
  • 2、了解诗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 B、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唐代著名爱国诗人,中兴四大家之一。 C、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后写下的。
  •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比
  • 4、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磨破) B、遗民泪尽胡尘里(黑色的沙尘暴) C、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D、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快要天亮)
  •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北(jí) B、满衣(shang) C、阳(xiāng) D、(rèng)
  • 6、读语段,看拼音,写字词。

    杜甫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tì泪如雨,陆游望着被胡人侵占的三山五yuè的伤心yí hàn , 王昌龄在边关雪山的铮铮誓言,都表达了中华儿女浓浓的爱国情怀。

  • 7、阅读吴承恩的《西游记》选段,完成练习。

    ①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②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③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地把他压住。    

     (选自第七回,有删改)

    (1)、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庄尊”一词的意思是(    )
    A、不正经 B、正经、庄重 C、假装能干的 D、放心、不担心
    (3)、对于孙悟空,人们往往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个大胆、富有反抗精神的英雄人物,也有人认为他是个不自量力、争强好胜的顽劣泼皮。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 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裂(bìng)       书(kǎi) B、意(suì)      刻(juān) C、猴(ní)       顽(liè) D、目(mín)      泉(jiàn)
  • 9、请你参加学校开展的“名著竞读”活动。

    仿照示例,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完成人物小卡片。


    姓名:鲁智深

    绰号:花和尚

    武器:水磨禅杖、戒刀  

    人物性格:疾恶如仇、豪爽刚直、粗中有细

    主要事迹: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

    姓名:

    绰号:

    武器:

    人物性格:

    主要事迹:

  •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景 阳 冈(节选)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批注:这句话把____比作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1)、片段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你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两个人物:
    (2)、梳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过程,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3)、完成对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批注。
    (4)、片段选自古典名著,下列阅读名著的方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借助资料掌握更多相关信息。 B、联系上下文猜测难懂的语句。 C、观看电影、电视剧,可以不用看书。 D、对于较难理解的语句,大致了解即可。
    (5)、片段选自《景阳冈》,对文中的武松,同学们有不同的评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我:

  • 11、《景阳冈》一文中“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这句正如俗语所说(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C、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 12、对“武松道:‘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中武松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不想在你的家里住宿”。 B、武松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他对别人的怀疑之深。 C、朗读武松说的话时,语气上扬,表现出惊讶的感情。 D、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 1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店家给武松了一碗酒。(倒、斟) B、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为什么) C、明早却来理会。(不理会) D、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凡是)
  • 1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靠(yǐ)       碗(dié)     起(chāo) B、拿(qín)    骨(lì)      下(kuà) C、跄(niàng)    哮(páo)    雳(pī) D、(chuí)  血(bó)       一(jīn)
  • 15、读语段,看拼音,写词语。

    梁山108位好汉个个让人印象深刻。喜欢他们不惧他人耻笑、活出自我的飒爽,喜欢他们dòng xī一切阴谋诡计的聪慧,喜欢他们做事不 tuō lā的作风,喜欢他们zhí jié liǎo dàng的坦率。读《水浒传》时,我的xiōng táng“燃烧”了起来,一个个重情重义的好汉仿佛出现在我的眼前。

  • 16、小语是一位集邮爱好者。我们一同来欣赏他的集邮作品,并完成练习。
    (1)、这四张邮票分别代表的故事是(    )
    A、桃园三结义      舌战群儒      秋风五丈原      三英战吕布 B、桃园三结义      借东风      三顾茅庐       单刀赴会 C、三国鼎立      三顾茅庐      舌战群儒       温酒斩华雄 D、三顾茅庐      舌战群儒      温酒斩华雄      桃园三结义
    (2)、第二、第三张邮票中的主要人物是(    )
    A、刘备 B、孙权 C、周瑜 D、诸葛亮
  • 1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①⋯⋯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②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③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④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仔细读片段,给借箭过程排序,并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绳索连船

    排船受箭

    调转船身

    靠近曹营

    顺利回程

    (2)、联系全文,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用合适的词语填写思维导图。
    (3)、在“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这句话中,“虚实”一词难以理解,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军的实际兵力情况 B、敌军的作战计划 C、敌军是否真的进攻 D、敌军将领的性格特点
    (4)、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后来还要掉头?(多选)(    )
    A、船一字摆开,可以增加受箭面积,确保箭的数量多。 B、为了让曹军看清楚东吴军队的阵势之大,以产生畏惧之心。 C、掉头可以让船的两面都受箭,以增加箭的数量。 D、有利于保持船的平稳,也为借箭成功后离开节约了时间。
  • 18、回顾课文《草船借箭》的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并补全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 19、下列句子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B、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C、十万支箭,三天造得成。 D、十万支箭,难道三天造得成?
  • 20、下列词语中,与“神机妙算”的感情色彩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足智多谋 B、运筹帷幄 C、料事如神 D、老奸巨猾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