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句子描写的情景用一个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漆黑的夜晚,除了钟表的滴答声和树枝摇摆的声音,什么都听不到。

    ②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

    ③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晒软了柏油马路,晒卷了路边的树叶。

    ④稻子熟了,田地里,大人挥舞着镰刀,小孩帮着捡稻穗,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A、黑       亮    热     忙 B、静      热    亮     忙 C、静       亮    热     忙 D、黑      亮    忙     热
  •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反问) B、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拟人) C、蜜蜂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拟人) D、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排比)
  • 3、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春天,到祖父的园子里xián guàng____,你能听到庄稼bá jié____的声音,你能看见yú____树、yīng tao____树长得越来越茂盛。你能着大shuǐ piáo____给菜地浇水,你还能欣赏hú dié____、mà zha____围着(wěi wō)瓜跳舞的有趣画面。蓝悠悠的天,毛(dū dōu)嘟的草儿,一切都是那么自在惬意。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3)、小语对画横线的“晃”字感兴趣,请你回答他的提问。

    晃(huǎng ①明亮。②光芒闪耀。③很快地闪过。)
       (huàng  ④摇动,摆动)

    根据字典的释义,文中画横线的“晃”字读 , 意思是(填序号)。

  • 4、学完本课,五年级①班准备办一期以“美好童年”为主题的手抄报,你也来参加吧。
    (1)、同学们积累了以下诗句,其中不适合选入该手抄报的一项是(    )
    A、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C、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同学们想给选入的诗句“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配图,下列合适的一项是(    )
    A、 B、 C、 D、
  • 5、课内对比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 晚

    【宋】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课三首古诗对儿童有不同的称呼,他们所做的事情也不同,根据要求填一填。

    这三首诗都给人           的感觉。

    (2)、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中提到的农活是;从“”和“”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进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之情。

    ②阅读诗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一个孩子的画面,从“脱”晓冰和“穿”彩丝,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的 , 体会到诗人对孩子的之情。

    ③诗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中,两个“”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景象;诗人写远山落日,用“”和“”两个字,形象地展现了落日半挂在山腰和倒映在水中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美景的之情。

    (3)、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跟随诗人,我们看到了勤劳的乡村男女和儿童。请你选取人物,结合诗句,描写你看到的画面。

    我选的是(乡村男女  儿童)

    画面:

  • 6、和下图画面相符的诗句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C、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D、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7、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 B、敲/成玉磬/穿林响 C、牧童/归去/横牛背 D、草满/池塘水/满陂
  • 8、下列加点字和“也傍桑阴学种瓜”中的“傍”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依山 B、人门户 C、 D、
  • 9、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B、昼出耘田夜绩麻(把麻搓成线) C、稚子金盆晓冰(脱掉) D、山衔落日浸寒(水中的波纹)
  • 10、下列加点的多音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应  B、  上 C、 提 D、品  
  • 11、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相册记录了点滴美好,打开相册,诸多回忆涌入脑海:天刚pò xiǎo____,辛勤的农民已经开始在田间gēng yún____;劳作了一天后,夜幕降临,农妇们又忙着点灯绩麻;sāng shù____投下树荫,孩子们在树下做游戏———学着大人的模样种瓜;冰天雪地的时节,孩子们用一双双(zì zhì)嫩的小手提着冰桶去敲击冰块玩耍;涟(qí yī)荡漾的陂塘旁,晚归的牧童怡然自得地哼着小曲儿……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 12、阅读叶圣陶的《藕与莼菜》片段,完成练习。

    ①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

    ②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让人觉得很健康;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那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在家乡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这是清晨的画境里的重要题材,倘若涂满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洗濯得这样洁白,才挑进城里来。    

     (选自《叶圣陶散文》,有删改)

    批注:作者运用了____描写,突出乡人的____特点。

    (1)、作者用哪些人物、事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故乡新秋图?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2)、完成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批注。
    (3)、认真阅读短文,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作者之情。
  • 13、根据课文《梅花魂》的内容,完成填空。
  • 14、“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与这句话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 B、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C、这清白的梅花,不是能玷污的。 D、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 15、小语看到一段很棒的文字,他将不认识的字加了点,请你选出正确的读音。

    奶奶当年在(mǎ mā)头送我时,(zhèn zhèng)重地递给了我一块绣着梅花的手(juān juàn) , 她说希望我像梅花一样,有坚韧、高洁的(dǐng bǐng)性。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很小心地保存着,没有让它受到一点(zhān diàn)污。这块手绢代表着奶奶对我的期望,也蕴藏着我对奶奶的(quàn juàn)恋。

  • 16、从下面的三个词语里选一个词语作为题目写一篇习作。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故事。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注意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事例来写。

    ㅤㅤ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坚持

    帮助

    合作

  • 17、快乐读书吧。

    ㅤㅤ这学期我读了《》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简单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 18、阅读《井岗翠竹》,完成答题。

    井岗翠竹

    袁鹰

    ㅤㅤ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ㅤㅤ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①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翻神采。

    ㅤㅤ“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ㅤㅤ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ㅤㅤ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ㅤㅤ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注释:江西方言,意思与“老乡”近似。),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表们想起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山上缺粮的年月。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ㅤㅤ你看那行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注释:当时人们对毛泽东的称呼。)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的毛竹做的扁担,把这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ㅤㅤ毛委员和朱军长(注释:当时人们对朱德的称呼。)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上的竹根。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ㅤㅤ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毛竹依旧是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

    ㅤㅤ为了叫井冈山变得更快,党派来了两千好儿女,同井冈山人民一起开发这座万宝山。他们上得山来,头一件事就是来竹林里,依靠这青青毛竹盖房落脚;他们踩着当年老红军的脚印,攀山过岭,用竹筒盛水蒸饭。一眼望不到边的毛竹,成年累月地藏在深坳里,据说有一千多万根,轮流砍伐,是永远也砍不完的。

    ㅤㅤ如今,你若是在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它们几乎是笔直地从山顶上穿过竹林挂下山来。这便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业绩。他们在竹林里送走了几百个白天和黑夜,用竹滑道,用水滑道,送出了一百多万根毛竹。这一百万根毛竹,流去了井冈山人多少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为了搭起滑道,他们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悬岩绝壁;为了找寻水路,他们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滩。冒着大风雪,二百多青年男女来到离茨坪六十多里的深山,要在那周围二十多里没有人烟的林海深处,完成砍伐三十多万毛竹的任务。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却摇撼不了人们的意志,扑灭不了人们心头的熊熊烈火。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杜鹃花开满山头的时候,英雄们终于唱着凯歌,欢送着亲手砍下的那三十万根毛竹,让它们沿着满山绕的滑道,一路欢唱着飞下山去了。

    ㅤㅤ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

    ㅤㅤ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你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1)、作者从三方面具体写了井冈山的翠竹,按文中用“∥”的划分,把写井冈山翠竹三方面的内容概括完整。

    ①写井冈山翠竹的

    ②写井冈山翠竹在中国革命年代的

    ③写井冈山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2)、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井冈山的翠竹和人民具有怎样的精神?
    (3)、这篇文章作者是借赞扬
    (4)、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句,文章的最后自然段是全文的句,这两句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第①句用了的修辞方法,第②句用了的修辞方法。
    (6)、把“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改为陈述句。
  • 19、阅读文言文《望梅止渴》,完成答题。

    望梅止渴

    ㅤㅤ魏武行役 , 失汲 , 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 , 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魏武:指曹操。②行役:行军。③汲(jí):取水。④道:路径。⑤军:军队,士兵。⑥乃:就。⑦饶:果子很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凭借。⑩及:到达。⑪源:水源。

    (1)、写下“望梅止渴”词语的意思。
    (2)、在横线里写带点字的意思。

    汲道,军    

    (3)、写“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的意思。
    (4)、读完本文,我真是佩服曹操的方法,让我懂得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首先要想到 , 才有克服困难的动力。
  • 20、阅读课文《少年闰土》选段,完成答题。

    《少年闰土》节选

    鲁迅

    ㅤㅤ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给选段概括恰当的小标题:
    (2)、照样子,在横线上写上搭配恰当的词语。

    (深蓝)的天空

    金黄的(圆月)

    碧绿的(西瓜)

    的天空

    金黄的

    碧绿的

    的天空

    金黄的

    碧绿的

    (3)、找出闰土刺殖的两个动词写下来:
    (4)、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你感受到了闰土怎样的形象?
    (5)、仿照本选段先写场境再写人物动作的表达方法,用一段话写照片中的内容。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