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加水溶解的方法不能鉴别的是
    A、NH4NO3、NaOH B、BaCO3、CaCl2 C、CuSO4、Na2CO3 D、NaCl、KCl
  • 2、如图是海水淡化的简易装置,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淡化海水的原理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沸点不同 B、可以用硝酸银溶液检验得到的水是否为淡水 C、可以通过加长导气管的方法,增加冷凝效果 D、该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和运动速率发生改变
  • 3、溶液用途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 B、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C、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 4、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

    血浆

    7.35~7.45

    唾液

    6.6~7.1

    胃液

    0.9~1.5

    乳汁

    6.6~7.6

    胆汁

    7.1~7.3

    胰液

    7.5~8.0

    A、血浆和乳汁均显酸性 B、胆汁比胰液的碱性强 C、可将pH试纸放入口腔测唾液的pH D、饮用苏打水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症状
  •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C、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得到蓝色沉淀 D、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没有现象
  • 6、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不慎接触到皮肤,要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3%-5%的NaOH溶液 B、稀释浓硫酸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C、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 7、向5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mL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B、碘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 C、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 D、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 8、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C、开启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气泡沫溢出 D、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上有小气泡
  • 9、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最后所得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是多少?

  • 10、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
    (1)、尿素中碳氮两种元素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11、

    Ⅰ.氧气在生产、生活和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某兴趣小组以“氧气的制备”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

    (1)实验室制氧气:实验室里现有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以及图2所示装置,请回答:

    ①填写仪器b的名称:

    ②用A装置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较为纯净的O2 , 从A~E中可选择的制取装置为(选填字母)。

    ④若使用F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可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选填“c”或“d”)口。

    (2)家庭实验制氧气兴趣小组利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等用品设计并制作以下四套简易制氧装置,如图3所示,能获得较好收集效果的装置是(选填“甲”、“乙”、“丙”、“丁”)。

    Ⅱ.探究青蒿素的组成。(酒精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分析青蒿素的元素组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步骤如下:ⅰ.在燃烧匙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ⅱ.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灰水变浑浊。

    (3)①甲同学根据上述现象推断青蒿素燃烧生成了H2OCO2 ,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断不严谨,理由是

    ②实验时,观察到B装置中固体颜色由白色变成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出青蒿素燃烧生成H2OCO2 , 说明青蒿素中一定含有(填元素名称)。

  • 12、氨气(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工业合成氨气的流程如图1所示,在铁触媒催化剂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当容器中氨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平衡时),测得氨气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1)、工业上可用分离空气的方法,从空气中获得合成氨气的原料——氮气,该方法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不同将空气成分进行分离,发生的变化为(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制取氢气的途径:甲烷气体和水蒸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原料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气反应,平衡时氨气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 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
    (4)、在铁触媒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请将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按顺序排列(填序号)。

  • 13、追逐星辰,筑梦太空。近年来我国已突破掌握载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载人航天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需要氧气和水。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合”与“分”的思想。
    (1)、“合”的思想 液氢和液氧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为返回舱返回提供动力,实验室进行氢气燃烧的实验如图1所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反应可得出,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是(填“分子”或“原子”)的种类。

    (2)、“分”的思想

    ①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备用氧气由分解高氯酸锂(LiClO4)获得,高氯酸锂(填“是”或“不是”)氧化物。

    ②如图3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当正极产生的气体为5mL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mL

    (3)、通过以上事实,证明了水是由组成。
    (4)、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兴趣小组对当地河水进行净化处理,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①明矾的作用是

    ②操作①的名称是 , 操作中仪器玻璃棒的作用是 , 经操作①后得到的液体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写一条)。

    ③试剂X的名称是 , 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液体中的异味等。

    ④生活中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为

  • 1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作用是
    (2)、图乙中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锆被称为金属材料中的王者,具备超强的抗腐蚀、耐高温、耐核辐射能力,可用于核反应堆和航空航天。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锆元素位于第周期,其相对原子质量为B形成的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2)、锆的化学性质与A、B、C、D、E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
    (3)、C和E对应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1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氟原子
    (2)、3个碳酸根离子
    (3)、氖气
    (4)、标出氧化铝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量变关系的是

    A.在密闭装置内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和混合物反应

    C.4g磷在5g氧气中充分燃烧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内气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A、A B、B C、C D、D
  • 18、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氧气的检验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监控气体的流速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 1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 20、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缓慢氧化:食物变质、铁丝生锈、木炭燃烧 B、混合物:矿泉水、人呼出的气体、洁净的空气 C、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燃烧匙 D、物理性质:溶解性、挥发性、稳定性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