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益生菌能够维持皮肤上菌群平衡,它在酸性较弱的环境中利于生长.因此皮肤的酸碱度宜保持在
    A、pH<1 B、4.5<pH<6.5 C、8<pH<10 D、pH>10
  • 2、下列物质能与 NaOH 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CO2 B、Fe2O3 C、H2SO4 D、Na2CO3
  •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 4、下列有关盐酸和硫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有吸水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氢元素 D、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 5、下列物质不属于酸的是
    A、H2SO4 B、HNO3 C、NaHCO3 D、HCl
  • 6、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钙片(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取10片钙片,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g。
    (2)、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7、甲醇是一种绿色、清洁的燃料。这种燃料既符合环保要求,又具有高效、安全、稳定的特性。甲醇可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所以被简称为“零碳”燃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uO__CH3OH+H2O。研究发现,甲醇的产率与催化剂CuO的质量分数有关,其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2)、由图可知当CuO的质量分数为CH3OH的产率最高。
    (3)、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有利于缓解(填一种环境问题)。
    (4)、若要消耗22t二氧化碳,理论上能得到甲醇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8、某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所加金属X应选(写出化学式)。加入过量的X,其目的是
    (2)、操作a的名称是 , 该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3)、写出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4)、某同学认为在步骤Ⅱ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按照该流程操作,不影响最终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写出你的理由
  • 9、

    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实验一: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取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作催化剂,分别加入10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体压强的变化,如图乙中曲线a、b所示。

    (1)结合实验和曲线a、b分析,两种催化剂中催化效率更高的是________;实验中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以土豆块作催化剂)。

    (2)加猪肝块催化的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填“30s”、“65s”或“120s”)。

    (3)曲线a、b最终达到相同的压强,原因是________。

    实验二:用下图装置研究探究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

    (4)A中的现象是________;A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C处末端加一个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7)实验开始时的操作是_______。

    A. 要先通入一氧化碳B. 先点燃B处酒精灯
  • 10、科普阅读: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氮NO2是一种棕红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氮有毒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人为产生的二氧化氮主要来自高温燃烧过程的释放,比如机动车尾气、锅炉废气的排放等。二氧化氮还是酸雨的成因之一,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多种多样,包括:大气能见度的降低,地表水的酸化、富营养化等。

    (1)、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任写一条)。
    (2)、二氧化氮是造成的成因之一。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NO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一条能减少二氧化氮排放的措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B、二氧化氮对环境造成污染 C、二氧化氮会导致大气能见度的降低,地表水的酸化、富营养化 D、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均属于空气污染
  • 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A、A B、B C、C D、D
  • 12、香云纱是顺德特产,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真丝绸面料,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主要过程有:绸缎准备、薯莨液制备(薯莨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浸莨水、煮绸、过泥、晾晒、摊雾等。完成下面小题。
    (1)、薯莨液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儿茶素(化学式为C15H14Ox , 相对分子质量为290)。下列有关儿茶素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式中x=6 B、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CO2 D、由15个碳元素、14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
    (2)、下列对制作香云纱的过程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过程

    解释

    A

    “过泥”过程,河泥中铁离子会与儿茶素分子发生反应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

    “晾晒”过程,水分蒸发

    水分子间隔变大

    C

    “摊雾”过程,选择傍晚时分,温度较低,保持丝绸湿软度

    温度较低时,水分子停止运动

    D

    “煮绸”过程,水沸腾使房间空气湿度变大

    房间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

    A、A B、B C、C D、D
  • 13、茶叶中富含硒,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硒及其周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B、硫元素和硒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C、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 1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读液体体积 C、振荡试管液体 D、检验装置气密性
  • 15、认识并了解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对实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完成“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不需要注意
    A、 B、 C、 D、
  • 16、某同学对含盐酸的MgCl2废液进行了处理,其实验和数据如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坐标中a的数值为
    (2)、刚开始加入NaOH溶液时没有沉淀产生的原因是
    (3)、求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17、

    我国古代就掌握炼铜技术,青铜是铜冶铸史上最早得到的合金。

    Ⅰ.用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炼铜。高温煅烧孔雀石,可得黑色固体和两种非金属氧化物。如图是铜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图中Cu2(OH)2CO3位于A点,黑色固体位于________(填B、C或D)点。A→B的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高温下利用CO可实现B→D的转化,使黑色固体变________色,同时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CO具有________性。

    Ⅱ.《大冶赋》记载由硫化铜矿(主要成分Cu2S)制取CuSO4溶液,再用铁片浸取铜的方法。硫化铜矿中Cu2S转化的流程如下:

    (3)硫化铜矿焙烧前要进行粉碎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Cu2S中Cu与S的质量比为________。写出“铁浸”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在冶炼中加入锡等金属可得到青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青铜是金属材料B. 纯铜比青铜的硬度大C. 青铜比纯铜的熔点高
  • 18、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及气体性质试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若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该装置还要如何改进: , 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则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填药品名称)

    (3)硫化氢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剧毒气体。实验室常用难溶于水的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那么应选用(填字母号)作为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小刘同学不选用装置D收集硫化氢气体有两点理由①、② , 若选用装置F收集则进气口(选填a或b)。

  • 1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 20、有关电解水实验(如下图)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甲中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B、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2:1 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向水中滴加少量硫酸可以增加导电性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