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夜雨寄北 李商隐
    (1)、《夜雨寄北》中通过亲人盼询归期抒发与亲人互相思念的真挚感情的句子是
    (2)、《夜雨寄北》中描写作者想象与亲人相聚、秉烛夜话的句子是
  • 2、秋词(其一) 刘禹锡
    (1)、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或直接赞颂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2)、杜甫在《登高》中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写出了秋天空旷、萧条的景象;刘禹锡却在《秋词(其一)》一诗中一反悲秋的传统观念,其中“”两句用豪迈的诗情描绘出一幅壮丽、开阔的秋日图景。
  • 3、理解性默写。
    (1)、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直接赞颂秋景胜春光/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的内涵)的诗句是
    (2)、《夜雨寄北》中,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时空交错,虚实相生的诗句是
    (3)、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直接表达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4)、《潼关》中谭嗣同以大气浩然之笔抒发冲决一切人生羁绊的豪迈情怀(展现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
  • 4、语言表达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此城,

    久远以来,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猎猎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奔腾的黄河流入大平原仍嫌拘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秦岭山脉进入潼关再也不知道何谓平坦。

    请对“河流大野犹嫌束”进行赏析。

  • 5、诗歌鉴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我僵直地躺在荒凉的乡村,没有为自己感到悲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夜将尽时,我躺在床上倾听那风雨的声音,

    铁马冰河入梦来。

    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河征战䕠场的情景进入我的梦境。

    前两句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赏析。

  • 6、诗歌鉴赏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您问我的归期,归期实难说准,

    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连夜暴雨,涨满了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时将要归去,在西窗下共剪烛花,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追述今夜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两个“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7、诗歌鉴赏

    秋词(其一)刘禹锡

    自古逢秋寂寥,

    自古以来人们都悲叹秋天的冷清萧条,

    我言秋日胜春朝。

    而我却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晴空一鹤排云上,

    晴空中一只白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

    便引诗情到碧霄。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效果。

  • 8、理解性默写。
    (1)、《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2)、《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念的诗句是。作者在江南的暮春里,借落花与友人感慨世事变迁的句子是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作者对饱经战争创伤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是 。
    (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9、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1)、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试分析这样运笔的妙处。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吹芦管”是理解本诗思想的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 10、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1)、请赏析“强欲登高去”里的“强”字。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首句化用了重阳登高和王弘在重阳节给陶渊明送酒的典故。 B、在长安被安史叛军占领的特定情境下,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 C、诗人看到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壁残垣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D、“应傍战场开”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味深长,耐人咀嚼。
  • 11、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1)、“落花时节”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2)、清朝蘅塘退士评价本诗时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
  • 12、峨眉山月歌 李白
    (1)、诗的第二句中“入”“流”两个动词有何妙处?
    (2)、这首诗短短28个字,却连用了五个地名,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 
  • 13、课外文言文阅读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 , 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轩冕(xuān miǎn):轩,一种前顶较高且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的官员乘坐。冕,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戴的礼帽。这里的“轩冕”二字只取“轩”义。

    (1)、先用提示的方法理解文中加点词,然后以管宁的视角复述这个故事。

    原文语句

    方法提示

    加点词释义

    园中锄菜

    语境推测法

    尝同席读书

    联系词语法:未、何

    宁读如

    查阅词典法:①事故;②缘故;③故意;④原来,从前;⑤朋友,友情

    (填序号)

    复述故事:我是管宁,我有个朋友叫华歆,我俩曾⑷ , 看到地上有金子,我继续锄地,而华歆⑸。又有一天,我和华歆一起读书,⑹。于是我割断席子与华歆分开坐,表示要和华歆断绝交往。

    (2)、末句“子非吾友也”的“也”表达了怎样的语气? 是平静,是激烈,还是其他? 请发表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
    (3)、这则文言文反映出的交友原则是:
  • 14、现代文阅读

    小背篓 
    彭学军

    我的小背篓是爷爷编的。

    爷爷的手很巧,家里的箩筐啊,篮子呀,都是他编的,漂亮又耐用,还有一股淡淡的竹子清香。

    几场春雨过后,桃花开了,油菜花田黄灿灿的一片。叽叽叽——房梁上的巢里热闹起来。两只燕子飞进飞出。一只燕子的腿上还缠了根红绳呢,不用说,还是去年那对燕子。红绳是爷爷缠上去的。那只燕子的腿受伤了,是爷爷给它治好的。

    我背着小背篓打猪草的时候,还能捡到菌子呢。奶奶用腊肉炒了,香喷喷的。她用竹饭篓子盛好饭菜放进小背篓里,让我给爸爸送去。

    “哟——哟——”远远地就能听见吆喝声,是爸爸在赶着牛犁田。梯田一层一层依着山势往上走,爸爸说,这都是爷爷、爷爷的爷爷开垦出来的。

    爸爸吃饭的时候,我就把牛赶到山坡上去。我知道哪里的三叶草最多。爷爷告诉过我:“春天的三叶草鲜嫩多汁,牛儿很喜欢吃。”

    犁好田,再耙匀,往田里放满水,就可以插秧了。爸爸妈妈都下田了。他们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分出几株,插进水田里,插好一行,往后一退,就像在田里写字一样。

    一听到弟弟饿得哇哇哭,我就会用小背篓背他去田里找妈妈。妈妈给弟弟喂奶的时候,我也会下田。可我插下去的秧苗歪歪斜斜的,好像随时会倒下去。

    插完秧不久,雨下个没完。爸爸总也不放心,经常要去看看。田里的水太多了,会把秧苗沤坏,得把田埂挖开个缺口,让水流掉一些。

    夏天到了,门前桃树上的桃子熟了。菜园子里的辣椒哇,西红柿呀,都红了;丝瓜、豆角的藤䓧爬上了架。拨开西瓜地里的叶子,能看见下面藏着的西瓜。红薯地里也是绿油油的一片,不过一个红著也没有,它们都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赶集的时候,爸爸把园子里的蔬菜瓜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会带上我,我的小背篓能装不少东西呢。回来的时候,小背篓里满满当当的,有奶奶的头巾、爸爸的烟草、妈妈绣花用的丝线、弟弟的拨浪鼓,还有给我做新衣服的碎花布。

    很久都没下雨了,天上好像有十个太阳,把大地都快烤干了。刚抽穗儿的稻子耷拉着脑袋,田里的裂缝好像都在说:“好渴呀,我想喝水!”全家人都出动了,我们挑水浇大田、浇菜园子、浇西瓜地、浇红薯地、浇果树……

    轰隆隆——响雷一阵阵传来,闪电仿佛把天撕开了,雨终于漏了下来。大暴雨! 稻子、果树,西瓜地、红薯地,还有整个菜园子,都活了。山里的野果树也活了。我和小伙伴背着小背篓进山,野果子是最馋人的,特别是野枇杷,毛茸茸的黄,味道酸酸的。

    秋天来了,稻子熟了。爸爸和我扎了个稻草人,竖在田中间,小鸟就不敢落下来了。

    很快,收割的时节到了。田里掉了不少稻穗,我捡起来放进小背篓里。母鸡也带着小鸡们来了,不过,它们把捡到的谷粒都吃掉了。

    终于吃到新米啦。米饭香喷喷的,是太阳的味道吗? 我边吃边想:这就是我春天插下的几株秧苗长出来的吧!

    爸爸说:“最香的是新米做成的酒。”妈妈蒸米做酒的时候,我在灶前帮着烧火。小背䉵里装满了刚挖出来的红薯,我摸出一个放在灶边烤。烤出来的红薯粉粉甜甜的,好吃极了。

    做好的酒封在坛子里,天气越来越冷,冬天就要来了。没有孩子不喜欢冬天。冬天到了,离过年就不远了。过年让人开心的事太多了:穿新衣、放鞭炮、收压岁钱、看舞狮子……

    年夜饭桌上,爷爷的座位是空的。爸爸给爷爷摆上一个盛满酒的杯子和一副碗筷——爷爷是去年冬天离开我们的。奶奶说:“年夜饭就是团圆饭。”这时候,我好想念爷爷。

    雪下了一夜,院子变白了,一大清早我就跑进雪地。雪花落在我的手心里,它真的像爷爷说的那样,银闪闪、亮晶晶的,好看极了。

    房梁上的巢里安安静静,燕子们在冬天到来之前就飞走了。不过,它们会和春天一起回来的。它们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不会忘记爷爷。

    我的小背篓是爷爷编的,这个我也永远不会忘记。

    (1)、【理思路,析标题】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梳理与小背篓相关的物和事,然后探究文章为什么取题为《小背篓》。

    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为什么以 ×× 为标题)

    ①(内容上)交代写作对象、环境、背景,概括主要内容、情节。②(结构上)是文章线索。③(情感上)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寄托……感情,奠定……感情基调。④(主旨上)是文眼,含蓄/形象地揭示文章中心,点明/暗示……主旨。⑤(写法上)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 疑问句式,引人深思;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格式新颖,条理清晰(小标题)。

    时间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小背篓里装着

    蔬菜瓜果、头巾、烟草、丝线、拨浪鼓、碎花布

    思念

    对应的事件

    打猪草、给爸爸送饭菜、插秧

    采摘果子、收割稻子、烤红薯

    ⑸文章为什么取题为《小背篓》?

    (2)、【赏文本,悟情思】同学们在朗读本文的过程中勾画了一些句子,请你和他们一起品读,完成阅读任务单。

    ⑴请你在把握句子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分别对下面两个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

    (可以从重音、停连、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设计)

    ①我的小背篓能装不少东西呢。

    ②我的小背篓是爷爷编的,这个我也永远不会忘记。

    ⑵小明认为本文倒数第二段可有可无,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 请发表看法并说明理由。

    (3)、【读评价,明内涵】下面是学者对彭学军的作品的评价,你认同这一评价吗? 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在彭学军的笔下,肉体的死亡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 15、阅读下面材料,你想给中学生在交网友方面哪些建议呢? (至少写两条)

    有些学生说:“网友的问候和关心,会让人觉得比父母还亲切。”还有的学生说:“许多话不便向父母说,向网友倾诉后会顿感轻松和宽慰。”还有些中学生为了与网友长时间聊天,竞学会了逃课,甚至背着父母通宵网聊。

  • 16、下面是同学们为本次活动搜集的故事、名言等材料,其中不符合活动主题的两项是(   )
    A、伯牙绝弦 B、相敬如宾 C、管宁割席 D、刎颈之交 E、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F、君子之交淡若水 G、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17、下面是小语写的活动开场白,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善。

    友谊是 lín lín的泉水,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友谊是冬日的暖阳,温暖我们孤独的灵魂;友谊是làn màn的花朵,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好朋友,不仅可以相互帮助,还可以共同成长。那我们该怎样与朋友相处,才能让友谊【甲】 呢?

    (1)、开场白中有几个字缺失,请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汉字。

    lín lín

    làn màn

    (2)、请结合语境,从下面成语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填入【甲】处(   )
    A、各得其所 B、万古长青 C、喜出望外 D、油然而生
    (3)、同学们对这段开场白纷纷发表看法,请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开头是一组排比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开场白中的“滋润”“干涸”“孤独”的词性各不相同。 C、开场白的最后一句在朗读时声音要低沉,语气要高亢,语调要平缓。
    (4)、请仿照第一句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友谊是

  • 18、课外文言文阅读

    张溥喈学

    溥幼学,所读书必手钞 , 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 , 日沃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 , 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

    【注释】①钞:同“抄”,抄写。②皲(jūn):皮肤因受冻而开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溥幼

    ②如是者六七始

    ③日沃数次

    ④俄顷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3)、从张溥读书的细节中,你能感受到他怎样的精神? 读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19、散文诗是诗和散文的结合,它凝练灵巧,富有情韵。阅读下面一组散文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悦》组章
     林莉

    晚霞与红蜻蜓

    ①你是否还记得一只红蜻蜓?

    ②它在路边的草丛、荆棘、石块之上停留,翅膀张开,像一个秘密飞行器。

    ③你是否和它一起捉迷藏?

    ④蹑手蹑脚走在它身后,捏起指尖,想要捉住它。但无论你脚步多轻巧,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扑向它,它却呼啦一下腾空而起,飞得远远的。

    蜻蜓很古老,它从杨万里的诗里飞出来时,已有890岁了。它停歇在一枝荷的花苞上,网叶形的翅膀,剔透,薄而明亮。玛瑙一样,琥珀一样。

    蜻蜓其实也很年轻。当它从记忆里飞出来,你会想起那些已经流逝的时光和人事。它们的翅膀划过微甜的空气,红光一闪。世界瞬间明媚起来。它们像信使,带来了好消息,充填着空虚和暗淡的光阴。(批注1:为什么这两段话读起来那么吸引人? 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

    ⑦暮晚之时,落日又红又圆,烟霞绚烂,蜻蜓在其中飞舞。

    ⑧那时,你也许和谁在一起漫步,烧红的天空使你们惊讶又惊喜。你们对还未到来的相信并憧憬着。

    ⑨也许,你独自一人,当霞光落在你的肩上,你的内心安宁、低徊。

    ⑩你看见,蜻蜓飞进一团火焰中,在生命的信笺上,如一枚最有趣的闲章。

    桂花开

    ①今年的桂花开得晚,持续的时间也短,开放与凋落仿佛也只是一瞬间。像是心里的某一个小念头,含着淡淡的香,不需他人察觉、分享。

    ②收得一小篮子的新鲜桂花,放到凉开水里清洗,拿来竹匾、纱布,将洗净的花撒开晾干,花干透后,一层花一层糖,层层匀好,叠压在青花瓷罐里。制作糖桂花的过程,心情愉悦。风吹动枝叶,什么事都不用去想,只醉心于这一时刻的专注,地面斑驳的暗影也在散发一种奇妙的香气。

    ③此时,活着是恰到好处的

    ④那个雨天,在一幢百年老房子前,木门上的铁锁和墙壁间的青苔相映成趣。庭院中一棵古老的桂花树缀满金黄花朵,潮湿的青石板铺满细碎花朵,香气游走。

    ⑤那一地落花,是恰到好处的

    ⑥那一寸欢喜和空寂,被花覆盖,被雨淋湿,也是恰到好处的。(批注2:三次出现“是恰到好处的”,作者眼里的“恰到好处”分别指什么呢?)

    归园田居

    ①山色绚丽,岭上多白云,黑鹰、啄木鸟、竹鸡、木莲、油桐花、杉、狐、白鹭、喜鹊,低头看见自己的影子。

    ②鱼鳞瀑里住着一条龙,雨后彩虹里,还住着一条龙。

    ③一棵古松,遗世独立,一秒一秒把自己活成珍稀濒危物。树干上挂着一副蝉蜕,琥珀一样,深藏自灵魂的万籁俱寂。

    ④山中何所有? 山泉如故交,敦厚纯良。 山色斑斓呵,碧、彤、黛、黧、缟……照亮晚归人。

    ⑤山风与星子对弈,风动心不动。稗子草、茅茅草、狗尾巴草,迎着秋风不停窸窸窣窣。

    ⑥落日与山峰对弈,圆月与黑夜对弈,龙尾砚里的笔墨和山中绝色对弈。

    ⑦山峰如莲瓣回环。其下桐溪河、丰坞河和清溪河潺潺而动。

    ⑧星辰消隐之时,山体独自发光,浅蓝、湛蓝,无涯无际……[批注3:此章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同名,《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作者致敬经典,所写之物、所传之情是否与陶渊明有相似之处呢?]

    (有删减)

    (1)、挑战批注1,赏析语言。请自选两个角度,赏析画线处文字。(提示:可从用词、手法、段落结构、整体风格等角度入手)
    (2)、解决批注2 的疑问。
    (3)、山河长卷,总有心之所归。请揣摩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诗意,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解决批注3 的疑问。
    (4)、对话作家作品,汲取文学能量。

    ⑴作者将这组作品定名为《〈喜悦〉组章》,请分别阐释三个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喜悦”。

    ⑵体会这组散文诗在内容选择、形式呈现、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创作散文诗的经验。

  • 20、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学校将开展以“母爱之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围绕活动主题,补写出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

    上联:母爱是山,

    下联:亲情如海,绝世相隔孝道难

    (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下边图画的内容。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