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填空。

    《狼》的作者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名,“志异”的意思是

  • 2、学习《〈世说新语〉二则》时,同学们觉得“咏雪”这一生活细节反映了魏晋文人的内心情感和生活情趣,就此展开了讨论。请你一起参与。

    【甲】咏雪

    【南朝】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

    【注释】①吴均:南朝史学家、文学家。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知识分子只能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②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此处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③凝阶:凝结于台阶。

    【乙】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丙】

    宋陈善《扪虱新话·卷三》云:“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然当时皆以道韫之语为。予谓《诗》云:‘如彼雨雪 , 先’,‘霰’即今所谓米雪耳。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谓,固未可优劣论也。”

    余嘉锡按:“二句虽各有谓,而风调自以道韫为优。”

    (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注释】①陈善是宋朝文学批评家,著有《扪虱新话》,共十五卷。②雨(yù)雪:下雪。③维:同“为”。④霰(xiàn):白色不透明小冰粒。⑤余嘉锡:中国近现代文献学家,文史学家,著有《世说新语笺疏》。

    (1)、【析义】结合语境,参考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提示方法

    解释

    相思空何

    查阅字典法:①动词,增加,增长;②副词,表示程度加深,相当于“更加”;③名词,好处;④形容词,有益的,与“害”相对。

    (填序号)

    然当时皆以道韫之语为

    联系词语法:工整、工笔画

    维霰

    课内迁移法:谢太傅寒雪日内(《咏雪》)

    (2)、【赏句】小语认为谢道韫的比喻更好,而小文认为谢朗的更好。请你结合【乙】文,参照小语的辩词,帮助小文写一段辩词。

    小语辩词:我认为谢道韫的更好。以柳絮喻雪,既点明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又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极富神韵。而谢朗的比喻没有诗意,缺乏美感。

    小文辩词:

    (3)、小语想查寻资料来充实自己的辩词。请你从【丙】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简要说说陈善和余嘉锡二人各持怎样的观点?谁的观点更适合作为小语辩词的补充材料?
    (4)、【甲】诗中吴均把雪比作“雾”,比作“花”,现在有同学想用谢道韫的“柳絮”来形容吴均笔下的雪,你认为可以吗? 试说明理由。
    (5)、【融情】对【甲】诗《咏雪》的赏析,下面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微风轻轻摇动庭院之树,与次句的“细雪”相应,写出江南雪景柔美的特点。 B、“细雪下帘隙”中“下”字生动地表现了细雪随微风钻进帘隙的情景。 C、诗中三、四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从动、静两个角度表现了雪飞舞时和落地后的情态。 D、诗人冬日于江南庭院中咏雪作诗,前六句写景咏物,后两句直抒胸臆。
    (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

    咏雪

    内心

    情感

    ⑴结合【甲】诗,说说吴均借“咏雪”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生活

    情趣

    ⑵【乙】文透露出古人怎样的家庭生活情趣?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 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练习。

    【甲】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

    【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如出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②寒温:寒暄。③吉人:贤明的人。④令誉:美好的声誉。⑤钟繇(yáo):三国时期魏国相国。⑥敕(chì):皇帝的诏令。

    (1)、根据表格汇总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三人俱谢公

    语境推测法:①到某人所在的地方去;到某个地方去看某人(多用于所尊敬的人);②(学业、技术等)所达到的程度。

    (填序号)

    三贤孰愈

    查阅字典法:①面对,朝着;②方向;③先前,刚才;④表示假设,可译为“假使”“如果”等。

    (填序号)

    十三

    课内迁移法:元方时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魏文帝

    成语推断法:耳目睹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②复问会:“卿何以不汗?”

    (3)、《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明代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为下面两个场景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场景一】

    客(面带好奇,走上前问):“向三贤孰愈?”

    谢公(①):“小者最胜。”

    设计理由:②

    【场景二】

    魏文帝(仔细观察,面带好奇地问):“卿面何以汗?”

    钟毓(③):“战战惶惶,汗如出浆。”

    设计理由:④

    (4)、《世说新语》一共分为三十六门,每个门类都有各自不同的名称,部分门类名称如下表所示。你认为【甲】【乙】两篇分别应该放在哪一个门类之下?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门类

    内容

    德行

    指人的道德品性

    方正

    指人的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

    言语

    指人的口才辞令

    品藻

    指对人或事物的认识和鉴别

  • 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练习。

    【甲】谢太傅盘桓东山 , 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 , 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 , 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 , 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

    【乙】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盘桓:徘徊,逗留。②东山:谢安早年隐居之地,在今浙江上虞西南。③泛海:坐船出海。④孙、王:孙绰、王羲之。⑤唱:同“倡”,提议。⑥王:同“旺”,指兴致高。⑦吟啸:吟诗与呼啸。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⑧说:同“悦”,愉快。⑨将无:表示委婉建议,译为“还是……吧”。⑩王子猷(yóu):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子敬,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⑪发火:着火。⑫惶:同“遑”,闲暇。⑬屐:木头鞋。

    (1)、小语和小文对以上两篇文章展开讨论,请你根据语境,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语:我发现【甲】【乙】两文都出自南朝人⑴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

    小文:是的,我还发现【甲】【乙】两文里都出现了“徐”和“遽”,根据成语“不疾不徐”可推测出【甲】文“公徐云”和【乙】文“徐唤左右”的“徐”都是⑵的意思。

    小语:你说的对,但需要注意,这两个“遽”的意思应该不一样。《古代汉语字典》里“遽”的义项有:①送信的快车;②急忙,匆忙;③于是,就;④突然;⑤惊慌。根据语境,“孙、王诸人色并遽”的“遽”应该选第⑶个义项;“子猷遽走避”的“遽”应该选第⑷个义项。

    小文:你真厉害,原来看起来相同的文言字词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呢。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②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

    (4)、小语不明白【甲】文为什么要写船上诸人的表现,【乙】文为什么要写王子猷的反应,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他答疑解惑。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谌设喻答客问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 , 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之时,桂树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 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陈季方:即陈谌,陈太丘之子。②家君:____。这里在前面加上敬辞则表示尊称别人的父亲。③阿(ē):弯曲的地方,这里指山的角落。④仞: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1)、请根据你的文言积累,将注释②补充完整。
    (2)、课堂上,师生就选文的词义展开了讨论。请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语:积累文言词汇,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测。如“当斯之时”的“斯”可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是“⑴”的意思。

    小文:但是如果遇到没有学过的词,如“而荷天下重名”中的“荷”应该怎么办呢?

    老师:你可以借助古汉语工具书,根据具体语境,查找正确义项。

    小语: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荷”有三个义项:①h é莲;②h è肩负,扛;③h è承担,担负。“而荷天下重名”中的“荷”应该选哪个义项呢?

    小文:根据文意,选用第⑵义项,读音是⑶

    老师:遇上没有学过的词,还可以根据积累的成语来判断意思。如“桂树焉知泰山之高”中的“焉”,可以联想到成语“⑷”,从而判断它的意思是⑸

    小语:谢谢老师! 原来学文言字词有这么多方法,太好了!

    (3)、陈季方和陈元方一样善辩。请结合本文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分析陈季方和陈元方应答的妙处。
  • 6、雪景自古吸引无数文人墨客,请研究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记雪月之观

    【明】沈周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 , 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 , 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水,下皆虚澄 , 又四囿于雪,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可爱。寒泱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⑩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

    【注释】①本文为沈周六十二岁时作。沈周,画家,文学家。②霁:雨后天晴或雪后天晴。③冱(hù):凝结。④烂:明亮,光明。⑤虚澄:空虚清澈。⑥囿:覆盖。⑦离离:历历分明。⑧浃(jiā):透。⑨栏楯(shǔn):栏杆。纵为栏,横为楯。⑩呀(xiā):张大嘴巴。⑪眄(miǎn):看、望。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文言词句

    提示方法

    解释

    戊申正月之三日始

    联想成语法

    兴风

    城下

    涂银

    查阅字典法:①像,好像;②及,比得上;③你,你们;④至于;⑤假如,如果。

    (填序号)

    离离可爱

    课内迁移法:公欣曰(《咏雪》)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

    (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

    (4)、选文与《咏雪》在描绘雪景上有何共同之处? 请从修辞的角度作答,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两文的雪景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
  • 7、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 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8、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 9、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 10、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要素。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白雪纷纷所似    水澹澹 B、在不             待久不至 C、未若柳絮风起     前后果 D、太丘舍            扬长而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日中不至,则是无  半半疑 B、待君久不          幸甚 C、友人            大言不 D、中不至             闻道龙标五溪
  •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俄而雪          暴风 B、撒盐空中差可      无可比 C、陈太丘与友行     不而遇 D、元方入门不         此失彼
  • 15、熟读课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 去后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之。元方入门不

  • 16、熟读课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咏  雪 《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 ,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兄女曰:“未若柳絮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17、填空。

    《世说新语》是由(朝代)(人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体裁)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载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古人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常常使用一些对别人表示尊敬、对自己表示谦逊的称谓,比如,称别人的父亲为 , 称别人的母亲为 , 称别人的儿子为 , 称别人的女儿为;称自己的父亲为 , 称自己的母亲为 , 称自己的儿子为 , 称自己的女儿为

  • 18、为了读好家书、传承优良品德,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诲学说  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 , 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丙】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文词·释义】参考表格提示,解释加点词。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意与日

    语境推断法:年与时驰, “驰”与“去”同意。

    有不变之常

    课内迁移法:俭以养(《诫子书》)

    君子而为小人

    查阅字典法:①放弃;②施舍,布施;③放(箭),发射;④停止;⑤除去,离开。

    (填序号)

    (2)、【文句·品读】请仿照下列示例,为【乙】文画线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

    示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朗读设计: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学习与才干、志向与成就之间的必要联系,进而突出静心学习、明确志向的重要性。因此,“非学”“非志”重读两个“无以”,稍稍拖长,读出一种强调意味,表达作者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

    (3)、【丙】诗用词精妙。结合诗句内容,品味尾联“闹”字的妙处。
    (4)、【文章·联读】【丙】诗中“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和我们学过的《次北固山下》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你写出,并用一个词概括其妙处。
    (5)、结合以上诗文内容,分析三位作者在品行方面对自己孩子提出的要求有何共同点。
  • 1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练习。

    【甲】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乙】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 , 州郡以为言 , 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节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注释】①凌忽:轻慢。②鸱(chī)枭:猫头鹰。常比喻贪恶之人。③择:同“殬(dù)”,败坏。④谨敕(chì):谨慎。⑤下车:指官员初到任。⑥切齿:表示痛恨。⑦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1)、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夫学者,所以求益

    查阅字典法:①听觉器官;②听说;③助词,而已,罢了;④语气词,同“矣”。

    (填序号)

    人之忧,乐人之乐

    词类活用法:好之者不如之者(《〈论语〉十二章》)

    愿汝曹

    字源推断法: “效”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左边像一个两腿相交的人,右边是一只持棍的手,正在鞭打拷问左边的人,督促他。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3)、【乙】文结尾加点的“也”字,能否改成“矣”或“耳”? 简述理由。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鹤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是以不愿子孙效

    (4)、以上两篇选文与《诫子书》都是告诫晚辈的文章,但目的不同。请联系三篇文章进行简要概括。
  • 20、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且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薪牧豕 , 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读书,即____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 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节选自曾国藩《与诸弟书》)

    【注释】①牧豕(shǐ):放猪。豕,猪。

    (1)、请根据下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能发奋自立

    查阅字典法:①不严肃;②偶尔;暂且;③随便;④假设;如果。

    (填序号)

    薪牧豕

    联想成语法:荆请罪

    则家塾不读书

    组词法:单音节词变为多音节词

    (2)、【乙】文中横线处原有一词,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
    A、清白 B、清净 C、清澈 D、清楚
    (3)、诸葛亮在【甲】文中提出了“静以修身”的观点,这一点在【乙】文和【链接材料】中也有所体现。请细读【乙】文和【链接材料】,完成填空。

    【链接材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曾国藩提出:读书做学问,要;孔子强调:人立身行事,要

    (4)、两封家书都有催人奋进的力量。如果要从两文中任选一句抄写在书签上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 请联系生活实际说明理由。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