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3月毕业生学业考试卷
-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5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育才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2025届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浙江省初中学校TZ-8共同体2025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广东省连州市北山中学2025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七中学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练习卷
-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质量监测试卷
-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博强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1、名篇名句默写。
① ,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我们常用《醉翁亭记》里“”来描述生活中“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现象。
③《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 , 。
④《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 , 。
-
2、小宜同学读了上面有关春节习俗的介绍,联想到了本学期学过的很多习俗,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中的“射者中,弈者胜”写出了古人在宴饮时有做射箭游戏的习俗。 B、《论教养》中“把汤匙放在碟子上不要弄出声响,嘴里有东西不要说话,喝汤也不要发出声音”等等之类的吃饭禁忌,属于饮食习俗。 C、《故乡》中“我”和闰土的相识,源于迅哥家“正值大祭的值年”,闰土和父亲前来帮忙。这反映了浙江绍兴一带正月里有“大祭”的习俗。 D、《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的“牺牲”是指在古代祭祀的习俗中用到的纯色全体牲畜。
-
3、下面是一位同学的阅读分享稿,里面有两处出现了语病,请你帮他指出来( )。
①《活着》这本书,讲述了福贵一生的悲欢离合,贯穿了旧社会的艰苦岁月。②通过福贵的人生遭遇,作者揭示了生活的意义和人性的复杂。③读完这本书,使我深刻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④在苦难面前,福贵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他的故事激励我们在困境中坚守希望、勇敢地活下去。⑤不仅这本书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⑥它教会我珍惜当下,勇敢面对未来,努力让生命之花绽放。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
4、下面这段话是主持人为读书分享会准备的开场白,请你帮他解决几处读音和书写困难。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书可以到。我们的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我们读一本好书,含英咀( )华。沿着书籍的阶梯拾级而上,从中汲( )取力量,就能走出迷wǎng( ),收获丰盈的人生。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从杏花春雨的江南到白雪ái ái( )的塞北,从波涛翻滚的东海之滨到风沙茫茫的西北大漠,方寸之间便是世界。此刻,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这书墨飘香的校园里,我们共聚一堂,在这里举行读书分享会、交流大家的读书心得。接下来,我宣布“阅读见天地”读书分享会正式开始!
(1)、根据拼音写汉字。①迷wǎng ②白雪ái ái
(2)、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含英咀华 ②汲取力量
-
5、作家余华说:“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也许,你曾在委屈中坚强,困境中破茧,拼搏中闪光,磨砺中绽放……
请以“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
6、班级计划做一期“柳宗元诗文主题阅读”专刊,小语想将下列诗文编辑到专刊中,邀你一同参与编辑。
(一)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①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②。
日午③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④。
(二)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⑤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⑥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⑦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⑧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⑨钱,过期则没⑩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装行立为营护⑪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⑫之。
【注释】①南州:指永州。②北牖: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⑤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⑥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⑦偕:_____⑧易:_____⑨质:抵押。⑩没:没收。⑪营护:料理,护送。⑫义:_______
(1)、请回答思维导图中的问题,帮助小语完成《夏昼偶作》的解读图示。(1) (2) (3)
(2)、编辑时需要为《夏昼偶作》设计一幅插画,请你根据表格提示,完成设计。插图名称
插图色彩(为你的插图选择主色调,并阐述理由)
简介画面
(1)
(2)
(3)
(3)、请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补充《柳宗元传》的注释。文言字词
方法
注释
如何与母偕⑦行
成语推断法:白头偕老
(1)
禹锡终易⑧连州
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判断或推断
(2)
时人义⑫之
语法推断法:根据词语所在的语法位置推断它的活用现象
(3)
(4)、编辑时需在附录中选择一首(篇)与上面诗文进行组合,你会建议选择哪一首(篇)?为什么?附录:《桃花源记》《核舟记》《关雎》《蒹葭》《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7、【甲】
故乡的元宵(节选) 汪曾祺
①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批注示例:现在回忆起来,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影子,并无太多趣味,但当时的我“也能”看它转几圈。写出了幼时的我对过年的钟情,表现出作者对美好岁月流逝的感慨。
②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③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④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⑤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⑥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A)年,就这样过去了。批注:
【乙】
童年的春节(节选)冰心
①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他自己在元旦这天早上,还用红纸写一条:“元旦开业,新春大吉……”以下还有什么吉利话,我就不认得也不记得了。
②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首先是灶糖、灶饼,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点心。据说是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粘,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平时除了卖各种红漆金边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卖各种的灯。那就不是孩子们举着玩的灯笼了,而是上面画着精细的花鸟人物的大玻璃灯、纱灯、料丝灯、牛角灯等等,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③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B)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批注:
【散文·事物】
【散文·语言】
【散文·情感】
(1)、感知两篇文章中,“我”眼里的故乡春节的灯,仿照示例,完成下面图表。(2)、根据作业本中“关于语言风格的词语”参考示例鉴赏汪曾祺的语言风格清新 通俗 苍凉 平淡 绚丽 质朴 低沉 明快 简洁 幽默
雄浑 冷峻 婉转 恬淡 朴素 雅致 飘逸 细腻 亲切 ……
示例:冰心的语言风格通俗、清新、明快。她用童真的笔触描绘生活化的事物,因此文章读来有亲切感。在本文中,她就用儿童的视角带我们回忆过年的点滴,比如“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粘,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就富有童真童趣,让人读来忍俊不禁。从中也真切感受到孩子对过年的由衷喜爱。
(3)、两篇文章的叙述和描写看似平淡,实则都蕴含着作者们真切的感情。参照示例并联系全文,尝试为两篇文章结尾处的划线句做赏析式批注(AB两处二选一),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
8、班级开展“识清明节气,探科学真相”活动,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完成对话。
【资料一】
A:《岁时百问》中提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作为节气,“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然而,现实却似乎被“预言家”杜牧言中,总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选自《为什么清明总在下雨》)
【资料二】
①从地理科学的角度看,“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现象主要由以下三种原因造成。
②首先,冷暖空气“拉锯战”。在清明节前后,北方的冷空气势力开始减弱北撤,但仍有少部分冷空气负隅顽抗,从西伯利亚经蒙古、华北地区折向长江流域;与此同时,南方的暖湿空气迅速增强北上,这样一来,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的暖空气正好在长江流域相遇。一旦交锋,较重的冷空气就会楔入较轻的暖空气下方,将暖空气从下方抬向高空,这时气象学上的“准静止锋”就形成了。受到“准静止锋”的影响,清明时节中国各地便开始细雨绵绵,连日不断,从而形成“雨纷纷”的景象,这也是形成清明降雨的最主要原因。
③其次,太阳直射点的两个“跟屁虫”。站在太阳的视角看,每年到了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就会直射赤道;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便会越过赤道,向北半球移动。此后北半球就会经历长达半年昼长夜短的情况。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了地球热量的变化,进而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移动。B:气压带和风带这两只跟屁虫,就会跟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起进行季节性移动。于是,在清明时节,位于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便会加强西伸,同时西南风也开始向北扩大影响力。在两者的作用下,海洋上的暖湿水汽就会随之输送到我国大陆地区,从而带来丰沛的降水。
④第三,令人烦躁的“低气压”。在春季,我国海洋上和陆地上都会出现低气压天气系统。当低压生成时,气压会降得很快,导致气压梯度迅速增大,这时空气流通性增强,便出现了大风。受到大风的影响,低气压里的云就会走得很快(云的成分就是小水珠),从而形成降雨天气。可能这就是传说中“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吧!
(选自“知乎”,有删减)
【资料三】
清明与“变天”在时点上的重合,充分显示出传统历法中蕴藏的智慧。要知道,清明下不下雨,下什么雨,对农耕来讲都是大事。关于清明节下雨,民间还流传着不少农谚:
①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②清明前后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③麦怕清明连放雨。
④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清明假期,小语约小文春游踏青,却因下雨无法成行。
小语:真扫兴,又要下雨,害得我们出不了门。
小文:别难过,“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雨水多也很正常。你看,“知乎”上就有介绍,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相遇,形成“准静止锋”,受其影响就形成“雨纷纷”的景象。
小语:哦,我明白了,根据资料二显示“清明时节雨纷纷”还有两个原因:(1);(2)。而且这三个原因是按照(3)顺序安排的。
小文:你真是善于发现!
小语:平时我不喜欢读说明性的文字,但以上资料我还挺喜欢的,语言比较生动。
你看,资料中画线句就是这样的:(4)(任选一句来分析)
小文:不过,你觉得农民是否希望清明节下雨?
小语:我们可以根据资料三中提供的农谚来分析:(5)。
-
9、选择性阅读是阅读本书的好方法,根据阅读体验向同学推荐阅读《经典常谈》的相关篇目。
(1)王同学对太极八卦有疑问,不妨去读一读
(2)张同学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写法很好奇,不妨去读一读
(3)李同学对先秦帝王将相有探究兴趣,可以推荐他先读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
10、读书沙龙上你要向同学推荐《经典常谈》一书,请选择恰当喻体,结合名著内容,写一段生动具体的推荐语。
《经典常谈》像(填序号),
A.一张地图 B.一艘船
-
11、请根据主题,完成八下前三单元关于古诗文整理的思维导图。
-
12、根据具体要求和提示,作答。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举办一次“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你作为班长,需要邀请历史老师王老师来为大家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示:可从礼貌用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学生的邀请做出决定等方面考虑)
邀请词:王老师,您好!我们班准备举办一次“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想邀请您来为我们讲解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您学识渊博,对传统文化很有研究,相信您的讲解一定会让同学们受益匪浅。请问您有时间吗?
模拟应对:
-
13、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浙江不乏诗意山水,引得人们在这一城山水里诗意栖居。攀上高峰,观百花盛开凋零,便能找到周而fù 始的四季;乘坐画舫,听雨声戛然而止,便能享受悠闲自得的静mù 。jiǎo 洁月光投射山水之形,朗朗清风吹送山水之意。
(1)周而fù始 (2)戛然而止 (3)静mù (4)jiǎo洁
-
14、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初一男孩儿李仁志在《少年说》节目上,有关妈妈的告白引发了观众的“集体泪崩”。
“我的妈妈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她就是一名外卖配送员……”这个13岁的孩子,没有躲闪,没有犹豫,大方自豪地向大家介绍妈妈的职业。
“妈妈工作十分辛苦,无论是风吹雨打都要按时按点派送。但有时还会遭到客人无理取闹,甚至面临恶意差评,尽管如此,妈妈依然对我说:‘无理取闹的人只是少数,生活里还是有很多善良的人。’”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
-
15、多一点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一点欣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多一点执着,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多一点担当,让我们的脊梁更加挺拔……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多一点_____
要求:①感情真挚;②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不得抄袭、套作;④500字以上;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等相关信息
-
16、阅读《儒林外史》中的两个片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被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②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剩下几片云片糕,搁在后鹅口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扶着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在嘴里了。严贡生只装不看见。……严贡生道:“还说是云片糕!再说云片糕,先打你几个嘴巴!”……严贡生转弯道:“既然你众人说情,我又喜事匆匆,且放着这奴才,再和他慢慢算账!不怕他飞上天去!”骂毕,扬长上了轿,行李和小厮跟着,一哄去了。船家眼睁睁看着他走去了。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 这本书中因与范进同病相怜使范进中举的人是。(2)、《儒林外史》特别善于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请从上面两个片段中选择一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并结合小说原著分析其意义。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交友之道
张保振
①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经·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②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
③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盛,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
④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同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点。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⑤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生无请言,死无托辞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右是零要风浪的老险时间的检验的,遇到人生的逆境 背时,才能对而友或直右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孙膑由于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仕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
⑥交友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材料二:
挂在横木上的两串贝壳,质地相似,水准相当,堪为友邻。
(1)、下列对《交友之道》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第⑥段又做了强调,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B、第②段作者提出怎样交友的问题,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⑤段中举孙膑与庞涓的事例,证明在遇到人生的逆境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警示人们结友要结真友。 D、“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出入相友”,分别说明了朋友的重要、必要、至要。(2)、文章第③④⑤段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3)、读完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收获的交友之道。 -
1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野树
张猛
①连日来,我长久注视着窗外的树。
②向更远处望去,在无数钢筋水泥日益逼近的荒野之上,在蜿蜒而去的河边,在一块块星罗棋布的鱼塘旁,会有那么一棵、几棵或者一片恣意生长的树,都是极常见的种类,杨树、柳树、榆树。在生命的起点,它们乘风而来,是漫天飘散不计成本的万千飞絮中的一枚,横过那些人类忙着生,忙着死,忙着挥霍和占有的岁月,落在未知的泥土上,从一粒轻盈渺小的种子开始,向着黑暗奋不顾身地扎根,朝着天空努力伸展,成为大地的风景,这就是野树。
③野树有野性,它们大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荒凉之地,少有亭亭玉立的身姿,相貌丑陋,须发丛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存在,根在哪里,一辈子就在哪里。它们天生拒绝被安排,被娇惯,被豢养。没有人为它们浇灌和修剪,也没人给它们刷上千篇一律的白灰,或者插上“针头”,挂起“吊瓶”。它们是自由的,无须搀扶,不必捆绑,自由自在地生,自由自在地死,一切都是生命本来的样子。
④我想起小区里那些“移民”来的柳树。每年春天,冰消雪解之日,就是它们,惨遭刑戮之时。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苦心孤诣,那些从无到有,由一根根柔条发荣滋长,长到几厘米粗细的枝干,统统被锯掉。只剩下白骨般刺目的一截截,经年累积,树冠变成一个个畸形的肿瘤,越长越大,丑不忍睹。
⑤与这些供人观赏又被戕害的树相比,野树何其幸运!在大自然的风日雨露中,它们缓慢生长,无拘无束,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⑥野树也不都长在野外,即使在坚硬荒凉的城市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在那些寂寥的屋顶,或者无人问津的角落,俯仰之间,你随时都可能与一棵野树相逢。但是,你不知道它们来自何方。
⑦校园西南角有个不知名的小房子,在并不宽阔的水泥屋顶上曾经长着一棵小树,单薄得叫人担心。四面高楼林立,中间只有一方狭窄阴暗的天空,树枝上常常挂着来自文明社会的塑料袋。它牢牢地立在那里,在极少的泥土上,拓展自己的雄心和梦想。它的根伸向一切可能到达的缝隙和深处,用尽最大力气向下,向上,完成一棵树的使命。我曾经领学生仰望过它,在作文课上写过它,我们用文字向一棵不可思议的树鞠躬。可惜这棵树后来消失了,大概它长在不应该有树的地方,或者干掉一棵树根本就不需要理由,何况你是一棵没花一分钱的野树。
⑧然而,野树是不会消失的。在旷野,在绝壁,在滩涂,在幽谷,在楼顶……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甚至想不到的缝隙和角落,只要一点点泥土就够了,它们不需要照顾和扶持,心无旁骛,随性生长,长成自己心中的样子,元气淋漓,率真质朴。
⑨在荒芜的世界里,总有野树的身影,它们傲然挺立,狂放不羁,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有着行道树没有的孤独和倔强。每一棵野树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和大地,自己的话语和色彩,自己站立的方式……野树是纯粹的,有一棵真正的树该有的一切。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树大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荒凉之地,生长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甚至想不到的缝隙和角落。 B、野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随性生长,长成自己心中的样子。 C、世界总有野树在生长,作者对野树充满了崇敬和赞美之情。 D、野树是纯粹的,因为它无人欣赏,也无人戕害。(2)、野树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根据要求,结合上下文回答问题。我曾经领学生仰望过它,在作文课上写过它,我们用文字向一棵不可思议的树鞠躬。(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4)、文章题为“野树”,为什么第④段还要写小区里那些“移民”来的柳树?谈谈你的理解。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跋李庄简公①家书
【南宋】陆游
李丈②参政罢政归乡里时,某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③ , 剧谈终日。每言秦氏必曰咸阳④愤切慷慨形于辞色。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⑤过岭,悲忧出涕。仆⑥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⑦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泽陆某题。
【注释】①李庄简公:即李光,抗金领袖之一,宋高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因反对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而罢官。后遭秦桧党羽陷害,远贬琼州。死后,赐谥庄简。②丈:对长辈的尊称,李丈,指李光。③先君:指陆游死去的父亲。④咸阳:此处用来影射秦桧。⑤赵相: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相。因反对秦桧和议,被贬崖县。⑥仆:谦辞,这里是指自己。⑦丁宁:同“叮咛”,叮嘱。
链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下列各项对文章加点词语的理解或推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剧”本意为“严重,厉害”,后来引申为“繁多”“艰难”“激烈”等意思,“剧谈终日”中的“剧”应为“繁多”的意思。 B、“悲忧出涕”中的“涕”和“临表涕零”(《出师表》)中的“涕”含义不同。 C、“岂有此理”中的“岂”理解为“哪里”,“岂能作儿女态耶”中的“岂”也解释为“哪里”。 D、“淳熙戊申”采用年号和干支并用的纪年法,其中“淳熙”为干支,“戊申”为年号。(2)、下面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B、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C、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D、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
(4)、请根据文章内容和相关注释,推断李光“丁宁训戒”的内容,并结合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简述陆游受到的影响。 -
20、风雨
〔唐〕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 ,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②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③ ,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④酒,销愁斗几千。
【注释】①宝剑篇:唐初郭元振作《宝剑篇》而得武则天赏识。②青楼:泛指富贵人家。③薄俗:轻薄的世俗。④新丰:地名,古时以产美酒而闻名,这里暗用马周的典故。马周西游长安,受到冷遇,遂取酒独酌,表现不凡气质,后受到皇帝赏识。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一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故而词哀情苦。这首五言绝句体现了他的诗歌风格。 B、颔联用乐景衬哀情,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之中欢歌宴饮的热闹场面。 C、颈联意为新交的朋友遭到世俗的责难,旧友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 D、尾联写出了诗人因为喜欢喝酒,取酒独酌,喝了很多。(2)、本诗以“风雨”为题,抒写自己羁泊异乡、目接风雨的感受,请结合诗句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