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质量监测试卷

试卷日期:2025-04-09 考试类型:月考试卷

一、倾听能力(共6分)

  • 1.  倾听能力
    (1)、水族马尾绣这种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被称为(    )
    A、刺绣的“活化石” B、刺绣的“标本” C、刺绣的“大熊猫” D、刺绣的“王者”
    (2)、水族刺绣技法的种类有哪些?

二、基础积累(共13分)

  • 2. 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北京2022年冬奥会圆满落幕,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世界再次惊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如诗如画的中国式浪漫,沉浸于让人们tàn wéi  guān zhǐ①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感动于台前幕后无私奉献的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这就是北京诠释出来的奥林匹克精神给全世界带来的zhèn hàn ②。 

  •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刘老师有趣的语文课上,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踊跃地发言。 B、讲和谈判因意见分歧危如累卵,而会长从中斡旋方转危为安。 C、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 4.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手抓黄土我不放,。(贺敬之《回延安》)
    (2)、 , 在河之洲。(《关雎》)
    (3)、 , 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

    句:

  •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社戏》),句中“老旦”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老年妇女。 B、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社戏》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D、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三、阅读能力(共30分)

  • 6.  名著阅读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 但六书的各个的名字到汉人的书里才见。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 ,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

    选段对“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作了形象的解释,“六书”中的另外三个是 (   )

    A、形声、转注、假借 B、形声、转注、引申 C、形声、同义、假借 D、形声、同义、引申
  • 7.  现代文阅读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和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了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 , 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了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1)、结合全文,下列对题目“香椿的味道”中“味道”一词包含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香椿本身的味道 B、母爱的温暖 C、炸鱼儿的味道 D、春天的味道
    (2)、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 8.  现代文阅读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 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 1.37 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9.  古代诗文阅读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 , 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泰:安适。②瘴疠(lì):指南方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③虺(huǐ):毒蛇。④墙援:篱笆墙。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形骸健                       年九十(《愚公移山》) B、青萝墙援                宫室、器皿(《核舟记》) C、大抵若                  问今何世 (《桃花源记》) D、今故录三泰先奉报        全石为底(《小石潭记》)
    (2)、文中最能概括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特点的一个字是(    )
    A、 B、 C、 D、
  • 10.  文言文阅读

    木   瓜

    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选自《诗经·卫风》)

    【注释】①投:赠给。②琼琚:与下文的“琼瑶”“琼玖”都泛指美丽的佩玉。③匪:同“非”。④好:爱。

    (1)、本诗与《〈诗经〉二首》在表现手法与形式上相同的一项是(    )
    A、采用四言的形式 B、重章叠句的形式 C、借景抒情 D、比兴手法
    (2)、从本诗的内容来看,应是写男女互赠信物以定情的诗。“投”字用得非常精当,请分析其妙处。

四、语言运用(共8分)

  • 11.  语言运用

    贵州2名运动员将出征北京冬残奥会

    ①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召开,②2月21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成立,是我国第六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③在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残疾人运动员刘开阳、颜海陵均来自贵州省,他们将参加单板滑雪和高山滑雪2个大项,7个小项的角逐。④据悉,刘开阳、颜海陵都是首次参加冬残奥会,他们将在2月25日进驻北京冬残奥村。

    (1)、上面的这则消息有两处不妥,请指出并修改。

    ①第处(填序号),修改:将“”改为“”。

    ②第处(填序号),修改:在“”的前面加上“”。

    (2)、你将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颜海陵这个身残志坚的家乡人,请拟写出两个采访时要提出的问题。

五、写作能力(40分)

  • 12.  写作题

    19.纯洁的白,是驿路梨花绽放的芬芳;荧荧的蓝,是居里夫人智慧的结晶;苍翠的绿,是牧羊人不灭的梦想……

    世间五彩缤纷,你最爱什么颜色?请以“最美的颜色”为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