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B、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心地善良,为家、为孩子的幸福他愿付出一切。 C、在亚洲艺术作品展上,中国画家的作品创意独特,见异思迁 , 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D、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bó)      提防       恿(sǒnɡ)        畏罪潜逃 B、(ài)      气慨       迹(zōnɡ)        婷婷玉立 C、(lù)      惩诫       热(chénɡ)      茫然无错 D、笑(nì)      签赏       待 (nuè)        取义成仁
  • 3、 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请以“留一点    ▲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标题补充完整;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二)请以《触动我心灵的一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4、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各题。

    悟空求唐僧饶他,唐僧本来就心慈,看在师徒情分上,答应这一次饶了他。于是,师徒四人又上路了。但是那个白骨精这时却又想出了一条毒计,她摇身一变,又变成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婆,拄着拐杖,哭着向他们走了过去。孙悟空睁大火眼金睛,见又是白骨精变的。一句话也不说,举着棒子就打。那个妖怪还是用了个法术,扔下一具假的尸体在路边,自己逃走了。唐僧吓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一气之下,一口气把紧箍咒念了二十遍,要赶走悟空。

    (1)、以上文字选自名著(作者) 《西游记》的 (情节),有些情节很有规律,类似的内容出现多次,类似的情节还有 等带“三”的 故事。
    (2)、有学者用一个字分别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内核,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请你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西游记》, 并简述理由。 
  • 5、阅读《北方的冬天》完成各题。

    北方的冬天

    范蕾

    ①来北京上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一座南方小城。那里的冬天,白天阳光像小猫的绒毛一样细碎温暖,夜里的寒气却能让被窝里的人失去挪动分毫的勇气。冬与春的交界线漫长而模糊,甚至让人有些不耐烦。

    ②)带着这样的认知来到北京,第一次和北方的冬天短兵相接的我,被十一月里凛冽的北风打得措手不及晕头转向,还曾发生过跟着一群同样慌乱懵懂的南方同学在学校便民市场抢购毛裤,由于现场过于火爆,来不及细看,结果买回来发现是条男裤的乌龙事件。

    ③和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的南方不同,一场秋风,北方的树木就被扒掉一层衣裳。刚进初冬,一夜北风呼啸,所有的树就枝头尽秃,整座城市只剩下灰扑扑的水泥森林。而下雪虽然有意思,但最初的新鲜劲,很快就在随之而来的满地泥泞举步维艰中消失了。对于即将在这里展开四年大学生活里漫长的冬天,我不是不绝望的。

    ④转折发生在那年十二月的某个周日的午后。我和几个同学在南池子附近的咖啡馆小聚,听完一首钢琴曲,我们出了门,向南走了一段路,来到长安街边。其时朔风猎猎,风里隐隐裹挟着细微的冰渣子,不时打得人脸刺痛;而头上是蓝得澄澈透明,仿佛质地坚硬的天空,像一幅巨大的玻璃穹顶。长安街四下无人,路边堆着积雪,白金色的阳光没有温度,在阳光下灼灼发光的长安街一直向极远处源源不断地延伸,仿佛要与天空接壤。那一刻,踏入这座城市不久而生的小忐忑、小茫然,忽然就被更加巨大的无畏与欢喜覆盖了。北方的冬天展现了它的严苛,也暗示着它广阔下无限的可能,让我这个来自南方的少年,为之心折。

    ⑤在后面的许多年里,我和北方的冬天一点一点熟悉起来。我见到过它狂暴时的寒风怒号飞沙走石,也见过它细雪初停宁静晶莹的夜晚。刚毕业时租住在超过二十年历史的老民房,北风从陈旧的门窗呼呼往里灌的时候,我咬牙切齿地恨过它;后来和爱人在冬夜里把酒言欢的时候,我又觉得要感谢这严寒,是它把我们驱赶到一起寻求温暖。

    ⑥转眼之间,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大大超过了在南方故乡的日子。北方的冬天对我来说,已经是多年老友了。我对它熟悉得就像自己的脉搏:我准确地知道什么时候该对衣橱和被褥举行换季典礼,什么时候应该检修好暖气,在零食盒子里存满奶油曲奇和大块的榛子巧克力——漫长冬日里,它们是我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⑦今年北京的冬天来得似乎比往年要晚一些,十一月中,略有厚度的外套也就够了。某个暖融融的午后,我准备到写字楼外面溜达一圈,刚进电梯,听见两个姑娘在闲聊。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今年冬天来得晚,我什么时候才能穿上新买的大衣啊!"这一个用带着一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回应道:“可不要那么快!北方的冬天太讨厌了,灰扑扑,冷冰冰,简直像那种四十多岁的老女人。你喜欢四十多岁的老女人吗?”

    ⑧电梯里那个真正四十岁了的“老女人”忍不住讶异地望了过去,那是两张特别年轻,目测不超过二十五岁的脸庞。她们被这句话逗得前仰后合,完全没注意到我。电梯到一楼停下,她们和我前后脚出去,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⑨站在耀眼的秋阳下,我还有点愣神。有点懊恼没有拦住她们说几句话,又很清楚其实什么也不必说:不必说四十岁的女人还不老,也并不灰扑扑冷冰冰;不必说北方的冬天并没有那么讨厌,它有许多温柔可爱的地方,只是你们尚未发现。

    ⑩年轻就是这样吧,理直气壮地以为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模样,有着自以为是的非黑即白。曾经的我也是如此。但随着年纪渐长,经过更多的人和事,我明白了那时候的浅薄与轻狂。

    ⑪四十岁的女人和北方的冬天,似乎也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吧:走到了路途的后半程,不复最鲜艳的颜色,面对世界收起热情天真的面孔,审慎得几乎有点冷淡。她见过春夏的流光溢彩,经历过秋天的收获与凋零,一生里最重要的爱与恨都已尘埃落定,不太有什么能引起她内心的波澜。但如果你走近她,了解她,会在不经意的时刻,看到她不为外界眼光干扰,怡然自赏的美,和藏在淡然下,偶尔流露的热情。

    ⑫那是要跋涉过人生的四季和山水,才能看到的风景。

    (1)、对北方冬天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对北方冬天的认知

    对北方冬天的情感

    初到北京

    寒冷 、萧索

    来北京的那年十二月

    巨大的无畏与欢喜

    现在

    并没有那么讨厌

    变化的原因:

    (2)、文中写两个小姑娘在电梯中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3)、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述效果。
    和一年四事绿意盎然的南方不同,一场秋风,北方的树木就被扒掉一层衣裳。
    (4)、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用秤

    ①家里有杆老秤,是母亲用来称东西的专用品。这杆秤不知使用过多少年,也不知存放了多少年,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躺着,要不是搬家,还真想不起它。

    ②母亲没念过书,可玩秤比有文化的父亲还精明。父亲开玩笑说,母亲天生就是耍秤杆子的料,比他耍笔杆子强。

    ③早年间家里穷,父亲说有秤也没用;但母亲说,家里有个秤还是比较方便。一番争吵过后,还是母亲坚持己见——这秤,我买定了!

    ④母亲更闲不住了,晌午间每每跑去山里刨药,刨了许多许多天,总算凑齐了买秤的钱。

    ⑤秤买回来了,但母亲并不识秤,那上面没有数字,只有点点金星,母亲跟村里认秤的人学,让人教她,教了很久总算学会了秤的使用。

    ⑥很长时间里,秤是家里唯一的度量单位,每天做饭,母亲总会用秤称一称,几口人吃饭,下多少米面,她都要心中有数,既够吃,也不浪费。就连亲戚之间走动,母亲对来往的东西也都称一称,她说不占人家便宜,咋来咋走,宁肯做那吃亏的一方。

    ⑦母亲用秤最多的地方,是邻里之间一些米面的借用与归还。用秤称完,母亲还要用她独特的方法记上账,那账单我完全看不懂,都是点点。像秤杆上面的准星,有大有小。母亲告诉过我,那些点点,大的是斤,小的是两,准确率不差分毫。若是母亲借东西,还账时定是秤杆子仰头,有时秤砣都站不住,母亲风趣地说,这叫抬头见喜。

    ⑧后来,山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寂静到后来的喧嚣。母亲的心也有几分不安分了——她是村里最早耍秤杆子的人,知道秤上的学问。

    ⑨母亲在路边摆了个小摊,自家地里种植的,山野采摘的,都成了母亲小摊上的货品。母亲不喜欢叫卖,可东西比谁卖得都快,特别是那些回头客,总会争着抢着再度购买。母亲卖东西总是先掂一掂,然后再称,完事再抓一把派上,保多不少。有时候,不等母亲做这道“附加工序”,顾客自己就上手了,母亲也只是笑笑,像是默许了。

    ⑩有一次,一位城里来的女游客在母亲的小摊位前,望着一篮子山桃发呆,想买又想走的样子,母亲见状,就和她闲聊起来。那人说,她母亲曾在这里插过队,她喜欢吃这里的山桃,如今母亲患病卧床,还想着吃这山桃呢,自己很想买一些带回去,可钱包不知啥时丢失了……母亲默默地将山桃装好一大袋,外加10元钱,一同递给了那位女士,那人连连摆手,母亲轻声言说:“出门在外,谁都可能遇到难处,帮一把,不算事。”

    ⑪母亲用她那杆秤做了十几年买卖,和邻里、和游客都处得很好,可我家的日子却没有发生多大的改观,反倒是家里的土特产再没有了积压和库存,每年都早早“被打发”得干干净净。我们笑说母亲瞎忙乎,母亲很认真地说:“挣多少是多,够上碗边儿就行了。”

    ⑫母亲最大的“业绩”就是磨光了那杆老秤上面的星星点点,我一直奇怪没有星星点点之后母亲咋称斤论两呢?

    ⑬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了母亲,母亲笑笑透露了谜底——其实,我压根儿就不识秤,手里拿杆秤,不过是让人对我信任;做人厚道,人心是秤,不用称。母亲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啊!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亲用秤”这一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章中写到“母亲没念过书”“母亲卖东西总先掂一掂”为后文母亲压根儿不识秤埋下了伏笔。 C、本文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 D、和父亲发生争吵后,母亲独自去山里刨药攒钱买秤,体现了母亲的任性和固执。
    (2)、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若是母亲借东西,还账时定是秤杆子仰头,有时秤砣都站不住,母亲风趣地说,这叫抬头见喜。(结合加点词语,谈谈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②做人厚道,人心是秤,不用称。(结合文章,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3段的作用。
    (4)、母亲教会了“我”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简要概括。
  • 7、文言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 , 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诫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出自《陈谏议教子》)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驭:驾驭马匹。③蹄:名词活用动词,踢。啮: 咬。④贾人:商人。⑤遽:马上,赶快。⑥汝:你。⑦直:通“值”,价值。

    (1)、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 B、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 C、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 D、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则不能励精:懈怠 B、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当时 C、贾人安能之:畜养、饲养 D、无以广才:学问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是诸葛亮劝诫儿子的信,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成才有三个条件:第一是立志,第二是淡泊,第三是惜时。 C、乙文中“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是对陈谏议的赞扬评价。 D、乙文“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诫仆养之终老。

  • 8、古诗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②戍轮台:指守卫边关。轮台,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南,汉王朝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代指边关。

    (1)、下面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褥;“孤”字写生活孤苦;“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 B、本诗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孤单,凄凉,悲观的心情。 C、诗人听着、想着风雨,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衬了军事现实的可悲,作者感慨于南宋末年的衰败不堪。 D、“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思夜想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仁人志士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2)、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9、语文实践活动。

    少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佳的读书时光。七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出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活动。

    活动形式一:

    活动形式二:

    (2)、下面是一份对 200 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后做出的统计表,请写出你的结论。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漫画

    武侠小说

    文学名著

    人数

    112

    62

    26

    百分比

    56%

    31%

    13%

    (3)、小明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 回复” 中劝说他积极地阅读名著。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 10、古诗文名句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 , 思君不见下渝州
    (4)、 , 山入潼关不解平。
    (5)、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6)、过度享乐、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利于良好品格的养成,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言:

    。”

  •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书中写的大多是奇人异士的故事,题目“聊斋志异 ”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 ”是他的书斋名称。 B、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是一篇《伊索寓言》。 C、古人往往在家书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诫子书》便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D、《狼》这一课告诉我们,面对那些凶恶可怕的敌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才能取得胜利。
  • 12、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踏入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一篇篇美文,风光无限,令人陶醉、神往。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看到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在老舍先生描绘的济南冬天里,我们欣赏到了一块温晴舒适的冬天宝地;在莫怀戚一家人的散步过程中,懂得了家庭以和为贵、珍惜亲情的重要;伴随鲁迅回忆的脚步,回到了他童年五彩斑斓的家园、团结友爱成长;吟咏曹操的诗,学会了奋发进取、壮志在心……

    A、开头句中“踏入”的词性为动词,“年级”“美文”的词性为名词。 B、结合语境,加点词“风光”指的是七年级语文书中各篇文章所呈现的美好的景色、情感、美好时光等。 C、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应在“成长”后加“的乐土”。
  • 13、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②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③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④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⑤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A、③④①⑤② B、②③①⑤④ C、③①⑤②④ D、②①③④⑤
  • 1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春天是美丽的,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的。 B、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我这样地用药还会不大见效,”陈莲河先生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 D、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五猖会》《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多篇散文。
  •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的80 后、90后人群中有很多“低头族 ”,“低头族 ”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B、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举办亚洲文明展,追溯亚洲各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现各文明之间互鉴、交流、对话的轨迹。 C、杭州把城市大脑视为献给世界的礼物,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提供“杭州方案 ”。 D、“5G+医疗 ”模式将实现远程影像阅片、远程会诊、远程病理等各类远程医疗服务,让市民看病变得更便捷、更方便。
  • 1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据说王羲之用尽十八缸水,墨染洗砚池,最终练成书法大家,他这种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B、一样米养百样人,所以人有好有坏,参差不齐是正常现象。 C、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公安机关又成功抓获了一名畏罪潜逃二十年的杀人嫌疑犯。 D、几十年如一日,他一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些壁。
  • 1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环颈 (zhuī)    默 (jiān)     戒 (chěng)     相 (chèn) B、 (sè)    着 (xián)     下 (jǐng)     然 (chàng) C、恿 (sǒng)     屋 (jí)     懒 (duò)       安 (wèi) D、伏 (quán)    骂 (zǔ)     靠 (yǐ)      视 (miǎo)
  • 18、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初中生活是    ▲    

    题目二:这是个新的起点

    要求:

    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 1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着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候,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十七岁时谈恋爱,写情书,他瞎出主意。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⑤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他那时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

    ⑥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可以“没大没小”。

    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 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选自《文学精读·汪曾祺》,有删改)

    (1)、文中围绕“我”的父亲写了哪些事? 
    (2)、 “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子“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心目中理想的父亲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 2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寒 梅

    林旭华

           ①淅淅沥沥的冷雨终于停息了,我决定到附近的花园走走。

    ②天空依然阴郁着脸,寒风冷峭得刺骨。原来热闹的花园现在变得一片清寂,唯有我的脚步声在砖石铺就的路面上回响着。花园里的乔木绿叶早已褪尽,光秃秃地呆立着,一片萧索沉寂。

    ③转过花园的弯角,蓦地,我的眼睛一亮,一大团鲜嫩的粉红色跃入眼帘,云蒸霞蔚般绚烂——原来是路边一树傲然绽放的寒梅。

    ④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

    ⑤每条枝丫上,粉红色的花儿都挂着晶莹的雨珠。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

    ⑥倏地,吹来一阵寒风,“簌簌簌”,我听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飘落声,轻轻的,柔柔的。转瞬,悠悠飘来一阵淡淡的馨香,丝丝缕缕地在树下弥漫开来,如久酿的老窖,韵味悠长。张臂,清香盈怀;闻之,心旷神怡。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⑦哦,是寒梅洒落的花瓣雨!

    ⑧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

    ⑨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

    ⑩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作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在快要触地的一刹那,那带着雨珠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流星般飞速划过一道弧线,然后突然坠地。如此悲壮,如此凄美!

    ⑪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

           ⑫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选自《青年文学家》,有删改)

    (1)、文中不同生命阶段的梅花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请结合⑤~⑥段内容填写下表。

    生命阶段

    含苞的梅花

    特点

    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3)、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