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锡(Sn)是现代“五金”之一,广泛应用于合金、半导体工业等。
    (1)、Sn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第IVA族。将Sn的基态原子最外层轨道表示式补充完整:
    (2)、SnCl2SnCl4是锡的常见氯化物,SnCl2可被氧化得到。

    SnCl2分子的VSEPR模型名称是

    SnCl4SnCl键是由锡的轨道与氯的3p轨道重叠形成。键。

    (3)、白锡和灰锡是单质Sn的常见同素异形体。二者晶胞如图:白锡具有体心四方结构;灰锡具有立方金刚石结构。

    ①灰锡中每个Sn原子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Sn原子有个。

    ②若白锡和灰锡的晶胞体积分别为v1 nm3v2 nm3 , 则白锡和灰锡晶体的密度之比是

    (4)、单质Sn的制备:将SnO2与焦炭充分混合后,于惰性气氛中加热至800°C , 由于固体之间反应慢,未明显发生反应。若通入空气在800°C下,SnO2能迅速被还原为单质Sn , 通入空气的作用是
  • 2、不同条件下,当KMnO4KI按照反应①②的化学计量比恰好反应,结果如下。

    反应序号

    起始酸碱性

    KI

    KMnO4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mol

    酸性

    0.001

    n

    Mn2+

    I2

    中性

    0.001

    10n

    MnO2

    IOx-

    已知:MnO4-的氧化性随酸性减弱而减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n(Mn2+):n(I2)=1:5 B、对比反应①和②,x=3 C、对比反应①和②,I-的还原性随酸性减弱而减弱 D、随反应进行,体系pH变化:①增大,②不变
  • 3、苯在浓HNO3和浓H2SO4作用下,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中间体到产物,无论从产物稳定性还是反应速率的角度均有利于产物Ⅱ B、X为苯的加成产物,Y为苯的取代产物 C、由苯得到M时,苯中的大π键没有变化 D、对于生成Y的反应,浓H2SO4作催化剂
  • 4、下列依据相关数据作出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依据相同温度下可逆反应的Q与K大小的比较,可推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B、依据一元弱酸的Ka , 可推断它们同温度同浓度稀溶液的pH大小 C、依据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电负性依次增大,可推断它们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D、依据FClBrI的氢化物分子中氢卤键的键能,可推断它们的热稳定性强弱
  • 5、CO2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利用CO2为原料可以合成新型可降解高分子P,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反应①中无其他产物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与X的化学计量比为1:2 B、P完全水解得到的产物的分子式和Y的分子式相同 C、P可以利用碳碳双键进一步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D、Y通过碳碳双键的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难以降解
  • 6、可采用Deacon催化氧化法将工业副产物HCl制成Cl2 , 实现氯资源的再利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HCl(g)+O2(g)CuO__2Cl2(g)+2H2O(g)ΔH=-114.4kJmol-1。下图所示为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为反应物HCl , W为生成物H2O B、反应制得1mol Cl2 , 须投入2molCuO C、升高反应温度,HClO2氧化制Cl2的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两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7、氘代氨(ND3)可用于反应机理研究。下列两种方法均可得到ND3

    Mg3N2D2O的水解反应;②NH3D2O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H3ND3可用质谱法区分 B、NH3ND3均为极性分子 C、方法①的化学方程式是Mg3N2+6D2O__3Mg(OD)2+2ND3 D、方法②得到的产品纯度比方法①的高
  • 8、关于Na2CO3NaHCO3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种类相同 B、可用NaOH溶液使NaHCO3转化为Na2CO3 C、利用二者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NaHCO3 D、室温下,二者饱和溶液的pH差约为4,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差异
  • 9、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工业生产制取硫酸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的化学方程式:3FeS2+8O2__Fe3O4+6SO2 B、Ⅱ中的反应条件都是为了提高SO2平衡转化率 C、将黄铁和换成硫黄可以减少废渣的产生 D、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液吸收
  • 10、下列实验的对应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用HCl标准溶液滴定NaOH溶液

    B.稀释浓硫酸

    C.从提纯后的NaCl溶液获得NaCl晶体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Cl溶液

    A、A B、B C、C D、D
  • 11、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
    A、海水提溴过程中,用氯气氧化苦卤得到溴单质:2Br-+Cl2=Br2+2Cl- B、用绿矾(FeSO47H2O)将酸性工业废水中的Cr2O72-转化为Cr3+: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C、5% Na2SO4溶液能有效除去误食的Ba2+:SO42-+Ba2+=BaSO4 D、Na2CO3溶液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溶于酸的CaCO3Ca2++CO32-=CaCO3
  •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氧化生成CO2H2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核酸可看作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C、由氨基乙酸形成的二肽中存在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 D、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少量鸡蛋清溶液会发生盐析
  • 13、酸性锌锰干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关于该电池及其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作电池的负极材料 B、电池工作时,NH4+向负极方向移动 C、MnO2发生氧化反应 D、锌筒发生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
  • 14、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
    A、H2O2的电子式:H+[O····O····]2-H+ B、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C、Al3+的结构示意图: D、乙炔的结构式:HCCH
  • 15、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操控方法,从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41Ca原子,实现了对同位素41Ca的灵敏检测。41Ca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长达10万年,是14C的17倍,可应用于地球科学与考古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 Ca

    4s2

    40.08

    A、41Ca的原子核内有21个中子 B、41Ca的半衰期长,说明14Ca难以失去电子 C、41Ca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小于14C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 D、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41Ca原子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 16、 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以N2为载气,用TiO2作催化剂生产CH2=CHCN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进料混合气进入两釜的流量恒定,两釜中反应温度恒定:

    ②反应釜Ⅰ中发生的反应:

    ⅰ:HOCH2CH2COOC2H5(g)CH2=CHCOOC2H5(g)+H2O(g)  ΔH1

    ③反应釜Ⅱ中发生的反应:

    ⅱ:CH2=CHCOOC2H5(g)+NH3(g)CH2=CHCONH2(g)+C2H5OH(g)  ΔH2

    ⅲ:CH2=CHCONH2(g)CH2=CHCN(g)+H2O(g)  ΔH3

    ④在此生产条件下,酯类物质可能发生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总反应HOCH2CH2COOC2H5(g)+NH3(g)CH2=CHCN(g)+C2H5OH(g)+2H2O(g) ΔH=(用含ΔH1ΔH2、和ΔH3的代数式表示);
    (2)、进料混合气中n(HOCH2CH2COOC2H5):n(C2H5OH)=1:2 , 出料中四种物质(CH2=CHCOOC2H5CH2=CHCNC2H5OHH2O)的流量,(单位时间内出料口流出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①表示CH2=CHCN的曲线是(填“a”“b”或“c”);

    ②反应釜Ⅰ中加入C2H5OH的作用是

    ③出料中没有检测到CH2=CHCONH2的原因是

    ④反应11h后,a、b、c曲线对应物质的流量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3)、催化剂TiO2再生时会释放CO2 , 可用氨水吸收获得NH4HCO3。现将一定量的NH4HCO3固体(含0.72g水)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充入CO2NH3 , 其中CO2的分压为100kPa , 在27℃下进行干燥。为保证NH4HCO3不分解,NH3的分压应不低于kPa(已知p(H2O)=2.5×102kPamol1×n(H2O)  NH4HCO3分解的平衡常数Kp=4×104(kPa)3);
    (4)、以CH2=CHCN为原料,稀硫酸为电解液,Sn作阴极,用电解的方法可制得Sn(CH2CH2CN)4 , 其阴极反应式
  • 17、 化合物H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苯并呋喃衍生物,合成路线如下(部分条件忽略,溶剂未写出):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A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组吸收峰;
    (2)、化合物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3)、反应③和④的顺序不能对换的原因是
    (4)、在同一条件下,下列化合物水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标号);

        ②    ③

    (5)、化合物GH的合成过程中,经历了取代、加成和消去三步反应,其中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依据以上流程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以Cl2CHOCH3为原料合成的路线(HCN等无机试剂任选)。
  • 18、 铜阳极泥(含有Au、Ag2SeCu2SePbSO4等)是一种含贵金属的可再生资源,回收贵金属的化工流程如下:

    已知:①当某离子的浓度低于1.0×105molL1时,可忽略该离子的存在;

    AgCl(s)+Cl(aq)[AgCl2](aq)  K=2.0×105

    Na2SO3易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④不同温度下Na2SO3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4.4

    26.1

    37.4

    33.2

    29.0

    回答下列问题:

    (1)、Cu属于区元素,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滤液1”中含有Cu2+H2SeO3 , “氧化酸浸”时Cu2S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氧化酸浸”和“除金”工序抣需加入一定量的NaCl

    ①在“氧化酸浸”工序中,加入适量NaCl的原因是

    ②在“除金”工序溶液中,Cl浓度不能超过molL1

    (4)、在“银转化”体系中,[Ag(SO3)2]3[Ag(SO3)3]5浓度之和为0.075molL1 , 两种离子分布分数δ[δ([Ag(SO3)2]3)=n([Ag(SO3)2]3)n([Ag(SO3)2]3)+n([Ag(SO3)3]5)]SO32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SO32浓度为1.0molL1 , 则[Ag(SO3)3]5的浓度为molL1

    (5)、滤液4中溶质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在连续生产的模式下,“银转化”和“银还原”工序需在40℃左右进行,若反应温度过高,将难以实现连续生产,原因是
  • 19、 亚铜配合物广泛用作催化剂。实验室制备[Cu(CH3CN)4]ClO4的反应原理如下:Cu(ClO4)26H2O+Cu+8CH3CN=2[Cu(CH3CN)4]ClO4+6H2O

    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称取3.71g Cu(ClO4)26H2O0.76g Cu粉置于100mL乙腈(CH3CN)中应,回流装置图和蒸馏装置图(加热、夹持等装置略)如下:

    已知:①乙腈是一种易挥发的强极性配位溶剂;

    ②相关物质的信息如下:

    ②相关物质的信息如下:

    化合物

    [Cu(CH3CN)4]ClO4

    Cu(ClO4)26H2O

    相对分子质量

    327.5

    371

    在乙腈中颜色

    无色

    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表示排风的是____(填标号);
    A、 B、 C、 D、 E、
    (2)、装置Ⅰ中仪器M的名称为
    (3)、装置Ⅰ中反应完全的现象是
    (4)、装置Ⅰ和Ⅱ中N2气球的作用是
    (5)、[Cu(CH3CN)4]ClO4不能由步骤c直接获得,而是先蒸馏至接近饱和,再经步骤d冷却结晶获得。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6)、为了使母液中的[Cu(CH3CN)4]ClO4结晶,步骤e中向母液中加入的最佳溶剂是____(填标号);
    A、 B、乙醇 C、乙醚
    (7)、合并步骤d和e所得的产物,总质量为5.32g , 则总收率为(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 20、 恒压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H3OH(g)CO(g) , 发生如下反应:

    主反应:CH3OH(g)+CO(g)=CH3COOH(g)  ΔH1

    副反应:CH3OH(g)+CH3COOH(g)=CH3COOCH3(g)+H2O(g)  ΔH2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两种含碳产物的分布分数δ[δ(CH3COOH)=n(CH3COOH)n(CH3COOH)+n(CH3COOCH3)]随投料比x(物质的量之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料比x代表n(CH3OH)n(CO) B、曲线c代表乙酸的分布分数 C、ΔH1<0ΔH2>0 D、L、M、N三点的平衡常数:K(L)=K(M)>K(N)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