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艺复兴以前,光在艺术中是用来表现神圣性的最直接要素。但在文艺复兴时期,光照被大量运用于对普通人物的塑造上。这一变化(     )
    A、源于对光的科学认知加深 B、反映出教会势力的急剧衰落 C、体现了对人性价值的肯定 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2、在西方文化中,哥伦布通常被视为英勇的探险家和发现者,他的名字被铭刻在地理学和历史的殿堂中。然而,在拉丁美洲地区他的名字可能带有负面的含义,常与殖民主义和文化侵略联系在一起。这说明(     )
    A、哥伦布是新航路开辟的创始者与缔造者 B、评价者的立场与价值观影响历史解释 C、欧洲人对哥伦布的评价比较客观公正 D、新航路开辟把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
  • 3、下表所示的是11—15世纪欧洲兴起的大学数量及地域分布。推动这一时期大学兴起的主要因素是(     )

    国家地区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苏格兰

    西班牙

    葡萄牙

    德意志

    匈牙利

    大学数量/所

    20

    8

    2

    3

    13

    1

    16

    3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庄园经济的繁荣 C、近代科学的兴起 D、理性时代的到来
  • 4、地中海曾被冠以多种称呼,如“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民主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区域历史发展的不同理解。其中,“民主之海”反映了(     )
    A、罗马帝国的发展壮大 B、罗马法律的发展历程 C、古希腊对外贸易繁荣 D、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 5、下图所示的是《人民日报》部分时期对美报道的倾向统计情况。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美国的霸权受到了挑战 B、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美建交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中国对美国的认识在不断改善
  • 6、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     )
    A、“一五”计划成就显著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国民经济调整完成
  • 7、下图所示的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黑龙江瑷珲县填发给村民的土地执照。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A、十年内战时期的土地革命 B、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C、东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东北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 8、“会议指出,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上,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该“会议”(     )
    A、首先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 B、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C、宣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
  • 9、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红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这里的“新”是(     )
    A、新的革命任务 B、新的革命对象 C、新的群众基础 D、新的革命前途
  • 10、1915年9月15日发行的《青年杂志》封面有法文“LAJEUNESSE”(“青年”)字样。该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后,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法语刊名。这说明《新青年》杂志(     )
    A、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B、折射出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内涵 C、反映了五四运动对青年的影响 D、彰显了文学革命对思想的改造
  • 11、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其中规定: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这体现了(     )
    A、权力制衡 B、司法独立 C、言论自由 D、君主立宪
  • 12、下表所示的是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刊登的《西学书目表》所著录译书的分类情况。该书著录了近代以来译书约300种,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不断有人续作。他的这一做法(     )

    西学13类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西政10类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杂类5类

    游记、报章、格致、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

    A、开启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B、沿袭了中体西用思想 C、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D、提出了民主科学口号
  • 13、下面所示的是魏源所著《海国图志》的部分目录。这反映了(     )

    卷一 筹海篇一议守上

    筹海篇二议守下

    卷二 筹海篇三议战

    筹海篇四议款

    卷三 海国沿革各图

    东南洋各国沿革图

    大西禅欧罗巴各国沿革图

    A、部分知识分子应对西方侵略时的思考 B、民众认识到抵抗西方侵略的必要性 C、民众对西方历史地理知识的迫切需求 D、部分知识分子对当时世界全面认知
  • 14、乾隆至嘉庆年间,广州十三行商行最多时达几十家。行内可见店铺林立,绸缎绫罗、茶叶、陶瓷堆积如山,和十三行有贸易来往的有英国、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巴西、俄罗斯、葡萄牙、西班牙等数十个国家。由此可见,广州十三行(     )
    A、对外贸易繁荣 B、使海上丝绸之路得到拓展 C、行商享有特权 D、成为政府财政的倚重
  • 15、《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为钦使之用。这说明,元朝设立驿站旨在(     )
    A、显示元帝国的强盛 B、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 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
  • 16、《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的相国寺“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可见,开封的百姓对书籍实有一定的需求,城中处处是书店。这一现象得益于(     )
    A、印刷术的进步 B、造纸术的发明 C、指南针的应用 D、科举制的废除
  • 17、下表所示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部分史实。据此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人物

    内容

    结果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7年,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鉴真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A、文化繁荣,世界领先 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 C、国力强盛,威震四海 D、双向交流,兼容并包
  • 18、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的各民族很多人的衣冠、语言与中原无异。同时,北方各民族尚武、勇健的气质传入中原地区,使中原呈现出慷慨、激越、豪放的气质。这说明当时(     )
    A、中原地区社会风气嬗变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C、内迁各族渐以农耕为主 D、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 19、自西汉初年以来,豪强大族从煮盐、冶铁、铸钱中获利丰厚。但汉武帝在战争中号召富家捐输时,却无一响应。为改变这一局面,汉武帝推行了(     )
    A、均输平准 B、盐铁官营 C、尊崇儒术 D、刺史制度
  • 20、秦统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这些措施(     )
    A、推动了法律的完善 B、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