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下图所示的是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及其内底铭文,该铭文记述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迁都等西周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与《尚书》中的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该历史文献有一定的准确性。这说明考古发现( )A、能够全部反映历史事实 B、可与历史文献相印证 C、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 D、比历史文献更有价值
-
2、下表列举了中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存概况。据此可知,这一时代( )
遗址
时间
出土情况
浙江良渚遗址
距今约5000年
有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更大规模的外城,发现宫殿、祭坛等
陕西石峁遗址
距今约4300年
遗址石城面积逾400万平方米,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
山西陶寺遗址
距今约4000年
中期城址面积约280万平方米,呈“回”字形,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等
A、贫富分化现象出现 B、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出现 D、政权神权不断融合 -
3、中国近现代史不仅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前赴后继的探索史。我们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失败后,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无不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材料二:井冈山斗争始于革命低潮时期。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大无畏的革命胆识,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摘编自韩延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井冈山精神》
材料三: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的相关史实事件。分析它们“以失败告终”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的具体内容。中国共产党探索这一革命道路的过程体现出了怎样的精神?(3)、材料三中“走自己的道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道路?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4、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共融共通的价值取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材料三:他以实际行动来促进汉化进程,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便于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中华文明在“天下观”“大一统”思想主导及中华文明自身吸引力等多种合力的交互作用下,中华民族由早期的“满天星”逐渐走向聚合统一,最终形成政治一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通过“血缘攀附”等方式实现的“家国同构”内在结构,也持续孕育出基于血缘和地域共同体的稳定情感,形成绵绵不竭的内聚力量。中华民族是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形成于春秋至秦汉时期的“大一统”理念及其实践推动了历史上各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生成了中华民族实体,并赋予其丰富的共同体属性。
——摘编自于春洋、周佳薇《中华民族不是“想象的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分析华夏民族的形成具有怎样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古代各民族融合的重要方式有哪些?(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实际行动”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华民族形成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历程。 -
5、
某校九年级同学以“近代欧美国家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拓掠夺】
材料一:16世纪,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利物浦、阿姆斯特丹等港口船只汇集,商人们的货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马铃薯、烟草、玉米,西印度群岛的蜜糖和甜酒,南美的可可,非洲的象牙等等。海外发现和征服海外领地的另一个显著结果是贵金属供应的增长。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后欧洲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请从世界发展角度分析以上贸易活动的影响。【制度奠基】
材料二:17世纪末,英国逐渐建立起一种合适的政治体制,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使后来的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时,都自觉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大国崛起》
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摘编自《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精神与实践》
(2)材料二英国“合适的政治体制”的建立得益于哪部法律文件的颁布?你怎样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不是完美无缺的”?【工业起步】
材料三:
18世纪中期后,机器的发明使得棉纺织品产量有了指数级的增长,英国棉纺织品占据了原本印度纺织品的全球份额,印度手工纺织业纷纷破产。……西印度群岛、美国南方诸州以及亚洲一些地区依附于英国的工业化。19世纪,英国棉布主导了世界市场。……同时,棉纱生产的机械化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实体:棉纱厂。人们被迫进入工厂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雇佣童工、强迫妇女劳动、殴打工人的现象在当时屡见不鲜。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3)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领域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可能会引发的社会问题。【应对危机】
材料四:
美国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为了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奴隶种植园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
——摘编自《棉花帝国:—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并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危机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欧美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 -
6、1961年,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
7、【技术革新,一枝独秀】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人类进入。
-
8、【前赴后继·革命继续】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同年,孙中山、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
9、【以民为本,无为而治】西汉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至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统治者推行政策。
-
10、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如果将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置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A、甘地的“消极反抗”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B、甘地的思想客观上不利于印度近代化 C、“非暴力不合作”因其空想性而难以付诸实践 D、这一运动推动了亚洲民族觉醒的出现
-
11、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路·库格曼的信中写道:“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由于巴黎人民的斗争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这里的“新阶段”是指(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B、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 C、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 D、无产阶级夺权并建立政权阶段
-
12、纪录片《民国十八年的年馑》中这样讲述民国十八年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旱灾:“灾难的魔影迅速在山西、河南、甘肃、陕西等省蔓延开来,受灾最重的陕西关中地区尸骨遍地、赤野千里……”。“民国十八年”指的是( )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5年
-
13、1931年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该教材虽以东北地理为题,但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条约》签订 B、《九国公约》签订 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
14、“大家眼巴巴在企望着巴黎和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理战胜”,那晓得奢望的结果是失望。’原来过高的期望,使这种失望带来的痛苦格外强烈。”这种痛苦带来的愤怒激发了( )A、保路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工人运动
-
15、学习明清史以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以“明清政治”为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下列主题哪一个更具历史洞察力A、巩固天朝帝国 B、首开特务统治 C、攀登权力高峰 D、走向衰亡之路
-
16、舟山有一镇山之宝——杨枝观音碑,它竖于普陀山杨枝禅林大殿中,碑上镌有唐朝某画家所绘观音立像,右上角镌“…昔陀圣像,摹自阎公,一时妙墨,百代钦崇.…”等字。下列画作也是由此公所绘的是( )A、《步辇图》 B、《送子天王图》 C、《女史箴图》 D、《洛神赋图》
-
17、“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作出自《观沧海》。成为本诗作者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18、“尧有九子,不以其子为后,见舜之贤也,而欲以为后。”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
19、科技实力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19世纪中叶,曾经辉煌的东方古国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逐渐落后于世界。西方列强以蒸汽战舰和工业化的军事力量叩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开启近代化探索。1861年,洋务派以“____”为口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引进西方机器设备与技术人才;1872年成立轮船招商局,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并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这场持续30余年的运动虽未能挽救清朝命运,却为中国播下了近代工业文明的种子。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纲要》
阅读材料一,在空格处填入洋务运动的口号。谈一谈你对“这场持续30余年的运动虽未能挽救清朝命运却为中国播下了近代工业文明的种子”的认识。(2)、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凭借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成为世界霸主,其工业产值占全球40%。
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通过电力技术(如爱迪生电灯系统)和内燃机技术的突破,建立起汽车、石油等新兴产业,1900年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美国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主导全球信息产业标准。
当前
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新一轮科技变革:中国2023年A1专利申请量占全球40%,美国则通过芯片技术垄断控制AI算力。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视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领域。
——摘编自《世界大国兴衰启示》及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根据材料二,比较三次工业革命,概括英美主导地位的形成有何共同特点?从技术引进与白主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在人工智能时代应如何避免重蹈近代洋务运动以来科技转型的覆辙。(3)、综合上述材料,白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
20、电影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人物情感和社会百态,也可反映重大事件及历史变迁。某校电影社团开展“影像·历史”主题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从影像溯时代背景】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研制出手摇式活动电影机,并于同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公映《火车进站》等短片,这次放映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电影的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因此获得“电影之父”称号。
——摘编自崔军主编《外国电影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影诞生的背景。(2)、任务二【从影像触历史温度】下图为中外电影名录:
中国电影
外国电影
《火烧圆明园》
《摩登时代》
《建党伟业》
《凡尔登》
《血战台儿庄》
《珍珠港》
《百团大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长津湖》
《诺曼底登陆》
参照示例,从以上电影名录中任选一部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结合所学史实写一段关于该影片的推介语。【示例】:影片:《长津湖》推介语:影片讲述了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严寒的环境下,取得长津湖战役胜利的故事。从中,我们可深切感受志愿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对捍卫新中国安全、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重大意义。
(3)、任务三【从影像知国家发展】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以7个重要历史瞬间串联起新中国的发展史,带动大家集体重温共和国记忆。
我知我的祖国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夺冠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2016年11月18日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根据海报及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白成立以来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至少三点),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4)、任务四【从影像思荧幕价值】美国好菜坞常通过影片将其价值观传递于外,即使以中国《花木兰》故事为背景的电影,其核心围绕“女性觉醒”“个人自由”展开而被观众批评为“美式价值观的嫁接”。近期热映的中国电影《哪吒2》,融合传统神话的抗争内核以及全球化表达从而引发跨文化共鸣,体现出更符合时代特点的普世价值观,也成为见证中国文化输出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其影片制作团队依托国产算力和动态绑定技术,实现了全球顶尖的视觉效果,其工业化水平也被国际媒体誉为“重塑全球电影市场格局”。
——摘编自《哪吒2》:引发全球热潮的中国文化典范
结合材料四,从综合国力、价值观两个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电影文化输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