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贞观政委》记载:“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   )
    A、重视人民力量 B、注重选贤任能 C、注意整顿吏治 D、重视生产发展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的政治家们又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材料二 下表为欧洲共同体发展历程简表。

    时间

    事件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3年

    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洲共同体

    1981年

    希腊加入欧洲共同体

    1986年

    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洲共同体

    (1)、据材料一,分析“欧洲的政治家们又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主要外部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共同体是由哪三个组织合并而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为实现“新的欧洲统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二战中,日本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本国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可是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二战后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日本于何时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4)、综上所述,分析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结合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 3、1935年,罗斯福签署的《社会保障法》缓解了经济大危机的冲击;1942年,英国发布的《贝弗里奇报告》建议让每一个英国人“从摇篮到坟墓”都能享受到有效的社会保障。据此可知,社会保障制度(  )
    A、是应对经济危机的唯一措施 B、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C、以限制法西斯扩张为目的 D、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4、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国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随即减少对美国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国钢铁出口。材料证实了(  )
    A、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B、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C、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D、日本成为美国称霸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 5、美国通过国家干预手段基本解决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但到20世纪70年代再次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这说明(  )
    A、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影响深远 B、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C、国家干预经济模式违背经济规律 D、美国逐渐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 6、随着欧元的使用,欧盟的普通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反映了(  )
    A、欧元加强了欧盟民众的认同感 B、欧洲一体化成为时代主题 C、欧元成为欧洲国家身份的象征 D、欧洲政治一体化不断深入
  • 7、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即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欧洲人“绝对迫切需要”的是(  )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C、加入北约 D、消除战争积怨,走向联合
  • 8、下列书籍可以用来探究的共同历史问题是(  )

    A、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B、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C、西方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D、科学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 9、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  )
    A、社会扶贫制度 B、社会保障制度 C、“以工代赈” D、失业救济金
  • 10、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新经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全球化和信息化 B、区域化和垄断化 C、多极化和多元化 D、停滞趋势很明显
  • 11、1980年,尼克松警告:“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否则(20世纪)80年代中期将是美国和西方最危险和最严峻的时期之一。”这是因为当时美国(  )
    A、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B、进入“新经济”阶段 C、社会繁荣发展 D、主宰了世界经济命脉
  •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下面不是促使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是(  )
    A、二战远离美国本土,对其经济破坏较小,相反却刺激了其经济的发展 B、积极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注重科技兴国 C、政府对经济进行了宏观调控,创造了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D、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经济援助,使美国如虎添翼
  • 13、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说明西欧国家联合的趋势是(  )
    A、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B、由经济合作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 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联合 D、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
  • 1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联合发展,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一个特点。”体现这一“特点”的史实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签订 B、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C、日本加入联合国 D、尼克松访问中国
  • 15、“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够迅速复原。”材料论述了(  )
    A、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B、西欧经济恢复的影响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背景 D、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与和平》以四个贵族大家庭的生活情节为线索,展现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的社会生活风貌,反映了1805年到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抗击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等。作品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斗争的精神,探讨了俄国的前途和命运……

    材料二 贝多芬对拿破仑仰慕不已,把他当成建立伟大共和国的英雄人物,并为他谱写了一首交响曲,乐谱总谱上写着“献给拿破仑·波拿巴”。可是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贝多芬勃然大怒,叫喊着:“现在他必会蹂躏所有的人权以满足野心,他将凌驾于其他人之上而成为暴君。”当这首交响曲出版时,贝多芬把标题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材料三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1)、前两则材料都涉及法国历史上同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
    (2)、《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谁?列宁曾经对他有何高度评价?请再写出他的两部作品。
    (3)、材料二中,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为什么勃然大怒?
    (4)、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一说贝多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人格魅力。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大事年表

    15至16世纪

    莎士比亚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大量诗集

    1640年

    查理一世召开议会,筹集军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成立共和国

    17世纪下半期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688年

    英国宫廷政变,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25年

    斯蒂芬森发明的“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1831年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1840年前后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1859年

    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1)、请说出上表中“1688年”和“18世纪60年代”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2)、根据上表,概括推动英国发展的主要因素。
    (3)、请为上表提炼一个合适的主题。
  • 18、工业革命引发了诸多的社会变革,深刻地改造了人类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19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摘编自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在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伦敦被称为“雾都”……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影响。
  • 19、近代以来,文学艺术巨匠们创造了许多闻名世界的作品。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B、列夫·托尔斯泰——《哈姆雷特》 C、梵高——《向日葵》 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 20、如图,此枚邮票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

    A、瓦特 B、达尔文 C、法拉第 D、本茨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