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主要表明阿拉伯(     )
    A、帝国横跨亚非 B、文化兼容并蓄 C、沟通东西商贸 D、文明独具特色
  • 2、如表是对古代日本发展历史的归纳,其中的空白表格处对应的事件是

    A、派遣遣唐使 B、大化改新 C、建立庄园 D、武士集团兴起
  • 3、新冠疫情向,某同学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时,搜索到如下三描图片由此判断他正在学习(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 4、”对贵族滥用权利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析法律,…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材料内容属于(     )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民法典》
  • 5、对古代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一场掠夺性战争 B、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C、使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高峰 D、促进了希腊与亚非诸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 6、“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的社会体系。”这反映了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
    A、世代相袭 B、众生平等 C、忍耐顺从 D、等级森严
  • 7、“石柱上端是…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展览馆。”材料说的是(     )
    A、太阳历 B、《汉谟拉比法典》 C、金字塔 D、空中花园
  • 8、“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令臣民将其当作神一样来崇拜。”材料所说的古代文明来自于(     )
    A、东南亚 B、东亚 C、西亚 D、非洲东北角
  • 9、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团结篇】

           【材料一】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1)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回顾党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的基本方略,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这就是始终不渝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始终不渝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祖国统一篇】

           【材料三】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3)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台湾回归后和港澳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哪里?

    【国际合作篇】

           【材料四】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与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从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回忆录《领导者》

    (4)与周恩来握手的来访者是谁?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什么重要文件?

    (5)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

         【材料五】100年前,太平洋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如今,无数的声音却在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6)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读图片-回顾屈辱的历史:

                图一   地点:沈阳                                 图二   地点:北平                         图三 地点:南京

    材料二:“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么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1)为了避免国共继续自相残杀,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事件发生后,共产党派谁参加调停? 此事件解决标志着什么?

    材料三: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历经浴血奋战,1945 年 8 月 15 日,14 年艰难曲折的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作出了相同的反应是什么? 写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各一例并写出指挥者。

    (3)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写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至少写出一点)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结合下列四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他们参与发起的是哪次运动?该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么?
    (2)陈独秀在这次运动中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这次运动属于什么领域的革新运动?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请判断这是哪个运动的文件?该运动首先从哪里爆发?
    (4)6月3日后,运动的主力、中心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次运动的意义如何?

    材料三: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一《吴玉章回忆录》

    (5)请说出材料中“如今”指的是什么历史时期(或阶段)?是哪个党派领导的?
    (6)这个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成立的历史意义?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图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与哪一次运动有关?该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一项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2)李鸿章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

    材料三: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写出万言书……

    (3)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主要领导人物有哪两位?

    材料四: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 13、为了实现中国梦,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两个一百年”目标是
    A、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城乡居民的总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国梦 D、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 14、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一思想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 15、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诗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④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 16、某学校网站“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以下两张图片,所拟标题最合适的是(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示意图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D、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 17、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的是(   )
    A、 B、 C、 D、
  • 18、《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     )
    A、英军攻陷南京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义和团攻占南京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 19、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的一份公告,公告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库页岛 C、甲午战争——台湾 D、郑成功收复台湾——钓鱼岛
  • 20、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赞干布完成青藏高原的统一大业,使吐蕃迅速强大起来.松赞干布希望与唐和亲,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双方通过深入交流,唐太宗同意和亲……后继的赞普们也贯彻“同为一家”的修好思想。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的“长庆会盟”是唐蕃关系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之后,双方友好相处,来往不断。     

    ——摘编自崔明德、马晓丽《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材料二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古称西域,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割的一部分。这片祥和的美丽之地,最近出现了暴力恐怖活动,分裂势力活动猖獗。2014年3月1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4月30日,新疆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恐怖事件犹如一面明镜,让世人进一步认清了“三股势力”居心叵测、分裂国家的真正面目。事实证明:他们的分裂破坏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材料三     2003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会见华侨和留学生等各界代表,谈到两岸关系时:“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民族交往的两个事件。
    (2)、材料二中提及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汉朝、唐朝和清朝前期时分别设立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进行管理?
    (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元清两个朝代是如何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