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战争的破坏性之大让世人震惊,今天我们来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为人类呼吁和平。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两大对峙集团


    材料二

    1913年美、德、英、法实力对比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1

    2

    3

    4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5

    4

    1

    2


    材料三

    1916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受审判的应该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着,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

    (1)、写出材料一(下图)中A.B所代表的国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变化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3)、请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三中“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4)、材料四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5)、当今世界和平不断受到挑战,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在英国打通世界边边角角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削弱。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少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

    ——摘编自《“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材料二

    一战前的欧洲

    一战后的欧洲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在这一体系下,战胜国瓜分了战败国的遗产,加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剥削。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巨大胜利,这对美国势力的迅速扩张具有重大影响。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格雷为什么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6与图5相比有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你认为该体系是否具有稳固性?请说明理由。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图1 庆祝公社成立(1871年3月28日)

    图2 攻占冬宫

    材料三

    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列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两件大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 4、巴黎和会操纵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欧洲列强间矛盾未根本解决 B、巴黎和会维持了欧洲长久和平 C、德国受严惩成为二战的导火线 D、战后的凡尔赛体系没有任何作用
  • 5、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其中“新的东西”是指(   )
    A、先进技术的引进 B、思维方式的改变 C、俄国的经验教训 D、马克思列宁主义
  • 6、如表是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增加情况。该表直接反映(   )

    (单位:千万英镑)

    国别时间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A、各国经济迅猛发展 B、欧洲列强扩军备战 C、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7、如图所示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长124米,宽16.8米,建造于1903年,现停泊在列宁格勒市内的涅瓦河畔,被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它见证了(   )

    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B、法国大革命的曲折 C、日本明治维新的历程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8、如图是创作于1919年的一幅漫画(图中一个巨头正手执圆规指向欧洲大陆),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断,漫画作者旨在(   )

    《三巨头》

    A、肯定“三巨头”维护欧洲秩序 B、揭露“三巨头”结成军事同盟 C、讽刺“三巨头”操纵国际联盟 D、谴责“三巨头”推行强权政治
  • 9、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有90余万人出席追悼大会并默哀,“列宁的‘朴实谦逊、不摆架子’是人类最下层普通群众的新式领袖的最大长处”。其主要功绩是(   )
    A、废除了农奴制度 B、领导了十月革命 C、实行了明治维新 D、制订了苏联宪法
  •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者是(   )
    A、卡德纳斯 B、甘地 C、扎格鲁尔 D、章西女王
  •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是(   )
    A、两极格局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70年到1913年,美国的工业生产由原来的世界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德国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英国则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了最大份额的殖民地,德国则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寻找同盟者,以维护既得利益及取得争霸场上的战略优势。于是,在欧洲舞台上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变成战后的敌手,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相继成立,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格局形成。

    ——摘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一个大转型时期。美国建立单极霸权的企图遭到世界各种力量的抵制,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等都以各自的方式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一些小国,弱国在新世纪的舞台上也努力坚持独立自主、依托地区性国际组织联合发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摘编自于沛等《世界现代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并指出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并谈谈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 13、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于1840年6月发动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结束,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一位发明家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和放映机。这一时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为了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湖北织布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性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美国一位发明家”指的是谁?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材料三中,“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什么时代?“支柱性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 14、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冲突不断升级。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一 俄乌冲突

    图二 巴以冲突

    图一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以“非军事化、去纳粹化”为由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1991年苏联解体后,“北约东扩”引发俄罗斯的不安全感,俄罗斯要在前苏联地区重建影响力。这场战争围绕着乌克兰东南部的克里米亚和东部的顿巴斯地区的地位展开。冲突当日起正式白热化为全面战争,并迅速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战争。冲突至今,中国都希望冲突各方能坐在一起进行充分讨论,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出落实和平协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图二  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每次冲突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世界各国都表示巴以双方迫切需要恢复和平,果断重启谈判,并建立公正持久的和平。

    (1)、根据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2)、依据图文资料,你认为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 15、“21世纪,既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音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材料意在说明(   )
    A、科技发展束缚了人的个性 B、信息技术改变了交往交流方式 C、技术创新淡化了情感交流 D、知识经济改变了社会结构
  • 16、20世纪后期以来,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服务交换,只要打开手机或电脑,就能购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这表明,互联网(   )
    A、标志“信息时代”到来 B、开拓了人际交往的领域 C、便利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D、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 17、20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一度超过美国企业。为此,美国通过高额关税和强制规定市场份额等措施,打击东芝、日立等半导体企业。这反映出(   )
    A、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逆转 C、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倒退
  • 18、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张“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示意图,其中应填入(   )

    A、多极化 B、区域化 C、信息化 D、全球化
  • 19、自1948年联合国发起维和行动以来,联合国组织的维和行动共有71次。截至2023年9月,联合国仍在进行的维和行动有12项,轨迹覆盖了非洲、亚洲、美洲和欧洲。该材料旨在强调联合国(   )
    A、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 B、助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快速发展 D、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 20、如表所述内容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中国

    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加强与各国的政治对话和平等合作,与西方等国建立不同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对发展中国家,中国也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合作

    日本

    冷战结束后,日本加紧谋求国际事务中的政治大国地位,不断强化同美国的同盟关系,还力图构建美、日、欧三极的世界结构

    美国

    冷战结束后,美国认为它应该在全球发挥“领导作用”,1992年美国总统提出了美国主导世界新秩序的战略;“9·11”事件后,美国积极建立和维护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进行全球反恐合作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B、世界经济全球化历程 C、冷战后的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大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