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国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发展,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1 拔除地主地界碑   图2《说什么也要入社》 图3 “人民公社好”   图4 凤阳小岗村

    (1)、请依据图片,说出从图1到图4我党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富裕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实行图1措施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实行图3措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4)、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请你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 2、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共17分)

    材料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二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指的是哪一制度?
    (2)、举出两个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名称。简要说明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为我国建立什么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5)、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   开国大典上,一位巨人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材料二   那是一个现在来看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

    材料三   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材料四   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材料五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1)、根据材料一,开国大典在何时何地举行?(时间具体到日)
    (2)、根据材料二,“年轻的人们”指的是?他们奔赴战场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废除“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一化”是指什么?请例举“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成就。
    (5)、材料五所示国民经济发生变化源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5、“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
  • 6、1950年,土地改革开始在全国进行。(     )
  •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获得统一。(     )
  • 8、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
  • 9、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效后,带动了城市改革。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公私合营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发展乡镇企业
  • 10、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文章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 1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 C、刘少奇遭受迫害致死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 12、下图宣传画的创作时间最可能是在(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13、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以阶级斗争为纲”③“多快好省”

    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 14、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
    A、完成了三大改造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5、下表为我国在“一五”时期的各部门投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均衡发展农轻重各业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16、2021年10月17日11时7分,《长津湖》观影人次破亿,成为有公开统计数据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第五部观影人次破亿影片。电影中伍千里出征前对弟弟说:“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打仗了”。这反映了(     )

    A、抗美援朝后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 B、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C、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美国军队战斗力下降
  • 17、新中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及国家性质是在            会议上确定的。(     )
    A、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开国大典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 18、【研究报告】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某班围绕“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分组开展专题研究,并依据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以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组别

    素材

    研究角度

    第一组

    、汉武帝即位初期至中期侯国数量变化表(单位:个)

                                                                                                      ——摘编自马孟龙《两汉侯国地理》

                                  西汉淄川国领地范围变化表

    —— 摘编自胡建军《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及事迹考》


    打击贵族

    第二组

    汉初半两钱,又称榆荚半两、英钱,汉高祖时始铸,鼓励民众自行铸造              

    上林三官五铢钱,汉武帝时始铸,只有中央政府有权铸造

                                                           ——摘编自唐石父《中国古钱币》


    经济控制

    第三组

                          汉 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将经他改造过的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自从汉武帝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以后,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学成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攻读五经城了进入仕途、获取国家俸禄的敲门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统一思想

    (1)、根据示例一,在第二、三组中任选一组,帮该小组撰写一份简要的研究报告。(要求:标明研究角度,结合素材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研究思路,结论明确)

    【示例一】研究角度:打击诸侯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素材看,汉武帝时期废除了大量的侯国,王国领地越来越少。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等政策打击诸侯王国势力,在原来的王国领地内建立新的侯国,又多次借故除国,以此打击诸侯王势力。

    研究结论:汉武帝打击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以此来巩固大一统王朝。

    (2)、除上述各小组的研究角度之外,再为他们提供两个研究角度。
  • 19、制度或政策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田地间纵横的小路,这里引申为不同田块之间的界限),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它有着哪些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君”所指的历史人物。列举“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写出两点即可)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的实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 20、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人类应该邀履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事物自由发展。这一学派是(     )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