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须华商自立公司”。这表明( )A、西方侵华手段的转变 B、开始重视商业经济发展 C、自强求富方针的改变 D、创办民用企业的迫切性
-
2、1836年,旅华英人在《迫切需要与中国缔约》的文章中,提出“条约必须是在刺刀尖下依照我们的命令缔结,又必须在大炮的瞄准下发生效力”。由此可见( )A、英国意图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外资企业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 D、西方侵略加重了人民经济负担
-
3、《本草纲目》对前人的记述逐一进行了详细记录、考证、验证、订正,全书所列“正误”70多条。书中还补充了前人未记载的药物300多种,每种药物后面还有附方。这表明《本草纲目》( )A、侧重总结前代的成果 B、具有严谨性与创新性 C、以记载新药物为核心 D、对后世医学影响有限
-
4、明初政府发给南直隶徽州府祁门县农民黄玄生的《直隶开垦事帖》,规定农民开垦抛荒地免除三年税粮。这反映了明初( )A、鼓励垦荒,恢复农业生产 B、抑制商业,保护自然经济 C、重视水利,发展灌溉农业 D、加强控制,强化基层管理
-
5、北宋时期,宋辽和宋夏之间通过榷场进行贸易。从贸易物品来看,宋向辽和西夏输出茶叶、丝织品、瓷器等,辽和西夏向宋输出牲畜、皮毛等。这表明榷场贸易( )A、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使北宋获得了贸易顺差 C、有利于各民族经济的互补 D、加强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
6、唐太宗时期,对于死刑犯的执行有严格规定,京畿地区需五次复奏,地方三次复奏。这体现了唐太宗( )A、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B、重视农业,休养生息 C、仁政慎刑,减少冤案 D、完善科举,选拔人才
-
7、隋朝统一后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即把分离近三百年的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两个经济区域连接起来,用南方的钱粮赋税支持北方的对敌斗争。为此,隋朝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修建长城 B、开凿大运河 C、三征辽东 D、开创科举制
-
8、北魏在洛阳设置崦嵫馆接待西域使节及商人,还设有慕义里供其居住,侨居洛阳的西域人达一万多家。该现象表明( )A、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形成 B、洛阳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C、江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D、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
9、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向云南地区的滇王颁发“滇王之印”金印,向羌族首领授予“汉归义羌长”青铜印。这一举措( )A、加强边疆军事防御 B、促进国家大一统 C、推行全面汉化政策 D、加强地方自主权
-
10、秦权是秦朝称重的标准器,除传世品外,在陕西、咸阳、临潼、宝鸡等地均曾出土。权的周围刻有诏书。这表明秦朝( )A、统一度量衡 B、法律制度严苛 C、推行郡县制 D、军事力量强大
-
11、下表是甲骨文“周”字的构形及释文。据此推测古代“周”字的出现可能源于( )
郭沫若先生认为“像田中有种植之形”,其中的黑点是禾稼之形。
A、农业生产 B、祭祀礼仪 C、部落联盟 D、兼并战争 -
12、下表是山西、湖北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的图片。据此推知,当时( )
玉兽面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
玉神人头像
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天门,距今约4600--4000年
A、南北经济差距明显 B、青铜雕刻技术成熟 C、统一政权已经建立 D、两地存在文化交流 -
13、二十世纪以来,经历战争摧残与洗礼的世界,逐渐转向到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陷入一派残破,其境况更甚于一战之后。战争毁坏了世界上一大工业地区,导致其经济体系的崩溃。即使在当地最严重的经济破坏得到初步修复之后,痛苦和忧虑仍不能休止,欧洲已不再有能力为其所需的进口做出支付。海外各国已经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工业,不再像以往那样依赖欧洲的工业产品,而美国占领了以往在欧洲人手中的市场。
——摘编自《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1955年,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从这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什么局面?导致漫画《五头怪兽》披露的德国处境如此悲惨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欧洲发展面临的问题。二战后至20世纪六十年代,欧洲是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的?请举一例史实说明。二战后初期,中国哪一事件成功阻止了美国的侵略行径?(3)、材料三所述会议上,中国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结合20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你认为当今各国应该如何推动世界走向持续的和平与发展?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张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 1950-1990年中苏粮食产量走势图: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并从经济角度分析中、苏两国出现变化的原因。(3)、依据所学指出,材料三中提到的“新”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并依据材料指出该事件的特征。从上述各国经济政策和体制的调整中,我们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对各种有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的图一中“皇帝”的权力特点。图二中哪一机构是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结合所学指出,图二政治结构旨在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2)、材料二中英、法、美都采取了什么方式巩固革命成果?如果将材料二拓展为三篇课文,归纳在一个单元,请你拟定这个单元主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关系。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政治制度演进的认识。 -
16、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关于它的历史地位,有过不同的评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以上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宋朝进行了评论,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
17、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下列湘籍仁人志士的活动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欧阳询形成独具一格的“欧体” B、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成立新民学会 C、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D、熊希龄与谭嗣同等创办湖南第一所近代化学校
-
18、湖南各族先民创造了光彩夺目的青铜文化,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文物出土于湖南长沙境内的是( )A、
B、
C、
D、
-
19、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中国商飞C919”在2023年5月28日,完成首次商业飞行。某同学对此进行探究性学习,收集到“中国商飞C919”主要部件供应商示意图。此图主要反映了( )A、区域集团化加强 B、多极化趋势发展 C、文化多样性交流 D、经济全球化发展
-
20、根据1777年《邦联条例》建立的邦联国会,名为国家领导机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对外,无力在外交折冲中保护美国利益;对内八则无法领导和协调13个州,各州自行其是,以邻为壑、不相往来。基于此,美国( )A、实行联邦制 B、确立共和政体 C、废除奴隶制 D、践行分权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