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翻译事业发展演变历程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1839年开始编译)……以及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四洲志》基础上增补内容,于1842年写成)等译介作品,均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价值理念,是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文明的翻译著作。
材料二:1868年,清政府在曾国藩“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的倡议下,创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官办西书翻译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自创立至解体期间共译书241种、出版201种,其中出版译著科技图书179种,译著规模、影响均为近代中国翻译机构之最。
材料三:1897年,梁启超等人创设上海大同译书馆和译书公会……1900年,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用于发展译书出版事业的机构——译书汇编社成立,并出版《译书汇编》杂志,大量编译卢梭《教育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斯宾塞尔《政治进化论》等西学著作,对“促进吾国青年之民权思想,厥功甚伟”。
——以上均摘自李永兰、陈艳红《近代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林则徐、魏源等编译西方文明著作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出版最多的是哪一类图书?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这一时期的翻译事业有了怎样的变化?(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时期翻译出版的著作有了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
2、从不同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天培是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关于关天培之死,有多种说法。
出处
内容
史料一
《英夷入粤纪略》
初四日,逆夷攻台……关公力竭自刎,阵亡。
史料二
《夷氛闻记》
一弹当胸至,洞焉不倒,夷众拥入。天培与都司署提标游击麦廷章俱阵亡……夷见天培屹立如生,反骇而仆。
史料三
《诰授振威将军广东水师提督关忠节公传》
昼夜驻炮台督战,创痕遍体,血濡衣襟。会事急,公顾其仆孙立使去。仆裵回不忍决,公以刃逐之……仆遂奔,至山半,回首视公,已为飞炮所中,陨绝于地。
材料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清政府有关铁路问题的讨论
何况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内陆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
今日铁路之用,尤以开通土货为急。……苟有铁路,则机器可入,笨货可出,本轻费省,土货旺销,则可大减出口厘税以鼓舞之。
——张之洞《请缓造津通铁路改建腹省干路折》(1889年)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关天培死于哪一次战争。综合材料一的三份史料,提炼关于关天培之死的共同信息。关天培之死的多种史料,启示我们在历史探究过程中,要注意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发生在哪一事件前后?识读材料二的地图,简述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的范围。(3)、根据材料三,清政府有关铁路问题的讨论发生在什么时期?李鸿章与张之洞分别论及了修建铁路的什么益处?(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总体认识。 -
3、《辛丑条约》中一些针对百姓的惩罚性条款,被要求须由清政府在全国各府厅州县布告张贴两年之久,如“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这说明( )A、主权丧失,人权也难以保障 B、西方侵略者害怕中国人民 C、满清政府开始与列强勾结了 D、中国已经成为西方殖民地
-
4、“这一天……部队举行穿过皇宫的盛大游行。……各部队人数规定如下:俄国兵八百名,日本兵八百名,英国的印度兵四百名,美国兵四百名,法国兵二百名,德国兵二百名,意大利兵六十名,奥地利兵六十名。”以上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道光洋艘征抚记》 B、《1860年征战中国记》 C、《八国联军目击记》 D、《戊戌政变纪事本末》
-
5、戊戌变法主张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允许私人投资设厂,强调奖励发明创造;然而在具体措施方面,却禁止贸易在前门大街进行,甚至禁止商店挂幌子,否则将受到重罚。这表明戊戌变法( )A、存在政治欺骗性 B、注重商业规范性 C、缺乏实际操作性 D、凸显变革紧迫性
-
6、郭嵩焘是晚清中国首位派驻英法的公使。通过对英法的考察,他觉得不但西洋的“坚船利炮”值得清政府学习,西洋的政治制度同样值得清政府学习。下列人物中,观点与郭氏最为接近的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康有为
-
7、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日本进步党鼓吹“中国保全论”,倡导“中日提携”。1898年5月27日,进步党在日本众议院批评伊藤内阁对于德、俄、英瓜分中国的动向不进行强烈抗议,主张日本即使不惜与列强发生冲突也要占领威海卫。由此可见,所谓“中国保全论”的实质是( )A、图谋与列强共同瓜分中国 B、维护中国主权 C、不顾及列强,以独霸中国 D、实施全面侵华
-
8、下图漫画出自19世纪末日本浮世绘画家小林清亲根据甲午中日战争创作的讽刺画“百撰百笑”系列。漫画中,两名日本士兵正张开大网,对面的一个日本士兵拿着网兜盯着港湾里的清朝军舰,宛如瓮中捉鳖。漫画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 )A、丰岛海战 B、黄海海战 C、旅顺大屠杀 D、威海卫战役
-
9、19世纪中后期,清朝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清朝统治者内部也兴起了塞防与海防之争,左宗棠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下列行动中,属于左宗棠重视塞防的具体实践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 B、成功收复新疆 C、筹建福建海军 D、取得廊坊大捷
-
10、观察下列企业的创办信息,以下归纳正确的是( )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地点
创办者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安庆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
上海
曾国藩、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福州
左宗棠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上海
李鸿章
湖北织布局
1888年
广州创办,后迁至武昌
张之洞
汉阳铁厂
1890年
汉阳
张之洞
A、创立时期:洋务运动期间 B、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C、企业类别:近代军事企业 D、企业性质:私人资本主义 -
11、“洋务派把办洋务作为将来进身之阶来经营,在具体事务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仅巩固了已有的地位,而且攫取了可观的军事、内政和外交大权,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清廷。”这一观点认为,洋务运动( )A、改变了晚清政局 B、瓦解了清朝统治 C、有利于列强侵华 D、反映了革命诉求
-
12、《资政新篇》于“太平天国己未九年”(即1859年)“旨准颁行”,但在太平军内部没有引起积极反应,也没有真正实行过。这主要是因为《资政新篇》( )A、背离时代发展方向 B、脱离农民战争实际 C、存在绝对平均主义 D、体现洋务运动主张
-
13、某历史探究小组用下方的示意图表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其中字母P代表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永安建制 B、定都天京 C、北伐西征 D、天京事变
-
14、2002年,欧美18家主要博物馆联合签署了《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强调无论收藏的文物原属何处,它们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在这些“普世性”博物馆中能够得以保存并被更多的观众欣赏。这一论调( )A、反映出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B、不利于圆明园被劫文物回归 C、表明博物馆文物更具文化价值 D、否认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
15、1857年3月22日前后,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中写道:“自从关于英国人在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第一个消息传来以后,英国政府报纸和一部分美国报刊就不断地诬蔑中国人……可是,除了划艇‘亚罗号’事件以外,它们举不出一件确凿的罪名,举不出一件事实来证实这一切诬蔑。”马克思这段话意在说明( )A、英国蓄意挑起鸦片战争 B、英国教唆八国联军侵华 C、英国的战争理由不充分 D、英国的战争暴行无人性
-
16、历史学家蒋廷黻在谈到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时写道:“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从材料可以看出,蒋廷黻认为清政府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武器装备落伍 B、政府腐败无能 C、人民愚昧无知 D、社会制度落后
-
17、1843年6月,英国设立香港总督。1844年10月,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这两个官职的设立说明( )A、今香港全境成为英国殖民地 B、中国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英适应条约签订后的形势 D、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持续加强
-
18、1842年,英国的一份报告指出:1839年,英国的各类商品及工业制成品对中国的出口额只有851966英镑,回到1800年的水平,同期鸦片贸易却在大幅度增长。对此,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文章评论道:“这就好比瘦黄牛吞了肥黄牛,发霉的玉米腐蚀了好玉米。它就像是贸易机体上的脓包或浮肿……对肌体的损耗越来越大。”《泰晤士报》的文章认为( )A、鸦片贸易损害了正当贸易的利益 B、鸦片贸易合法化对英国利大于弊 C、鸦片战争的发动具有现实合理性 D、鸦片战争未改变中国的自然经济
-
19、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下列属于研究虎门销烟的第一手资料的是( )A、 B、 C、 D、
-
20、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文物
文物
①青铜牺尊
②青铜胄与青铜戈
③商鞅方升
说明
示例:青铜牺尊是春秋时期的酒器,整体为牛形,上面刻有精美纹饰。牛鼻上穿有一环,说明当时人们已开始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由此体现出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1)请从②和③中任选一件文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示例为其做个简单的说明。由材料一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有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文献
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国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赵武灵王不拘成例,锐意图强,力主学习和吸收北方游牧民族军事文化的长处,并仿照他们的装束、装备和战术,组建新式骑兵部队,进行骑战。
——摘编自金久红《胡服骑射与华夷之辨》
北方有善于奔跑的马和善于吠叫的狗,而中原各国可以得到并畜养役使它们;南方有羽毛、象牙、犀牛皮、铜精、朱砂,而中原各国可以得到并利用它们……
——译自《荀子·王制篇》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生活方面出现的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