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3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河姆渡遗址发掘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重现7000多年的“江南水乡”,下列最有可能出现在展览会上的是( )
A 打制石器
B 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C 刻有文字的甲骨
D 青铜面具
A、A B、B C、C D、D -
2、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篇:机器时代的成就
材料一 (1851年5月5日,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参加博览会开幕式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到)“……那无数挥舞着的手掌,鲜花,雕像,以及挤满人群的走廊,进入大殿后嘹亮的号声,此种感觉实在毕生难忘,我感到无比激动……放眼所见……是那么的神奇——多么浩大、多么辉煌、多么震撼人心。”
——摘编自吴倩:《中日两国参与和举办世博会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观众可能在博览会的英国展位上看到的展品,并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英国能成为这届博览会举办国的主要原因。
第二篇:纪念与展望
材料二
时间
名称
主题
网红展品
1876年
美国费城世博会
百年庆典、显示科技领先、经济强国的地位
自由女神像举火炬的右手被单独在费城世博会展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美国费城世博会写一个推介词。
第三篇:工业革命的腾飞
材料三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① 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3)指出材料三中①处的工业革命名称,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它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第四篇:和谐与发展
材料四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新能源汽车,从先进医疗器械到创新药物……前5届进博会共有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约2000项;通过进博会肯尼亚群食牛油果进入中国市场,成千上万的当地种植户受益,一条阿富汗羊毛地毯在中国销售,四五个地毯编织工人家庭增收;摩洛哥的铜质手工艺摆件、智利的马普切部落银制装饰品等精美国礼纷纷亮相,进博会生动描绘着美美与共的画卷。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世界经济领域反映出的发展趋势。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博览会,如上海世界博览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从国家实力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
3、
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某中学以“起源·交流·互鉴”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文明起源】
文明古国
发源地
出现奴隶制国家的时间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
古代印度
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2300年
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等
古代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约公元前2070年
青铜器、甲骨文等
(1)根据任务一表格内容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并概括以上文明起源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选择表格中的一项文明成就,阐述其对历史价值。【任务二 文明交流】
(2)根据任务二两幅图片,分别分析这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历史意义。比较这两个史实,指出古代中外文明交流方式的区别。【任务三 文明互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发展史中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不断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优秀文化中“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仁者爱人”“扶贫济困”“与人为善”等理念,阐释了中国的天下观、发展观、文明观、和平观,可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通。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根据任务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仁者爱人”出自的中国古代学派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发展史中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不断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史实。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当今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我们应如何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
4、文献阅读是中学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生阅读文献《魏晋南北朝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时对当时水稻撒播的时间有所疑惑,她用以查证的书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 D、《史记》
-
5、下面为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应为( )A、战国时期社会转型 B、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
6、大国领导人的书信往来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国际局势,阅读下列领导人之间的书信文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给苏俄领导人的信中表达了对苏俄这一行动的关注,并提及美国对欧洲和平秩序的构想,希望苏俄能够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遵循某些“民主原则”。
——摘编自世界史教材
材料二:“总统先生:总统阁下,对于您有关向苏联提供10亿美元无息贷款用以支付武器和原材料供应的决定,苏联政府不胜感激,并将其视为您在与共同敌人、血腥的希特勒主义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对苏联的最大支持。”
——斯大林致罗斯福的信函1941年11月4日发
材料三: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通过书信进行紧张的谈判与沟通。肯尼迪在信中要求苏联撤回在古巴部署的导弹,赫鲁晓夫也回信表明立场,最终双方通过书信往来达成妥协,避免了核战争的爆发。此后,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也有书信交流,推动了美苏缓和以及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等进程。
——摘选自美苏领导人之间的书信
(1)、结合材料一,苏俄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对一战的进程有何影响?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威尔逊总统提及的“民主原则”反映了当时美国怎样的对外政策意图?(2)、根据材料二的信件内容,结合所学分析,为何美国会提供“无息贷款”给苏联?为何战后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却又遭到了苏联的拒绝?(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古巴导弹危机中肯尼迪与赫鲁晓夫的书信谈判反映了这一时期怎样的国际关系特点?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的书信交流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从大国领导人的书信往来中,你能得出20世纪以来世界外交和格局演变的哪些认识? -
7、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有利于人们追求个人目标,发挥创造力。在市场供求的实际问题面前,技术发明不断产生……建立以机器或以机器协作为基础的工厂,具有强大的生产率优势……进入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大机器生产,并成为以轻纺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推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实现工业化的具体条件,(答两点即可)指出英国“工业国”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有何创新之处。有人说“新政与其说是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政治上的成功”的理解。(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根据材料二、三,请归纳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关系。综上,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
8、工业革命浪潮下,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女性角色也在不断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大不列颠(不包括爱尔兰)10岁以上的人口有1576万,就业人口达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34.3%。各纺织部门更是妇女的天下,1839年棉纺织工厂里女工占总数的56.4%,毛纺织工厂女工占69.5%,丝织工厂女工和麻纺织工厂女工都占70.5%。
——赵晓兰《论英国工业革命对女工的影响》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杰出女性代表
玛丽·居里
波兰裔法国科学家,发现了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获得两次诺贝尔奖
海伦·凯勒
现代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价。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
莉泽·迈特纳
原子物理学家。对核裂变的发现做出了巨大贡献,扩展了放射性的本质的认识。
苏珊·安东尼
长期致力于为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运动,最终也促使美国女性在1920年获得了选举权。
伊迪斯·卡维尔
英国护士,因平等地救治交战各国的伤兵而文明,成为了人道主义的象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女性与工业革命”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鲜明,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9、历史是由众多杰出人物塑造的,他们因其伟大的思想和行动改变世界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雅典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知识的追求,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源头。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认为人应该通过不断地思考和自我反省来追求真理。他在雅典街头与人们讨论各种问题,引导人们思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摘编自柏拉图的《理想国》
材料二:14-17世纪欧洲的文学、艺术、科技代表成就
领域
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及核心内容
文学
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
但丁
各自代表作品有:《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神曲》。描绘有血有肉、追求世俗幸福的人物形象,敢于揭示当时的社会黑暗、腐朽之处。
艺术
达·芬奇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各自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大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具真实感、强调艺术的美感,注重色彩的协调,构图的精巧。
天文学
物理学
伽利略
哥白尼
开普勒
各自成就有:发明天文望远镜、提出日心说、总结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注重科学观察与实验,敢于挑战权威,追求对真理的探索。
材料三: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现实。他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特权,倡导自由、平等和民主。伏尔泰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在政治领域的发展。他的作品对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人们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
——摘编自布鲁尼的《佛罗伦萨史》
(1)、材料一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什么特点?请举一例说明这一时期的伟大人物是如何践行这一特点的?(2)、提取材料二的有效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实现了对人文主义思想怎样的发展?据此,请用史实说明理论的发展与当时社会制度的变革有何内在联系? -
10、《纽约时报》评论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是一场巨大的悲剧,它让世界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同时也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据此可知,《纽约时报》认为苏联解体( )A、只对苏联产生影响 B、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C、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彻底失败 D、对世界历史发展有巨大损失
-
11、下面为苏联(俄)1918-1937年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总额示意图。据此可知,苏联(俄)( )A、经济政策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B、计划经济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C、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彻底变革 D、市场经济调动了人们投资热情
-
12、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关于欧洲人口移民美国的原因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美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优势 B、西欧逐步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美国近百年处于无战争状态
-
1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纷纷涌入城市。一位名叫阿列克谢的农民来到城市,他发现自己面临着诸多困境。以下哪一困境最符合当时情况( )A、他发现自己的土地被地主没收,没有了生活来源 B、他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城市里的企业都不雇佣农奴 C、他去城市的学校学习,却因是农奴身份被拒绝 D、他在城市想要购买商品,却因价格过高,负担不起
-
14、这个船队发现并成功穿越海峡在地理发现史上的意义在于,解决了自哥伦布西航以来困扰欧洲的重大问题,并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向西航行也能够到达亚洲,因为通向东方的西方航道的确存在并能航海穿越。该船队的航海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5、西欧城市自治的发展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哪一现象能够印证这一影响( )A、城市成为经济中心,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城市与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C、市民阶层逐渐崛起,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D、城市的学校、图书馆等设施不断完善,培养了大量人才
-
16、“从奥古斯都时代起,罗马城广泛采用大理石为建筑材料,并用防火材料建筑防火墙……”。材料中描绘的是哪一时期的罗马城的建筑( )A、罗马城邦时代 B、罗马共和国时代 C、罗马帝国时代 D、拜占庭帝国时期
-
17、古代雅典的戏剧在开演前会进行一些仪式以达到发挥城邦教化的功用。比如,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等。据此可知雅典城邦组织戏剧演出最主要的目的( )A、为雅典民众提供娱乐活动 B、使穷人积极的参与城邦事务 C、为增强城邦民众的凝聚力 D、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需要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片1《大桥的缺口》
英国漫画家创作于1919年,漫画把国际联盟比喻成一座大桥,桥上写着比利时、法国、英国、意大利,但中间最重要的一块砖头却缺失了。大桥的左边立着一块牌子:“国际联盟大桥,由美国总统负责设计。”而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躺在桥的一端,悠然地抽着香烟。
图片2《盟国团结海报》
美国艺术家创作于1942年1月,上方写着“团结让我们强大”,下面写着“团结让我们胜利”
图片3《联合国的和声》
苏联漫画家创作于1950年,手风琴弹奏者代表美国,手风琴的风箱代表着受美国支配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结合示例从上述图片1和图片2中任选一幅图片进行解读。
示例:
图片3《联合国的和声》
该漫画由苏联漫画家创作于1950年,漫画中,拉手风琴的人象征着美国,手风琴的风箱则代表着受美国支配的联合国成员国。(提取信息)
该漫画创作于美苏冷战时期。二战后,美国实力膨胀,在资本主义世界占据主导地位。(说明背景)
苏联漫画家通过该漫画讽刺了美国凭借强大实力控制联合国,推行霸权主义的行为。(分析意图)
材料二 “短20世纪”,仿佛一张三联画,或者说,像一个历史的三明治。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大灾难的时期。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25至30年期;这短短数十年光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改变,恐怕远胜任何长度相当的历史时期。如今回溯起来,它确可以视为某种黄金年代。而20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其实对于世界的很大部分来说,如非洲、苏联,以及欧洲前社会主义地区,根本就是又一灾难时期。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25至30年期”的史实。你是否认同“20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这一观点,请结合史实进行简要说明。
材料三 ……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讲话
(3)综上所述,就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组
第二组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铁制农具
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
1688年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珍妮机”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一组图片说明它们的联系。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德国、美国等后发国家通过政府主导的工业政策、专利法改革和科研机构建设,在电力、化学等领域实现突破,迅速超越英国。例如,德国建立“柏林工业大学”推动应用科学研究,美国通过“福特制”流水线生产实现规模效应。
——《技术追赶与国家竞争力》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美国实现技术追赶的主要策略。列举一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方面的新发明。
材料三 中美AI企业数量对比与预测(2023—2025年)(数据来源于DeepSeek)
年份
中国AI企业数量
增速
美国AI企业数量
增速
中美合计占比
2023
4469家
—
9914家
—
49%
2024
4500家(预测)
+0.7%
10000家(预测)
+0.9%
48%
2025
4800家(预测)
+6.7%
10200家(预测)
+2.0%
48%
(3)根据材料三,分析2023—2025年中美AI企业数量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技术革新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只是一个黑暗无光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华迅速扩张的时期,它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础,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的崩溃与扩大的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的崩溃与扩大的时期”,选取合理的史实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