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思变求进,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良派与革命派在甲午战争后相继登场的初期,即以各自的思想主张表现出了它们的不同面貌,但在维新运动的高潮中,互不干预,且以互为中国的前途履险而默认。但到1903年,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中公开宣布:“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他的话表达了对改良派的失望,同时又明确地划分了革命与改良两个阵营的界线。
——选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气象
《新青年》(月刊)
新潮社
全国教育联合会要求政府正式提倡白话文
《每周评论》(周刊)
国民社
教育部训令国文教学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新潮》(月刊)
平民演讲团
教育部下令废除所有文言文教科书
《国民》(月刊)
少年中国学会
1918-1919年制定了汉语“注音符号”
《少年中国》(月刊)
工读互助团
1920-1921年白话文被公认为“国语”
——改编自(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它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它的普遍原则用之于中国的特定情况。1977年召开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说“在延安中央党校,毛泽东同志亲笔题的四个大字,叫‘实事求是’。我看大庆讲‘三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我认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就是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这些话显然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稍后若干重要事件的发生或重要路线的制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整理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期革命派与改良派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派与改良派表现的“不同面貌”。(2)、根据材料二,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呈现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新气象”所产生的重要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反复强调的“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要事件并加以说明。 -
2、饮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陆羽《茶经》
余姚田螺出土的陶壶(茶器)
——《世上种茶最早的地方一一六千年前宁波先民栽茶考证纪实》
材料二 唐宋时期饮茶方式对比
朝代
唐代(618-907年)
宋代(960-1279年)
饮茶法
煎茶法:茶末与水同沸,加盐调味
点茶法:茶末调膏,注水击拂成沫
茶具
青瓷茶碗
黑釉建盏
文化
文人雅集赋诗饮茶
斗茶成风,茶艺仪式化
——摘编自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
材料三 宋代茶肆遍布都城汴京与临安,“四时卖奇茶异汤”,市民阶层“每日交五更,便点茶汤开门迎客”。茶叶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日本、高丽,日本僧人荣西著《吃茶养生记》,称茶为“仙药”。
——整理自《东京梦华录》《宋史》等
(1)、材料一包含文献与实物史料,指出二者可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饮茶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归纳宋代茶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茶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
3、2025年1月28日,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它在知识问答、长文本处理、代码生成和数学能力等方面达到了顶尖水平,开源模型对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推知当今世界趋向是(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多极化 C、社会信息化 D、生活民主化
-
4、下图为九年级某研学小组整理的“金砖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部分大事记,该小组研究主题最合适的是( )A、物种交流与社会变革 B、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 C、资本积累与殖民扩张 D、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
-
5、1933年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等;1938年,国会再次通过《农业调整法》,内容以稳定农产品价格为核心。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促进新经济的发展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
6、1921年苏俄通过了《关于私营出版社》相关法令,涉及到出版领域管理政策的调整,允许私营出版社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了出版市场,激发出版行业的活力。由此可知,该时期苏俄( )A、文化产业发展趋于繁荣 B、经济体制高度集中 C、私营出版业占主导地位 D、经济政策有所调整
-
7、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府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该举措的目的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国家现代化 C、提升日本军事实力 D、引进西方的科技
-
8、18世纪以后,钟表精确的时间计量、机器的运行规律以及车间的规章制度等人为因素,取代了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等自然因素,塑造出全新的劳动节奏。与该变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两次世界大战
-
9、下表是18世纪英国在北美殖民地颁布实施的部分法律(法令)简表,由此可直接研究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 )
名称
通过时间
主要内容
《皇家公告》
1763年
禁止北美殖民地人民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垦殖
《通货法》
1764年
禁止北美殖民地发行纸币和使用纸币偿还英国债权人债务
《糖税法》
1764年
对输入北美殖民地的糖、糖浆、咖啡等商品课以重税
A、过程 B、原因 C、影响 D、地位 -
10、1688年,英国非常议会制定的税收法明确规定,国王颁发的任何专利特许证、特权许可证和特许状等,无论授予任何个人、市镇或法人团体,均不能免除议会所规定的税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英国( )A、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B、国王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C、国王行政权力被剥夺 D、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
11、据14世纪佛罗伦萨商人弗朗切斯科·达蒂尼的账簿记载,他在普拉托开设的手工工场中,雇佣了数百名工人生产毛纺织品,按件支付工资,产品销往欧洲各地。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领主与农奴关系的延续 B、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C、宗教神权对劳动的控制加强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12、胡夫金字塔尖顶高耸,直指天空,象征法老与太阳神的联系;秦始皇陵封土堆如山,模拟自然山岳,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两种建筑风格反映了( )A、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与利用 B、建筑技术上的一致性 C、建筑功能均强调军事防御 D、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
13、1992年邓小平南方之行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这些谈话( )A、推动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B、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C、强调走群众路线的背景 D、完成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
14、1979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指出:改革要侧重于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表明( )A、国有企业改革提上日程 B、农业生产责任制再深化 C、对外开放战略全面实施 D、社会主义公有制需调整
-
15、下表内容表明中美建交( )
1978年10月,中美草签了《教育交流理解备忘录》,1979年1月该备忘录被纳入《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之中
1979年1月31日下午,邓小平和卡特总统在白宫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
1979年1月31日,邓小平与卡特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中美文化交流协定》
A、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加强两国科教文化交流 C、推动中美两国经济发展 D、彻底消除两国间的矛盾 -
16、1954年,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展示了鞍钢技术革新和基本建设的成就,会上劳模张明山等7人还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各地纷纷学习,推动了全国性生产热潮。这反映了(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B、我国向苏联学习技术革新 C、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建立 D、劳动者工业生产热情高涨
-
17、1954年,人们认识到民主如同生命一样的可贵。不少农民把选民证锁进箱子或放在镜框里。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农村合作化高潮到来 D、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开展
-
18、1951-1953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开展了宣传动员、实物慰问、军民联欢、寄送慰问信等拥军优属活动。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西藏和平解放 B、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C、推动土地改革运动 D、实施“一五计划”
-
19、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广东人创办的部分著名企业,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时间
创办人
企业名称
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
1872年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机器缫丝厂
1883年
李宗岱
平度招远金矿
中国第一家规模最大的金属矿
1892年
张振勋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企业
A、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B、广东民族资本家勇立潮头 C、工业发展呈现区域不平衡 D、民族工业生产均为轻工业 -
20、在某次重要会议上,代表们字斟句酌拟定党的纲领,每通过一条船舱里便会响起一阵掌声。会议首先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党纲第一条明确“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