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这( )A、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B、揭露了资产阶级的丑陋 C、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D、颂扬了工人阶级的贡献
-
2、19世纪中期,英国一位正在替妻子补袜子的男人对来访的朋友说:“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我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她早就成了家里的男人,我却成为女人了。”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冲击了旧有的家庭结构 B、抬高了工人的就业门槛 C、改变了传统的等级观念 D、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
3、下表为16-18世纪英王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英王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
1558-1603年
28.83
1625-1640年
12.24
1661-1685年
5.41
1689-1714年
1.98
A、民族国家的出现 B、全球航路的开辟 C、政治制度的变革 D、启蒙思想的传播 -
4、下图是德国画家丢勒创作的版画:在一间小木屋外,高大健壮的生翼女子手持圆规托腮苦思,身旁发呆的爱神,散落的工具——天秤、沙漏、多面体等。据此推断,该版画( )A、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B、点燃了民主运动火炬 C、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D、宣告了理性时代到来
-
5、阿拉伯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含有《一千零一夜》的元素。这反映了( )A、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继承及影响 B、阿拉伯帝国控制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C、阿拉伯文学是欧亚非民间故事的汇编 D、阿拉伯人依靠武力征服发展民族文化
-
6、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编写《历史》的过程中,对联想和神谕等传统史诗创作手法进行了扬弃,转而注重对史料的批判分析与逻辑概括。这( )A、否定了传统史学的价值 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 C、批判了个人主义的泛滥 D、体现了理性著史的精神
-
7、翦伯赞先生曾经形象地比喻说:“研究历史要有史料,但是史料不等于历史。如同盖房子要有砖瓦,但是砖瓦不等于房子。把砖瓦变成房子,把史料变成历史,要经过加工制作的过程。”作者意在说明( )A、历史学就是史料学 B、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C、实物史料最为可靠 D、历史研究须甄别和诠释史料
-
8、如图,明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划界通常平直而粗略,而清代对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划界曲折而明确,与内地并无二致。这主要得益于清代( )A、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B、开始注重边的管理 C、平等包容的政治理念 D、绘画艺术的高超
-
9、在古代中国,冕旒的数量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它与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紧密相关。明世宗在不更改冕旒数量的同时对冕服制度做了较大修改,形成了明代冕服的最终款式,一直延续到明末。其款式对冕的规定中有“冠为圆匡,冒以乌纱,上为桐木质延板”等文字。下图是复原的明朝服饰图,从左至右序号依次为①②③④,其中最接近明后期皇帝冕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0、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元朝地理方位示意图。下列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由宣政院管理 B、②设西域都护府 C、③派遣驻藏大臣 D、④设澎湖巡检司
-
11、《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
12、唐代秘书省从事藏书活动。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来华留学的日本学者阿倍仲麻吕就任从三品高官阶的秘书监,并在晚年荐举另一位日本学者藤原清河继任秘书监一职。这可以佐证唐朝( )A、科举选官方式的式微 B、鼓励对外输出中华文化 C、开放包容的大国气象 D、积极吸收域外优秀文化
-
13、有学者认为,唐代的考试制度使“穷苦子弟……也可跃登上第”,但“此等平民,在先并未有家庭传统之礼教,亦更无政治上之常识……‘进士轻薄’遂为当时所诟病”。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唐代( )A、科举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B、平民参政无益于社会进步 C、礼教因考试制度受到挑战 D、官员的政治素养普遍不高
-
14、南朝时期,南方一方面承袭原有传统,推广和普及水稻种植;另一方面从北方移植麦、粟、菽等作物。此外,栽桑养蚕、园地栽培、药材种植等行业也渐趋兴旺。材料表明这一时期南方( )A、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B、农业发展经济具有单一性 C、农业发展已经超过北方 D、少数民族开始与汉族交融
-
15、孝文帝迁都中原后,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上述措施( )A、加快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B、开始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性 C、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 D、削弱了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
-
16、下面反映了汉代冶铁业发展状况。这些状况可以佐证汉代( )
·考古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遍布全国各地,仅河南省就发现汉代冶铁和铸铁遗址18处。
·汉武帝在全国设立铁官49处。
·汉代的铁官作坊共有冶铁高炉80余炉,日产达到24——48吨液态铁。
A、铁器对汉朝的影响很大 B、仅有河南省重视冶铁 C、政府大力推广铁犁牛耕 D、水排的使用提高了钢铁产量 -
17、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以来的农商政策,但又对西戎牧业大商人乌氏倮(luǒ)和四川地区巴(郡)丹砂业大商人寡妇清予以较高礼遇,地位堪“比封君”。这反映了秦始皇的执政理念是( )A、家国同治 B、注重皇权 C、因事制宜 D、中央集权
-
18、据如图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普语》(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齐国、晋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战国时期的铁犁铧
A、商品经济繁荣 B、社会生活丰富 C、手工技艺高超 D、农业技术革新 -
19、《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如图是新石器时期遗存中出土的联璧,是自然崇拜的象征,具有重要祭祀功能。它们可用于研究( )A、旧石器时代历史 B、原始农业的兴起 C、礼乐文明的起源 D、民本思想的孕育
-
20、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重视对边疆的管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区
史实
东南
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
②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
③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理
④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清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台湾:后又建立台湾行省
西北
①西汉时,张骞通西域,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开始归中央统辖
②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重建西域都护
③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④元朝时,设北庭都元帅府
⑤清朝时,康熙平定准噶尔扳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扳乱,设伊犁 将军;清后期设新疆行省
西南
①唐朝时,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唐穆宗时期立“唐蕃会盟碑”
②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③清朝时,确立了册封制度: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册封“班 禅额尔德尼”;雍正时,设驻藏大臣;乾隆时,设金瓶掣签制度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促进唐蕃关系的方式。(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