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雪景自古吸引无数文人墨客,请研究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记雪月之观①
【明】沈周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 , 五日始霁②。风寒冱③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④ , 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⑤ , 又四囿⑥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⑦然可爱。寒泱⑧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⑨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⑩而莫禁眄⑪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
【注释】①本文为沈周六十二岁时作。沈周,画家,文学家。②霁:雨后天晴或雪后天晴。③冱(hù):凝结。④烂:明亮,光明。⑤虚澄:空虚清澈。⑥囿:覆盖。⑦离离:历历分明。⑧浃(jiā):透。⑨栏楯(shǔn):栏杆。纵为栏,横为楯。⑩呀(xiā):张大嘴巴。⑪眄(miǎn):看、望。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文言词句
提示方法
解释
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
联想成语法
兴风作浪
⑴
楼临水
兵临城下
⑵
若涂银
查阅字典法:①像,好像;②及,比得上;③你,你们;④至于;⑤假如,如果。
⑶(填序号)
离离然可爱
课内迁移法:公欣然曰(《咏雪》)
⑷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
(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
(4)、选文与《咏雪》在描绘雪景上有何共同之处? 请从修辞的角度作答,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两文的雪景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 -
2、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 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3、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
4、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
5、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要素。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撒盐空中差可拟。(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白雪纷纷何所似 水何澹澹 B、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C、未若柳絮因风起 前因后果 D、太丘舍去 扬长而去
-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半信半疑 B、待君久不至 幸甚至哉 C、友人惭 大言不惭 D、过中不至 闻道龙标过五溪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B、撒盐空中差可拟 无可比拟 C、陈太丘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 D、元方入门不顾 顾此失彼
-
10、熟读课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舍③去④ , 去后乃⑤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⑥在不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⑧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⑨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⑩之。元方入门不顾⑪。
-
11、熟读课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咏 雪 《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 , 与儿女⑦讲论文义①。俄而④雪骤⑤ ,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⑥?”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⑦可拟⑧。”兄女曰:“未若⑨柳絮因⑩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12、填空。
《世说新语》是由(朝代)(人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体裁)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载至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古人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常常使用一些对别人表示尊敬、对自己表示谦逊的称谓,比如,称别人的父亲为 , 称别人的母亲为 , 称别人的儿子为 , 称别人的女儿为;称自己的父亲为 , 称自己的母亲为 , 称自己的儿子为 , 称自己的女儿为。
-
13、为了读好家书、传承优良品德,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诲学说 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 , 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丙】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文词·释义】参考表格提示,解释加点词。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意与日去
语境推断法:年与时驰, “驰”与“去”同意。
⑴
有不变之常德
课内迁移法:俭以养德(《诫子书》)
⑵
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查阅字典法:①放弃;②施舍,布施;③放(箭),发射;④停止;⑤除去,离开。
⑶(填序号)
(2)、【文句·品读】请仿照下列示例,为【乙】文画线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示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朗读设计: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学习与才干、志向与成就之间的必要联系,进而突出静心学习、明确志向的重要性。因此,“非学”“非志”重读两个“无以”,稍稍拖长,读出一种强调意味,表达作者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
(3)、【丙】诗用词精妙。结合诗句内容,品味尾联“闹”字的妙处。(4)、【文章·联读】【丙】诗中“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和我们学过的《次北固山下》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你写出,并用一个词概括其妙处。(5)、结合以上诗文内容,分析三位作者在品行方面对自己孩子提出的要求有何共同点。 -
1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练习。
【甲】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①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②。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乙】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③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⑤辄切齿⑥ , 州郡以为言⑦ , 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节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注释】①凌忽:轻慢。②鸱(chī)枭:猫头鹰。常比喻贪恶之人。③择:同“殬(dù)”,败坏。④谨敕(chì):谨慎。⑤下车:指官员初到任。⑥切齿:表示痛恨。⑦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1)、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查阅字典法:①听觉器官;②听说;③助词,而已,罢了;④语气词,同“矣”。
⑴(填序号)
忧人之忧,乐人之乐
词类活用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⑵
愿汝曹效之
字源推断法:
“效”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左边像一个两腿相交的人,右边是一只持棍的手,正在鞭打拷问左边的人,督促他。
⑶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3)、【乙】文结尾加点的“也”字,能否改成“矣”或“耳”? 简述理由。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鹤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4)、以上两篇选文与《诫子书》都是告诫晚辈的文章,但目的不同。请联系三篇文章进行简要概括。 -
15、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① , 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____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 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节选自曾国藩《与诸弟书》)
【注释】①牧豕(shǐ):放猪。豕,猪。
(1)、请根据下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且苟能发奋自立
查阅字典法:①不严肃;②偶尔;暂且;③随便;④假设;如果。
⑴(填序号)
负薪牧豕
联想成语法:负荆请罪
⑵
则家塾不宜读书
组词法:单音节词变为多音节词
⑶
(2)、【乙】文中横线处原有一词,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A、清白 B、清净 C、清澈 D、清楚(3)、诸葛亮在【甲】文中提出了“静以修身”的观点,这一点在【乙】文和【链接材料】中也有所体现。请细读【乙】文和【链接材料】,完成填空。【链接材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曾国藩提出:读书做学问,要;孔子强调:人立身行事,要。
(4)、两封家书都有催人奋进的力量。如果要从两文中任选一句抄写在书签上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 请联系生活实际说明理由。 -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放翁家训
【宋】陆游
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 , 令熟读经学② , 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③。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选自《万金家书》)
【注释】①才锐:才思敏捷。②经学:指儒家经典、诸子百书。③端:这里指一个方面。
(1)、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切须常加简束
字形推测法:
会意字。甲骨文像捆绑在木棍【上的包囊O。金文淡
化了甲骨文中“木”【的形象,突出了包囊O和系扎包囊的绳结。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⑴
盖非一端
查阅字典法:①用草编的覆盖物;②遮盖,掩盖;③大概,大约;④胜过,超过。
⑵(填序号)
毋贻后悔
联想成语法:贻笑大方
⑶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4)、“放翁家训”中“训”字的意思是 , “训以宽厚恭谨”中“训”字的意思是。(填选项)A.教导,教诲 B.训练 C.训释 D.规范,准则
(5)、仿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的句子,体会陆游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赏析:“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字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是双重否定句,强调了“学”“才”“志”的重要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殷殷教诲中蕴含着诸葛亮对儿子深切的期望。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6)、《诫子书》与本文对少年成长提出了哪些要求?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别阐释。 -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① , 使庶几②之志,揭然③有所存,恻然④有所感;忍屈伸⑤ , 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⑥ , 虽有淹留⑦ , 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⑧ , 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⑨于凡庸,不免于下流⑩矣!
【注释】①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庶几:本为接近之意,这里指好学而努力成才的人。③揭然:崛起、显露的样子。④恻然:悲伤的样子,这里指诚恳虔敬地笃行。⑤屈伸:偏义复词。主言屈,指退处不得志。⑥嫌吝:怨恨吝惜。嫌,个人仇怨。吝,好财吝啬。⑦淹留:长期逗留,羁留。此指有才德而不被录用、屈居下位。⑧慷慨:情绪激昂。⑨窜伏:逃避,藏匿。⑩下流:地位卑贱。
(1)、.根据表格中的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夫志当存高远
查阅字典法:①存在,活着;②积聚,储藏;③寄放;④记在心里,怀着。
⑴(填序号)
使庶几之志
课内迁移法: ⑵(《诫子书》)
结构助词,的
广咨问
组词法:单音节词变为多音节词
⑶
徒碌碌滞于俗
成语联想法:徒劳无功
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3)、本文与《诫子书》同样采用了大量的整齐短句,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语句,说说这一句式对作者训诫子侄起到怎样的效果?(4)、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他分别写给儿子诸葛瞻和外甥庞涣的告诫信,请你具体说说诸葛亮对儿子和外甥的教导有何异同。 -
18、下面对文章《诫子书》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
1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希望。 B、文中诸葛亮告诉儿子,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C、本文句式整齐,多用对偶,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律美。 D、文中诸葛亮勉励儿子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这是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
-
20、重点句子翻译。(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