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草尽量使自己的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
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 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体裁不限(诗歌、小说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
2、哨所前的骆驼草
马庆民
①西出玉门关,进入祁连山,穿越千里戈壁,拐过山路十八弯,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群山之间,一个哨所像一株骆驼草一样,扎在河畔的戈壁腹地。
②这里常年飞沙走石,人迹罕至。在这里执勤的哨兵,抬头山连山,回头沙满天,唯一能看见的绿植,只有抱团生长的骆驼草。
③每年新兵下连,来到哨所的第一件事就是被班长带着,去“欣赏”哨所前的骆驼草。在寂静的缝隙中,在不起眼的凹陷处,常常能找到干枯的骆驼草。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草尽量使自己的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
④老班长说,骆驼草和守卫哨所的兵是一样的,都能在适应环境后有意识地向下扎根,在艰苦中抱团“疯长”。
⑤但坚守,并不是一个起初就不可动摇的选择。刚来到哨所时,向军曾产生过一种严重的失落感。那种失落感就像这里的狂风扬起的沙尘一样,一天到晚弥漫在周围。他从来没想到,自己会从繁华的都市校园来到这戈壁荒滩。前面是山,后面也是山,两座山把哨所夹在中间。站哨执勤的时候,周围高大嶙峋的峭壁,像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压力,令他心中憋闷。这跟想象中的军旅生活不一样,这,并不是向军想要的。
⑥一次集体劳动成为向军思想的转折点。连队计划在营区正门前的山体上建设“忠心向党”文化石。刚开始时,向军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连长带着大家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他们翻遍了几十公里巡逻线上的浅滩,收集了万余块大小、颜色一致,形状相似的鹅卵石当原料,固定绳索后缠在腰间作为防护……往山上运材料时,战士刘勇不小心从坡上滑了下来,被战友们拉起来后拍拍身上的土又笑呵呵地继续干。回到宿舍换衣服时,向军看到年龄比自己还小的刘勇腰部和大腿外侧青一块紫一块,很受震撼。
⑦文化石用时一个多月建设完毕,用嘴吹干油漆的一瞬间,向军眼角的泪也被风吹干了。看着被描红的“忠心向党”和那面飞扬的国旗,向军既感动又惊喜,一种成就感在心间悄悄流过。
⑧向军找出了他就读农业大学时的专业书籍,他要开始一项大胆的尝试——让哨所长出绿色。班长很支持向军的想法,于是带领着全班战士在营房后的断崖下开辟了一畦地,种下了辣椒、韭菜、小白菜、黄瓜。经过向军的精心护理,十几天后,种子全部发芽,荒凉的戈壁里长出了一抹绿色。
⑨“这就是我们的家,像种子发芽,充满了希望!”那天,向军的心头荡漾着幸福。炊事班的一缕炊烟,默默矗立的大山,酸甜苦辣的往事,摸爬滚打的快乐……向军觉得,有骆驼草的地方,就能长出绿色;有绿色的地方,就是家,一个可以扎根的地方。
⑩“原有多高,我们生长多高;水有多深,我们根扎多长……”一首《骆驼草》会在每天中午开饭前准时在哨所响起。一批又一批热血官兵来到这里,在歌声中不知不觉爱上这里,又像骆驼草一样扎下了根。
⑪过完8月,向军的服役期将满,几个大学同学早早就发来信息,“马上要解放了,赶紧回来继续学业吧,不然我们真的都要毕业了。”向军没有回复同学的信息,而是拿笔写下了一份留队申请,然后坚定地交到班长手里。骆驼草是固执的,但比骆驼草更固执的是驻扎在这里的兵,向军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⑫此时此刻,在雪域高原,在大漠戈壁,在密林深处,在万里海疆,在祖国大江南北的每一个哨所前,无数个哨兵像“骆驼草”一样,深深地扎根,挺拔地站立——因为每个军人都知道,他们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节选自《民生周刊》2022.8)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向军的内心变化刚到哨所时,向军
开始建设文化石,认为不可能实现看到刘勇身上的伤,
文化石建成,
精心呵护下种子发芽,
递交留队申请,向军无比坚定。
(2)、任选角度,赏析句子。(1)西出玉门关,进入祁连山,穿越千里戈壁,拐过山路十八弯,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群山之间,一个哨所像一株骆驼草一样,扎在河畔的戈壁腹地。
(2)“原有多高,我们生长多高;水有多深,我们根扎多长……”一首《骆驼草》会在每天中午开饭前准时在哨所响起。
(3)、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含义。骆驼草是固执的,但比骆驼草更固执的是驻扎在这里的兵,向军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骆驼草”的含义。 -
3、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其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类统计图
①民间文学123人②传统音乐380人③传统舞蹈298人④传统戏剧784人⑤曲艺207人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88人⑦传统美术378人⑧传统技艺518人⑨传统医药132人⑩民俗160人
2022年11月,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份”的申请成功,中国已有43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
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故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并不多。现存最早的古代剪纸实物,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一带的南北朝时期的古墓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这些剪纸大都采用折剪的方法剪成,在艺术上显得很成熟,如果没有相当的经验积累难以达到如此水平。
南宋大词人周密在杂著《武林旧事》中记载,南宋的行都临安(今杭州)商业非常发达,“小经济”(即小本经营)多达上百种。其中就有专门“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的。民间剪纸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花鸟虫鱼皆能入画,既表现了群众所熟悉的事物,也反映了他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社会的高速发展,与随之而来的文化生态恶化、文化渊源断裂、文化传承方式和传承内容简化、工艺技法趋向速成等问题,导致许多宝贵的传统工艺遗失,甚至现存的国宝级工艺技术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这都直接影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材料三:
近年来,国家把剪纸与绘画、雕塑、书法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剪纸艺人受到与画家、雕塑家等同样的赞扬和尊重,他们的剪纸作品甚至走向了世界。剪纸艺术家将孝感雕花剪纸与科技结合进行创新,推出孝感雕花剪纸民俗动画《孝感传说》,以内容为主要特色,打造传统文化品牌,实现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动漫产业的创新性合作。南京剪纸大师张方林打破家族壁垒,广收门徒。他们中除了张方林的孩子和亲戚,还包括外姓非亲人员。张方林大师将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了年轻一代,相信剪纸艺术将会在这些年轻人手中焕发出全新的色彩。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分类统计图来看,传统戏剧的人数最多,可见戏剧的传承工作做得比较好。 C、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故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并不多,因而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可小觑。 D、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宝贵的传统工艺遗失,民间剪纸艺术也后继无人。(2)、结合材料二内容完成表格。剪纸艺术发展历程
历史时期
特点
南北朝
①
南宋
②
明清时期
③
(3)、要将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下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请结合材料三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
4、阅读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李士谦,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①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②;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 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 “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③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④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
(选自《隋书·李士谦传》)
【注释】①阋(xì): 争斗; 争吵。②埒(liè): 相等。③燔:焚烧。④糜: 粥。
(1)、下列对词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以振施为务”的“为”和《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为”意思相同。 B、“自以少孤”中的“孤”指幼而无父,“躬处节俭”中的“躬”指亲自。 C、“赵郡农民德之”中的“德”字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的“得”意思相同。 D、“收埋骸骨,所见无遗。”中“遗”字在字典中有:“遗失、抛弃、遗留”等意思。本句中应为“抛弃”。(2)、下列选项,与“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 B、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C、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D、贤哉, 回也! (《论语<十二章>》)(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5)、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李士谦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选文事例,试做简析。 -
5、红色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有追求,有信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请从下面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所选人物的相关故事,谈谈信仰在人物人生中的作用。
《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朝花夕拾》 鲁迅
-
6、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以下同学的阅读分享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中吴用被称为“智多星”,他与晁盖、阮氏三兄弟等人联手智取了生辰纲。 B、艾青的诗歌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其主旋律是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光明的歌颂。 C、在克服种种阻力后,简·爱最终以平等的姿态与罗切斯特先生走到了一起。 D、《海底两万里》不仅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也是人类先进科技水平的真实体现。
-
7、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三首(其一)
【唐】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① , 应驮白练②到安西③。
【注释】①碛(qì)戈壁、沙漠。②白练:白色的绢。这里泛指丝绸。③安西:地名,贞元六年为吐蕃所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首联交代地点及事由,描写自己轻车简从,要经过属国前往边疆慰问将士。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C、《凉州词三首(其一)》的前两句写了边城阴沉昏暗的雨景,同时有力地暗示了边城的骚乱不安、荒凉萧瑟。 D、张籍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被吐蕃所控制,骆驼商队再也不能到达安西了,不由生出了无尽的沉痛之情。(2)、请根据下列诗句,结合两组诗句探究“雁”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寄托的情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张籍《凉州词三首 (其一) 》
-
8、小青在课本中找到了许多与自强不息有关的作品,请你将文字补充完整。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自强不息,是李白《行路难》 “ ,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顽强信念,是秋瑾《满江红》“ , 英雄末路当磨折”的乐观精神,是《论语》 “三军可夺帅也,”的坚定不移,是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豪情壮志,是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的爱国忠心。
-
9、下面是《2023年全民阅读趋势白皮书》中对于公众阅读后分享阅读感受的方式的调查结果图表,请结合图表,回答问题。(1)、结合图表,写出两条结论。(2)、依据调查结果,班级组织了辩论赛,反方观点是“互联网对阅读的影响是不利的”,作为正方辩手,请阐述你的观点并结合调查内容列举两条依据。
-
10、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宣布, “海尔·2024青岛马拉松”将于2024年4月21日鸣枪开跑。为迎接马拉松开跑,学校学生会拟举办“奔跑吧,青岛”短视频拍摄活动,下面是小语根据短视频撰写的解说稿,请帮他完善。
清晨,青岛的大海内心清澈而丰富,在A朦胧(lóng)的水汽中,B涤(tiáo)荡着人们的内心。她的静mì( ),抚平C彷(páng)徨与懒散,点燃坚持与激情……有步伐kēng ( ) qiāng ( )有力的跑团呼啸而过,也有三五成群的好友沿海竞走,或是独自奔跑的健将。他们英姿bó( )发,用隆隆足音与大海热烈①。
青岛喜欢这满腔D热忱(chén), , , 。本次比赛延续经典路线,②新老城区,旨在让选手们感受青岛日新月异的目的。一路奔跑,一路生花,奔跑在青马,愿每一位运动员、每一步都跑出精彩!
(1)、语段中根据拼音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谧 铿 锵 博 B、秘 锵 铿 博 C、谧 铿 锵 勃 D、秘 锵 铿 勃(2)、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朦胧(lóng) B、涤(tiáo)荡 C、彷(páng) 徨 D、热忱(chén)(3)、小语对①②处的选词把握不准,请你帮他选出合适的一组( )A、①照应 ②覆盖 B、①呼应 ②途经 C、①照应 ②途经 D、①呼应 ②覆盖(4)、解说稿中画线句有语病,请选出修改正确的句子A、旨在让选手们感受青岛日新月异的变化。 B、旨在让选手们了解青岛日新月异的目的。 C、让选手们感受青岛的日新月异的目的。 D、旨在让选手们了解青岛的目的。(5)、小语将文中横线处的语序搞混了,请你帮他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她展开双臂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
②她满怀着无限的诚挚
③她将给每一位客人留下一段美好的时光
A、③①②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
11、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憧憬与思考。
要求:①自主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12、阅读下面《水浒传》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次日,睡到天晓,不见起来。庄主太公来到客房前过,听得王进子母在房中声唤。太公问道:“客官失晓,好起了。”王进听得,慌忙出房来,见太公施礼,说道:“小人起多时了。夜来多多搅扰,甚是不当。”太公问道:“谁人如此声唤?”王进道:“实不相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疼病发”太公道:“既然如此,客人休要烦恼。教你老母且在老夫庄上住几日。我有个医心疼的方,叫庄客去县里撮药来,与你老母亲吃。教他放心,慢慢地将息。”王进谢了。
话休絮繁。自此王进子母两个,在太公庄上服药。住了五七日,觉道母亲病患痊了,王进收拾要行。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片段二】
林冲听了便拜道:“有眼不识泰山。愿求大名。”那汉慌忙答礼,说道:“小人是王头领手下耳目。小人姓朱名贵,原是沂州沂水县人氏。山寨里教小弟在此间开酒店为名,专一探听往来客商经过。但有财帛者,便去山寨里报知。但是孤单客人到此,无财帛的放他过去;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却才见兄长只顾问梁山泊路头,因此不敢下手。次后见写出大名来,曾有东京来的人,传说兄长的豪杰,不期今日得会。既有柴大官人书缄相荐,亦是兄长名震寰海,王头领必当重用。”随即叫酒保安排分例酒来相待。林冲道:“何故重赐分例酒食?拜扰不当。”朱贵道:“山寨中留下分例酒食,但有好汉经过,必教小弟相待。既是兄长来此入伙,怎敢有失祗应。”随即安排鱼肉盘馔酒肴,到来相待。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片段三】
宋江出得门来,就拽上了。忿那口气没出处,一直要奔回下处来。却从县前过,见一碗灯明,看时,却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那老儿见是宋江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宋江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王公道:“押司必然伤酒,且请一盏醒酒二陈汤”宋江道:“最好。”就凳上坐了。那老子浓浓地奉一盏二陈汤,递与宋江吃。宋江吃了,蓦然想起道:“如常吃他的汤药,不曾要我还钱。我旧时曾许他一具棺材,不曾与得他。”想起前日有那晁盖送来的金子,受了他一条在招文袋里,何不就与那老儿做棺材钱,教他欢喜?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片段四】
宋江自饮御酒之后,觉道肚腹疼痛,心中疑虑,想被下药在酒里。却自急令从人打听那来使时,于路馆驿,却又饮酒。宋江已知中了奸计,必是贼臣们下了药酒。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片段一:王进母亲发了心疼病,庄主太公知晓后马上叫庄客去县里抓治心疼的药。这里体现了史太公乐善好德,救助他人的善良本性。 B、片段二:豹子头林冲走投无路,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原本以为会如朱贵所说能得到王头领重用,结果等他上了梁山,却处处受王头领的刁难。 C、片段三:从“老儿”“伤酒”“吃(汤药)”等词可以感受到《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提炼加工而创作的文学语言。 D、片段四:宋江喝的虽然是毒酒,但名义上却是皇帝赏赐的御酒,是对其功绩的犒赏,可见宋江临死都在追求功名。(2)、《水浒传》描绘了一个“多元”的江湖,其中多次提到“药”,请你说说小说中的这些“药”呈现了江湖的哪些特征?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江湖”?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母买房记
①1989年,父亲从山里的伐木厂调到了县城的工厂,母亲依旧要留在山里工作。父亲不愿离开她,但母亲态度坚决,还发了火:“儿子7岁了,如果进不了县城读更好的小学,长大后会像我们一样吃没文化的亏!”
②为了成为“有文化”的人,7岁的我随父亲进了县城,而母亲4年后才调到县城。父亲选择去县里的国营印刷厂,他有自己的理由:印刷厂印图书,儿子天天有免费的书看,怎能不成才?
③父亲报到时,印刷厂的公房已经住满了,他只能去厂外租房。父亲找到故交老何。老何早他几年来县城,靠做木材生意起了家,在城郊结合部的马路边购地建了两层砖楼,有4间房。父亲对老何竖起了大拇指:“几年不见,真了不起!”这句话既表达了佩服,又隐含了降低房租的期待。
④老何却只顾自夸:“两层楼算什么?这只是开始,等生意做大了,我修6层楼。”
⑤父亲饶有兴致地听老何吹嘘了半天,以为房租优惠有望,谁知临了,老何拉住父亲的手,笑着说房租的事得和他老婆去谈,他管不着。最终房租也算是优惠了,每月60元——父亲当时的月薪是140多元。
⑥就这样,我和父亲住进了老何家2楼的一个40平方米的单间。上楼要经过一段没有护栏、没有电灯的楼梯,悬空的楼梯下面是一条淌着污水、散发阵阵恶臭的排水沟。走这段路没人会开心,除了我。因为父亲发明了一个属于我们俩的游戏。每当要爬楼梯了,他就问我:“准备好了吗?”我说。“准备好了。”于是我们俩深吸一口气,开始憋气爬楼梯,谁先吐气谁就输了。父亲总在到达家门口弯腰摸胸,难受地说:“哎,受不了了,你赢了!”
⑦一年后,印刷厂的家属楼终于空出了一间房,我和父亲可以搬进厂里住了。新家在一栋6层砖楼的1楼,面积不到20平方米,采光、通风都是全楼最差的。屋子里只有一个小房间和一个地窖般的厨房,家具只有两张床、两个衣柜和一些桌椅板凳。
⑧我想,之前这些家具摆在老何家40平方米的单间里已显得拥挤,这小房间怎么放得下?
⑨显然,我低估了父亲,只见他不紧不慢地搬家具,经过一系列折叠拼凑、排列组合,所有家具都顺利地进了屋。
⑩我大失所望,觉得印刷厂的公房还不如老何的房子住得舒服。父亲拉我走到窗边,指着窗外说,前面的车间外边有个废品池,里面都是残次的印刷品,有故事书、儿童连环画,谁都可以捡。
⑪我仔细一看,果然有个红砖堆砌的池子,顿时来了兴趣。
⑫父亲又说:“你说如果有连环画,这栋楼里的小孩,谁离那个池子最近?”
⑬“当然是我!我要去捡。”
⑭几天后,我果然在池子里捡到了故事书,但并没有小朋友和我抢。我兴奋地跑回家看了几页,发现有几页缺了,还有几页字迹模糊。
⑮父亲指着自己的脑袋说:“你看,我们看故事书是为了激发想象。这些空白处,你正好可以发挥想象,你想让主人公怎样,他就怎样,这多好。”
⑯到了1994年,印刷厂的家属区拆了几间平房,空出了一块地。厂里开大会,说以后再也没有福利房分了,要想住好房,只有集资建房这一条路。他们打算让职工自愿集资,在空地上盖一栋高6层、共18户的楼房。现在看来,这个集资房充满了瑕疵:它没有产权,到今天都没有办到证;它设计不合理,几乎是挨着两旁的大楼拔地而起,采光通风欠佳;阳台过大,占用了过多面积……
⑰从父母决定买房的那一刻起,我家便开启了精打细算的模式。该怎样形容一个本就很节约的家庭,因欠了一笔巨债而更加节约了呢?我想到父亲那件穿了10多年都舍不得丢掉的中山装,又想起母亲10年都没有再吃过她最爱的路边摊卖的酸辣粉。吃饭时,若一盘菜里有肉丝,父母总让我先吃够。我丢下筷子,他们才会动那盘菜,但往往里面已经没有肉了,只剩下油水和几根残留的菜叶。这时,父亲就将整盘油水倒进母亲的碗里,给她拌饭吃。
⑱父亲为了还房债,经常主动带班,领着10多个临时工通宵加班完成任务。几年下来,父亲熬夜加了不少班。
⑲1995年8月,我家终于搬进了新房。不久之后,父亲得了病,市医院的医生要他去省城看病。于是,父母借钱去医院看病,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
⑳白天我在学校上课,去亲戚家吃饭,晚上回家睡觉。新房有宽敞的客厅,我再不用担心头被撞了。我也有了自己的卧室,但没有父母的新房显得空荡荡的。我不禁怀念起小房里的日子,一家三口围在火炉旁,母亲说越小的房子越暖和。
㉑一个月后,我放学走到楼下,抬头看到二楼窗户打开了,有烟冒出来,那是烧炭做饭的信号。家里有人了,我激动地喊了一声“妈”,我妈答应了,我的泪水就流了下来。我冲上二楼,冲向那个新房子,那一刻我明白了,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
(选自《读者》,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母亲极力让父亲去县城工作,主要是希望“我”将来能更好的成长。 B、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出了“我”家由租房到买房的过程,也写出了“我”对家的认识的过程。 C、父亲愿意在厂里的房子里住,主要是因为那里离废品池近,方便“我”看连环画。 D、文章中提到父亲10年不换的中山装和母亲10年不吃酸辣粉,为下文父亲生病埋下伏笔。 E、当“我”独自一个人生活了一个月后看到家中烧炭做饭的信号,内心无比激动。(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上楼要经过一段没有护栏、没有电灯的楼梯,悬空的楼梯下面是一条淌着污水、散发阵阵恶臭的排水沟。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4)、父母回到家里的那晚,“我”想写下这一个月来想对父母说的话,放到父母床边。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忙完成。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3月,“甘肃麻辣烫”登上各大网络平台热搜榜单,越来越多的游客正在走进天水、走进甘肃。
②“甘肃麻辣烫”抖音话题下最早的视频创建于2023年7月25日,截至2024年2月4日共有46条视频,尚未形成热度。3月份以来,“甘肃麻辣烫”话题迅速发酵,视频内容迅速增加,多次登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热榜,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和多位网红竞相宣传报道。
③甘肃省文旅厅针对“甘肃麻辣烫”热度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迅速调动各方资源,全面跟进宣传报道,正确引导舆论方向。一是组织人民网、新华网、新甘肃等多家媒体,分批次深入麦积山石窟、天水古城、伏羲庙等景区景点,开展为期3天的采风创作,通过撰写图文稿件、拍摄制作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推介天水及全省文旅资源和产品,打响甘肃文旅品牌。二是提出了“甘肃麻辣烫”为什么好吃、好吃的不止麻辣烫、甘肃群众的朴实厚道与热情等10个方面的创作方向,通过线上建议和线下安排,引导正确舆论方向。三是通过“如意甘肃”抖音号、快手号和“微游甘肃”视频号,发布甘肃麻辣烫相关视频110条,累计播放量超过5200万次。
④甘肃省文旅厅还于3月15日派出工作组,深入天水市麦积区、秦州区,靠前指挥、跟踪调度、策划引流,现场协调解决。制定印发了相关文件,集中排查整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出现哄抬物价、变相收费、食品安全等问题。
【材料二】
旅游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完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是从吸引力打造到景观建筑、设施设备再到商业模式、营销模式、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设计过程。
【材料三】
据统计,2017年~2022年湖南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及占比情况如下:
年份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亿元)
占GDP比重(%)
2017
2036.21
5.89
2018
2230.75
6.12
2019
2457.65
6.18
2020
2300.04
5.50
2021
2463.78
5.35
2022
2608.90
5.36
(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甘肃麻辣烫”抖音话题下的视频一经发布,就形成热度。 B、多位网红竞相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热度,为自己赢得一波流量。 C、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是涵盖吸引力打造、景观建筑、设施设备、商业模式、营销和运营管理的全链条设计过程。 D、由材料三可知,湖南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呈逐年下降趋势。(2)、近年来,湖南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省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未来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请你结合材料,给湖南旅游业的发展提几点建议。 -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 , 复田牧。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
(1)、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臣生与人亡争”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意思一样。 B、“归”有“返回”“归依”“归还,还给”等义项,“式归”中的“归”可理解为“返回家中”的意思。 C、“治民犹是矣”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是”意思一样。 D、“上使使问式”中第二个“使”译为使者。在古代,皇帝和官员们通过“使”来传达命令和派遣任务,体现了上级对下级的权威和指挥。(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B、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C、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
(4)、请结合文章,说说“上奇其言”的“奇”的理解。 -
1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闻新蝉见赠①
刘禹锡
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
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
夹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
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
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②。
人情便③所遇,音韵岂殊常。
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
【注释】①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夏秋之交,诗人此时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白居易原诗题为《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时白居易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②匡床:安适的床。③便:顺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标题“酬”“见赠”可以看出,这首诗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样,都属于酬赠诗。 B、“碧树”“鸣蝉”“烟云”写蝉鸣碧树,烟霏云敛,风景变化暗示了时光流转,也很好地呼应了诗题“新蝉”。 C、“昔闻”“今听”对仗工整,读来音韵和谐,亦能很好地表达情感。 D、“音韵岂殊常”,诗人以反问的方式,提出了蝉声无殊异,人们听蝉的感受自然也无差异。(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
17、学校正在举行“航天点亮梦想科技创新有我”科技节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1)、【任务一】下面是活动宣传板报的主题对联。请选择最恰当的内容补全( )
上联:平地惊雷一声起 下联:
A、党政同心龙腾飞 B、腾飞巨龙逐天宫 C、工农共力雾霾清 D、鸿雁传书寄真情(2)、【任务二】为丰富活动内容,学校面向广大师生征集活动建议。请你仿照示例,也提一条建议并作说明。[示例]活动名称:做手抄报,讲英雄事。说明:通过绘制手抄报,讲述航天英雄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关注科技事业。
活动名称: 说明
(3)、【任务三】假如你是小明,请你将宇翔的话转述给负责社团管理的李老师。宇翔:小明,我知道你是学校天文社团的一员。最近我参加了科技节主题活动后,特别想加入你们社团,你能不能帮我问问李老师,可以吗?
-
18、科技节活动期间,某班同学集中观看了神舟十八号发射的直播,并绘制了一期板报。下面是摘自板报的语句,请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北京时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乙)②约10余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丙)③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的背后,是航天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的付出,展示了锐不可当的中国力量。④航天人把对未知宇宙的无尽憧憬,寄托在这些浪漫和诗意的名字中,如“嫦娥”、“玉兔”、“北斗”、“鸿雁”、“天问”等,让我们翘首仰望浩瀚的星空,期待着中国航天人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丁)
(1)、找出下面对文段的分析应用不正确的一项( )A、第①句的表述正确,没有语病。 B、第②句的表述正确,没有语病。 C、第③句中的“圆满成功”引号不需要使用,应删除。 D、第④句中的顿号均应删除。(2)、将“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他们将顺利开启神奇的太空之旅。”这句话放回段落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19、古诗文默写。
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极目楚天,共襄星汉”,意在激发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中国航天人满怀[李白《行路难(其一)》]“① , ”的豪情,攻坚克难,实现宇航员在太空长期驻留的目标。当宇航员遨游太空,眼望地球,我们心中不由得升腾起“② , ”(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自信之感。
-
20、4月24日,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在湖北武汉进行。下面是一位同学参观后的心得体会,请你阅读后完成后面的任务。
从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背软着陆,到嫦娥五号采集到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月壤,再到今年发射成功的鹊桥二号,中国人深空探索的脚步更加坚实。从不到6个立方米的返回仓 , 到宽敞的“三居室”空间站;从“一口吃”的即食食品,到一星期不重样的太空美食;从复盖率只有15%的测控通信,到随时随地的“天外来电”……虽然逐梦太空并非一路坦途 , 但中国航天人梦之所向,行之弥坚。我要学习航天英雄身上的实干精神,以踏实的脚步开拓属于自己的未来。
请找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注意多音字的辨读。如“着陆”的“着”读“zháo”,“重样”的“重”读“chóng”。 B、注意重点词语的辨读。如“迄今”的“迄”读“qí”,“开拓”的“拓”读“kuò”。 C、注意形近字的辨析。如“坚实”“复盖率”“返回仓”,要写成“艰实”“覆盖率”“返回舱”。 D、注意词语、成语的运用。如“坦途”“行之弥坚”运用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