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小组打算撰写关于非遗美食“永嘉麦饼”的通讯稿,向微信公众号“非遗半月报”投稿,请参与。
    (1)、【采访】

    采访提纲

    采访背景

    永嘉麦饼作为一种传统小吃,已录入浙江省非遗名录。而最近,“一张麦饼”研学品牌的经营模式兴起,引起人们的关注。

    采访

    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挖掘其价值。

    构想

     

    采访对象

    “一张麦饼”研学麦饼店消费者

    “一张麦饼”麦饼店经营者周阿珍

    采访目的

    了解顾客对这种经营方式的具体感受和评价。

    了解麦饼店经营者的经营初衷,挖掘其对永嘉麦饼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采访问题

    你为什么会选择来这家店?

    你是如何想到开“一张麦饼”这样一家店的?......

    结合采访目的和采访片段,为小记者设计追问。

    采访片段:小记者:你为什么会选择来这家店?

    顾客:我觉得这家店不错,所以来这里。

    小记者:

    顾客:……

    (2)、【写作准备】

    写作构想

    版块                                  主要内容                           小标题

    【现场镜头】   麦饼店风貌,消费者真实感受     “嘉乡味”进“童课堂”

    【背后故事】   店家周女士的访谈                                             

    【挖掘意义】   联系社会背景,思考现实意义        永嘉麦饼的传承与创新

    资料夹

    【采访记录】

    (一)

    李先生:我们是从市区过来的。山水之间,晒晒太阳,喝喝咖啡,吃点麦饼,觉得还是挺不错的,大家非常愿意来感受一下这种闲适放松的氛围。

    王女士:我们是从上海过来的,就是非常喜欢永嘉这边的风景,所以就想着一定来一趟。

    方女士:我家的小朋友在店里担任麦饼“小小讲解员”,体验麦饼制作的全过程,感受了永嘉麦饼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永嘉麦饼非遗体验点主讲人周阿珍:我出生于楠溪江特色景区狮子岩,因为乡愁情怀回归家乡成为县人大代表,为家乡景区建设建言献策:后与麦饼结缘,从网络直播的门外汉到近10万粉丝的“麦饼西施”。我将持续优化“一张麦饼”研学品牌机制、课程和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永嘉麦饼文化和楠溪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让老百姓富“口袋”更富“精神”。

    【背景资料】

    (一)虽有千年历史积淀,但永嘉麦饼产业长期以来形成“低小散”格局,让进一步发展变得艰难。目前麦饼经营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且文化程度较低,这就导致他们的经营理念落后,发展模式传统陈旧。——《析产业问题,谋应对之策》(温州都市报2020年6月18日)

    (二)90后叶智敏不仅创建“什佳麦饼吃货群”做起了微商,还开发了迷你版的永嘉麦饼,深受儿童的喜爱;网红店花开麦饼屋依靠“麦饼+咖啡”的“混搭”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打卡”:“老师母”麦饼研发出备受年轻人喜爱的麦饼“新宠”——麦一角,一上线就接爆了订单;麦饼西施”周阿珍将麦饼的香气销往全国各地,还参加了浙江卫视的“共同富裕圆桌会”等电视专场采访,不断做深“农旅发展+数字经济”融合的文章;远在意大利普拉托华人街地标性建筑“香满楼”里,一个麦饼售价6欧元,折合人民币40多元,常常供不应求。——《在永嘉,一个小麦饼撬动大产业》(温州新闻网2022年10月26日)

    (三)

    结合写作构想与后面的资料夹,完成下列任务。

    ①现场镜头。本版块需引用消费者的话,从资料夹【采访记录】(一)中,选择其一,结合采访提纲简述理由。

    ②背后故事。参考资料夹【采访记录】(二),为本版块拟写小标题。

    ③挖掘意义。结合资料夹【背景资料】,概括永嘉麦饼创新经营方式的意义(两条即可)。④【活动复盘】回顾采访过程,完成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如何写出一篇有价值的通讯?

    了解背景,选择新近典型的报道方向。

    选材基于客观事实,并符合报道目的。

  • 2、小组参观金庸百年纪念展时,认真地做了参观笔记,但有一些记录的错漏。请你帮他们补齐。

    金庸逝世当年,浙江嘉兴党委、人民政府赠以挽联“桃花影落香江,七十年离居,____;碧海潮生嘉禾,五百万乡亲,____”。以此纪念金庸先生的赤子心、家乡情。值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 《赤子心·家乡情——金百年纪念展》在海宁市康桥1924中丝文创园开幕。展览全方位展现金庸“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壮阔生yá____以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

    入口处的《书剑恩仇录》主题画《海宁观潮图》wèi____为壮观,由香港著名画家李志清特别绘制,再现金庸先生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抚琴观潮的场景。

    这次展览中,最抢眼的展品当数金庸珍贵手稿,特别是《笑做江湖》手稿,是目前所知唯一存世的连载版手稿。另外,还有金庸当年送给家乡的《天龙八部》手稿,也值得一看。

    (1)、请为这则参观笔记,注明拼音或填写汉字。

    生yá     wèi 为壮观    当  连

    (2)、组员参观时来不及记录,现在请你试着补齐这幅挽联。

    ,  

    A.孺慕情怀殷殷  B.家国心事浩浩

    (3)、笔记第一段加波浪线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请修改。
  • 3、研学地图的图标中央,需要添加一个主题字。请从“研”“学”二字中选择其一,结合下面的字义,说明理由。

    字义:谓以石磨物曰研也。一《说文解字注》

    字义:学,觉悟也。

    ——《说文解字注》

  •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美丽的田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真棒!

    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⑴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⑶不少于50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5、班级开展名著《艾青诗选》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1)、下列关于《艾青诗选》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劳作的画面。 B、《艾青诗选》意象独特,主题鲜明,如《煤的对话》中的“煤”象征着苦难的中华民族,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 C、艾青诗歌的思想核心是爱国主义,他的诗歌充满了忧郁的情调,但并不消极,这种忧郁来自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爱。 D、艾青的诗歌都很注重节奏,讲究押韵,如《礁石》《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等。
    (2)、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请结合下面的两首诗,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鱼化石(节选)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 6、学校将要开展“‘有筋骨、有温度’中国好故事”推荐活动。你和小语找到下面这篇文章,请认真阅读并完成小题的任务。

    一片黄铜亮晶晶

    寇建斌

    ①听主持人说邓老还是一位打过仗的老革命,报告厅顿时一片喧哗,好多手臂举起,请求邓老讲讲打仗的故事。邓老摆摆手推辞,我当年只是个娃娃兵,连枪都端不稳,打不准,没得好讲哟。台下一双双眼睛仍满含期待,主持人劝邓老,随便讲几句吧,就当活跃下气氛。邓老沉思片刻,笑笑说,讲可以,挺丢脸的,不许笑话我呀。

    ②傍晚,队伍路过村子,扎下营盘,埋锅做饭。分完馒头,炊事班长老郭头发现那个小男孩还没走。蒸馒头时,小男孩抢着帮他抱柴、添火,紧忙活。此时,小男孩歪着头待在一边,偷眼瞄着战士们吃馒头,嘴角的哈喇子垂成一根亮线,差不多快要落到裤裆。老郭头用筷子插起一个馒头,递给他。小男孩确认馒头真的是给他的,眼睛瞪得老大,嘴巴也张得老大,双手接过馒头,捧着就往嘴里塞,几口下去,就噎直了脖儿。老郭头忙给他捋了捋,又舀了半碗菜汤,一点儿一点儿看他灌下。看得出,这孩子是饿极了。

    ③后半夜,队伍悄悄开拔。老郭头背着一大袋粮食,粮食外边和着那口做饭的黄铜锅,越走越沉,想停下歇口气,又怕腿一软站不起来,被队伍落下,就咬牙坚持。走着走着,背上轻了。一扭头,看见屁股后边有双小手撑着下锅沿。老郭头火了,轰小男孩回村。小男孩很犟,只当没听见。老郭头作势踢他,他围着老郭头转,手撑着锅沿始终不松。看看离那村子已经很远,天还没亮,老郭头无奈,只得任他跟着。小男孩就此成了队伍上的人。

    ④小男孩刚有一把凳子高,又因为跟姓谐音,就被叫成了小凳子。老兵们跟老郭头起哄,说老郭头行啊,随时有小凳子坐。老郭头瞥一眼瘦小枯干的小男孩,冲老兵撇嘴,你去坐吧,我怕压折了凳子腿。老兵逗,跟了你,干脆认了干儿子吧。老郭头头摇得像拨浪鼓,要认你认。尽管小男孩眼里有活儿,能帮老郭头干不少事儿,老郭头还是不愿意要他。不光嫌他个小,没力气,还嫌他胆小,手笨,一听见枪响就捂耳朵,教他使枪也学不会。老郭头暗想,要是再过那个村子,绑也要把他留下。

    ⑤队伍打阻击战,战斗惨烈,打了三天三夜。因为防守分散,无法及时联络,伤亡人数不详。团长问老郭头,口粮还能撑多久?老郭头不知还剩下多少人,也不知战士身上的粮袋里还有多少存货,一时说不上来。小男孩点了点跟着老郭头去阵地上送饭时捡回的粮袋子,掰着指头算了算,张口说道,每人每天八两,只够一天;每人每天半斤能凑合两天。老郭头怪他多嘴,问他咋算出来的。他说出理由,团长听了,点点头,格外多看了他几眼。

    ⑥完成阻击战任务队伍突围时,有三条路可选,因为不了解敌情,一时难以确定突围方向。团长脸上阴云密布,眉头拧成疙瘩,谁也不敢说话。小男孩站起来说,我知道该往哪儿冲。

    ⑦老郭头怪他多嘴,伸手拽他。团长打手势拦住,让小男孩说。小男孩早不怕枪炮声了,这些天没事时就支棱起耳朵听,还真听出了门道。他分别说出三条路对面大概各有多少枪炮,是哪种枪炮。有个地方听着枪炮声密,其实只有几个人放,该往那儿冲。团长听他说完,眉头舒展,站起身,拍拍他的头,然后猛击一掌,好,就往那儿冲!

    ⑧突围前,团长再三叮嘱老郭头,你就一个任务,给我带出这个娃娃,将来让他上学,打江山要人,建设新中国更需要人,到那时,他比咱们更有用。

    ⑨炮弹呼啸而来,老郭头割掉背带,摘下黄铜锅,把小男孩扣在锅下……老郭头不见了,团长和好多官兵不见了,老郭头当作宝贝的那口黄铜锅也被炸裂了,不能用了。小男孩平时根本搬不动那口锅,那时不知怎么会有那么大力气,举起黄铜锅,猛地朝一块石头砸去……

    ⑩邓老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块亮晶晶的黄铜片,托在手心,给大家看。黄铜片被磨得异常光亮,金子一般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邓老眼角被映得亮晶晶,台下所有的眼睛都被映得亮晶晶。

    (摘自《辽河》2023年07 期,有改动)

    (1)、小语同学认为故事中那个“小男孩”就是邓老,请你阅读全文,帮他找找依据。
    (2)、第⑤段中,团长听了小男孩的话,“点点头,格外多看了他几眼”,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团长此刻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3)、文章结尾段三次提到“亮晶晶”,意思是否一样?请做分析。

    邓老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块亮晶晶的黄铜片,托在手心,给大家看。黄铜片被磨得异常光亮,金子一般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邓老眼角被映得亮晶晶,台下所有的眼睛都被映得亮晶晶。

    (4)、学校开展“‘有筋骨、有温度’中国好故事”推荐活动,你打算推荐《一片黄铜亮晶晶》,请结合文章内容和活动主题写出推荐理由。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拥有现实的世界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人生的智慧,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刚烈的人格;从马克思那儿学得激情的人世,从鲁迅那儿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那儿学得执着的道德;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之人。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至起反作用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书,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会向往崇高一类,如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材料二】

    ①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

    ②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材料三】

    ①“我叫董宇辉,之前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这位8年带过50万学生的新东方英语教师,因为双语直播带货走红。

    ②一天,董宇辉在直播间介绍完产品后,随口说道: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虎鲸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但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你要亲自去看。那些你觉得看不见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终将在你生命中出现!随后,这段话风靡网络,激励了无数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学子。短短一周时间,他所在的“东方甄选”直播间便涨粉千万,现已有1770万粉丝。

    ③董宇辉为何能走红?作为带货主播,卖货是“副业”、讲课为“主业”的他的确与众不同。在直播间,他孜孜不倦地输出知识,传统文化与生活哲学交替,妙语连珠,让听者心旷神怡。没有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和秒杀的紧张,网友从奔商品而来变为奔知识而来。有网友留言:“我是来学知识的,顺便买东西。”也有网友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董老师直播间,感动得热泪盈眶。”

    ④很多人说,董宇辉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百姓生活,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是不是有剧本?对此,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应:“文案不需要提前准备,在镜头前张口就来的东西,取决于这些年你读的书。”说的多好!正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所读的每一本书,你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会有收获和回报!

    (节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四】

    读者的四种类型

    海绵型:读什么吸收什么,随即又原封不动地吐出来,什么都没有获得。

    磨砂玻璃型:只满足于把书读完,为的是消磨时间,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过滤袋型:把阅读的内容进行过滤,留下的是残渣剩料。

    钻石型:阅读时主动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思考来折射书籍的内涵。不仅自己读书受益,还使别人也受益。

    (选自《国民语文能力构成研究》,有改编)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材料一第④段画线句中的“极大可能”应该删去,删去后结论更明确、具体,更令人信服。 C、材料二第①段内容围绕读书的方法展开。 D、材料二是说明文文体,第②段分别采用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阅读不同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2)、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3)、根据材料三、四的内容思考:董宇辉属于哪种类型的读者?为什么?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丙】林则徐传

    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则徐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之,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趸船,呈出烟土二万余箱,亲莅虎门验收,焚于海滨,四十余日始尽。道光二十四年,(林则徐)新疆兴治屯田。周历南八城,濬水源,辟沟渠,垦田三万七千余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

    (选自《清史稿·林则徐传》,有删改)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异二者之为/一食尽粟一石 B、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我东阁门 C、趸船/遂齐师 D、四十余日始/食之不能其才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垦田三万七千余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此 祸 不 除 十 年 之 后 不 惟 无 可 筹 之 饷 且 无 可 用 之 兵

    (4)、【甲】文的“或异二者之为”和【乙】词的“塞下秋来风景异”都有一个“异”字,请从内容和作用两方面分别阐释“异”字在两文中的内涵。
    (5)、岳阳楼和东莞虎门销烟遗址已经成为著名的景点,游客络绎不绝。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任选一处,结合文段内容,你会重点为旅客介绍哪些内容呢?(至少说出2点)
  • 9、学校拟开展“青年当有风骨”的主题团建活动,请按要求完成小题。
    (1)、下面是学生围绕主题创作的书法作品,对其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   【乙】    【丙】

    A、【甲】作品属于隶书,古朴典雅,一笔一画间体现出君子朴实谦逊,随遇而安的品格。 B、【乙】作品属于楷书,笔画连绵,浑厚圆润中表现出君子坚韧挺秀,卓尔不群的品质。 C、【丙】作品属于行书,潇洒畅达,行云流水般展现出君子坚贞自守,不忘本心的情怀。
    (2)、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活动主题的对联。

    昭日月    一身    清风    傲骨    两袖    立雪霜

    上联:

    下联: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典诗词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文化积淀的核心,是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基本成分。由于在今天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所以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从未有人怀疑过。诗歌已经____到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一代一代____地影响着中华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____。

    走进唐诗,其实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世界。文豪们取来笔墨纸砚,纵情挥洒,yī qì hē chéng。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qiān jūn zhī lì , 也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超脱,间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缠绵悱恻。这些优美的诗词,寄托着古人的情愫,给今人以启迪。希望同学们能在诗词的xūn táo中,充分领略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ī qì hē chéng ②qiān jūn zhī lì ③xūn táo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渗透  耳濡目染  依附 B、浸透  耳濡目染  依附 C、渗透  潜移默化  依托 D、浸透  潜移默化  依托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在今天古典诗词创作渐多,所以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从未有人怀疑过。 B、因为在今天古典诗词创作渐少,所以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 C、虽然在今天古典诗词创作渐多,但是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从未有人怀疑过。 D、虽然在今天古典诗词创作渐少,但是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
  • 1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 , 便是敬。
    (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jí qǔ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3)、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chōu sī bō jiǎn , 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 12、默写古诗文。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其一))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一诗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悲愤的诗句是: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句子是:

    (5)、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6)、中华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句子是:
  • 13、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这就是我

    题目二:那一次,我真

    要求:①若选题目二,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信息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总有人在默默地爱着你

    李良旭

    ①妈妈参加家长会回来了。看到妈妈阴沉的脸睑,我就知道,情况有些不妙,我低着头,站在墙角,等待着妈妈暴风骤雨般的咆哮。

    ②不知为什么,我学习总是进步不大,心理压力感到很大。妈妈每次参加家长会,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妈妈听到的都是关于我学习不好的消息,这让妈妈感到脸上很没面子。儿子学习不好,对妈妈来说,脸上也无光,我也想给妈妈脸上贴点光,可就是贴不上。妈妈那一声声叹息,对于我来说,就像泄了气的气球,再也飞不起来了。

    ③外婆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她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似的,走到我跟前,拿起我的手,往我手心里塞了一个烤红薯,说道:“这是你最爱吃的烤红薯,快吃吧!”

    ④捧着香喷喷的烤红薯,我胆怯地望了妈妈一眼。外婆一把拉过我的手说:“跟我到厨房里吃,你给我讲的《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大战金轮法王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呢,我还要听你接着讲呢!”

    ⑤不经意的,我似乎发现妈妈的眼睛一亮,有种惊喜的光芒,这种光芒,仿佛一下子照亮了沉闷的屋子。

    ⑥我边吃着香喷喷的烤红薯,并给外婆讲小龙女与杨过四离四合,并纵身跳下断肠崖的故事。外婆听得惊心动魄,菜也忘记了翻炒,有种焦糊味飘来,才似乎从梦中惊醒,说道:“你故事说得太精彩了,让我忘记了炒菜,我的小孙子真聪明,故事说得这么好,还有什么学不好的呢!”

    ⑦我自豪地点了点头,觉得烤红薯更香了。

    ⑧走出厨房,我发现妈妈从门后边闪了出来。“妈妈在偷听!”我在惊讶中感到很可笑,原来妈妈在偷听我讲故事,我讲的故事一定深深吸引了妈妈,以至于忘记了我要出来。妈妈看见我,似乎有些尴尬,脸上不自然地笑了笑,转身离去。

    ⑨我忽然发现,今天的家长会妈妈回来了,并没有发生“咆哮事件”,相反,有一种酸甜的气息,在屋子里回荡,我感到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和幸福……

    ⑩外婆听说又要开家长会了,她放下筷子,对我说:“这次家长会我去,好多年我都没有开过家长会了,那时你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每次都是我去!”

    ⑪妈妈有些担忧地问外婆:“您岁数大了,还是我去吧!”

    ⑫外婆眼睛一瞪,说道:“大什么大?我耳聪目明,身体硬朗着呢,开个家长会,还不是小菜一碟!”

    ⑬妈妈讪讪地笑了笑,算是同意了。

    ⑭外婆参加家长会回来了,我惴惴不安地从屋子里迎了出来。外婆看见我,赶紧从布包里拿出一只烤红薯,说道:“快趁热吃吧,我回来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个烤红薯的小贩,我就给你买了一只。”

    ⑮我接过烤红薯,胆怯地望着外婆。外婆含嗔地说道:“这样看着我干什么?就参加了一个家长会,好像就不认识我似的!”

    ⑯母亲走了过来,紧张地问道:“老师对你说了些什么?”

    ⑰外婆兴奋地说:“老师说我的孙子学习有进步,他还被推荐到学校讲故事比赛呢!”外婆俏皮地向我眨了眨眼睛,眼睛里有种琢磨不透的光芒。

    ⑱不过有一点我相信,我学习是有进步,我还要去学校参加讲故事比赛,这是真的!

    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外婆参加了家长会后,我的自信心在一点点膨胀,我感到了学习给我带来的快乐,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外婆俏皮地向我眨着眼睛,还有那香喷喷的烤红薯……

    ⑳有一天放学,从路边商店里传来歌声,一下子吸引了我,歌中唱道:这世界,总有人在笨拙地爱着/想把全部的温柔都给你/他不会说话,却真诚纯粹/总在那么一瞬间/让你整颗心都变得柔软起来……

    ㉑听着听着,我不禁热泪盈眶。我想到了外婆,外婆笨拙的爱,让我像雨后的小树苗,渐渐地挺立起来……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婆默默地爱着“我”的两件事。
    (2)、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妈妈那一声声叹息,对于我来说,就像泄了气的气球,再也飞不起来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②外婆俏皮地向我眨了眨眼睛,眼睛里有种琢磨不透的光芒。(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文章用“总有人在默默地爱着你”做标题,有何用意?
    (4)、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成长、付出、奉献、守护、爱⋯⋯”请结合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
  •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河堤”、“从河堤往下看”、“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这些词和短语可知本文是以空间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B、第①段中的“吞”字写出了城市灯光亮得早,与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C、第⑤段中“繁华落尽的大片田野”在秋天的黄昏显得沉寂和忧伤。 D、第⑦段“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以及童年的欢愉。
    (2)、文章第⑦⑧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如何理解作者认为的“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几何。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俄而雪        骤:        撒盐空中可拟    差:

    魏郡太守    为:        而深爱之        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太后诏问所食几何?

    (3)、【甲】文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这一观点。
    (4)、【甲】文中的“公大笑乐”和【乙】文中“琼大惊”描写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有何表达效果?
  •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诗中划线句子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 18、临写与鉴赏
    (1)、请仔细观察下面字帖中的字,从中挑选12个不同的简体字,将它们临写在米字格内。

    (2)、楷书又称正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下列书法作品中属于楷书的一幅是( )
    A、 B、 C、 D、
  • 19、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A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B“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A、B两个选段分别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名篇《》和《》。
    (2)、A、B两个选段都分别对“他”进行了详细的描绘,请结合原著内容任选其一,对“他”进行简要评价。
  • 20、学习与探究

    材料一

    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出版各类图书不下30万种,户均消费图书仅1.75本,可以说是世界最大的图书生产国,但同时可能又是人均最少的阅读国。尤其近些年来,许多人因忙碌生活和工作压力大,远离了图书阅读。在此次国民阅读调查中,超过69%的被调查者认为,读书是重要的,只有1%的人认为图书阅读不重要。在问及不读书的原因时,有49.4%的人认为没有读书的时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让人们阅读愿望难以实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图书的“贵族化”倾向,他在公开场合不断说:“现在的书价确实高,动不动三四十元一本,我都劝我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不要买书了。”他认为,图书的减价、免费趋势将势不可挡。郝振省说,目前我国应试教育制度明显,读书更多是功利性的,目标指向具体、眼光过近。许多人考上大学后,就觉得完成某一阶段任务而不再想看书。相当多的青少年缺乏阅读习惯,将阅读视为强加的任务,而体会不到读书能改变命运的千古真理和阅读的乐趣。

    材料二

    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表

    学段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阅读经典名著所占的比重

    27.8%

    39.2%

    45.6%

    (1)、阅读材料一的内容,说说影响我国阅读量的原因有哪些?
    (2)、请认真阅读材料二中的“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表”,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探究出的两条结论(不得出现数字)。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