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按要求写作。

    最近很火的一段话:“不要慌,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落下有朝阳。”所以好好生活别想太多,该忘的忘,该放的放,让心归零微笑前行。不要过于焦虑与着急,即使身处黑暗,抬头也可见星空;纵然生活一地鸡毛,也不要忘了寻找属于自己的爱好。天总会亮,阳光万里,错过落日余晖,请记得还有漫天星辰。

    请以“抬头可见星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要少于20行)。

  • 2、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杜甫有手机

    袁跃兴

    ①前投时间,有几位学者探讨人文与科技的关系,其中一位抛出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杜甫有手机,他的经典诗作起码少写四分之一。”

    ②这位先生列举了许多实例,论证这一结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以及20多首思念李白的名篇,等等,杜甫许多的哀思和惆怅,都是因地理阻隔而上升为精神上的文字表达。倘若他有了手机,有了视频通话、语音连线呢?想来感情倒是第一时间抒发了,却无法催生出如此多金句。

    ③这个文化假设很是有趣,但折射的问题却很难让人一笑了之,互联同时代,即时社交遍地开花,沟通交流一键可达,但这种高效究竟是激活了更多灵感火花、促进不同群体彼此理解,还是令人失去了审视内心情感、打磨细腻文字的耐心?恐怕诸君心中都难免打个问号。以此反观现如今的文学生态,未来的人们要打捞今天的文辞篇章,是不是只能去翻查旧手机上的聊天记录、朋友圈截屏?

    ④“技术流”已成为当下的时髦主题,各行各业似乎都在追风口,可人文价值呢?淹没在科技概念、视频图片中,存在感愈来愈弱。诗歌荒腔走板,被嘲为“键盘一回车,便成了一行诗”;电影追风技术,大场面、大制作比比皆是,但观照世相、反思生活的佳作难觅。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语言是心灵里生长的东西,我们的现实却是,高科技制造话题,网络制造流行语。这些技术产生的语言声浪掩盖了正常产生的语言声音。无怪乎有人评价,这是“技术取代美学”的时代。

    ⑤科技进步的好处,大家都是知道的。我们需要科技,也必须大力推动技术改变生活,但我们应该谋求的,是科技和文化、精神的平衡发展,就像有文化学者所说,科技一往无前,人文应当“醒着”同步前进,否则,它们会扼杀我们的文化冲动,禁锢我们的激情,消泯我们的理性,使我们的精神世界萎缩,不再具有丰富的、自由的和创造性的灵感。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⑥令人欣慰的是,今天我们能热议这些话题,其实代表了社会一定层面的觉醒,希望一百年、两百年后,地球上的人再开文化研讨会,不会探讨这样的主题:如果21世纪的人类,没有手机……

    (1)、下列对“如果杜甫有手机”其经典创作会减少许多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有了手机,不会产生哀思和惆怅。 B、杜甫有了手机,因地理阻隔而写出的诸多名篇就难以产生。 C、杜甫有了手机,可以即时抒发情感,无法催生许多金句。 D、杜甫有了手机,高效的社交会消磨他的创作灵感和耐心。
    (2)、作者对“科技发展”的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了好处。 B、我们必须大力推动技术改变生活。 C、科技的快速发展会使我们的精神世界萎缩。 D、科技要与人文平衡发展。
    (3)、为什么说当今时代是“技术取代美学”的时代?请阅读第④段,简要概括。
  • 3、阅读回答问题。

    故乡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前两段文字分别描绘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特点。
    (2)、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夜晚海边景物的描写,这一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想说的话是什么?请你揣摩语境,联系全文,把它补出来。
    (5)、 “可悲的厚障壁”一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 其含义是 
  •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中国主会场设在福建博物院。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纪录片或文博类综艺节目走红,到今年的“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到博物馆去”蔚然成风。在公众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中,博物馆不再满足于单纯展示文物,更倾向于营造一个历史文化语境去诠释文物和其背后的故事,让文物“开口说话”“鲜活可触”。既有运用数字技术,通过沉浸式展览、可穿戴设备、设置游戏等,增强体验、增加互动,带来如真似幻的效果;又有考古盲盒、“云上”漫游博物馆、文博知识网络竞答等新潮“玩法”……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吸引力,博物馆自身不断培育“博物馆+”融合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深度沉浸式观展体验,用公众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及当代价值,定会让公众看得懂、喜欢看、留下深刻记忆,用文化浸润心田。

    材料二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026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3家。为推动实现从文物资源大国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跨越,《“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部署十项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让文物活起来,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文博经济在引起市场反响的同时,____,例如,甘肃省博物馆“钢奔马”玩偶遭遇盗版侵权;故宫博物院推出“奉旨旅行/如朕亲临行李牌卡套”,网上山寨店铺中,不仅出售上述商品,还出现了“武林盟主”等产品。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从提高赔偿额度到降低维权成本,从拓展权利范围到延长保护期限,都体现出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文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的取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室主任管育鹰表示,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整理、归类、选择、编排、改编、拍摄以及精美制作等,这些工作不是廉价的,而是凝聚了创作者的智力心血,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不能用简单的制造、复制成本进行衡量。

    材料三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交流合作不断拓展。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开展的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从1国1处拓展到6国11处;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遗产;文物展览成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金名片”。

    材料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物质文化遗存难免损耗和遗失,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很多历经岁月摧残或人为破坏的文物,必须得到定期维护和修复。文物修复正是一项用时间抵抗时间的工作。从历史的维度看,很多文物存留于世的生命周期,要远远超过人的生命。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守护,才能让我们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流传下去。但我国的文物修复依然面临人才短缺、技术发展缓慢等问题。

    (1)、阅读材料二,完成小题。

    ①请在材料二横线处写一个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②网上山寨店铺出售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价格低廉,你是否会购买?为什么?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由。

    (2)、你从材料四呈现的图表中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用一句话陈述(不出现数字)。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综合以上材料,说说“让文物活起来”有哪些途径。
  • 5、名篇名句默写。
    (1)、然则北通巫峡,。(范仲淹《岳阳楼记》)
    (2)、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3)、停杯投箸不能食,。(李白《行路难》)
    (4)、苍颜白发, , 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揭示新陈代谢自然规律的句子是:
    (6)、《无题》中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 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选自《全宋词》)

    【注】①东坡:地名。作者贬官黄州时,在此开垦躬耕。②玉堂:翰林院。

    (1)、词中作者请朋友向东坡传话,传话的内容包括哪两方面?请概括作答。
    (2)、请从景与情两方面简要指出“一犁春雨”的妙处。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节选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注】①群季:诸弟。②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③琼筵(yán):华美的宴席。④羽觞(shāng):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B、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C、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D、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四时

    联系成语法

    五味俱全。

    A俱:

    夕日欲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颓:①坠落。②衰微。③倾斜。④水向下流。

    (《汉语大词典》

    B颓:(填写序号)

    天伦之乐事

    触类旁通法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同“缺”,空隙、缺口。

    C序:

    (3)、翻译句子。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4)、世间最美好的感受,就是发现自己的心在笑。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陶弘景、李白的愉快之感分别来自哪里?
  • 8、同学们在收集“和文化”资料时,发现传统对联常以“和”为主题。北京孔庙大成殿有一副对联,下联赞颂的就是“和”的宝贵价值。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

    齐家治国____,信斯言也,布在方策

    率性修道致中和,____,譬之宫墙

    注:①布在方策:意思是一切都展示在典籍之上。②譬之宫墙:此处引用典故,意思是找到了正确的入口,就进入了宫墙之内。

    A、天下平  得其门者 B、平天下  得其门者 C、天下平  各行其道 D、平天下  各行其道
  • 9、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执行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样品采集任务,相关采样工作持续大约两天时间。 B、四川省妇女儿童中心在“六一”儿童节正式对外开放,推出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亲子游泳馆、亲子阅读馆。 C、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左右的人死于因饮用不干净水而产生的腹泻,超过2亿人因为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受污染的鲜食而患病。 D、5月10日至14日,围绕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办,中国品牌集体亮相,新品首秀精彩纷呈。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常照耀温暖着你,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B、杨利伟坐在飞船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C、他在语文课上答错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欺侮  暖融融  花香鸟语  草长鹰飞 B、静穆  熙熙然  周而覆始  销声匿迹 C、晦暗  马前卒  叹为观止  北雁南飞 D、辐射  口头蝉  人情世故  冰雪消融
  •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谷(chōng)  狗(dǒu)干(lán)    门(yuán) B、海(hàn)  锦(jīn)  饭(gēng )   兜(móu) C、累(léi)  干(gē)   宫(quē) 落(liáo) D、(chú) 笛( qiāng) 关(tóng)     狐(qiú)
  • 1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收藏了藤野先生的讲义,讲义上留存了许多温暖而又感动的回忆; 居里夫人和丈夫静静地望向镭,这小小的蓝色荧光留存了许多艰辛而又美好的回忆; 苏轼记录了那晚月光下的“藻、荇交横”,如梦似幻的竹柏倒影也留存了许多悲凉而又豁达的回忆……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留存下了满载回忆的事物呢?

    请以“那    ▲     , 满是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补全题目,内容具体,情感真实;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字;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 14、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各题。
    (1)、你们小组围绕“电子阅读”做了一个微调查。下图是我国国民阅读形式数据统计图,请仔细分析,说说你的发现。  (3分)

    (2)、你所在的小组搜集到一些有趣的资料,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不超过12个字。

    ①2024年 12 月 12 日, “city/ city 不 city”入选《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正式发布的2024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

    ②“city 不 city”实际上是名词作形容词的用法,因为 city 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在高频使用中衍生出“现代化、进步、洋气、新颖”甚至是“刺激”的意义。

    ③自中国实施 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大量外国游客涌入中国,  “city 不 city”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④该流行语最早来源于美国博主保保熊的一则短视频,视频中他和妹妹边走边对话:“上海 city 不 city啊?”  “好 city 啊! ”这段对话因语调独特、魔性洗脑而快速走红网络,大量博主争相模仿。

    ⑤一句句“好 city 啊! ”真实地呈现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情况。

    (3)、电子阅读催生了网络热词,同学们围绕“网络热词是否应该提倡”展开讨论,请帮助小文和小嘉补全对话。 

    小语:网络热词新奇生动,引人注目,透过它们可以窥见当下社会热点,当然应该提倡。

    小文:虽然网络热词生动有趣,但是网络热词的使用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 

    小嘉:是啊,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还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我们应该

    。  

  • 15、 阅读名著,要有明确的关注点。参照《朝花夕拾》的示例,从所给的两部著作中任选其一进行分析。 

    【示例】阅读《朝花夕拾》的关注点是作者以“回忆中的我”和“写作时的我”两种叙述视角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对阿长的称呼, “回忆中的我”称她为“阿长”,表达“我”对她的厌烦; “写作时的我”称她为“长妈妈”,表达“我”对她的感激和怀念。

    ①《昆虫记》            ②《红星照耀中国》

  • 16、 小语同学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被神奇的昆虫世界所吸引,为其中四种昆虫创作了一首小诗。请你根据他的描绘选出与各序号对应的昆虫选项。 

    走进昆虫世界,我遇见了你——

    ①____,你是雍容华贵的禁食主义者,传宗接代就是你活着的全部意义;

    ②____,你是多么细心又挑剔,为了孩子的第一口食物,不辞辛劳地用长嘴开凿着深井;

    ③____,你年轻时辛勤采蜜,年老时甘当看门人,一生都在为家庭尽心尽力;

    ④____,你若为雄是搬运工,你若为雌是面包师,你们齐心协力,是昆虫界的模范夫妻。感谢遇见! 你们,让我读懂了一首生命的诗篇!

    A、①大孔雀蝶  ②隧蜂  ③象态橡栗象  ④米诺多蒂菲 B、①象态橡栗象  ②隧蜂  ③米诺多蒂菲  ④大孔雀蝶 C、①大孔雀蝶  ②象态橡栗象  ③隧蜂  ④米诺多蒂菲 D、①象态橡栗象  ②米诺多蒂菲  ③隧蜂  ④大孔雀蝶
  • 17、文学类文本阅读, 完成各题。 

    水乡寻梦

    申琳

    ①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 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 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

    ②随着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我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 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

    ③可是,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

    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 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

    ⑤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妙处难与君说”了。

    ⑥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 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地射进门里; 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是白云悠悠,月光如水。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

    ⑦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太阳一点点升高,街上行人多起来,人们走走停停,向熟人打个招呼,在店前驻足观看。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样的亲切、悠然。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⑧徜徉在水乡,远道而来的都市人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上学的路,是那长满青草的乡间小路,是那洒落一串自行车铃声的林荫道;放学后,是小伙伴一路追逐着奔跑过的田野,是远远看到的村庄林梢飘起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

           ⑨在水乡静静的夜里,我渐渐懂了,这么多寻常人为何要来水乡寻梦……

    (选自《人民日报文艺》,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连用三个四字词语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图,再用两个问句,突出眼前水乡的美丽与梦幻。 B、第④段引用诗句,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引发了人们对水乡的想象与憧憬,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蕴。 C、第⑥段“过滤”既写出小院对声音的隔绝,又表现了水乡小院对心灵的净化。一声“吱呀”反衬出水乡的宁静。 D、这篇抒情散文以“寻梦”为线索,描述了江南水乡古镇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与忧虑之情。
    (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 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4)、 为什么这么多寻常人要来水乡寻梦,请结合全文分析。 
  • 18、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完成各题。

    亲近历史文物,我们仿佛穿越千年时光,畅游在中华文明多彩画卷上。请你参与“逃出大英博物馆”主题探究活动。

    材料一:新闻回放

    人民网8月29日讯 8月 28 日, “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冲上了热搜。 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乔治·奥斯本在 8月26 日证实,该博物馆约有2000 件藏品“失踪”,只有部分被找回。随着被盗事件频繁发生,多国声讨大英博物馆,要求其归还劫掠自他国的文物。

    据统计,在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河北行唐县清凉寺壁画、乾隆皇帝“挚爱”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此外还有敦煌的壁画以及上万件敦煌经书书稿。大英博物馆一定没有想到,大批文物在自己馆中丢失,却在全球引发连锁反应。一波又一波浩大的声讨从全球各地席卷而来,文物原籍国纷纷加紧步伐,对流失文物进行追索。

    材料二:专题报道

    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网络热度

    材料三:时评品读

    《逃出大英博物馆》播出后, “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话题冲上热搜,媒体纷纷评论点赞。

    @央视网:正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所说: “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宿是回到故土。只有文物回家了,才谈得上文物保护。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漂泊在外的文物,就像无家可归的游子,他们渴望吹一吹故土的晚风,哪怕静静地等待故土的尘埃一颗一颗落下来也好。

    @文汇报: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知音无限、共鸣无限,证明了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流淌的,就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不变的最深沉的文化自觉的基因、家国情怀的血脉。

    @网友云:这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是少年的一拍即合,是不计成本的赤诚之心,更是中国人骨子里“争口气”的意念。自媒体创作者被时代赋予了更多自由创作的可能,但同时也肩负起更多传播有益于社会的声音的责任。

    @北京日报:这就是视频的意义吧,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希望像这样的用心之作多一些,去唤醒共同记忆,去引起足够关注,让我们继续齐心协力去弥补历史的遗失。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证实,该博物馆约有 2000 件来自中国的藏品“失踪”,仅部分找回。 B、《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每一集在网络平台上的总点赞量都超过了500万,引发了全网热议。 C、大部分网友认为话题有深度且制作精细化是《逃出大英博物馆》火出圈最主要的两个原因。 D、《逃出大英博物馆》为自媒体树立了良好典范,启示自媒体创作者要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2)、小语为材料一拟写标题时,想到两个标题,请你围绕两个标题帮助小文补全对话。 

    A文物频繁丢失,多国呼吁大英博物馆归还文物!

    B 大英博物馆文物频繁被盗,多国呼吁让文物“回家”

    小语:这两个标题你更喜欢哪一个?

    小文:

    小语:你说得真好,有理有据!

    (3)、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 “回家”一定是它们共同的呼唤,文物的下一站一定是“瑰葭路”  (归家路) ,请根据材料三说明理由。 
  •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诗文绘景。  《使至塞上》中,王维描绘了“① , 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奇特壮美;《渡荆门送别》中,李白乘舟出蜀,描写了“月下飞天镜,②”的江上美景,澄澈明净。

    诗文传情。  《饮酒》  (其五) 中,陶渊明借“采菊东篱下,③”抒发恬淡高远的心境; 杜甫在《春望》中以花、鸟为主体,借“④ , ⑤”表达感时伤世的感情。

    诗文说理。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由个人到国家,提出“⑥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⑦、⑧”将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透露出某种生活的哲理。

  • 20、 诗词鉴赏, 完成各题。 

    长相思·雨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下列对诗词的理解分析与艺术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词中无一处提及“雨”字,却处处是写雨。诗人融情于景,将雨声与听雨之人的心情巧妙融合。 B、前两句“一声声,一更更”,连用两个叠词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生动形象又贴切自然。 C、第三句“窗外芭蕉窗里灯”,写听雨之人点着一盏灯,隔着窗棂,聆听雨打芭蕉的声音。 D、这首词运用明快绚丽、简洁利落的语言抒发情感,音韵和谐,吟咏起来很有音乐上的美感。
    (2)、 结合诗词内容,赏析“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中“空”字的妙处。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