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某班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激发心志:爱国人物故事会】

    任务一: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我们能从两位伟人的事迹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材料二】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祖国。

    (2)、任务二:阅读岳飞、苏武的事迹,并根据下联补充上联。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家喻户晓的爱国名人。南宋名将岳飞,面对金兵的烧杀掳掠,率领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奋勇杀敌,捍卫了江山社稷,保护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汉武帝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单于(匈奴的首领)为逼迫苏武投降,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坚守气节不为所动;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手持汉朝符节,以牧羊为生,十九年后才被释放。

    上联:

    下联:苏武牧羊持汉节

    (3)、【陶冶心灵:爱国诗词朗诵会】

    任务三:古往今来,诗人们以诗词的形式,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某班将举行爱国主题诗词朗诵会,假如你在此次朗诵会中担任评委,你会从哪些方面给朗诵者进行评分?(4分)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终于回到了祖国,在人民大会堂,他受到了许多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显得十分激动。 B、因为为了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所以学校就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 C、他等待的这场特殊的考试,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D、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成了当前的热门话题。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对口扶贫工作的开展,村中小路拓宽了,危旧的民宅也修一新 B、大家屏息凝神地观看电视,共同见证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C、梅里雪山的天气扑朔迷离 , 给我们的登山行动带来了诸多困难。 D、苏轼,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 , 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熟知。
  • 4、按要求完成各题。
    (1)、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篇目和名著内容相符。

     篇目

    《朝花夕拾》里带有景物描写的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A、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省)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C、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

    (2)、鲁迅留学日本时,曾写了一首《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请联系《朝花夕拾》谈谈这种情感在文中哪些地方有所体现。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是春天的春

    鲍尔吉·原野

        ①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火垛的积雪把孩子脸蛋映衬得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们换上同样的表情:向往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②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待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③春是春分的春。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零度,昼夜均,寒暑平,阴阳相半。这天正午,在太阳的脚步落下那一刻,被天文学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保定农谚唱道:“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④春是春水的春。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⑤春是春草的春。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 , 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⑥春是春耕的春。祭土神的春社过了,“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牛登场,地表阳升。农人扶犁挥鞭,头顶有燕子飞掠。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⑦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救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日》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教员(温柔):春……

    孩子(倔强):春!

    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⑧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春美在哪些地方?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回答。
    (2)、下面是一张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从修辞角度品析)

    读书卡片

    篇名:《春是春天的春》作者:鲍尔吉·原野摘句: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

    品析: 。

    (3)、本文第⑥段写的是春天里人的活动,下面是朱自清的散文《春》的第七段,也同样描绘了人们的迎春活动。试分析它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4)、在第⑦段段末,教员和孩子朗读的方式截然不同。请你结合括号里的内容和标点符号,谈谈你对这两种读法的理解。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坐对有方法

        ①"把背挺直”好像是坐姿的最简单、也最正确的口令。一听到“坐好”,你的第一反应是啥?是不是不自主地就开始往凳子前端挪了挪,然后把背挺起来?这只是看起来把背挺直了,其实还是“坐”错了。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坐呢?

        ②科学上认定的“好坐姿”不只是“背挺直”。科学上认为的“好”,是身体各个关节、各个部位受力都相对平均,可以避免某些部位承担过大的重量,也就是最省力的姿势——专业上把这叫作“中立位”。

        ③一般来说,只要是抬头、挺胸、收腹的姿势就可以让脊柱处于中立位,但很多人只记得把背挺直,却忘记了收腹的动作。对于久坐一族来说,微微后倾才是对腰椎压力更小的坐姿。

        ④我们可以借力椅背让你的腰“立”起来。第一步,我们优先来调整你的腰,尽可能地靠着椅背。另外,记得给膝盖后方与座椅面留一个拳头大小的距离,保证你的大腿能平行于地面。第二步,调整座椅高度。大部分人的桌子高度是不可调整的,所以调整座椅高度是为了让你的小臂在有支撑、自然放松、不耸肩的写字状态下,呈100~110度最省力的角度。

        ⑤基本上做好这两步调整,你的坐姿已经轻松了一大半!当然,也别忘了,没有任何一个姿势适合长久保持,每过1小时记得起来动一动才好。

    (选自《武汉晚报》,有删改)

    材料二

    坐错危害大

        ①长时间挺直背坐会使背部肌肉僵硬、酸胀,影响血液循环,还可能会引起颈椎病。驼背的坐姿会造成圆肩、近视眼,还会让你的臀部压力增加,造成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臀部水肿和松弛。

        ②脊柱侧弯已成为肥胖、近视后,危害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国家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刘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估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3%,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③海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张主任说:“在青少年这个群体中,最常见的还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造成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先天遗传因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坐姿、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等。”

    (选自“海南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A、对于久坐一族来说,微微后倾才是对腰椎压力最小的坐姿。 B、长时间挺直背坐会使背部肌肉僵硬、酸胀,影响血液循环,可能会引起颈椎病。 C、驼背的坐姿会让你的臀部压力增加,造成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臀部水肿和松弛。 D、造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原因,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生活习惯的因素。
    (2)、材料三是某校的学生写字坐姿示意图,要求学生写字时“背部不要靠在椅背上”,这与材料一中的表述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及你的认知阐述一下理由。
    (3)、为了宣传关于“坐与健康”的知识,班级决定写一篇文章向学校公众号投稿。下面材料能否编人这篇文章?同学们对此产生不同的看法,请说说你的看法。

    (高阶思维)鼓励各校推行课间“护脊操”,进行颈胸腰椎及四肢关节的放松和锻炼。我市教育局将会同有关专家在“护眼操”的基础上,升级创作“明眸正脊操”,供各地推广使用。

    (节选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工作方案》)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咏雪

    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①空如雾转,凝阶②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链接材料】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咏雪》)

    【乙】

        宋陈善《扪虱新话三》云:“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然当时但以道韫之语为工。予谓诗云:“如彼雨雪③,先集维霰。'霰即今所谓米雪耳。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谓,固未可优劣论也。”嘉锡案:二句虽各有谓,而风调自以道韫为优。

    (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有删改)

    【注释】①萦:萦绕、飘动。②凝阶:凝结于台阶。③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出自《诗经·颊弁》,意思大概是如同雪花飘眼前,冰珠阵阵坠满天。

    (1)、下面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桂枝白(只) B、撒盐空中差可(相比) C、未若柳絮风起(因为) D、未可优劣论也(本来)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然当时但以道韫之语为工。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

    (4)、你认为可以用“柳絮”或“盐”来形容【甲】诗中的雪吗?请结合【乙】文内容,从“柳絮”和"盐”中任选一个形容【甲】诗中的雪,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5)、关于【链接材料】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同学们在课堂上展开了讨论,你认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小贴士:在竖排版的古书中,注释穿插在原文中。在手抄本中,原文和注释不太容易区分。

    小语:我根据古书注解随文排版的特点,推测这一句应该是“兄女”后面的注解。

    小文:我认为这一句就是文章的一部分,教材上的处理没有问题。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广州的秋,有如微风般的温柔,没有冬天那样 duō duō bī rén。秋天的三角梅,换上了烟霞般的红。这一片片叶子红得热烈,红得____,像把终年 zhù xù 的红色全拿出来了,

    地向秋风 mài nòng 风姿。秋风吹起,这一把把红色的小扇子随风起舞,于是那红色流动起来,真是

       ____。风停了,夕阳染红了天空。沐浴在烈日里,显得绚丽而又灵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duō duō bī rén(  )   zhù xù(  ) mài nòng(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灿烂  花团锦簇  琳琅满目 B、浪漫  花枝招展  琳琅满目 C、浪漫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D、灿烂  花枝招展  美不胜收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秋风沐浴在烈日里,显得灵动而又绚丽。 B、秋风沐浴在霞光里,显得绚丽而又灵动。 C、三角梅沐浴在霞光里,显得绚丽而又灵动。 D、三角梅沐浴在烈日里,显得灵动而又绚丽。
  • 9、默写古诗文。
    (1)、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4)、 ,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5)、姓名往往包含着大学问,人们在取名字时很多时候会参考古诗文。如有人将名字取作“一帆”,你就知道它出白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6)、浅显的诗句里蕴含着深深的友情。千百年米、这些诗句感动了无数人。李白《闻王昌岭左迁龙标有此寄》中""两句传递着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 "两句抒发了与友人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感慨
  • 10、阅读下面的“汉字百科”页面关于“探”字的释义,根据你对“探”字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拟题目,然后作文,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11、名著阅读
    (1)、【卡片一】小北发现书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请将这张读书卡片上的空白补充完整。

    人物

    故事

    酒与故事的关联

    探究发现

    大闹五台山

    酒令好汉狂

    “酒”在小说中有如下作用:

    杨志

    酒误好汉差

    武松

    景阳冈打虎

    浔阳楼吟反诗

    酒添好汉愁

    (2)、【卡片一】小北为林冲、李逵、吴用、柴进四个人制作了卡片,其中有误的-项是(  )

    人物

    绰号

    经典故事

    人物评价

    A

    林冲

    豹子头

    风雪山神庙

    武艺高强,忍辱负重

    B

    李逵

    黑旋风

    元夜闹东京

    疾恶如仇,率真直爽

    C

    吴用

    智多星

    巧赚玉麒麟

    饱读诗书,足智多谋

    D

    柴进

    小旋风

    夜走华阴县

    广结好汉,仗义疏财

    A、A B、B C、C D、D
  • 12、阅读《旧时的离别》,完成各题

    旧时的离别

    张悦然

    ①从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每半个小时就会有一列火车出发,全程只需要1小时37分钟,但我已经一年没有回过家了。每次都是妈妈来看我,也不要我去车站接,下了火车换地铁,半个小时以后就站在我家门口了。她总是很高兴地说,好近。是啊,好近,我点点头。是不是太近的缘故,近到破坏了回家这件事应有的形式感?火车一再提速,我却离家越来越远。

    ②我关于火车的最初记忆,与济南那座老火车站有关。那座德国人留下的日耳曼风格建筑,若不是再看到照片,我已经想不起它是什么样子。只记得有一个绿色圆顶、四面都有钟表的塔楼。小时候在去往火车站的路上,远远地看到它,就开始兴奋了。它耸立在灰蒙蒙的楼群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异国情调。而那种异国情调,好像与正要前往的那个地方有关,头脑中衍生出各种想象。拎着箱子走进圆拱形大门,有一种出远门的郑重感。它的繁复、典雅、美轮美奂,令旅行充满仪式感。

    ③那时候去北京,要坐一整夜的火车。清晨我被妈妈摇醒,拉起胳膊塞进外套的袖管里,跌跌撞撞地跟在大人身后下了车,抬头就望见“北京”两个大字。我嗅着陌生的空气,思忖着各种奇怪的问题: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去哪里买菜,看什么报纸,有没有像趵突泉那样一个元宵节可以看花灯的地方?说到底,就是无法想象在别处,故乡以外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吧。身后忽然传来长鸣的汽笛声,撼动心肝。火车缓缓地朝远处驶去,送行的人木然地挥着手,站在大风里,好萧索。月台上总是刮着好大的风,无论什么时节,非要吹得人头发蓬乱、衣角翻飞不可。那种狂烈带有某种戏剧性。大风好像是一件道具,为了在离别和重逢时,给旅人添上一点儿风尘仆仆的气息。

    ④长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月台上的风不再像从前那么大了。那些风都去了哪里呢?真是个谜。没了风,旅人也没了风尘仆仆的气息,剩下的只是倦怠。月台越建越大,却越发让人感到局促,再也没有从前那种空旷的感觉了。要是看到哪个送行的人在火车还未驶远之前掉头走掉,我就会莫名地恼火,觉得他对这场离别不够郑重。的确不需要多么郑重。就算有些离愁别绪,也完全不必一个人傻傻地站在原地悲伤,而是可以一边朝车站里面走,一边给刚离开的人发微信,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

    ⑤旧时的离别具有一种美感,想来是与悲伤的质感有关。开之后,两个人各自待在自己的悲伤里,那是一种隔绝的悲伤,它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在身体里冲来荡去,无法让对方知道。

    ⑥总之,火车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是一种沉重的、让人感到难过的事物。这个词的属性已经改变了,变得平淡而日常。这样想一想,在“火车”这个词失去了它所负载的情感重量的时候,那座老火车站适时地死去,变成记忆中的文物,或评也是一种合理的命数。

    (选自《读者》2017年1月第1期)

    (1)、文章以“旧时的离别”为题,有何含义与作用?
    (2)、结合句中的加点词,并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

    离开之后,两个人各自待在自己的悲伤里,那是一种隔绝的悲伤,它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在身体里冲来荡去,无法让对方知道。

    (3)、第④段中有一句话:“的确不需要多么郑重。”你认为这是作者真实的想法吗?为什么?
    (4)、作者在文章结尾写道:“在‘火车’这个词失去了它所负载的情感重量的时候,那座老火车站适时地死去,变成记忆中的文物,或许也是一种合理的命数。”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5)、在通信技术日益便捷的当下,车站离别是否还需要如旧时般“郑重”,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文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文物修复对于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②文物修复要尽量保留和还原文物原有信息,尽可能降低修复对文物价值的负面影响,因此文物修复人员在工作中需遵循一些重要原则。文物修复要通过最小程度的介入来最大限度地维系文物的原本面貌,保留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实现延续现状、降低保护性破坏的目标,这就是“最小干预原则”。“可逆性原则”也是文物保护中的重要原则,意思是修复中采取的措施都是可逆的,也就是将来可以使文物回到原始状态。此外,还有“修旧如旧”原则,即增添上色、做旧等环节,使修复后的文物达到远观一致、近看有别的效果,最大限度满足观众参观学习的需求。

    【材料二】

    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用于文物修复,文物修复人员掌握了与文物修复相关的科学技术手段,发现了基于高科技的文物修复新方法。

    ②X射线探伤技术是金属文物检测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利用X射线能够穿透金属材料的特性,可以了解文物的内部情况。例如一件青铜簋(guT),仅凭肉眼无法判断其制作工艺以及底部是否有铭文。经过X光射线成像,可以看出簋底部有布局规则的小方块,这是铸造时支钉的位置,由此可知,其铸造工艺为整体铸造成型。从X光射线成像的放大图可以看出簋底部有铭文。这样,文物修复人员就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修复。

    【材料三】

    ①2021年,《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物行业第一个职业技能标准,将推动文物修复向社会开放,对文物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②2015年,文博系统首次开展关于全国文物修复人员的调研。参与调查的533家文博单位中,92%的单位认为文物修复人员配备不足。参与调查的2207人,近5年人均每年修复馆藏文物约15件。调研估算,全国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缺口约为26000人。因为①____,同时②____,所以③____。

    ③培养文物修复人才不仅需要完善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还需要在各级博物馆建立好“师承制”和“传帮带”等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快速成长。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尤其需要重视文物修复基础知识的掌握。《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了十分明确的规定。以“纺织品文物修复师”为例,要求必须掌握纺织材料、织物基本组织、服饰裁剪、织物染整工艺、纺织品清洁、手工缝纫等基础知识。

    (1)、阅读材料一,下列没有遵循文物修复原则的一项是(  )
    A、“清青花碗”的修复:用可去除的白胶补配碗的缺口部分,然后对这部分进行找平、做色、上釉等,最大限度地维系其原本面貌。 B、“清花鸟罐”的修复:打磨去除瓷器与生俱来的不美观的窑裂,并对整个器物重新补色,重新上釉,做出让人感觉十分完美的修复效果。 C、“清紫檀椅”的修复:用可去除的鱼鳔胶粘好开裂部分,用近似的紫檀木补配缺失部分。有些微小损伤部分不影响椅子结构,则保留原状。
    (2)、根据下列图表信息,结合上下文,填入材料三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文物修复有了“职业标准”②急需修复的文物不多③培养文物修复师不能急于求成 B、①文物修复人员严重不足②急需修复的文物不多③培养文物修复师不能急于求成 C、①文物修复人员严重不足②待修复的文物极多③要重视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 D、①文物修复有了“职业标准”②待修复的文物极多③要重视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
    (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文物修复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① , ② , ③。(每空限10个字以内)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萩,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胱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皇佑元年,知颍州 , 其政察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安之,尝塞白龙沟,蓄水西湖,灌田以为民利,又建书院,教民子弟,俾颍人知向学,累迁参知政事,后封乐安开国公。熙宁五年卒于颍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张翁《康熙旗州志·名宦·宋》,有删改)

    【注】①颍(yǐng)州:地名,在今安徽阜阳。②俾(bǐ):使(达到某种效果)。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者/推出新 B、非竹/蛛马迹 C、宽而不/一张一     D、塞白龙沟/浅辄止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又建书院,教民子弟,俾颍人咸知向学。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自号醉翁,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甲文写“滁人游”“太守宴”等场景,描绘了太平祥和的景象。 C、“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是一个设问句。 D、“熙宁五年/卒于颍/赠太子太师/谥文忠”这样断句是正确的。
    (4)、欧阳修为官期间,深受百姓爱戴,请结合两文说说原因。
    (5)、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从欧阳修的文章和传记中,你得到了哪些人生的启示?
  • 15、古诗鉴赏: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A、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鼓声、孤雁的哀鸣声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中“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C、颔联“月是故乡明”一句意思是诗人在家乡看着明月感觉月更明亮,此句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D、颈联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忧虑、思念之情。
  • 16、古诗文默写
    (1)、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2)、秋草独寻人去后,。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知汝远来应有意,。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  ,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运用比喻修辞写出洞庭湖月下美景的句子是:
    (8)、谪居邓州,范仲淹受托于友,求同“斯人”,表现了其伟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
  • 17、出北海,入故宫,小北同学参观了“何以中国”展,做了如下记录。阅读后,请完成各题。

    【甲】展览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融合比拟成河水的源、流、汇。以“源”“流”“汇”三个单元,梳理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彰显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概括而鲜明地呈现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乙】

    本次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130余件,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包括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书画、古籍等类别。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何尊。何尊是西周早期名为“何”的贵族铸造的一件青铜礼器。器物体方口圆,造型厚重,气象万千。何尊腹底铸有金文12行122字,记载了周成王营建东都洛邑的史实,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图)【丙】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何以中国”是中华民族永恒的命题。展厅内,重器凝万古之志,典汇千载之思 , 此即万千年来,我百世祖先同心书写之答案。展厅外,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安康,此即百余年来,志士先驱砥砺铸就之答案。今天,中华正崛起,我辈当自强,用智慧和汗水为后世中华子孙,留下“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丁】

    (1)、将下面文字填入上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
    当后人回望我们的时候,希望能一如我们凝视前人一样,满怀自豪地说:“这,就是中国!”
    A、【甲】 B、【乙】  C、【丙】 D、【丁】
    (2)、对画线句中的成语或修辞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概括而鲜明地呈现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运用排比,全面表达了这次展览的意义。 B、“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何尊”,“引人注目”一词,应换成“刮目相看”,以体现何尊在展览中的重要地位。 C、“器物体方口圆,造型厚重,气象万千”,“气象万千”一词,应换成“气韵不凡”,以表现何尊的特点。 D、“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以对偶的形式,既表现了文物的文化价值,又表达了百世祖先对“何以中国”的回答。
    (3)、小北用“宝塔诗”形式,给北海皇家邮驿留言。请你依据参观记录,帮他用“宝塔诗”的形式仿写完成“何以中国”展的留言。

    小北的留言:

    信鸽

    变手机

    信息传递

    跨入新时代

    你的留言:

    大河

    源流汇


  • 18、小北同学参观了北海公园的皇家邮驿,做了如下记录。阅读后,请完成各题。

    信息的记录和传递为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殷商甲骨文到铸在青铜器上的商周金文,再到篆、隶、草、楷、行,这是记录信息的汉字字形的变化;从鸿雁传书到驿站邮政,再到网络通讯,这是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①____借助信息的记录和传递,人们的生活经验代代相传,文化得以不断发展。

    中国古代邮驿起源于殷商时期,至清末裁驿归邮为止,有三千余年的历史。随着我国邮政事业的不断发展,邮政徽标也在不断变换。目前使用的是1996年公布的中国邮政徽标,不知道设计者的灵感来自哪里②____。

    (1)、对文段中划线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的“供”,读 gòng。 B、“甲骨文”的“骨”应写为“古”。 C、“通讯”的“讯”应写为“迅”。 D、“殷商”的“殷”读 yīn。
    (2)、①②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 ②。
    (3)、“流”的本义指水的移动。根据语境,“源”“流”“汇”的“流”是指(  )
    A、起源 B、发展 C、河流 D、融合
  • 19、把母亲的目光刻进生命里,你将在亲情的陪伴下成长;把朋友的鼓励刻进生命里,你将在友情的温暖中前行;把信仰刻进生命里,你将在迷茫时找到方向;把责任刻进生命里,你将成为勇于担当的人……

    请将题目“把刻进生命里”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诗歌、戏剧除外。

    ⑵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⑶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⑷文章字数不少于 600字。

  • 20、阅读纪实作品要关注事实,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一个人·一件事

    阅读策略

    人物

    物件

    相关品质

    关注

    细节

    理解

    人物

    一顶蚊帐

    物语:可以夸耀的主要奢侈品

    一块窑砖

    物语:见证农村青年艰苦成长的奋斗史

    勤奋踏实

    一件棉衣

    物语: ③

    红军长征:一群人·一件事

    阅读策略

    内容摘录

    梳理

    摘记

    联系

    思考

    关于长征的一种统计的摘要述说,是非常动人的。它揭示出来,在沿路上,平均几乎每天有一次小的战斗,有十五个整天用在重大的决战。在路上的三百六十八日,有二百三十五日,花费在白日行军中,有十八日花费在夜间行军中。在停留的一百日(有许多是用在作战上的)之中,有五十六日是在四川西北部度过的。其余的四十四日,走了五千里路。(选自《通过大草地》)

    “不苦,不苦。跟同志们在一起,什么都不苦。我们革命的少年不能想到事情苦不苦,我们只能想到当前的任务。如果它要我们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它要我们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 ”

    (选自《红小鬼》)

    比较分析问题探究

    斯诺曾预言道:中国未来的胜利,必定是由这群人去完成。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整本书内容,说说为何必定是“这群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