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练习。

    【甲】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 , 焉有屈洪流之量 , 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 此乃许、父所以慷慨 , 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 , 千驷之富 , 不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子路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矣。”

    (选自《论语·卫灵公》)

    【注释】①庞士元:庞统,为刘备中郎将。②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③带金佩紫:带金印佩紫授带,指做大官。④洪流之量:江河般的志向气量,比喻才识气度很大。⑤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去诸侯之位回家种地。⑥原宪:孔子弟子。他宁愿过贫寒的生活而不为官。⑦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曾经想把帝位让给他们,两人都没有答应。⑧所以:……的原因。⑨慷慨:感慨,感叹。⑩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两兄弟互相让位,都不肯继承。⑪窃秦之爵:指吕不韦以诈谋得居高官显爵。⑫千驷之富:指有一千辆车,四千匹马的财富。齐景公有一千辆车、四千匹马的财富,可是死了以后,人们也不觉得他有什么德行可称赞。⑬穷:处境困难。

    (1)、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的释义。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释义

    子路见曰

    课内迁移法:人不知而不(《〈论语〉十二章》)

    小人穷斯

    查阅字典法:①泛滥;②才不胜任;③过度,越轨;④失实。

    (填序号)

    贵也

    成语联想法:不为奇

    莫能

    字形推断法: , 会意字,表示几只手一起把一个大盘高高举起。本义是“举起”。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没道路的迷惑。 B、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考虑会不会迷路。 C、您是知道邪恶的道路,不考虑失去道路。 D、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失去道路的迷惑。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4)、【甲】文中,司马德操是如何反驳庞士元的?
    (5)、有同学想将上面【甲】【乙】两文与下面出自课文《〈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则放在一起,做一个黑板报专栏,请你根据这【甲】【乙】两文和【链接材料】的主题,帮他拟写一个四个字的栏目名称,并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2、君子之交注重的是人的德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材料二】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材料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材料四】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方:正当,正在。②少选:一会儿,不久。③汤汤乎: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④捉:捡,拾,⑤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借指达官贵人。⑥废书:放下书。⑦严:敬重。

    (1)、读完材料,请你将小语和小文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小文,你找的材料真丰富,可是【材料一】的第(填序号)句,好像不属于“交友”主题,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

    小文:谢谢小语,我会把这句话删去。【材料四】的内容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加上注释,帮助同学理解文章意思。

    (2)、请你帮助完善【材料四】的注释。

    张咏:宋朝初年名臣。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⑴咏适成都罢还:

    课内迁移法:有朋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⑵大为待:(填选项)

    查阅字典法:A.器械、器具;B.置办,准备;C.具有,具备;D.同“俱”,全,都,尽。

    ⑶准莫其意:同“喻”,

    成语推测法:不言而

    (3)、请你梳理这四则材料对“君子交友”的看法。

    圈画关键

    分析材料内容

    提炼“交友”关键词

    【材料一】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曾子每日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信。

    诚信交友

    【材料二】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珍惜知音

    【材料三】

    宁割席分坐:“子 非 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对“片金”和“乘轩冕者”态度不同,管宁于是与华歆割席断交。

    【材料四】

    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4)、有同学觉得【材料二】伯牙“绝弦”与【材料三】管宁“割席断交”的行为都过于极端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材料二】或【材料三】,联系自己的交友体会,说出你的理由。要求:①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符号,规范运用语言。②100字左右。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生论善学者(节选)

    王生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 , 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甲】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 , 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乙】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盍(hé):何不。②迨(dài):等到。③谢:道歉。④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刻在座位右侧作为座右铭,当作明显的警诫来展示。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王生学而不得法

    课内迁移法

    知之者不如之者(《〈论语〉十二章》)

    王生不

    不亦乎(《〈论语〉十二章》)

    吾悉能

    查阅字典法

    ①志向;②立志;③记住;④标记。

    (填序号)

    莫逾自

    成语联想法

    贪得无

    (2)、结合语境,推断下列最适合填入文中【甲】处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学而不思则罔 C、思而不学则殆 D、博学而笃志
    (3)、古人用语有敬辞与谦辞之分。根据上下文,填入文中【乙】处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不敏,得愚兄垂念,感激不尽 B、余不敏,尊君所言极是,必当改之 C、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恳请见谅 D、余不敏,得鄙人赐教,感激不尽
    (4)、王生在好友李生的教导中惊悟了,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到了《〈论语〉十二章》中哪些学习上的道理?
    (5)、在王生和李生中,你更愿意和谁结交为好友? 请结合本文内容,联系以下“交友警句”,分享你的择友理由。

    交友警句

    友而不心,面友也。——[西 汉]扬 雄

    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南唐]李煜

  • 4、阅读下面的对话,完成小题。

    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____!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仟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善哉,回之意!丘闻之:“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 , 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让王》)

    【注释】①胡:为什么。②飦(zhān):同“饘”,稠(粥)。③审:明察。④行修:品行端正。⑤怍(zuò):惭愧,愧怍。⑥之:代指上述孔子“闻之”的内容。

    (1)、有同学对“胡不仕乎”的“仕”的意思不理解,下面是他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找到的“仕”的释义,请你帮他从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做官 B、审察,考察 C、同“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

    (3)、请结合颜回的回答,在横线上用简洁的文言句式表达出他回复老师孔子的主要观点。
    (4)、《〈论语〉十二章》中与“善哉,回之意!”意思相近的语句是“善哉,回也!”。请结合上面对话和《〈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有关颜回的评论,说说颜回是个怎样的人?
  • 5、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不知不愠

    A、时习之 B、五十知天命 C、温故知新 D、不思则罔
  • 6、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择其善者而从 B、学而时习 C、下车引 D、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
  •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之     传不 B、而知新         非亲非 C、思而不学则   知己知彼,百战不 D、人不其忧         不设想
  • 8、下列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习乎(传,读“zhuàn”,经传) B、故而知新(故,形容词,旧) C、三军可帅也(夺,动词,改变) D、人不知而不(愠,读“wēn”,恼恨,怨恨)
  • 9、词类活用。
    (1)、吾三省吾身
    (2)、不习乎
    (3)、疏食,饮水
    (4)、好之者不如之者
    (5)、温而知
  • 10、熟读课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曰:“学而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 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吾身:人谋而不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子曰:“吾十志于学,三十而 , 五十而知天命 , 四十而不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心所欲,不。”

    子曰:“温而知 , 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 , 思而不学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不如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

    子曰:“ , 饮  , 曲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我如浮云。”

    子曰:“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者如斯曰:“夫,不昼夜。”

    子曰:“三军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志,问而近思,在其中矣。”

  • 11、填空。

    《论语》是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共二十篇。它与《》《》《》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学派创始人。

  • 12、小文找到两首写稚子的诗歌,他想以“稚子聪慧”为主题对它们进行归纳,你认为合适吗? 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甲】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乙】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

    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

    儿童误认雨声来。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②掬:捧。

  • 13、小语在小学时读过很多杨万里的诗,到了初中她发现杨万里的诗歌有“诚斋体”的称号,对此她十分感兴趣,于是找来了《小池》和《过宝应县新开湖》(其六)这两首诗歌,想探究一下“诚斋体”的特征。

    探究“诚斋体”特征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过宝应县新开湖(其六)

    【宋】杨万里

    雨里楼船即钓矶

    碧云便是绿蓑衣。

    沧波万顷平如镜,

    一只鸬鹚贴水飞。

    诗歌鉴赏路径一:关注意象

    意象

    小荷、蜻蜓、楼船、碧云、平湖等

    特点

    感受

    诗歌鉴赏路径二:关注用词

    用词

    爱、早有、上头、便是、贴水飞

    特点

    感受

    除了以上诗歌鉴赏路径以外,我们还可以关注⑤ , 通过以上探究我发现“诚斋体”有⑥的特征。

    【注释】①宝应县:在江苏省中部。作者乘舟途经该县。②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 14、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甲】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乙】山行

    【宋】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藤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①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②蘼芜(mí wú):一种香草,可以做香料。

    绘图景

    表情形

    ⑴阅读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任选一处,结合相关意象,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明意象

    悟情感

    示例:【甲】诗运用“梅子”“芭蕉”“柳花”等季节性意象,写出了在初夏午睡醒来后闲适、慵懒的情绪,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⑵【乙】诗中

  • 15、 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乙】浣溪沙

    【宋】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1)、古人作诗作词讲究遣词炼字。这两首诗词中哪个词或字用得最传神? 请参照示例完成赏析。

    示例:在《次北固山下》中,我觉得“阔”字最传神,因为“阔”表现出“潮平”的结果,江水浩渺,放艮望去,船上的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赏析:在《》中,我觉得“”字(词)传神,因为

    (2)、班级将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你们小组准备从以上两首中选择一首来朗诵,并为朗诵配乐。请你为选出的诗歌选择一首配乐,并说明理由。

    配乐:A.《风吹过的街道》——感伤惆怅   B.《走过绿意》——欢快愉悦

    我选择《》,配乐选择(填字母),理由是

  • 16、在爱国主题朗诵比赛中,同学们计划以岳飞的《满江红》为朗读材料,请你帮他们完善朗读卡。

    朗读卡1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朗读设计:“怒发”要重读,表明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朗诵时情绪应是愤怒的、激昂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此句要拉长声音,反思以往,需要控制好语速,表现出无奈的愁绪。“莫等闲”一句是对未来的期许,朗诵时情怀急切中微含悲凉。

    朗读卡2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朗读设计:
     

  • 17、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释】①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故称。这是一首送别诗,于一个清秋之日,在魏二的饯别宴上所作。

    (1)、阅读诗歌需要仔细揣摩诗歌凝练的语言,请从前两句诗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传神的字,进行赏析。
    (2)、请结合三、四句分析诗歌采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江月楼

    【唐】薛涛

    秋风仿佛吴江冷,鸥鹭参差夕阳影。

    垂虹纳纳卧谯门 , 雉堞眈眈俯渔艇。

    阳安小儿拍手笑,使君____出江南景。

    【注释】①薛涛(约768—832):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被后人列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②吴江:代指江南。③谯门:即谯楼,城门上:用来瞭望的楼。④雉(zhì dié):城墙。

    (1)、本诗与刘禹锡的《秋词》(其一)同写秋景,这两首诗是“悲秋”还是“爱秋”?请简述理由。
    (2)、诗的尾句括号处,填入下列哪个字更符合诗意? 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犹              
    B.幻                 
    C.道

  • 19、请阅读下面古诗,思考诗歌的意象及意蕴,并完成这首诗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

    新 晴

    【宋】刘攽(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物

    运镜

    解说词

    青苔、①

    从远处拍摄

    运用这两个意象,从整体上勾勒出夏季久雨初晴后景物②的特点。

    南风

    镜头聚焦“偷”

  • 20、《秋词(其一)》作者(朝代)文学家。《夜雨寄北》作者(朝代)诗人和杜牧合称“”,与温庭筠合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作者(朝代)诗人。《潼关》作者(朝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君子”之一。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