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任务二:说文解字】下面是同学们制作的几张汉字卡片,请你根据情境补全对话。

    “牛”的甲骨文字形很像牛头,上方的弯折线就像一对牛角,下方的两小撇表示牛耳。

    甲骨文的“犬”,从字形上看就是一只侧向的狗,尾巴还向上卷曲着。

    冢(shǐ),本义为猪。甲骨文的“豕”字形很像一只猪,头朝上,短小的尾朝下。

    小语:“牛、犬、豕”均在六畜之列,是人类很早就开始驯养的动物。从以上汉字卡片可以推测出,这几个字都是⑴(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字。将“牛”“豕”与表示屋子的“宀”结合,便可组成新的汉字⑵、⑶

    小文:我发现甲骨文的“犬”字和“豕”字乍一看很相似,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区别的。这两个字的区别是⑷

    小花:“犬”字可用作偏旁,即“犭”。形容走兽性情的字常以“犭”为偏旁,如“猛”“ ⑸”等。(填一个汉字即可)

  • 2、【任务一:畅所欲言】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临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郑振铎一家不经调查就妄下断语,认定是那只难看、忧yù的猫咬死了芙蓉鸟,狠狠地惩 jiè了它。最后猫含 yuān而死,郑振铎也因此悔恨不已。人类只要尊重动物、善待生命,才能达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1)、上面的文字是小语在活动中发表的感想,请你根据拼音补充文段中缺失的汉字。

    忧 yù 

    惩 jiè 

    含 yuān而死

    (2)、文段中有一句话存在语病,请找出来,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妄”在字典中有以下释义:①荒谬不合理。②非分地,出了常规地;胡乱。文段中“妄下断语”的“妄”的意思是(填序号)。由此可知“妄下断语”指
  • 3、小文准备对古文中的鸟儿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鹯鸟中计

    人有鱼池,苦群䴔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䴔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 , 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仍下啄,飞止如。人随手执其足,鵱不能脱,奋翼声假假人曰:“先固假,今亦假耶?”

    【注释】①鹯鸟 :即鸬鹚,俗称鱼鹰,喜欢吃鱼。②恬:坦然、安然。③刍(chú)人:草人。④假假:拟声词,形容鹯鸟挣扎时发出的声音。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原文语句

    方法

    加点词释义

    苦群鹤啄食之

    联系成语法:窃窃私语

    飞止如

    语境推测法:根据上文“仍下啄”,可推测“故”释义

    翼声假假

    寻根探源法:金文 , 由“衣”“佳”“田”三部分组成,表示鸟自衣下飞出而翱翔于田野之上。

    (2)、语气词可以帮助读者揣摩人物心理。结合画横线句句意及“耶”字,探究人物心理。
    (3)、结合文章内容,协助小文完成下表。

    质疑探究

    形象品析

    哲理总结

    ⑴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鸟,也有人认为是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⑵从“不敢即下”和“已渐审视”两处描写中,可以看出鹊鸟的特点;从“仍下啄,飞止如故”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鹊鸟的特点。

  • 4、小语准备在活动中朗读以下文章,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任务。

    鸟妈妈的情怀 刘占龙

    ①一个春天的早晨,曙色还未爬上窗户,妈妈就将全家早早地叫起,对我们说:“趁着天好,把咱家的墙修一下吧!”父亲立刻响应,带领我们来到了后院。

    ②正要准备动工的时候,忽然,一声声“叽叽喳喳”刺耳的鸟叫,打破了清早的宁静。只见一只麻雀正在我们头顶不停盘旋,叫声一声比一声尖锐、焦急。

    ③起初,我们没太理会。当我们把房梁用千斤顶支起来时,鸟叫声更加急切了,似乎透露出一种苦苦的哀求。这时,父亲突然手指房檐,喊道:“看,有一窝小麻雀,怪不得这鸟这么叫呢,它怕小鸟被压了!”父亲随手把窝连同小鸟端了下来。我惊疑地问:“端下来干啥呀,小鸟崽儿不得饿死啊?”

    ④“不拿下来才会饿死呢!”父亲小心翼翼地把窝放在不远处一块平地上。

    ⑤头上盘旋的这只鸟显然是鸟妈妈,看见父亲的举动,叫得更急了。她一定是怕父亲伤害她的宝宝,几次想俯冲下来,扑向地面的鸟窝。

    那鸟窝,是用一根根柔软的小草再加上小鸟身上的羽毛精心编织而成的,圆圆的,密密的,紧紧实实,是那样的小巧玲珑。这不就是鸟妈妈为孩子们精心筑就的安乐窝吗? 窝里一个挨着一个挤满了五个小脑袋,尖尖的喙,两边嫩嫩的黄色还未褪去,羽毛也都未丰满,尤其是躲在最里面的一只,个头最小,全身还裸露着粉红色的肉皮。我生怕一会儿阳光太足晒伤了它们,忙走上前想用砖头给它们围起来。还未走近,有两只强壮一些的小鸟一溜烟似的展翅飞进了房后的一片芦苇丛中;另外也有两只歪歪斜斜地飞到了房后的榆树上。看来,它们对我们还存有一份戒心。这时,窝中只剩下那只最弱小的了。强者逃生,弱者无助,这更增添了我对它的怜悯之情。

    ⑦然而,鸟妈妈始终盘旋在我们头上,那叫声更是让人悲恸。它一会儿飞到芦苇丛中,一会儿又飞到榆树上,好像哪个也放心不下。

    ⑧就在这“叽叽喳喳”的哀鸣声中,我不免又为这几个羽翼未丰的小生命担心起来,倘若没有了妈妈,没有了这安乐窝,它们该如何生存?

    ⑨房子的后墙修好了,该修前墙了,父亲赶忙提醒我:“娃,仓子里有鸟笼子,把小鸟放进去,挂到树上,别被猫吃了。”父亲想必也是被鸟妈妈感动了。我赶紧把鸟窝连同小鸟原模原样放在鸟笼里,挂到树上。

    ⑩挂完鸟笼,我抬头一瞥,鸟妈妈停在我头顶的电线上,嘴里多了一条虫子,歪着头,正眼巴巴地望着我,不跳也不叫,静静地,眼神里好像全是感激和期待。我转身走向一旁,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瞅它。鸟妈妈先是试探性地从电线上跳到树上,然后再跳到玉米秆堆上,最后站到笼子上,趁我不注意,闪身钻进了笼子。等它飞出来时,虫儿早进了鸟宝宝的肚子。

    ⑪我四处寻找鸟妈妈的身影,看它不是从芦苇丛中飞出,就是在房后那棵大榆树上落下。她一定是给先前逃生的那四只鸟宝宝送食去了。

    ⑫鸟妈妈对它的孩子始终不离不弃,不知疲倦地忙碌于觅食、喂食的路途中。那其中的辛劳,恐怕只有它自己才能够体会。

    ⑬修房子已过了许多年,但鸟妈妈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让我感慨,给我启迪。

    (1)、【梳理文章脉络,确定朗读基调】文中大鸟的情感、反应随着小鸟的处境不断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脉络图,用来明确朗读基调。

    (2)、【捕捉动情细节,细抠朗读技巧】下面是小语从文中捕捉到的动情细节。请结合文章内容、情感,为这句话进行朗读设计。

    那鸟窝,是用一根根柔软的小草再加上小鸟身上的羽毛精心编织而成的,圆圆的,密密的,紧紧实实,是那样的小巧玲珑。

    (3)、【筛选朗读内容,形成思维碰撞】小语认为文章第⑧段主要写“我”的感受,与文章重点“鸟”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发表你的看法。
    (4)、【撰写朗读导语,引发听众思考】小语准备引用一段教材单元导语作为本次朗读导语的一部分。你认为下面哪个单元导语合适?请做出合理选择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选自七上第二单元导语)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相关。本单元的一组文章,既表现了人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也展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了解人与动物相处的各种方式,深化对动物和人类自身的理解,养成亲近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改编自七上第五单元导语)

  • 5、阅读下面有关“燕”和“雁”的文字,完成小题。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或是qiè意地在空中盘旋,或是 tíngtíng地立在枝头,为人们带来春的汛息。古人常借“燕”这一意象表达颂春或惜春之情,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雁则是一种侯鸟,它入秋南徙,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文人们常借雁渲染一种孤寂、bēi chǔ的氛围,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è

    tíng tíng

    bēi chǔ

    (2)、文中有两个词语书写错误,请分别找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请在文末横线处补上一句恰当的诗句。(填写课内诗句)
    (4)、请根据你的理解,判断下面古诗的空缺处应填“燕”还是“雁”,并说明理由。

    闻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     闻来。

  • 6、《陈太丘与友期行》《难兄难弟》《互不相师》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

    【乙】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①季方:陈元方之弟,陈谌。

    【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 , 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以上文章均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探望。②履行:执行、实践。这里是治理的意思。③绥(suí):安抚。④恣(zì)其所安:任由他们安心地做事。⑤孤:我。⑥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掌握。

    (1)、课内字词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日中   
    ②太丘舍   
    ③相而去

    ④下车 
    ⑤入门不

    (2)、文言用法积累——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

    通假字

    尊君在

    “不”是一个通假字,同“①”。

    词类活用

    卿父:“法”原本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效法”。

    周公不孔子:“师”原本是名词,在此活用作动词,解释为“②”。

    一词多义

    “下车引之”的“之”解释为“③”。

    “陈元方之子长文”的“之”解释为“④”。

    (3)、查字典释义。从下面《古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选出“元方难为兄”中“难”的意思(填序号)。

    难(難)

    ①nán困难,不易。毛泽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nàn灾难,祸患。《周易·象传上·否》:“君子以俭德辟~,不可荣以禄。”

    ③nàn责难,驳斥。《孟子·离娄下》:“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焉?”

    ④nàn发难,造反。《过秦论》:“一夫作~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⑤nuó同“傩”,驱除疫鬼之祭。《周礼·夏官·虎贲氏》:“帅百隶而时~,以索室驱疫。”

    (4)、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文“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一句,引申出成语“难兄难弟”,但现在此成语之意和【乙】文中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甚至“难”的读音也不同。请根据上述提示,猜猜“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一句话的意思。

    ②【丙】文中,元方面对“究竟谁效法谁”的问题,以孔子和周公作比,说明家君和袁公也是一样的情况:

    (5)、结合三则短文,谈谈你对陈元方的认识。
  • 7、比较阅读

    《咏雪》《谢安破屐》《谢安教儿》

    【甲】《咏雪》原文。

    【乙】玄等既破坚 , 有驿书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竞,便摄放床上,了无喜 , 棋如故。客问之,答云:“小儿辈遂已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选自《晋书·谢安传》,有删改)

    【注释】①玄等既破坚:指谢玄等人在谢安的指挥下率领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抵御住了前秦苻坚的进攻。②摄放:收取放置。

    【丙】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选自《世说新语》)

    同学们学习完《咏雪》后,对“大笑”的谢安十分感兴趣,便搜集了一些与他有关的资料进行探讨,请你参与。

    小语:【乙】【丙】两文就是我们搜集来的资料,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吧。【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还没断开,应该从哪两处断开呢?

    我:我认为应该这样断:⑴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小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吧。

    小语:你们看,“有驿书至”中的“至”,可以联系《陈太丘与友期行》中“过中不至”的“至”来解释,是⑵的意思。

    小宇:我也来说一个,“了无喜色”中的“色”让我联想到了成语“和颜悦色”,所以这里的“色”应该是⑶的意思。

    小文:像“徐答云”中的“徐”,我们可以采用字源推断法: , 本义为“慢步走”,所以这里应该解释为⑷

    小欢:我刚刚在《古代汉语词典》上查到“破”有这样几个义项:①破碎,碎裂;②超出;③花费,耗费;④打败,打垮;⑤放开,放大;⑥改变;⑦开始。

    我:我觉得“小儿辈遂已破贼”中的“破”应该解释为⑸(填序号)。

    小语:那文中画横线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小欢: ⑹

    小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丰富的。通过梳理相关细节,我们能更好地认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甲】【乙】两文就有不少具体内容展现谢安的形象。(请答出至少两个方面)

    小宇:是的。⑺

    小文:而且【丙】文还体现了谢安⑻的教育理念。

  • 8、下列句子中敬辞和谦辞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久仰大名,今日相见真是三生有幸! B、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提出您的拙见。 C、小弟有些心事,别人面前也不好说,但兄长垂问,怎敢不实言呢? D、久仰令尊大名,不知何时可见上一面。
  • 9、本课的两则文言文均选自《》,这是一部由(填人名)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填时代)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 10、重点字词解释。
    (1)、去后
    (2)、尊君
    (3)、相而去
    (4)、君与家君期日中
    (5)、下车
    (6)、元方入门不
  • 11、重点字词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
    (3)、撒盐空中
    (4)、未若柳絮风起
    (5)、陈太丘与友
    (6)、太丘
  • 1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可拟

    谢道

    尊君在

    友人

  • 13、小花准备分享以下关于尊师重道的文言文,请你一起品读。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 , 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 ,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属(zhǔ):撰写。②潜心:用心专而深。③翁(xī)然:一致的样子。④颍昌:地名。⑤赴告:指报丧。⑥瞑坐:打瞌睡。瞑,闭上眼睛。⑦游酢(zuò):杨时的同学,程门四子之一。⑧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

    (1)、任务一:理解字词,疏通文章大意

    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原文语句

    方法提示

    加点词释义

    而以赴告同学者

    语境推测法

    时与游酢侍立不

    课内迁移法:太丘舍(《陈太丘与友期行》)

    颐既

    查阅词典法:①感觉,觉得;②发觉,察觉;③觉悟,明白;④睡醒

    (填序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②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3)、任务二:把握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小花根据杨时的生平绘制了如下人物事迹图,请你补充完整。

    (4)、环境描写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请你联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帮助小花分析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5)、任务三:领悟内涵,制作人物海报
    小花打算在班会结束后,将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制作成海报,请你帮助她完成。
    人物:杨时值得学习的品质:(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 14、活动二:美文鉴赏;小文准备分享下面这篇优美的散文,请你一起鉴赏。

    永远的铃声 
    纪效成

    ①两排青砖瓦房,一个坎坷不平的操场,还有木制的篮球架,对,这就是多年前我读过的小学。小学里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挂在老师办公室门上的铃了。从早晨开始,到日落时分,总有老师用手拽着铃绳,让校园里回荡着悠扬、清脆的铃声。我们像一只只鸟儿飞进飞出,校既像一只巨大的鸟巢,又像一片欢乐的森林。

    ②三年级时,来了一位姓田的新班主任,二十岁左右。田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的一些细小动作都难逃他的法眼。路队违纪,被训了;抄袭作业,罚抄了;值日不到位,罚值一个星期;给同学起绰号,他硬是让我给同学道歉,弄得我很没有面子。

    ③在我的怂恿下,我们一党准备捉弄他。看到老师办公室的黑板上写着他明天值日,我们的计划终于有了。

    ④第二天,一切和往常一样,可是到放中学时,迟迟听不到铃声。田老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到处跑,还时不时听到校长的训斥:“看看你,值班时怎么把铃给弄丢了。”最后,没有办法,校长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地关照,算是放学了。

    ⑤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的兴奋劲就别提了。心想,跟我们斗,真是自找苦吃。下午没有铃声的校园肯定很热闹。然而,下午走进校园时,竟然听到了和往常一样悠扬、清脆的铃声。我的心“咯噔”一下,可能出叛徒了,我隐约预感到灾难的来临。

    ⑥果不其然,校长找到了我。我先是矢口否认,校长微笑着,悠闲得很。见我不肯招供,校长说出了一个姓名,我惊呆了,我被出卖了。我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神情恍惚。“这样吧,现在就站到旗杆下,反思。”校长似乎下了重大决定似的,“一直站到放晚学!”

    ⑦我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得站在旗杆下。望着沟壑纵横的木质旗杆和上面飘扬着的红旗,我流泪了。

    ⑧田老师站在办公室门口,向我这边望了望,用手拽铃绳,“当当——当当——当当”的声音响起,我知道上课了。

    ⑨不一会儿,田老师来了,他竟然也站在旗杆下,和我一排。我止住了哭,望着他。

    ⑩“你干的好事。”田老师很生气,“你怨恨老师,可以和我说啊,你却用这种错误的方式来报复。你可知道这叫偷啊!”

    他一脸的严肃,见我不吭声,不说了,就和我一起像旗杆一样笔直地站着。

    ⑫“老师,你走吧,”我哭着说,“我保证不偷了,一定听你的话,好好读书。”

    ⑬老师依然没有走,说:“我有责任,没有走进你的心里,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该罚!”

    ⑭或许是快要下课了,校长将门上悬挂着的铃摘下来,拿着它走向了我们。

    ⑮“下课了,我把铃拿着,你敲响它。”校长向我命令道,“铃声是命令,现在你是指挥官。”我只能照办。我怯生生地握住铃绳,按照校长和田老师指导的节奏,“当当当——当当当——”地敲响。听到下课铃声的同学们像鸟儿离开藩篱一样活泼快乐起来了,而我,不经意间成了他们围观的对象。我只好用低头掩饰自己的难堪和愧疚。

    ⑯田老师说:“校长,这件事我也有责任,我检讨。您看,上课的铃声依然由他敲响,怎样?”校长慎重地点点头,望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有错就改,善莫大焉。希望这铃声能使你幡然醒悟。”

    ⑰我不记得是怎样再次敲响这铃声的,也不记得是如何跟着田老师走进教室的。我只记得田老师告诉我,这件事不告诉家长,但前提是在班级里作检讨。

    ⑱奇怪,从这件事后,我竟然喜欢上了田老师。也是从这件事后,我稍有不轨之念时,耳畔就会不自觉地响起悠扬、清脆的铃声,脑海中就会浮现我流泪敲铃的情景,不轨之念随之消失。我知道,是校长和田老师用这铃声时时警醒我,让我知道做人的道理,走好人生之路。我终于没有辜负他们:我循着这铃声,一直追随着师者的脚步前行。

    (有改动)

    (1)、【情节概括】请按提示补全文章的脉络。

    (2)、【句子赏析】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我们像一只只鸟儿飞进飞出,校园既像一只巨大的鸟巢,又像一片欢乐的森林。

    (3)、【内容理解】文章第⑪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老师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神情和举动? 请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他一脸的严肃,见我不吭声,不说了,就和我一起像旗杆一样笔直地站着。

    (4)、【标题理解】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永远的铃声》中“永远”一词?
    (5)、【拓展探究】小文想在分享文章的过程中为其配一首背景音乐,请你从以下三首歌曲中挑选出一首合适的,并结合文章的主旨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歌曲

    歌词

    A.《善良》

    不管在将来遇见怎样的磨难,善良会温暖每一个人,勇敢打开前方的门,就这样慢慢长大吧。

    B.《最美的光》

    汗水伴着我,一步一步往前闯,也常会有泪水,在前进的路上。心中的小梦想,一闪闪在发亮,穿越年少的迷茫,我会变得更坚强。

    C.《听我说谢谢你》

    你在我生命中,太多的感动。你是我的天使,一路指引我。无论岁月变幻,爱你唱成歌。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

  • 15、活动现场;活动一:分享感悟;小语准备分享以下感悟,请你帮助她补充和修改。

    读完《再塑生命的人》,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面对茫然无 cuò的海伦,莎莉文老师用耐心和爱心引导她,让她内心的花朵逐渐 zhàn放。最终海伦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她的故事告诉我,即使生活试图吞 shì我们的希望和勇气,____有坚定的信念和不的努力,____能战胜困难,实现自我超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茫然无 cuò

    zhàn

    吞 shì

    (A. xiè B. jiě)

    (2)、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 也 B、只要 就 C、虽然 但是 D、不仅 而且
    (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16、本次活动要邀请本班各科任课老师前来参加,请你拟写邀请函。[时间:10月 10 日上午10:00;地点:七年级(1)班教室]

    邀请函

  • 17、 准备阶段;有同学提议在黑板上题写“吾爱吾师”四个大字,已写出如下三字,还缺一个“师”字。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原则,选择合适的一项(   )

    A、 B、 C、 D、
  • 18、君子之交注重的是人的德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材料二】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无足复为鼓琴者。

    (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材料三】余在直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一日黎明,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 , 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衣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 此意尤可感已

    (选自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四】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公:指傅文忠。④巳:语气词。

    (1)、【材料一】中第(填序号)句不属于“交友”主题,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 , 所以应该删去。
    (2)、【材料四】的内容较难理解,请你帮助完善【材料四】的注释。

    张咏:宋朝初年名臣。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准出陕:

    寻根探源法:“及”本义是追赶上前面的人,并将其抓住。

    ⑵大为待:(填序号)

    查阅词典法:①器械、器具;②置办,准备;③具有,具备;④同“俱”,全,都,尽。(《古代汉语词典》)……

    ⑶准莫谕其意:同“喻”,

    成语推测法:不可理

    (3)、梳理这四则材料对“君子交友”的看法。
     

    圈画关键句

    分析材料内容

    提炼“交友”关键词

    【材料一】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曾子每日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信。

    真诚待友

    【材料二】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珍惜知音

    【材料三】

    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傅文忠见“我”的帽子破旧,便赠“我”五十金,嘱咐“我”换个新帽子过年。

    【材料四】

    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4)、你认为材料中的伯牙、傅文忠、张咏三人适合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
  • 19、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表达在生活中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话:。表达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意思时,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表明的态度是?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言:“。”
    (2)、《〈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其中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