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州高级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日期:2025-02-12 考试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9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kǎn)  疤(chuāng)  呜(yè)  至死不 (jiè) B、午(shǎng)   震(sǒng)   古(gèn)  然入梦 (hān) C、(zuò) 问 (jié)  育(pǔ)  家户晓(yù) D、辱(wū)   污(huì)  序 (zhì)  而不舍(qì)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这些谣言,我保持缄默,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不攻自破了。 B、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逸事,断章取义 , 终于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史记》。 C、不法分子无视消费者利益,只将牟取暴利作为他们的不二法门 D、老师每天在课堂上强聒不舍 , 力求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透彻明白,令学生们受益匪浅。
  •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观点不明确,我们需要提高思辨,善于从现象中提炼观点。 B、毕业在即,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C、志愿者不怕付出,当他们默默奉献爱心的时候,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D、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

二、综合性学习(共9分)

  • 4. 综合性学习。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它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喜迎新春”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介绍徽标】

    班委们想用“中华春节印”的标识图案(见上图)布置活动会场,请你为大家介绍它的构图特点及寓意。

    (2)、【习俗探源】

    春节的每一项传统习俗都有一定的起源和意义。例如: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请从下列春节传统习俗中选一个你熟悉的介绍其起源和意义。

    放爆竹、祭奠祖先、压岁守岁、拜年、贴春联、贴门神、贴倒“福”字。

    (3)、【撰写祝福】

    班里要统一印制明信片,请你在上面写一段不少于 30 字的春节祝福语给父母。(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 5. 古诗文默写。

    ①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③《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④《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 6. 阅读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③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④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本文开头用一连串问句,这些问句对议论起到哪些作用?
  • 7. 阅读

    贼道

    余显斌

    ①那年,雪很大,雪花一片一片向下拍。

    ②王小义坐在炉火前,伸着双手烤火。突然“啪”的一声,飞进一个纸蛋。

    ③王小义知道,买卖来了。

    ④王小义是盗,说白了,就是贼,身手很高,三十年来,没落过网。之所以如此,是他有一套周密的计划。王小义做贼,有踩探的,销赃的。生意做成,三七分成。

    ⑤没人担心王小义食言独吞,在贼界,王小义贼德很高,口碑甚好,从未发生此事。因而,谈起王小义,贼们都一翘手指,道:“王哥,高!”

    ⑥这次送信人在信中详细指出了银子所在地方,而且画了地图。当然,信中没有忘记告诫,自己那份,藏在月亮洞内,月明之夜,自己去拿。纸中,还包了一个玉饰,碧绿的玉鱼儿。信中特地嘱咐,偷了银子,把玉鱼儿放下。王小义火不烤了,也没心思坐了,出去了一趟。

    ⑦天很阴,雪花那个大呀,一团一团落下来,砸在雪地上,“噗噗”直响,但王小义走过,地上没一点脚印。王小义出去了一趟,证实了信息的准确性。当夜,一身白衣,出了门。

    ⑧银子整齐地码在那儿,一夜间,全转移了地方。当然,临走,王小义没忘了放下那个玉鱼儿。尽量满足同伙要求,是王小义另一贼道。

    ⑨第二天,王小又起得很迟,见没啥动静,走到街上去遛遛。

    ⑩城里,到处贴着告示。昨夜,县衙门所接受的救济捐款,和朝廷下拨的救济款,一文不留,被贼全部盗走。

    ⑪“听说,那银子放在一处极秘密的地方,怎么可能?”有人议论。

    ⑫“天哪,没有救济银子,几年大旱,没粮过冬,那还不把人饿死光。”又有人接口。

    ⑬王小义心里一惊,很是后悔。正常情况下,他只偷富户,不偷穷家小户,没啥可偷;也不偷官府,惹不得,弄不好会掉头的。

    ⑭王小义心情惶惶回了家,坐不是,站不是。

    ⑮下午,又有消息传出,贼已显了影踪:在藏银地方,发现了一个玉鱼儿,是县尉大人的饰品。县令一怒,捆了县尉,严刑拷打,不交银子,就交人命。

    ⑯王小义听了,窜到街上,随着看热闹的人流,涌向衙门。

    ⑰衙门外,人满为患。县尉跪在堂上,满身刑具,浑身是血。县太爷坐在堂上,咳嗽一声,对着县尉道:“你一生清明,口碑甚好,为什么做这样为人不齿的事?”

    ⑱下面,所有县民,议论纷纷,也纷纷点头。

    ⑲县尉没说什么,转过身,对着县民们跪下,一下下叩头,然后泪流满面道:“乡亲们,我有罪,没搞好治安,让贼偷了大家的救命银子。但,我绝不是贼啊。”

    ⑳县令笑了,呵呵的,一拍惊堂木,道:“你自夸清明,却如此卑鄙。来呀,大刑侍候。”一声令下,棍棒如雨,不一会儿,县尉晕倒地上。

    ㉑县令一挥手,让人将县尉提下去。

    ㉒一县百姓,也叹息着离开。

    ㉓第二天,县尉又被提上大堂,不待动刑,他抬起头,道:“大人,你给我几天期限,我一定把银子追回来,分文不少。”

    ㉔“好吧,把县尉大人的母亲接进县衙,县尉大人你免除了后顾之忧,好好捉贼吧。”说完,哈哈大笑。大家都明白,这是在扣人质,县尉是个大孝子啊。

    ㉕时间一晃,到了月半,县尉依然一筹莫展。那夜,在狱中,空中飞下一个纸团,教他这一句话,而且保证,一定会找到啊,可是至今没有音讯。

    ㉖正在长吁短叹,又一个纸团飞下,落在他手上。

    ㉗他拿起纸团,忙追出,外面,空空的,不见—人。

    ㉘那夜,明月如盘,高挂天上。月亮洞,黑幽幽一片,阴森可怖。一个人影,鬼魅一般,闪进洞,火则一亮,照着洞内银子,分明不像是四成,倒像十成。

    ㉙银旁,插一木牌,上写:贼亦有道,盗亦有德。

    ㉚黑影一惊,转身欲逃。一声锣响,一群差役拥上来,围住蒙面人。当头是县尉,抓住蒙面人面巾,一扯,一惊:那人,竟是县令。

    (节选自2010年1月《文学报》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文章多次出现“玉鱼儿”有什么作用?
    (3)、联系全文,分析县令这一人物形象。
    (4)、文章以“贼道”为题有什么含义?

五、诗歌鉴赏(共8分)

  • 8.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暗”和“明”的表达效果。
    (2)、有人曾评价陆诗的语言“晓畅平易,精练自然”。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六、文言文阅读(共17分)

  • 9. 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矣(详尽) B、连月不(天气放晴) C、则有去怀乡(国家) D、至若春和明(日光)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大观也/行道人弗受 B、则北通巫峡/康肃忿 C、感极悲者矣/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D、必曰/真无马邪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C、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D、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七、名著阅读(共6分)

  • 10.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伺候柴进回庄,A便说道:“非是大官人不留小弟,争奈官司追捕甚紧,排家搜捉,倘或寻到大官人庄上时,须负累大官人不好。既蒙大官人仗义疏财,求借些小盘缠,投奔他处栖身。异日不死,当以犬马之报。”柴进道:“既是兄长要行,小人有个去处。作书一封与兄长去,如何?”

    (1)、选段中的A是谁?
    (2)、A说的“官司追捕甚紧”指的是什么事?柴进口中的“去处”指的是哪里?

八、作文(共4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袁老有一句朴素的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中演绎青春的华章,科研的硕果敬献党和人民,毕生心血流淌在五谷丰登的广袤热土上!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的火炬翩翩起舞,情感的飞瀑一泻万丈……

    请以“把写进青春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拼搏”“乐观”“奉献”等;②文体自选;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不少于 55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