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成长的天空有时风和日丽,有时风雨交加;成长的道路有时鲜花似锦,有时荆棘遍布;成长的心情有时开心快乐,有时悲伤难过……在成长过程中,你是否经历了许多不一样的故事,激起了不一样的情感波澜?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目一:我的成长故事 题目二:在______中成长
写作提示:①如选题目二,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非遗文化迎开学,有趣有益有传承
王石川
①据媒体报道,在不少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中,非遗文化唱起了主角。或让孩子体验舞龙项目,或与孩子一道剪纸,做灯笼,还有的是让孩子观赏木偶戏,甚至有学校把非遗传承人请进学校,与孩子零距离交流,这场精神大餐不可谓不丰盛!
②解锁非遗文化,有很多种打开方式。当非遗走近青少年,青少年也会走近非遗文化;当非遗展现出独特魅力,青少年也会受到非遗奇妙之处的吸引,并在潜移默化中,对丰富而灿烂的非遗文化心生敬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存自豪。
③“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无论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需要保护好。我国是非遗大国,保护好非遗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也是一件非做不可的工作。
④保护非遗,关键在人。比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在这个过程中,非遗传承人扮演着重要角色。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3057人。另有数据显示,我国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经超过9万名。
⑤保护非遗,关键还在于后继有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非遗传承后继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也是“熏陶”出来的。让非遗文化进校园,走进孩子心灵,也许就能让孩子不知不觉爱上非遗,甚至成长为非遗传承人。
⑥此前,中国航天推出的“天宫课堂”,就在不少孩子心中成功播撒下科学的种子,照亮了孩子们梦想的天空。如今,很多学校在按下仪式感满满的“开学键”时,不约而同把非遗项目迎进校园,让非遗传承人亮出绝活,展现非遗魅力,效果同样可期。
⑦当然,不能指望非遗文化在“开学第一课”站上“C位”,就能收获无数“拥趸”;也不能奢望非遗文化一亮相,就能让孩子从此爱上非遗。非遗传承是一项需要长期做,用心做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技巧,也需要耐心,需要找到精准的切入点,也需要久久为功。由此,才能更好实现非遗文化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自信。
(选自2024年2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非遗文化,要积极培养传承人。 B、有数据显示,我国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近9万名。 C、让非遗文化进校园,可能会让孩子不知不觉爱上非遗,甚至成长为非遗传承人。 D、做好非遗传承需要技巧,也需要耐心,需要找到精准的切入点,也需要久久为功。(2)、文中第④段和第⑤段内容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3)、小文想推广电白区的非遗文化,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体验,给他提供三项建议。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在国人的血液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鞠躬尽瘁、qiè ér bù shě( )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担当的责任心,他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妇孺皆知。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bān lán,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锋芒毕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qiè ér bù shě (2)bān lán
(2)、文段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 B、妇孺皆知 C、当之无愧 D、锋芒毕露(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
4、默写古诗文。
(1)草树知春不久归,。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2)故园东望路漫漫,。 ,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正如《孙权劝学》中所说的:“ , 。”
(4)诗绘景,诗言志,诗传情,读诗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读王维《竹里馆》中的“ , ”,我们体会到诗人独自坐在竹林中的典雅风韵;读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 ”,我们眼前仿佛浮现笛声随风传遍洛城的情景。
(5) ,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
5、作文
有人说,朋友不是那个你随便和他说声“嗨”的人。朋友是一个可以给你依靠着 嚎哭的肩膀,是一口你放心把内心的痛苦往里倾注的井,是一排令你热情高涨的巨浪,是一双把你从黑暗和绝望中拉出来的手……你交过朋友吗?你从朋友那里得到过教益吗?你怎样看待朋友间的情谊?请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可以记叙你交友的过程,可以讲述朋友间感人的故事,也可以抒写对朋友的期盼,还可以谈你的认识。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定要写真情实感,不可胡编乱造。
③写须工整,文面要整洁。
-
6、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
7、下列选项的应对最为巧妙的是( )
学校举行:“迎新年”艺术节,晖晖准备在开幕式上表演小品。到他上场时,同学们掌声,不断。可是,他刚走上舞台,就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掌声瞬间停止,有的同学发出了笑声。这时,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瞬间,台下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开心地笑了。
A、节目主持人赶紧上场,报幕下一个节目先表演,让晖晖先去平复心情,过会儿再登台表演,请大家给晖晖鼓励的掌声。 B、节目主持人赶紧上场:小小的失误,并没有关系,请大家给晖晖热烈的掌声,相信他接下来会有精彩的表演。 C、晖晖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道:马上就到新年了,刚才我是先给大家拜个早年。接下来,我可就要表演喽。有大家热烈的掌声,我会表演得更好! D、晖晖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道:真是不好意思,我有点紧张。请再给我一次机会,给我一些鼓励,我会表演得更好。 -
8、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六十岁。 B、古诗词中常常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C、《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竺可桢,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本文选自《科学大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D、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等。
-
9、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骨骼 蟾蜍 飘移 深渊 B、驮着 汇聚 分裂 爆发 C、措施 致蜜 趋势 膨胀 D、携带 悲残 舒适 流逝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日三餐,往复循环,“盘中餐”熟悉又陌生。盘中可盛一饭一蔬,让我们体会家庭的温暖,理解稼樯的艰辛,回味故土的风情,感受文化的厚重。
请以《盘中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④不少于500字。
-
11、学习完《经典常谈》,班级举办读书分享会,你们小组分到了《〈史记〉〈汉书〉第九》一章。分享会上,请你从“作者”和“体例”两个方面向大家简要介绍《汉书》这一部国学经典。
-
12、根据《经典常谈》的内容,下列关于三传的说法和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公羊传》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 B、三传虽各个独立,却也大同小异。 C、《左传》迷信卜筮,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验;这却大大违背了征实的精神,而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 D、杜预作《春秋序》,论到《左传》,说“其文缓,其旨远”;“缓”是委婉,“远”是含蓄。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漫山黄叶深处寻
袁亚平
①深吸几口,空气中有淡淡的海腥味。时雨纷纷,点点滴滴注人心,激活了我的儿时记忆……
②竹制的篦子上抹一点菜油,将黑发银丝一并往后梳理,盘成髻,置上黑网套。深蓝色的斜襟布衣,青色的布裤,黑色的布鞋。衣衫整洁如洗。她是我的祖母。因为我的到来,祖母喜滋滋地在厨房忙着,灶膛里噼里啪啦燃着木柴,灶台上的铁镬热气腾腾,翻滚着桂圆。她抓一个鸡蛋,往镬沿轻轻一磕,快速掰开,那蛋清裹着蛋黄直溜而下,在沸水里凝固成白里透黄的一团,蛋香缕缕飘动。持一柄铜勺,将桂圆和鸡蛋盛在一个朱红的高脚碗。“圆眼打卵”,这是乡村待客的最高礼遇。
③我每年放暑假时才坐木制的轮船到祖母家去。今年刚回到老家,祖母就煮一镬番薯饭,盖一掀,香气扑鼻,馋死人了!祖母取了一个干净的瓷碗,用铜镬铲盛了一碗番薯饭,递给我。这碗番薯饭,番薯多,米粒少。番薯熟透了,一块块金红色的,又香又甜。我端着碗,风卷残云,很快见了底。桌上几盘菜,豆荚、茄子、青菜,这些都是祖母自己在后院种的。
④用手一抹嘴巴,我要去玩了。少时的我,对海边的黄华山充满了好奇心。
⑤那是瓯江口北岸,沿岸山上,每年秋深盛开野菊花,漫山皆黄。为此起名“黄花山”,“花”同“华”,“黄花山”后来成为“黄华山”。我看过了许公堡,又去码头,看船首描着大眼睛的渔船,看船尾摇着橹的小舢板……直到傍晚,才往回走。
⑥屋内有昏黄的光。一个光秃秃的灯泡吊在横梁下,临窗的木桌上,立着一盏玻璃置的煤油灯。老家供电不正常,断电时,就得点上煤油灯。晚饭是一碗番薯粥。祖母精打细算,为节省粮食,晚上吃粥。几个小碟,虾皮、泥螺、乌贼卵、白生。
⑦有些空闲了,祖母坐在小竹椅上,手摇一把蒲扇。我也拉了张小竹椅,坐在祖母对面,听祖母讲起家史。
⑧祖父为本地名医,蜚声乡里。有一年霍乱肆虐,乡亲多有染病,腹泻、呕吐、四肢痉挛冰冷,亡者甚多。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祖父毅然出诊,却不料也染病去世。顶梁柱倾倒,殷实之家顿时陷入困境。
⑨祖母面对这个沉重的家,搬出织机,开始织布匹和布带。晨鸡未鸣,她已起床,一天忙碌到黄昏。点着一盏菜油灯,灯芯突突的火苗,忽闪忽闪,那是生的渴望!祖母背着一袋自己织的布匹布带,搭坐下海的木帆船。木帆船借风力行驶,出瓯江口,到东海海面。风浪里,船猛烈颠簸,祖母吐得昏天黑地……十多天过去了,祖母挑了一担番薯丝,总算回家了。她的脸庞瘦了一圈,两只眼眶发黑。她到了洞头好几个岛屿,用布匹布带与当地人交换番薯丝。以物易物,最原始的交易方式,成了祖母和家人活下去的保证。
⑩几十年过去了,祖母支撑着这个家。扛锄头,上山种番薯;拿镰刀,下田去割稻;爬木梯,在园里搭瓜棚;系马篓,下海涂拾贝类……风里来,雨里去,多少苦,多少累。
⑪祖母用蒲扇帮我扑打脚边的蚊子,一脸的平静。这般苦都过来了,这世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⑫言及吃,祖母讲,潮涨吃鲜,潮落点盐。三寸喉咙深似海。言及做事,祖母讲,事干事干,靠自干。早起三日顶一工。事干着仔细,任何事都要做得比别人好。祖母讲,有理不用高声,坦坦荡荡做人。天塌落只箬笠恁大,不要委屈,没有抱怨。各人头上一片天,心好见得太平年。
⑬祖母起身,摸门边开关的线,拉一下,电灯亮了。她走进后面的房间,打开一个古式衣橱,对我讲:“这是你阿爷留下的:象牙签,青布匣,线装本的《本草纲目》。”还有一些线装书,也都是药书;锡盖,青花瓷的药罐,泛着幽光,沉默不语。这是我的祖父。尽管素未谋面,我闻到他的气息,感到他的脉动。
⑭后来,我在北京求学,继而留京工作。今年清明节,我妹妹去祭扫祖父祖母墓,拍了照片,发到我的邮箱。我看得真切,左为松林劲枝的图形,右有一行字:长松之下,当有清风。
(有删改)
(1)、文章的题目是“漫山黄叶深处寻”,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寻到了什么。(2)、行文回忆了与祖母相关的儿时记忆。细读全文,说说祖母给“我”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谈谈你对文末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垃圾:指无法利用、废弃的物品。
②垃圾食品:提供超过人体需要的热量、变成人体多余成分而影响人的健康的食品。
③垃圾快乐:获得短暂快感,却对自身无任何提升的快乐。越来越多的人们沉浸在垃圾快乐中,难以自拔。
材料二
①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有个高赞的答案:年轻人千万不能碰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
②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发现:有一样东西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难以戒除,它们是那些娱乐产品——游戏、八卦、直播等等。运行商开发这些产品不是为了“快乐”,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这些产品背后有强大专业的团队,他们会根据大众的心理,设计出一环扣一环的产品,能不断刺激你的神经,让你感到快乐、欲罢不能。它们默不作声地让你慢慢成瘾,一层“快乐”的糖衣之下,也许会有刹那甜蜜的错觉,一旦尝到了甜头,就会忍不住地想要更多,久而久之,它会让你快乐的阈值变高,没法用长时间的付出,来换取工作、学习、锻炼的快乐,而认为这都是些“无聊”的事情。除了让你爽的“电子毒品”,你实在无法再对其他东西感到快乐。这就跟靠吸毒来逃避生活没有任何的区别。
③为什么有人会沉浸于“垃圾快乐”中不能自拔呢?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反馈时间越短越容易获得快感就越容易上瘾。你玩一会儿游戏,马上就能获得爽感,看一个搞笑短视频,马上就能哈哈大笑。情绪带来的快感,让人忍不住上瘾,这么舒服的事情,谁愿意舍弃呢?
④“垃圾快乐”就像快餐,简单好吃,长期吃下去却会拖垮你的身体。刷“垃圾快乐”一时爽!一直刷“垃圾快乐”你就废!“垃圾快乐”,让你的意志迷失,你终将尝到它带来的苦。
材料三
①家长怎么做,才可以避免孩子迷恋“垃圾快乐”呢?
②1家长多陪伴孩子。其实孩子之所以会迷恋“垃圾快乐”,很多是因为家长陪伴孩子太少,孩子想和家长亲近,但是找不到家长,孩子就会把这种感情寄托在这些“垃圾快乐”上,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及时满足孩子,而且还能让孩子暂时忘记些烦恼。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远离“垃圾快乐”,必须从陪伴孩子开始。
③2家长以身作则。要不想让孩子沉迷“垃圾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守着孩子的时候不要玩游戏,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
④3家长要创造环境,把孩子的时间充实起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渐渐帮助孩子摆脱“垃圾快乐”。
⑤4家长给孩子定时定量。其实这些“垃圾快乐”也不是说一点不能接触,可以适当接触但是不能沉迷。所以允许孩子接触“垃圾快乐”时要给孩子定时定量,规定时间和内容,一旦到了规定的时间,就要立马结束。
(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获得短暂快感,却对自身无任何提升的快乐是我们所说的“垃圾快乐”。 B、一切娱乐产品——游戏、八卦,直播等都属于“垃圾快乐”。 C、家长避免孩子迷恋“垃圾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守着孩子的时候不要玩游戏、玩手机,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 D、人一旦习惯了“垃圾快乐”,就很难去做一些“无聊”的事情,比如:工作、学习、锻炼。(2)、请你分析材料三,说说孩子为什么会迷恋“垃圾快乐”?(3)、你的同学小乐最近沉迷于一款手机游戏。请你结合以上三个材料,联系生活,劝说小乐不要沉迷电子产品。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水益涩① , 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③ , 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有删改)
【注释】①涩:不通畅。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③陇:同“垄”。④牧竖:牧童。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缘溪行/大道之行也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C、止药师寺/笑而止之 D、欲问地所历名/欲穷其林(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2)越二岭,首有亭当道。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涉 溪 水 四 山 回 环 遥 望 白 蛇 蜿 蜒 下 赴 大 壑 盖 涧 水 尔。
(4)、结合【甲】【乙】两文所写的景象,概述两文在写景手法上有何不同。(5)、根据【甲】【乙】两文,简要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并说说两文共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创建丝路“新奇内容”全方位感知丝路艺术
①继“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24年度巨制“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即将开启。本次展览主要呈现陆上丝绸之路东段的艺术。展览主题结构分为五个篇章,为丝路文明在艺术展览中的呈现,提供全新的艺术诠释样本。
②“一切创新举措,都旨在能为观众提供一次得以深刻感知丝绸之路艺术魅力的观展机会,更是行业内外都不可错过的一次‘丝路艺术’全场景大观。”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说。
(1)、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2)、请你采访新闻中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馆长,根据下面的采访提纲设计采访问题。采访对象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采访目的
了解“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的内容、特点、价值和意义
采访问题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jiǎo jié的月光总是给人以无限的 , 她能让人忆起许多美妙的往事,对着今晚的月光我思绪纷纷,任由思想冲破现实的种种jī bàn。月光可以 地洒在我脸上,一如泼下一地的碎银。树叶在光影中闪动,如qīng gē màn wǔ的少女,亦奔放亦含蓄。这一轮皓月生生不息、穿越古今,依旧悠然地悬挂在碧空之上, 着世间万物。不但我赞叹月光的纯洁,更赞美它普照万物的博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jiǎo jié(2)jī bàn(3)qīng gē màn wǔ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遐想 毫无顾忌 映照 B、妄想 毫无顾忌 映照 C、妄想 恣意妄为 照应 D、遐想 恣意妄为 照应(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我赞叹月光的纯洁,而且赞美它普照万物的博大。 B、我不但赞叹月光的纯洁,更赞美它普照万物的博大。 C、不但我赞叹月光普照万物的博大,更赞美月光的纯洁。 D、我不但赞叹月光普照万物的博大,更赞美月光的纯洁。 -
18、默写古诗文。
(1)青青子衿,。纵我不往,?(《子衿》)
(2)参差荇菜,。窈窕淑女,。(《关雎》)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 胡为乎泥中?(《式微》)
(6)诗人常常借景抒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情感,如《蒹葭》中以“ , ”中的蒹葭、霜等景物渲染出萧索的氛围,烘托所思不见的怅惘;又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 , ”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
-
19、若想提高DeepSeek对苏轼风格词作的仿写能力,使用者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苏轼作品范本,以下是小文整理的苏轼作品,请你一起参与。
苏轼作品
经典名句
《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1)?(2)。
《江城子·密州出猎》
(3)。鬓微霜,(4)!
《水调歌头》
(5) , 千里共婵娟。
《定风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6)。
共性情感(7)
-
20、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或喜或悲,或感动,或愧怍,或难堪……
请以“ 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记录生活中刻骨铭心的时刻。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 500 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助手
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灯亮起”“破茧成蝶”……
⑶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