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正确规范地书写下面的汉字,并填空。
         周

    上面的汉字中,“”是三面包围的字,这样的字我还能再写出两个:

  • 2、看拼音,写词语。

    táo  huā

    yóu    jú

    tián  cài

    bō    wén

    mín   zú

    tuán yuán

    qián  bì

    sēn   lín

    hé   lì

    shǐ  jìn

  • 3、习作。

    花儿悄悄绽放,蜜蜂跳着圆圈舞……自然界非常奇妙,每天都在变化,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许多新发现。请以“我的新发现”为题,写一篇350字左右的习作。

  •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放飞蜻蜓

    佚 名

    ①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②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③“吃露水。”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④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jié jué),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⑤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⑥“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⑦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了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这样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⑧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征询小伙伴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根据名人故事编写)

    (1)、读一读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完成表格。

    蜻 蜓

    身体部位

    特点

    功 能

    吃的食物

    尾巴

    一节一节的,

    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等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等

    眼睛

    很大,结构很复杂,由构成

    可以看清

    (2)、小语做了一张关于蜻蜓的资料卡。请你仿照资料卡中画线的句子帮他把空缺处补充完整。

    资 料 卡

    蜻蜓是除害能手。一只成年蜻蜓一小时可以吃40 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这是多么大的功劳!

    。蜻蜓飞行时,上下快慢能控制自如,还能做急转弯、空中悬停等高难度动作。不仅如此,有的蜻蜓可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飞行,连续飞行距离可达几百千米。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陶行知向孩子们详细地介绍蜻蜓是为了夸耀自己知识多。 B、孩子们放飞的不仅仅是蜻蜓,还有爱心和对生命的尊重。 C、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捉蜻蜓、放蜻蜓、讲蜻蜓的经过。 D、第⑦自然段中“据说”一词可有可无,即使删掉也不会改变句意。
    (4)、小明看到小伙伴在捉蜻蜓,想劝他们不要捉,你能帮他劝一劝吗?请写一写。

    小伙伴们,

  • 5、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养蚕观察记录表

    生长阶段

    外形特征

    (1)

    (2)

    (3)

    扁圆形,先是浅黄色,最后变成紫黑色

    不动

    不吃

    8天

    幼虫

    圆筒形,有节,青白色

    爬行

    吃桑叶

    35天

    纺锤形,褐色,有节

    受刺激才动

    不吃

    13天

    白色,有翅膀,像蝴蝶

    不会飞,但会扇动翅膀移动

    不吃

    8天

    【材料二】

    养蚕观察日记

    ×月×日 星期五 晴

    蚕宝宝们在一天天地长大,它们已经脱去了那身紫黑色外衣,换上了青白色外套。它们的胃口可好了,如果你仔细听,还能听到它们吃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呢!它们的嘴就像锯齿一样,所到之处,桑叶都被锯得凹凹凸凸。有的蚕宝宝很调皮,干脆直接从桑叶中间挖个大窟窿。

    (1)、观察记录表中的(1)——(3),它们分别指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选一选,填在表格中。(填字母)
    A.进食情况       B.活动情况         C.生长周期
    (2)、下面的图片分别是哪个生长阶段的蚕?请把对应的字母写在括号里。

    A.卵        B.幼虫        C.蛹      D.蛾

    (3)、读观察日记,我知道这篇日记写的是蚕的(    )阶段。
    A、 B、幼虫 C、 D、
    (4)、阅读两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观察日记中的画线句把蚕当作人来写,把它外表的改变说成是换衣服,十分生动有趣。

    ②阅读观察记录表可知,在蚕的四个生长阶段中,“卵”和“蛹”不会动。

    ③作者观察得可真仔细,不仅用眼睛看,还用耳朵听,所以能把蚕宝宝的变化写得细致生动。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百花仙子们在不同的时间点尽情地展现自己。凌晨四点,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下午三点,欣然怒放;五点,紫茉莉……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
    (2)、诗能绘景。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涧春天的幽雅景致。
  •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照样子,仿写其他花开的样子)
    (2)、下面的句子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小明把水往量杯里一到,立刻升起来了水位。小明看见水没有满,又继续,实验开始了,水位越升越高。

    (3)、照样子,根据图片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例: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花钟》写了各种花盛开的时间,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画面感。 B、《蜜蜂》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该文选自他的著作《昆虫记》。 C、《小虾》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D、关键语句不可能出现在一段话的中间位置。
  • 9、下列最适合概括本段大意的关键句是(    )

    ①有的植物会借助风的力量传播种子,繁衍后代。②风是无处不在的,热带雨林的风成了种子旅行的“免费车”。③例如兰花的种子像微尘一样细小,风可以带它们到森林中的每个角落。④还有一些乔木,它们的种子也可以随风飞到四周。

    A、 B、 C、 D、
  • 10、下列句子不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一项是(    )
    A、蜘蛛正迈着灵活的腿行走在细长柔软的网上。 B、桂花开放时,整个学校都浸润在悠悠的桂花香中。 C、柳树的枝条那么细长,那么柔嫩,仿佛春姑娘的辫子。 D、小麻雀在窗外的树枝间跳来跳去,其中一只正用嘴梳理着羽毛。
  • 11、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句中加点字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寒冬时节,万物都沉静了下来,只有梅花迎风放。

    A、 B、 C、 D、
  • 12、读语段,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春天来了,小河xǐng了,各种花儿zhēng qí dòu yàn , 散发出fēn fāng的气息,引来了许多 kūn chóng。蝴蝶开始zhǎn shì自己mí rén的舞姿。蜜蜂也忙碌起来了,它们有很强的biàn rèn方向的能力,就算yán tú都是mò shēng 的景物,也能zhǔn què wú wù地回到家。

  • 13、习作。

    读了中外寓言故事,如果让你穿越其中,你最想遇见哪个角色?你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奇妙的故事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个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吧。

    要求:①书写工整。②语句通顺,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语。③350字左右。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狐狸和山羊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井又深,井壁又滑,他爬不上去,只好待在井底。一只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

    狐狸觉得机会来了,便极力赞美井水好喝,劝山羊赶快下来喝个痛快。一心只想喝水的山羊信以为真,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才发现自己上不去了,于是不得不与狐狸商议出井的办法。

    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扒着井壁,再把角竖直了,我踩着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山羊的后背,跳到他的角上,然后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离开。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得意扬扬地对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选自《伊索寓言》,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以狐狸为主角梳理故事情节,完成思维导图。

    (2)、读画横线的句子,想象山羊当时的神态和语言,填一填。

    山羊地说:“

    (3)、在山羊与狐狸商议时,狐狸说的离开井底的办法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下列对这则寓言故事的理解,正确的有(多选)(    )
    A、狐狸口渴极了,想要喝井里的水,所以不假思索地跳进了井里。 B、狐狸想引诱山羊下井,然后利用他离开井底,所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 C、狐狸认为山羊的头脑和胡须一样完美,但视力不太好,所以没看清出口。 D、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前要考虑清楚结果,不要听信别人的花言巧语。
    (5)、寓言故事能启发我们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请结合寓言劝说下图中的小朋友:“

  • 15、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收录了众多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寓意深刻,反映了社会的百态和人生的万象,中国古人的智慧也在其中得以鲜明呈现。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瑰宝。相传《伊索寓言》是后人汇集整理的,其中大部分寓言可能为伊索本人所作。故事简短精练,刻画的形象鲜明生动,主要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

    《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代表作。他的寓言基本都用诗歌的形式写成,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常借动物和植物的形象,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刻画社会上各种人物的复杂性格。

    (1)、读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个故事是《》《》《》。
    (2)、小语同学想根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里的内容制作读书卡片,下面的读书卡片更加适合。(填序号)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卡片
    故事名称:                          
    故事简介:                          
    悟出的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卡片
    故事名称:                          
    好词佳句:                          
    故事内容:                          
     
    (3)、小语同学说《农夫和蛇》这个故事出自古希腊文学,我如果想阅读应该选择(    )
    A、《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B、《伊索寓言》 C、《克雷洛夫寓言》
    (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伊索寓言》主要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而《克雷洛夫寓言》基本用的形式写成。
    (5)、你一定看过许多课外书,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推荐给朋友阅读。

    好书推荐

    作品名称:

    作品简介:

    推荐理由:

  •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能告诉我们许多道理。耕者守株待兔的结果是。(用原文回答)

  • 17、读一读,注意加点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1)、妈妈看到脏乱昏暗的卧室,不禁皱起了眉头,拉开窗帘:“快起来收拾一下房间,真是脏极了!”

    :“你去哪儿了?可真是急死我了。”

    (2)、“真的,我们的队员取得了冠军!”同学们都兴奋地叫起来

    “这个暑假我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妹妹

  • 18、下列关于寓言故事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公好龙》让我知道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B、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C、《伊索寓言》包含很多伊朗的民间故事,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 D、《克雷洛夫寓言》是德国杰出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
  • 19、三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本单元的课文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语:《陶罐和铁罐》中的铁罐傲慢无礼,常常奚落陶罐。 B、小文:《池子与河流》中的池子享受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 C、小聪:《鹿角和鹿腿》中的鹿是在其认为难看的鹿腿的帮助下才脱离险境的。 D、小明:《鹿角和鹿腿》一文对鹿心理的描写很细腻,三次写到了鹿的自言自语。
  • 20、下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位学者说:“人要拓宽自己的视野,不能做井底之蛙。” B、在这支乐队中,有的人只是在滥竽充数,并没有真本领。 C、他在学习书法时,总是邯郸学步,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D、我们不能总是杞人忧天,担心一些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