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语段,看拼音,写词语。

    梁山108位好汉个个让人印象深刻。喜欢他们不惧他人耻笑、活出自我的飒爽,喜欢他们dòng xī一切阴谋诡计的聪慧,喜欢他们做事不 tuō lā的作风,喜欢他们zhí jié liǎo dàng的坦率。读《水浒传》时,我的xiōng táng“燃烧”了起来,一个个重情重义的好汉仿佛出现在我的眼前。

  • 2、小语是一位集邮爱好者。我们一同来欣赏他的集邮作品,并完成练习。
    (1)、这四张邮票分别代表的故事是(    )
    A、桃园三结义      舌战群儒      秋风五丈原      三英战吕布 B、桃园三结义      借东风      三顾茅庐       单刀赴会 C、三国鼎立      三顾茅庐      舌战群儒       温酒斩华雄 D、三顾茅庐      舌战群儒      温酒斩华雄      桃园三结义
    (2)、第二、第三张邮票中的主要人物是(    )
    A、刘备 B、孙权 C、周瑜 D、诸葛亮
  • 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①⋯⋯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②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③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④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仔细读片段,给借箭过程排序,并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绳索连船

    排船受箭

    调转船身

    靠近曹营

    顺利回程

    (2)、联系全文,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用合适的词语填写思维导图。
    (3)、在“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这句话中,“虚实”一词难以理解,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军的实际兵力情况 B、敌军的作战计划 C、敌军是否真的进攻 D、敌军将领的性格特点
    (4)、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后来还要掉头?(多选)(    )
    A、船一字摆开,可以增加受箭面积,确保箭的数量多。 B、为了让曹军看清楚东吴军队的阵势之大,以产生畏惧之心。 C、掉头可以让船的两面都受箭,以增加箭的数量。 D、有利于保持船的平稳,也为借箭成功后离开节约了时间。
  • 4、回顾课文《草船借箭》的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并补全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 5、下列句子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B、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C、十万支箭,三天造得成。 D、十万支箭,难道三天造得成?
  • 6、下列词语中,与“神机妙算”的感情色彩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足智多谋 B、运筹帷幄 C、料事如神 D、老奸巨猾
  •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子(wàn) B、毛(lín) C、相(céng) D、(nǔ)
  • 8、读语段,看拼音,写字词。

    周瑜dù jì诸葛亮的才干,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在鲁肃sī zì拨来的二十条船上放好草把子,再用青布幔子zhē起来,趁清晨大雾逼近cáo军的shuǐ zhài nà hǎn , 并léi gǔ , 以此借得十万多支箭。

  • 9、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选段,完成练习。

    ①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②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强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③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④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选自第四十回,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拿起箸来:联系下文可知,“箸”指“筷子”。 B、沉甸甸的不伏手:结合生活经验可知,“不伏手”是说“不称手,不好用”。 C、拣了一碗鸽子蛋:据字面意思可知,“拣”的意思是“拾”。 D、“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中“端”的意思为“用手平拿着”。
    (2)、阅读选文,梳理下列人物在被刘姥姥逗笑时的表现。
    人物表现图
    (1)黛玉(2)贾母(3)
    (4)(5)(6)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用手指着凤姐儿,说不出话来
     

    这是对众人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刘姥姥说完“自己却鼓着腮不语”,此刻,她心中可能在想:
  • 10、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红(yīng) B、脚(zhí) C、喇喇(huō) D、(chāi)
  • 11、围绕“汉字”专题,班级召开“汉字的魅力”主题班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富有诗意的开场白,100字左右。
  • 12、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完成练习。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李。“李”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类 别

    内 容

    来源

    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罚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理”为姓氏。后来的“李”姓大多来源于此。唐代时,“李”为国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鲜于的武将,因立功被皇帝赐“李”姓。

    历史名人

    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汉代的李广抗击匈奴,威名远扬;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唐代的李白被誉为“诗仙”;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位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明代的李时珍编写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近现代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现状

    据统计,2018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个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结论

    (1)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有些姓氏改为“李”姓,这可能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2)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词人李清照、医药学家李时珍、革命先驱李大钊……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排名第二。

    (1)、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阅读报告,完成思维导图。

    (2)、在进行研究时,除了查阅书籍和询问身边人,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
    (3)、根据研究报告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李”为国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鲜于的文官,因立功被皇帝赐“李”姓。

    ②隋代的李冰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 13、书法欣赏。图一是南朝智永楷书《千字文》(局部),图二是明代文征明行草《千字文》(局部),请从中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作品,作简要评价。
    图一图二

    我喜欢图

  • 14、小语想了解一下关于人物“姓氏”的研究,看到下列关于研究报告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研究报告的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 B、写研究报告时要写出研究目的,写清楚研究方法。 C、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 D、研究报告必须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起因四个部分。
  • 15、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刻在龟甲上的文字,主要在战国时期使用。 B、在汉字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C、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D、我国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
  • 16、下列关于汉字不同艺术形式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是印章,使用的字体多为篆体。 B、②是扇面,上面的字要从左往右读。 C、③是剪纸,可以贴在窗户上。 D、④是匾额,一般挂在门上作装饰。
  • 17、阅读叶圣陶的《藕与莼菜》片段,完成练习。

    ①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

    ②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让人觉得很健康;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那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在家乡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这是清晨的画境里的重要题材,倘若涂满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洗濯得这样洁白,才挑进城里来。    

     (选自《叶圣陶散文》,有删改)

    批注:作者运用了____描写,突出乡人的____特点。

    (1)、作者用哪些人物、事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故乡新秋图?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2)、完成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批注。
    (3)、认真阅读短文,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作者之情。
  • 18、根据课文《梅花魂》的内容,完成填空。
  • 19、“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与这句话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 B、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C、这清白的梅花,不是能玷污的。 D、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 20、小语看到一段很棒的文字,他将不认识的字加了点,请你选出正确的读音。

    奶奶当年在(mǎ mā)头送我时,(zhèn zhèng)重地递给了我一块绣着梅花的手(juān juàn) , 她说希望我像梅花一样,有坚韧、高洁的(dǐng bǐng)性。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很小心地保存着,没有让它受到一点(zhān diàn)污。这块手绢代表着奶奶对我的期望,也蕴藏着我对奶奶的(quàn juàn)恋。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