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再选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A.登上领奖台       B.追悔莫及      C.如愿以偿

    我选

  • 2、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人物与平时表现不同的一项是(    )
    A、爷爷待人热情极了,往常他不管见到谁都高兴地打招呼,今天却少言寡语。 B、听到自己没有获奖的消息,小语脸上喜悦的神情突然消失了,转而变得悲伤起来。 C、以前我犯了错,妈妈都会和颜悦色地教导我,可是这次她的脸上不再有温柔的笑容了。只见她脸色阴沉,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似的。 D、妹妹特别怕狗,每次见到小狗都要躲在我身后。可是今天,她看见小狗,竟然欢天喜地地跑到小狗跟前,和小狗一起玩。
  •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B、阅读时通过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只能从外在的动作、神态这两方面感知到。 D、阅读时通过抓关键的字、词来体会人物的内心。
  • 4、把下面的散文诗按照正确的格式,认真地抄写在右边空白的框里。

    纸 船(节选)

    【印度】泰戈尔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

    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向前。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 5、唐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的爱国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文天祥等。采风小组想借此次采风活动搜集唐宋爱国诗词,并对诗词中的爱国情怀作对比研究。
    (1)、下列诗词中,不是他们本次搜集的对象的一项是(    )
    A、陆游《关山月》 B、文天祥《正气歌》 C、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D、岳飞《满江红》
    (2)、采风小组想要写一份研究报告,请你帮他们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 6、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诗眼”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这首诗的“诗眼”是(    )
    A、 B、 C、 D、
    (2)、“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的意思是(    )
    A、春天 B、美的时光 C、年轻的朋友 D、春天的歌
    (3)、以下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写了“喜”。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得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现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喜不自禁的样子。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4)、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泪水包含着(多选)(    )
    A、国家平定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 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 D、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5)、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可以体会人物的内心,请你阅读诗歌,分析诗中人物的表现,完成下列任务。

    ①【品人物动作】如果家人看到杜甫“涕泪满衣裳”,问他为何这般状态,杜甫会怎样回答呢?

    ②【名句赏析】“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抓住人物描写,分析杜甫此时的情感。

  • 7、读古诗,提取信息,填写思维导图,初步感受诗情。
  • 8、了解诗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 B、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唐代著名爱国诗人,中兴四大家之一。 C、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后写下的。
  • 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比
  • 10、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磨破) B、遗民泪尽胡尘里(黑色的沙尘暴) C、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D、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快要天亮)
  • 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北(jí) B、满衣(shang) C、阳(xiāng) D、(rèng)
  • 12、读语段,看拼音,写字词。

    杜甫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tì泪如雨,陆游望着被胡人侵占的三山五yuè的伤心yí hàn , 王昌龄在边关雪山的铮铮誓言,都表达了中华儿女浓浓的爱国情怀。

  • 13、阅读吴承恩的《西游记》选段,完成练习。

    ①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②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③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地把他压住。    

     (选自第七回,有删改)

    (1)、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庄尊”一词的意思是(    )
    A、不正经 B、正经、庄重 C、假装能干的 D、放心、不担心
    (3)、对于孙悟空,人们往往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个大胆、富有反抗精神的英雄人物,也有人认为他是个不自量力、争强好胜的顽劣泼皮。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 1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裂(bìng)       书(kǎi) B、意(suì)      刻(juān) C、猴(ní)       顽(liè) D、目(mín)      泉(jiàn)
  • 15、请你参加学校开展的“名著竞读”活动。

    仿照示例,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完成人物小卡片。


    姓名:鲁智深

    绰号:花和尚

    武器:水磨禅杖、戒刀  

    人物性格:疾恶如仇、豪爽刚直、粗中有细

    主要事迹: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

    姓名:

    绰号:

    武器:

    人物性格:

    主要事迹:

  • 1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景 阳 冈(节选)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批注:这句话把____比作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1)、片段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你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两个人物:
    (2)、梳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过程,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3)、完成对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批注。
    (4)、片段选自古典名著,下列阅读名著的方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借助资料掌握更多相关信息。 B、联系上下文猜测难懂的语句。 C、观看电影、电视剧,可以不用看书。 D、对于较难理解的语句,大致了解即可。
    (5)、片段选自《景阳冈》,对文中的武松,同学们有不同的评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我:

  • 17、《景阳冈》一文中“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这句正如俗语所说(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C、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 18、对“武松道:‘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中武松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不想在你的家里住宿”。 B、武松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他对别人的怀疑之深。 C、朗读武松说的话时,语气上扬,表现出惊讶的感情。 D、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 1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店家给武松了一碗酒。(倒、斟) B、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为什么) C、明早却来理会。(不理会) D、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凡是)
  • 20、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靠(yǐ)       碗(dié)     起(chāo) B、拿(qín)    骨(lì)      下(kuà) C、跄(niàng)    哮(páo)    雳(pī) D、(chuí)  血(bó)       一(jīn)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