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电池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单晶硅和铜、锗、镓等的化合物常作为制备太阳能电池的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镓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是
    (2)、四氯化硅属于晶体,硅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3)、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产生该变化规律的原因是

    GeCl4

    GeBr4

    GeI4

    熔点/℃

    -49.5

    26

    146

    沸点/℃

    83.1

    186

    约400

    (4)、比较键角∠HNH:H2N−NH2中的−NH2H2N−NH3+中的−NH3+(填“>”、“<”或“=”),请说明理由
    (5)、下图为铜的某种氯化物晶胞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物质的化学式是。原子坐标参数可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图中各原子标参数分别为A(0,0,0);B(0,1,1);C(1,1,0);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②晶胞中C、D两原子核间距为298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 则该晶体的密度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 2、铜离子可与含N、含O的微粒形成多种结构。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氨水可最终形成如图所示的配离子。

    (1)、图中微粒的化学式为。关于该微粒说法正确的是

    A.1mol该微粒中有22mol共价键

    B.该微粒中的N、O原子构成了立方体结构

    C.电负性N>O>H

    D.该微粒中可与溶剂水分子形成氢键的只有N、O原子

    (2)、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区。铜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A.s区     B.p区     C.ds区    D.f区

    (3)、Cu2+无法与BF3中的B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因是
    (4)、Cu2+可形成如图所示晶体。该晶胞中负离子为CN , “连接”着每一对相邻的Fe3+与Cu2+(部分示例位置已用箭头标出)。

    ①该晶体中距Fe3+最近且等距的Cu2+个。

    ②已知相邻的Fe3+与Cu2+核间距为apm,则相邻的Fe3+与K+核间距为pm。

    ③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3、回答下列问题:
    (1)、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分子式是;有个手性碳原子。
    (2)、已知熔融的BeCl2不导电,则BeCl2属于晶体,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3)、氨水是一种速效氮肥:

    ①氨水中存在种氢键,氨极易溶于水的原因是

    ②氨水中含有配位键的粒子有H3O+和X,则X离子中形成的配位键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 , X离子能否作为其他配合物的配位体(填“能”或“否”)。

  • 4、氯乙酸(CH2ClCOOH)是重要的分析试剂和有机合成中间体。一种制备氯乙酸的方法为CH3COOH+Cl2I2ClCH2COOH+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COOH分子中σ键数:π键数=6:1 B、ClCl键比II键的键长更短、键能更小 C、ClCH2COOH的酸性比CH3COOH更强 D、ClCH2COOH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的结构如图所示,Fe2+的配位数为4 B、气态SeO3分子的键角小于SeO32离子的键角 C、AlF3的沸点(1040℃)高于AlCl3(178℃)的沸点,主要与晶体类型有关 D、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在水中的溶解度
  • 6、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但类推出的结论需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A、Al(OH)3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Be(OH)2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 B、SO2是“V形”分子,则O3是“V形”分子 C、NH3中N原子采用sp3杂化则PH3中P也采用sp3杂化 D、工业制Mg采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则工业制Al也可采用电解熔融AlCl3的方法
  • 7、十九世纪初,科学家用氰酸银(AgOCN)与NH4C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尿素[CO(NH2)2]实现了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合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电子式为 B、电负性:C<O<N C、氰酸铵与尿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D、尿素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 8、关于反应NCl3+3H2O=NH3+3HCl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Cl3属于非极性分子 B、H2O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强于氢键 C、NH3的VSEPR模型和空间结构一致 D、HClO的电子式为
  • 9、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A、基态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B、甲醛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C、用电子式表示 HCl的形成过程: D、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的负极反应式:O2 + 2H2O + 4e-= 4OH-
  • 10、以下各组物质在发生相应变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完全相同的是
    A、蔗糖溶于水和HCl气体溶于水 B、金刚石熔化和金属铁熔化 C、AlCl3升华和液溴挥发 D、食盐粉碎和冰粉碎
  • 11、以下化学与生活、科技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春节夜空绽放的璀璨烟火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B、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战袍”内层添加石墨烯片用于保暖,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C、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竖披发青铜人中含有金属铜,铜单质为一种晶体 D、深藏于我国南海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12、研究CO2的综合利用、实现CO2资源化,是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已知25101kPa时,CH4COH2的燃烧热如下表:

    可燃物

    CH4

    CO

    H2

    ΔH/kJ·mol-1

    890.3

    283.0

    285.8

    ①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kJmol-1

    ②催化重整过程还存在积碳反应:CH4(g)C(s)+2H2(g) , 催化剂的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适当通入过量CO2可以有效缓解积碳,结合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③相同时间内测得选用不同催化剂时CH4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ⅰ、a点所处的状态化学平衡状态(填“是”或“不是”)。

    ⅱ、CH4的转化率:c>b , 原因是

    (2)、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的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CH4直接转化成乙酸。

    ①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250300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②为了提高该反应中CH4的平衡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写出两种)。

    (3)、在电解质水溶液中,CO2可被电化学还原为CO。在三种不同催化剂(a、b、c)上CO2电还原为CO的反应进程中(H+被还原为H2的反应可同时发生),相对能量变化如图。由此判断,CO2电还原为CO从易到难的顺序为(用a、b、c字母排序)。

  • 13、纳米碳酸钙又称超微细碳酸钙,可改善塑料母料的流变性,提高其成型性。实验室用电化学法模拟制备纳米碳酸钙装置如图所示。

    (1)、若固体X为CaCO3粉末,装置A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2)、装置B是用于吸收阳极生成的气体,可盛装(填试剂名称)。
    (3)、由图可知离子交换膜的类型是交换膜,工业上气体Y的用途是。(写一种即可)
    (4)、实验开始后,需先电解一段时间,待阴极室溶液的pH>13后,再通入CO2。需先电解的原因是;若通入CO2过快,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5)、通入CO2气体生成纳米碳酸钙的离子方程式为
    (6)、产品中钙含量的测定:称取样品2.00g , 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HNO3溶解,移入容量瓶中配成250.00ml溶液,移取25.00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钙红指示剂,用0.1000molL1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并用力摇晃,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为止,记录三次标准液的用量分别为26.50mL23.05mL22.95mL ,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a2++H2Y2=CaH2Y)

    ①产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②以上测定的结果与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40%)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是。(填序号)

    A.滴定终点时速度太快

    B.所取用的样品未充分干燥

    C.制得的产品中含有少量Ca(OH)2

  • 14、以钛白渣(主要成分为FeSO4 , 含有少量MgSO4TiOSO4)为原料,生产氧化铁黄(α-FeOOH)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KaHF=3×104KspMgF2=9×109

    (1)、“溶解”时,TiOSO4发生水解生成难溶于水的TiO2xH2O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除杂”时,加入过量铁粉的作用除了防止Fe2+被氧化外还有
    (2)、常温下,实验测定滤液①的pH=2cMg2+=1.0×105molL1 , 则滤液①中cHF=
    (3)、实验室用如图1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模拟制备FeOOH的过程操作如下:

    ⅰ.

    ⅱ.关闭止水夹,一段时间后,打开K3

    ⅲ.当乙中pH=6.0时,关闭K1K3 , 打开K2 , 通入空气。溶液中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①将操作i补充完整:

    ②pH≈4时制得FeOOH(如图2所示)。0-t1时段,pH几乎不变;t1-t2时段,pH明显降低。结合方程式解释原因:

    (4)、合格氧化铁黄的色光度值范围为―0.5~0.5,氧化过程中溶液的pH对产率、色光度的影响如图所示,氧化时应控制pH的合理范围是 , pH过大会导致产品的颜色变黑,可能含有的杂质(填化学式)。
  • 15、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下列物质都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储氢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氢化钠(NaH)是一种常用的储氢剂,遇水后放出氢气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还原剂为
    (2)、钛系贮氢合金中的钛锰合金具成本低,吸氢量大,室温下易活化等优点,基态锰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3)、NH3BH3(氨硼烷)具有很高的储氢容量及相对低的放氢温度(<350℃)而成为颇具潜力的化学储氢材料之一,它可通过环硼氮烷、CH4H2O进行合成。

    ①上述涉及的元素H、B、C、N、O电负性最大的是

    ②键角:CH4H2O(填“>”或“<”),原因是

    (4)、咔唑()是一种新型新型有机液体储氢材料,它的沸点比()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5)、氢气的安全贮存和运输是氢能应用的关键,铁镁合金是目前已发现的储氢密度最高的储氢材料之一,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距离Mg原子最近的Fe原子个数是

    ②铁镁合金的化学式为

    ③若该晶胞的晶胞边长为dn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 则该合金的密度为gcm3(1nm=1.0×107cm)。

  • 16、化学上常用AG表示溶液中的lgcH+cOH-。25℃时,用0.1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0.100mol·L-1的HNO2溶液(20.00mL),滴定过程中AG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的pH=2.75,从C点往后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变小再变大 B、B点溶液中存在:c(H+)-c(OH-)>c(NO2-)-c(HNO2) C、C点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mL,溶质为HNO2和NaNO2 D、25℃时,HNO2的电离常数Ka约为1.0×10-4.5
  • 17、一种新型的高性能、低成本的钠型双离子可充电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采用锡箔(不参与电极反应)作为电池电极及集流体,石墨(Cn)为另一极,电解液为NaPF6作为电解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锡箔与钠的合金为正极 B、充电时,图中所示的正八面体形离子嵌入石墨电极 C、电池总反应:xNa+CnPF6x=xNaPF6+Cn D、当外电路通过nmol电子时,锡钠极板质量应减少23ng
  • 18、催化剂Ag@AgBr/mp﹣TiO2可以光降解2﹣萘酚,将其处理成无害物,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将光能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工作时的负极发生反应: ﹣46e+23O2=10CO2↑+4H2O C、工作时,O2从正极迁移到负极 D、b极电势高于a极
  • 19、我国科学家构建直接异质结和间接异质结构系统,实现CO2还原和H2O氧化。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涉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金属Pt表面的反应为:Fe2+-e-=Fe3+ C、Fe2+/Fe3+作为氧化还原协同电对,可以换成I-/I2 D、总反应为:2H2O+2CO2=O2+2HCOOH
  • 20、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某浓度浓硝酸与铁的反应。装置①中Fe表面产生红棕色气泡,过一会儿停止;装置②插入铜连接导线一段时间后,Fe表面产生红棕色气泡,而后停止;随即又产生红棕色气泡,而后停止,……,如此往复多次;Cu表面始终有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插入Cu

    A、①中现象说明该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钝化为Fe2O3 B、②中连接导线后,体系形成了原电池,Cu始终为负极 C、②中Fe表面产生红棕色气泡时,Fe为负极 D、Cu表面发生的反应只有:Cu+4HNO3(浓)=Cu(NO3)2 +2NO2↑+2H2O、NO3-+2H++e-=NO2↑+H2O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