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表为部分学者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     )

    作者

    论著

    评价

    【德】布维尔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9世纪德国的政治思想无一不打着法国大革命的印迹

    【法】托克维尔

    《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打碎了欧洲的一顶顶王冠

    陈崇武

    《法国史论文集》

    法国大革命向世界提供了一套影响极为深远的政治文化

    A、建立了民主国家 B、打败了欧洲反法联盟 C、具有世界性影响 D、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
  • 2、漫画是通往历史的另一扇窗户,如图呈现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再见,巴士底狱》佚名(法国)

    A、法国大革命揭开序幕 B、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 C、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 D、拿破仑帝国正式建立
  • 3、以下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部分内容,其所践行的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是(     )

    ◆本宪法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

    ◆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随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

    A、君主立宪 B、天赋人权 C、三权分立 D、主权在民
  • 4、《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载:英吉利民族同自身的斗争中形成了一套为世界共享的政治制度,发现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渐进改革道路。在冲突中达到融合是其斗争的特色,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崭新的制度”指(     )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联邦总统制 D、君主立宪制
  • 5、拉斐尔的《椅中圣母》油画作品,现收藏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画中一位和蔼的母亲把自己的孩子耶稣抱在膝盖上,用脸颊亲着孩子,传达出母子发自内心的感情和壮硕的体积感。该画作的特点是(     )

    A、倡导社会的公平 B、提倡苦行禁欲 C、揭露教会的腐朽 D、强调人性之美
  • 6、14世纪以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地出现了航运业、金融业、纺织业、橄榄油加工业等近代工商经济形态,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追求享受现实生活,要求建立不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据此可知,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封建贵族势力的衰落 C、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7、有学者认为,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大学,所在地区在11世纪时商贸规模大,商业纠纷不断,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此后该校与市政当局和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等。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
    A、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B、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C、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 8、据老子《道德经》载: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主张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这些主张蕴含的思想是(     )
    A、辩证法 B、兼爱非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 9、据古书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

    A、城市的发展 B、生产力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兼并战争不断
  • 10、克罍(léi)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青铜器。此文物可用于研究西周(     )

    周王说:“太保(指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克(召公的儿子)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了纪念此事做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克罍铭文拓片译文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11、考古证实,氏族公社时期,已有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中国农作起源分为以长江流域为核心的稻作农业,以黄河流域种植粟为代表的旱作农业。下列能为南方稻作农业提供起源证据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

    田中角荣访华

    1978年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97年

    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

    澳门回归祖国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1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要求。上图是照片——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进行考察,七十年代的新中国外交都经历了“变”与“不变”的峥嵘岁月。“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对传统外交理念和战略的突破与创新,如外交使命的层层推进,外交战略的因时制宜,外交话语的不断加强。“不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对既有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对普遍价值观的始终捍卫,如对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睦邻友好等原则始终如一的传承。

    ——摘自白卫东、刘常真《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分别指什么。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

    材料二     过去,中国对外开放的视野主要是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上考虑如何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推动国内经济贸易体制改革以适应国际经贸体制的关系。今天,我们有条件、有责任也有义务站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高度来部署中国的对外开放举措,来引领世界经济潮流、来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习近平对外开放思想就是这个历史要求的时代产物。

    ——摘编自裴长洪、刘洪愧《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经济学分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视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一项体现中国“引领世界经济潮流、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的措施。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年代尺能形象直观地呈现历史发展进程。材料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年代尺(局部),写出其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重大史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时的特点及原因。

  • 16、一位同学的历史小论文中出现了以下关键词:“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VR)”“人工智能(AI)”“线上教学”。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生态问题 B、人口问题 C、计算机网络 D、化工新材料
  • 17、“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是“真正的粮食英雄”。他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 18、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5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     )
    A、独立自主 B、不结盟 C、“一边倒 D、睦邻友好
  • 19、在外交部欧美司工作的周南说:“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家代表热烈鼓掌。”周南回忆的是(     )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 20、下侧照片是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的场景。该照片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中国与日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