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率九百戍卒,奋起于大泽乡,“伐无道,诛暴秦”,吹响了反秦起义的号角。秦末,“反秦起义”风起云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匈奴南下 B、秦灭六国 C、秦的暴政 D、遇雨误期
-
2、史实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A、半坡遗址中发掘出炭化粟粒 B、良渚古城遗址中发掘出玉琮、玉钺 C、陶寺古城遗址中发掘出彩绘龙纹陶盘 D、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
3、经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牛河梁遗址的女神庙中,女神雕像体型有大小之分,似已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神统”,随葬玉器数量和规格也有区别。据此推断,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 )A、社会地位平等 B、阶级分化趋势明显 C、开始定居生活 D、玉器制作技术成熟
-
4、20世纪50年代,陕西西安东部一个寂寂无闻的村庄名发现了一处我国仰韶文化典型代表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考古学者复原了该聚落的房屋(所示如图)。该聚落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
5、中国近代史即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和探索史。八年级的同学们围绕“近代屈辱史”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遗址堆中扬正气】
材料一
【任务二:故居丛里探名人】
材料二 广东部分近代历史名人故居
名人故居
图1洪秀全故居
图2邓世昌故居
图3梁启超故居
图4孙中山故居
地点
广州花都
广州番禺
广东新会
广东中山
【任务三:大事表中论荣辱】
材料三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分别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任选一位历史名人故居,为该故居历史名人撰写人物简介。(要求:从身份、主要事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示例】洪秀全: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1851年1月11日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南京,称天京,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3)、关于中国近代史有以下三种观点,请你选取其中一个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提升。)观点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
观点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观点三: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而中国革命却不是这样,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夺取全国政权,这是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即古田会议。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1935年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过草地北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它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中国军网《二万五千里长征》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创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给中国革命局面带来了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写出长征途中的任意两个重大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长征的意义。(4)、请从材料四所展示的图片中任选两幅,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其撰写简单的文字介绍。 -
7、揭露列强暴行,缅怀民族脊梁。下面是八年级同学以“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展板一【释读图文资料一揭示野蛮暴行】
材料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因为虎门销烟而威震中外;同时,他也是一位得到过较多赞誉的政治家。而林则徐于1849年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左宗棠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其对俄国的精准预言更是为近代众多史学家所折服。
——摘编自《晚年的林则徐基于什么,做出了沙俄是大清国隐患的预言?》
材料二:
某学者曾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展板二【释读文字资料一唤起民族觉醒】
材料三:
材料四: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于是,义和团纷纷涌进天津、北京,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
——《中国近代史》
展板三【赏析英雄人物一展示时代精神】
(1)、材料一中的“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请用史实证明林则徐“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预言的准确性。(2)、材料二中的废墟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谈谈你的感受。(3)、请把材料三时间轴上“★”处的内容补充完整。该时间轴所反映的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以及反帝斗争的方式。(5)、根据展板三,请选择两位英雄人物就他们的英雄事迹拟写解说词,并写出你从中感悟到的时代精神。 -
8、“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女性的地位提高了
-
9、三大战役中为渡江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的事件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
10、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在重庆进行会谈。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A、《论联合政府》 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 D、《论持久战》
-
11、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的利益。这些举措( )A、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标志着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建立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使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
-
1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反蒋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提出“逼蒋抗日”的主张;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决定“联蒋抗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政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蒋介石彻底改变了反共的立场 B、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国共两党在政治立场上已经没有分歧
-
13、下列有关“台儿庄战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B、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C、指挥长官是李宗仁 D、战役最终失败了
-
14、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 )A、秋收起义取得了胜利 B、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 C、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北伐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
-
15、八年级3班的同学拟开展一次探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下表可知,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A、太平天国运动 B、近代变法改革 C、工农武装割据 D、国共两党合作 -
16、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1922年)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2月
5月
7月
9月
开办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骨干
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青年团组织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A、组织群众进行革命运动 B、组织党员参与北伐战争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
17、这场运动是20世纪中国的启蒙运动,上承了严复、梁启超、谭嗣同,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启蒙宣传,向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文学、艺术、思想观念发起了猛烈攻击,目的是要把中国人民从封建蒙昧状态下解放出来。由此可知,这场运动( )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C、以民主、科学为口号 D、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
-
18、中华民国《农商部统计报告》中记载的开设工厂的数据:1910年986家,1911年787家,1912年1502家,1913年1378家,1914年1123家。这些数字从一个方面显示了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新思想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带来了社会生活新变化 D、推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
19、下面内容直接表明( )
10月23日,长沙宣告脱离清廷
10月31日,云南宣告脱离清廷
11月3日,上海宣告脱离清廷
11月5日,浙江宣告脱离清廷
……
A、辛亥革命有统一的组织 B、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C、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D、辛亥革命赢得民众支持 -
20、孙中山在演说中反复提到“尚有一重大问题为本党的基本问题,必须解决”“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即耕者有其田、实现土地国有和资本国有”“打破资本制度⋯⋯以养民为目标,不以赚钱为目标”。他提到这一问题的解决体现在(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