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新中国空军刚刚诞生就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取得辉煌战绩。下列能佐证的事例是(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抗美援朝 D、渡江战役
  • 2、如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局面。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科技发展是国家建设的重要领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东欧为科技合作主体,特别是同苏联进行大规模的科技、经济合作。同时,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亚非国家也建立了科技合作交流关系。

    ——摘编自吴贻康《60年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1978年,中国开始与西方主要国家陆续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尤以1979年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为最大的框架协定,拉开了与西方进行官方合作的序幕。到80年代末,我国已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局面。

    ——摘编自纪录片《筑梦中国》解说词等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求“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过去十几年,自主创新的方针经受住了考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

    ——摘编自徐冠华《中国科技发展的回顾和几点建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科技合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合理解释。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与外国科技合作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发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新中国建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一项史实,论证“自主创新的方针经受住了考验”。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恩来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和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从某种意义上看,尼克松的“越顶外交”可以说是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把其盟友日本抛在了身后,这必然对日本的外交抉择产生了极大影响。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四次首脑会议和三次外长会议,在恢复中日邦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此,美国不得不正视这种现实,以谋求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日三角关系之中,虽然美国的主导地位开始削弱,但是这种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

    ——摘编自王云翠《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互动态势》

    材料三:2018年初,美国针对中国开始挑起贸易争端,不断单方面升级冲突,酿成近30年来烈度罕见的贸易战。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命令,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开启了关税战。2019年8月,美国商务部宣布把46家华为实体列入管制“实体名单”,华为公司认为,美国此举是利用打压手段来保持技术领先的地位。

    ——摘编自柳悰耀、陈琪《大国贸易冲突对比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周恩来提出怎样的外交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运用相关史实阐释“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美贸易冲突中美国对华采取的遏制手段。请结合所学谈谈你认为中国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应对来自美国的挑战?
  • 5、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地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中国海防建设步入现代化、正规化的新阶段,为改革开放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1979年邓小平做出指示:“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人民解放军摒弃了近岸防御的“护城河”观念,确立了以突出国家领海主权和国家利益为原则的近海防御策略。

    ——摘编自于长海《论新中国海防战略指导思想的演变》

    当今世界变局中危机并存,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边界纠纷等问题成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威胁。当前我国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大海洋战略”,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论述为指导,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海防。

    ——摘编自陈明富、秦婧《新中国70年海防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渐走上国产化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战士。面对当前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中国直言面对,捍卫祖国的领土和领空。加强国防建设时刻不能松懈。

    ——《中国军队建设简编》

    (1)、根据材料一,说说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的国防建设重点是什么。简述这样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海防战略的主要指导思想。探究我国当前建设强大稳固现代海防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空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 6、回顾奋斗历程,感受时代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会上鲜明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受到了与会各国的赞同。会议最终对各项议题达成一致,形成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的基本要求提出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在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摘编自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

    (1)、根据材料一,回答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会议的目的,解释上述方针中“同”和“异”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邓小平用“好办法、新办法”取得的成效。
  • 7、习近平主席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说明“上海精神”(   )
    A、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B、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宗旨 C、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D、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
  • 8、2022年2月,为纪念中美双方签署的一份重要历史文件发表50周年,一位篆刻家雕刻了一枚红印(如图),这枚红印上的历史文件的发表(   )

    A、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B、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标志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D、标志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9、1999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基辛格这番话的内涵是(   )
    A、认为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不是明智之举 B、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C、指出了解中美文化观念差异的重要性 D、强调世界多极化过程中中国参与的必要性
  •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材料反映出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是(   )
    A、积极开展与邻近国家的外交 B、积极开展区域性外交 C、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 11、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数量接近于零,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是世界各国平均值的1.8倍。这说明新时期我国(   )
    A、开始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B、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C、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D、成为国际组织的主建者
  • 12、1960年尼克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他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前后两种说法在本质上相一致的地方是(   )
    A、美国始终坚持采取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 B、美国始终不承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认为中国在国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 13、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这个仅有两句话的建交公报,被称为轰动当时国际社会的“外交核爆炸”。这是因为,中法建交(   )
    A、奠定了新中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的基本方针 B、实现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C、直接推动了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引发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建交的新高潮
  • 14、1954年,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参赛期间,中国与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南斯拉夫等进行了广泛交流。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   )
    A、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非常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 C、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 D、维持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 15、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解放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三次分离。

    ﹣﹣摘编自《台湾历史的真相》

    材料二    2015年9月1日,习近平会见连战等台湾人士时强调,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同两岸同胞一道,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有利于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实现互利双赢的正确道路。

    材料三     据台湾媒体报道,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上午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她在就职仪式上发表演说,对外界关注的两岸论述,她没有明确提到“九二共识”。

    据报道,2016年12月2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与蔡英文公开通电话,并在随后所发推文中称蔡英文为“台湾总统”。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前的“台湾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2)、材料二中提到“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现阶段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主要是针对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势力?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你认为应如何维护国家的安全?
  • 16、宝岛台湾与祖国母亲几经聚散离合,下列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①甲午战争的失败②中华民国的成立③抗日战争的胜利④蒋介石败退台湾

    A、①③④ B、①③② C、①④② D、③④②
  • 17、两岸之间不只是“两岸一家亲”,更是“两岸一家人”。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 18、1987年6月,在台北市金华女中体育馆,一场以“想回家,怎么办?﹣﹣打开海峡两岸探亲管道”为主题的座谈会召开,到会者六七千人。这反映了(  )
    A、香港澳门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B、“九二共识”引起社会共鸣 C、民众打破两岸隔绝愿望强烈 D、“一国两制”首次成功实践
  • 19、如表反映了当时广大台湾同胞(  )

    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情况统计表

    电影公司或电视台

    飞腾公司

    中华电视台

    台湾电视台

    影片或栏目

    《跨过海峡》

    《返乡探亲》

    《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

    A、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非常渴望能到祖国大陆经商 C、充满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D、享受到两岸“三通”的便利
  • 20、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大力拥护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