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存放氧气
B、稀释浓硫酸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称量氢氧化钠
-
2、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融化 B、花香四溢 C、铁钉生锈 D、海水晒盐
-
3、取40g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将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倒入其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整数部分)
-
4、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若将B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始终未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一种即可)。(3)、若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如图装置中,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现象是。(4)、实验室若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B→→→F,验满的方法是。(5)、同学们在体育考试中,做引体向上时,将“镁粉”抹在手掌上以增大摩擦力。“镁粉”到底是什么物质呢?与老师交流后,了解到“镁粉”【化学式可表示为Mgx(OH)yCO3】是一种受热易分解的白色固体,分解产物全部是氧化物。为了确定“镁粉”的化学式,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定量探究:
【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
①依次连接装置A→D→C,并检查其气密性。
②在A装置中加入14.2g“镁粉”,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D装置增重1.8g,C装置增重4.4g(产生的气体完全被吸收,不考虑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学们通过分析计算,最终确定“镁粉”的化学式为。
-
5、已知A为黑色固体物质,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常温下C、F均为无色气体。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1)、反应①中A的作用。(2)、反应②的反应条件;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一个F→C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写出能实现G→F的化学方程式。
-
6、作为实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中心学科,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广元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素质明显提升。
①某化学小组计划对南河水质进行检测,取水样,可以采用方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生活中可以通过方法将硬水软化。
②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所使用的汽油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的,石油的分馏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燃油汽车通过催化剂转换器,可以将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空气中两种无污染的气体,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进行调查,发现城市家用燃料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煤块→煤球→蜂窝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①蜂窝煤比煤球多了许多蜂窝状的孔,目的是。
②燃气安全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SO2+6X,请写出X的化学式:。
-
7、按要求填空。(1)、请从H、S、O、Ca四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硫原子。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③导致酸雨的气体。
④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
(2)、芯片是电脑、手机、智能家电等的核心部件,是用纯度极高的单质硅制成的。目前,普遍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作原料,采用“三氯硅烷(HSiCl3)还原法”制备高纯硅,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SiO2中Si的化合价为。
②粗硅的主要成分是Si,杂质不参与反应,生成的单质气体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根据信息请写出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
③生产流程中可以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8、现有46.0 g乙醇(C2H5OH),燃烧时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为33∶7,要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 , 至少需要补充O2的质量为A、4.0 g B、8.0 g C、16.0 g D、24.0 g
-
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图甲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冷却到室温 B、图乙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 C、图丙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D、图丁镁条在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中燃烧
-
10、铜片与浓硝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浓) = Cu(NO3)2+2X↑+2H2O,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硝酸属于纯净物; B、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2NO2; C、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 D、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9。
-
11、物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RO2+2SO2 , 测得生成RO2的质量为2.2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B、该反应还生成了9.6g的SO2 C、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
12、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甲表示反应前的状态,乙表示反应后的状态。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乙比甲原子总数减少 D、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2:3
-
1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31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发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9:21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
14、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思维模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Al3+、F-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均为离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C、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有CO2生成,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
15、胱氨酸(C6H12O4N2S)能保护细胞免于铜中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组成元素O和S属于同族 B、组成元素C和N属于同周期 C、分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D、一个胱氨酸分子中含有25个原子
-
16、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配制溶液时仰视量取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碳酸饮料中含有CO2是因为它易溶于水 C、将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使用降温的方法 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
-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钙、镁离子的水叫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其变为软水 B、高楼着火洒水是通过降低物质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效果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于水:NaCl=Na++Cl- , 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D、用汽油洗衣服上的油污和用洗涤剂洗衣服上的油污原理相同
-
18、下列物质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酒精作燃料 B、用干冰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C、液氮用于冷藏血液 D、用铜丝作导线
-
19、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兴趣小组同学以“探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发现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该反应发生了,他们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任务一】
(1)通过做对比实验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小明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明另取一相同大小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A,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任务二】
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红取任务一所得溶液A少许,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任务三】改进实验继续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①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②常温下NaOH易溶于乙醇,Na2CO3微溶于乙醇。
(2)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3)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 , 目的是 ,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气球变瘪还观察到(填现象),从生成物角度验证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任务四】拓展延伸:探究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甲、图乙所示。
【查阅资料】
(4)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图甲中,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图乙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反思感悟】
(6)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变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
2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②。(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是(填字母),你认为A装置还需改进的地方是。(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若用E装置进行收集,验满的方法是。(4)、用F装置收集氢气时,若先在瓶中装满水,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管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