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暧。
    (2)、化学固碳:以CO2和NH3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是实现“碳中和”范例之一,其中合成的尿素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肥(填“氮”“磷”“钾”)。
    (3)、减少CO2排放,坚持低碳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__。
    A、在冬季,居民用燃煤取暖 B、节约用纸 C、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4)、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4O)和水,有利于“碳中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①,加热到60℃时现象如图②,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③。请结合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A”或“B”)。
    (2)、图②中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B(填“>”、“<”或“=”)。
    (3)、图③中表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甲”或“乙”)。
    (4)、当温度为℃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5)、60℃时,要使A、B的饱和溶液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恒温蒸发掉水的质量较多的是 (填“A”或“B”)的饱和溶液。
  • 3、小苏打牙膏的主要功能组分有:食品级小苏打、生物活性材料(羧甲基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单氟磷酸钠、柠檬酸锌等。口腔中的一些细菌发酵会产生酸性物质,从而腐蚀牙釉质,严重者会造成龋齿。小苏打可以中和口腔pH,以维持口腔良好的酸碱度环境,进而增强牙膏的清洁效果。小苏打牙膏中还含有水合硅石(难溶于水)等高效摩擦剂,可以提高牙膏的清洁能力,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使用口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苏打的化学式是 , 其水溶液呈(填“酸”“碱”或“中”)性。
    (2)、儿童误食了小苏打牙膏也不必惊慌,小苏打与胃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水合硅石的一条性质是 , 推测能用于代替牙膏中水合硅石的一种物质是
  • 4、A~E是初中化学5种常见的化合物,A、B、C的物质类别不同,“—”表示物质间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是生产玻璃、洗涤剂和日用化学工业的原料,D是常见的氧化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物质俗称叫纯碱 B、D物质一定是CO2 C、B物质可能是一种碱 D、A、B、C两两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5、下图是某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B、探究燃烧的条件 C、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CO2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 6、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A、 B、 C、 D、
  • 7、2022年2月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结构形似奥运五环,宽度只有1.2nm,被认为是世上最小的五环标志一一奥林匹克烯(C19H1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林匹克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B、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12 C、每个奥林匹克烯分子中含有6个氢分子 D、奥林匹克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 8、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各种冰凉的饮品成了大家的最爱。下列饮品中主要富含维生素的是
    A、双皮奶 B、玉米汁 C、果蔬汁 D、冰豆浆
  • 9、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 B、量取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 10、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铁以及含铁物质十分感兴趣,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I.探究铁丝燃烧的条件

    兴趣小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图1装置中铁丝不燃烧,图2装置中铁丝燃烧。

    (1)通过对比实验可知,铁丝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为

    (2)对比实验装置中圆底烧瓶内干沙的作用是

    (3)图2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情况为

    Ⅱ.验证暖贴部分成分并探究其发热原理

    产品名称:热力活力暖贴(一次性发热贴)

    规格型号:130mm×95mm

    产品成分:铁粉,水,活性炭,蛭石,吸水性树脂,食盐。

    产品性能:最高温度68℃,平均温度52℃,持续时间≥10h。

    适用范围:适合用于户外或室内取暖。

    【查阅资料】

    ①铁粉、活性炭都是黑色的,活性炭不与稀硫酸反应。

    ②铁粉生锈后生成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xH2O。

    【实验验证】

    (4)验证成分中含有铁粉:取暖贴中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 , 证明黑色粉末中有铁粉。

    (5)验证成分中含有活性炭:待上一步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黑色固体,将其置于氧气中点燃,并将燃烧产物(写操作及现象),说明黑色粉末中含有活性炭。

    【数据分析】

    将拆除包装的暖贴放入三颈烧瓶中密封,按图中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采用湿度、氧气浓度、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各数据随时间变化曲线如t图(图中A、B、C)。

    (6)从实验数据变化看,暖贴发热的工作原理是:铁粉与发生反应,产生铁锈,并放出热量。

    (7)张同学查到一片暖贴的配方比例为:铁粉5.6g、活性炭1.2g,食盐0.5g,蛭石0.5g,水1mL。请你预测一片暖贴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烘干后称重,其质量最多增加g。(水的质量变化忽略不计)

  • 11、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家用制氧机在现代医疗和家庭保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家用制氧机。

    I.分子筛制氧机

    (1)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从而获得高浓度的O2 , 分离过程中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Ⅱ.化学药剂制氧机

    (2)某款家用制氧机利用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

    制氧原理有两步:

    第一步: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第二步:生成的H2O2发生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如图是该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该制氧机制氧过程中,反应仓内黑色粉末翻腾、水变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

    A. 降低氧气温度
    B. 加快氧气的生成
    C. 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4)王同学在实验室使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和水模拟该制氧机制取氧气并实现氧气的随用随制,如图中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C装置中仪器d名称是________。

    (5)李同学设计了该制氧机的加湿过滤仓模拟装置(见图),该装置使用时,应将导管________(填“a”或“b”)连接氧气发生装置。

    Ⅲ.常温下,氯化物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实验药品:6.0mL30%过氧化氢溶液,0.1g氯化物

    实验时间:1.5h

    实验装置图: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氯化物

    NaCl

    MgCl2

    CuCl2

    放出氧气的体积/mL

    2.0

    4.0

    420.0

    双氧水的分解率/%

    0.30

    0.60

    63.18

    (6)由表可知,双氧水保存时应避免引入的物质是________。

  • 12、金属的冶炼和利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1)、明代的《菽园杂记》中记载:“用矿二百五十箩…入大旋风炉,连烹三日三夜,方见成铜。”文中的矿指硫化矿,其主要成分是Cu2S。查阅资料得知,Cu2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常见含铁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等,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常见的水龙头材质主要有塑料、锌合金、不锈钢、铜等。其中镀铬的铜质水龙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

    I.调查铜质水龙头镀铬的目的

    【查阅资料】

    资料1:铜质水龙头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表面可能会出现氧化变色现象。

    资料2:铬(Cr)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室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

    资料3: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分析交流】

    ①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 , 铜质水龙头镀铬的主要目的是

    Ⅱ.探究铬和铁的活动性顺序

    ②【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结论

    将铬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FeCO3溶液。

    铬的活动性比铁强

    ③该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CO2地质封存是一种可以实现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的地质工程技术。地质封存是通过管道将CO2注入到枯竭油气田、深部咸水层或不可采煤层的密闭地质构造中,形成长时间或者永久性对CO2的封存。

    不可采煤层封存技术是将CO2注入煤层,CO2将吸附于煤层,而驱替出煤层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其封存过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注入和采出两大系统。烟气注入到煤层后,由于煤对气体的吸附能力CO2>CH4>N2 , CH4和N2逐渐被CO2驱替并脱附,再通过采出井抽出。研究人员为了寻找吸附能力最强的煤,对不同的煤在相同条件下吸附CO2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

    然而,不可采煤层CO2封存也涉及多种安全风险。如CO2注入后,易引发地质体结构失稳,导致CO2泄露,使土壤、水酸化,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不可采煤层在封存CO2的同时可实现煤层气高效采收 B、CO2对环境的危害是形成酸雨,使土壤、水酸化 C、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 D、空气中CO2的产生途径主要有化石燃料燃烧、动植物呼吸
    (2)、对比图2中的四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
    (3)、CO2的捕集可以采用化学吸收法。如,利用碱性吸收剂CaO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再将所得产物在高温下煅烧重新获得CaO。高温煅烧碳酸钙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高温煅烧生成的CaO疏松多孔,其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性。
  • 14、膜分离法(超滤膜、淡化膜等)技术是现代净水技术之一,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类、微生物和有机物。其原理如图所示:

    (1)、超滤膜分离法原理(见图1);在一定压力下,利用膜表面的微孔将水中颗粒较大的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这个方法与中学实验中的一个操作类似,该实验操作是:。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使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漏斗,还应有 , 该仪器的作用是。若经过该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有浑浊,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没有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d.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2)、淡化膜技术原理(见图2);在加压情况下,海水中的(填粒子名称)可以透过淡化膜,其它的离子不能透过,分离效果相当于中学实验中的蒸馏操作。淡化膜技术处理后得到的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超滤膜的孔径淡化膜的孔径(填“>”“=”或“<”)。
  • 15、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的进步。半导体材料的不断发展,加快了智能芯片的不断革新。

    (1)、半导体材料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应用的非金属元素共有种。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见图),图中x= , 其核外有个电子层。镓原子失去全部最外层电子后变成镓离子,镓离子的符号为

    (3)、研究发现,镓合金(主要由金属原子构成)是目前汞体温计中汞的最佳替代品。据此可以推测:镓的合金在常温下的状态为
    (4)、硅单质是制造计算机芯片的重要材料,如图是工业上制取硅的微观示意图,请你在反应后的方框中补充缺少的微粒。

  • 16、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不能得到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

    白烟具有可燃性

    合金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检验氢气的纯度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A、A B、B C、C D、D
  • 17、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u粉和碳粉

    观察外观

    B

    鉴别O2和N2

    伸入燃烧的木条

    C

    除去H2O中的H2O2

    加入足量二氧化锰,过滤

    D

    除去CO中的少量CO2

    将气体点燃

    A、A B、B C、C D、D
  • 18、骆同学利用碳酸饮料进行实验,设计的装置见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饮料时加压注入CO2 , 使CO2溶解得更多 B、碳酸饮料是腐蚀青少年牙齿的重要原因之一 C、CO2具有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D、实验过程中,碳酸饮料中的CO2分子在不断减少
  • 19、某科研团队以水滑石为载体,通过一种复杂的催化,在阳光驱动下,使甲烷和水在常温下产生H2。微观模型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 B、该反应生成的的个数比为1:4 C、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减少 D、为了让反应持续进行,需要不断补充催化剂
  • 20、关于电解水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更多 B、从反应类型分类: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