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气体制备和性质探究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②的名称
    (2)、若使用高锰酸钾制备和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基本反应类型为 ;如用E装置来测定制得氧气的体积,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影响”或“无影响”)。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请写出验满的方法
    (4)、如图装置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步骤如下:a.将透明实验盒用隔板分成两部分,点燃燃烧室内的蜡烛,将倾倒室内的氧气传感器连接电脑并采集数据;b.将氧气缓慢倒入倾倒室;c.提起中间隔板;d.观察并记录蜡烛的燃烧现象。

    【查阅资料】蜡烛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光,当氧气充足时,会发出白光。

    ①图像中P点所对应的实验步骤是 (填字母)。

    ②结合图像分析,25秒后蜡烛燃烧的变化情况是

    ③该探究实验能说明氧气的性质是

  • 2、氨气(NH3)易贮存、热值高,是一种可再生“零碳”燃料,在燃料电池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图1是氨的合成及应用的部分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N2时,N2首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说明液氮沸点比液氧 (填“高”或“低”)。如图2分子筛可根据分子直径大小,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分离出氧气,说明氧分子直径 (填“大于”或“小于”)氮分子直径。

    ②图1两条H2的获取途径中,更符合绿色“零碳”理念的是途径 (填“Ⅰ”或“Ⅱ”)。

    (2)、图3是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过程,其顺序应为 (用字母序号表示)。

    (3)、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化学电源,请根据图1写出氨燃料电池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自然界中A可以转化为C,B、E组成元素相同。D在C中能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物质A的名称为
    (2)、二氧化锰在B转化为C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3)、请写出D在C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现象为 , 该实验中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为
    (4)、B、E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化学性质不同,从微观角度看是因为
    (5)、根据转化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C→A的反应可以对应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C→E的基本反应类型可能是化合反应

    ③B→C的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性质不变

  • 4、

    国庆节期间,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初三学生“筑梦”小组进行了“豆腐中的化学”主题研学活动。

    Ⅰ.制豆腐:小组同学经过“选豆→浸泡→磨浆→过筛→点浆→压制成型”,制得豆腐。

    (1)“磨浆”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过筛”与实验室中 操作的原理相似。

    Ⅱ.识豆腐:

    (2)豆腐能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豆腐中的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等作用,点浆时石膏和盐卤两种凝固剂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若使豆腐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更高,应选择 作凝固剂。

    Ⅲ.水质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水质对于保证豆腐的产量和质量同样重要。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3)在河水中加入物质A,作用是

    (4)操作①可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主要利用活性炭的 性,目的是 , 液体C应从 (选填“a”或“b”)口通入。

    (5)操作②可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该操作的名称是 ;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目的是

  • 5、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氧气是人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空间站里的氧气源自电解水。

    (1)、电解时水中常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目的是 ;NaOH由 组成。
    (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填化学符号),请写出氢离子的符号
    (3)、在水的电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
    (4)、玻璃管 (填a或b)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更快。
    (5)、铜具有导电性可以用来作为电极材料,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根据铜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推知铜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铜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的粒子为 (填化学符号)。

  • 6、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使用电烙铁发热引燃物质红磷,使实验结果更精确 B、图2中曲线X表示压强变化,Y表示温度,Z表示氧气浓度 C、AB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比气体体积减少对压强的影响大 D、据图2,t时刻才打开K,此时装置降至原温度、氧气耗尽、水进入集气瓶
  • 7、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B.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在有无催化剂下反应

    C.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D.红磷与足量氧气反应

    A、A B、B C、C D、D
  • 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C、离子一定带电荷,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 9、臭氧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对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实验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乙丙表示分子和原子可以重新组合为新分子 B、图2甲表示的是单质,丙表示的是混合物 C、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O2O3 D、图2中有3个氧分子参与反应
  • 10、区别下列各组内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需区别的物质

    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A

    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

    观察固体颜色

    B

    空气、氧气和氮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

    水和酒精

    取样品闻气味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品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 11、已知一种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kg,碳﹣12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kg。下列关于这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正确的是
    A、1.67×1027kg1.993×1026 B、112×1.67×10271.993×1026kg C、12×1.67×1027kg1.993×1026kg D、112×1.993×1026kg1.67×1027kg
  • 12、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物质,甘氨酸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如图是甘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下列对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氨酸由四种元素构成 B、每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核 C、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 D、甘氨酸是一种氧化物
  • 13、认识“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 B、氨由氨元素组成 C、氯化钠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D、铁原子是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14、人类智慧元素——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I2由碘元素组成,由碘原子构成 B、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x=18 D、碘原子的中子数为53
  • 15、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家与贡献

    B.化学与安全

    ①闵恩泽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②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①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可以用水浇灭

    ②刚结束加热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干净

    C.化学与实验

    D.化学与环境

    ①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测集气瓶中是否含有氧气

    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①为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与农药

    ②酸雨的形成与SO2、NO2等气体有关

    A、A B、B C、C D、D
  • 16、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氯化钠固体

    B.加热试管里的液体

    C.过滤泥浆水

    D.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试剂

    A、A B、B C、C D、D
  • 1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变成水——分子运动速度降低 B、北风吹雁雪纷纷——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银温度计受热液面上升——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D、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冰、水由同种分子构成
  • 18、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激光器的制作 B、利用氩氦刀低温冷冻治疗肿瘤 C、CO2约占空气质量的0.03% D、在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 19、

    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和再认识。

    【经典赏析】

    (1)如图1,该实验通过氧气与_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图2所示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按如图所示连接仪器,实验开始前应先___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3)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水,除了吸收生成物防止污染空气,还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4)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______。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B. 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C. 在实验过程中止水夹未夹紧胶皮管,会导致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偏小
    D. 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或不易)溶于水

    【探究一】为了防止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造成空气污染,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已知白磷40℃即可燃烧,于是改进装置(图3)重新探究。

    (5)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4所示。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引起曲线压强减小的因素有________。

    【查阅资料】

    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8%左右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3%左右时,白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测定的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已知铁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

    【探究二】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1】如图5所示,第一天现象不明显,通过长达7天的测定,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为19.1%。

    【实验2】如图6所示,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0.0mL

    90.0mL

    63.6mL

    (6)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7)通过对比发现铁粉可比铁丝更加快速地完成实验,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反思与评价】

    (8)结合实验结果和生活经验,写一条防止生活中铁制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

  • 20、空气是一种用途很多的自然资源,可用于工业上制取氧气,其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常压下,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

    (1)、操作1的变化属于(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容器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填“熄灭”或“燃烧更旺”),一段时间后,剩余液态物质的颜色变为色。
    (3)、除分离液态空气外,现在还有一种膜分离技术制氧气,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空气中的氧气能透过薄膜,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据此,可以推测出氮气分子比氧气分子的体积(填“大”或“小”)。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