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卷网-试卷题库版本:
全部 浙教版 华师大版
  • 1、已知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CuSO4=MSO4+Cu ,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M不可能是铁 B、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C、M可能是铝 D、反应过程中会看到黑色固体析出
  • 2、近日我国科学家将基因编辑猪的肾脏移植到一位患有终期肾衰的病人体内,猪肾在人体内很快就正常工作。“正常工作”主要是指(    )
    A、形成尿液 B、输送尿液 C、储存尿液 D、排出尿液
  • 3、实践证明,热水比冷水的灭火效果更好,因为热水在灭火时会迅速汽化,形成的大量水蒸气覆盖于可燃物表面而起到灭火的作用。热水灭火的主要优势是使可燃物快速(    )
    A、缺少氧气 B、降低温度 C、缺少二氧化碳 D、降低着火点
  • 4、硫酸锶(SrSO4)可用于制造光学玻璃,SrSO4中锶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1 C、-2 D、-1
  • 5、天然盐湖含有大量天然食盐和纯碱,人们常利用夏天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取食盐,但因含有碳酸钠无法直接食用,小金利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如图所示的流程图来除去碳酸钠,提纯食盐,并设计了相关评价量表。

    流程图

    提纯食盐的评价量表(部分)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试剂种类

    能与碳酸钠反应,并生成氯化钠

    能与碳酸钠反应,但不能生成氯化钠

    不能与碳酸钠应

    试剂用量

    过量试剂,也不会引入新杂质

    适量的试剂才不会引入新杂质

     

    (1)、根据评价量表,从“试剂用量”角度评价,选择氯化钙试剂属于。(填“优秀”、“合格”或“待改进”)。
    (2)、已知氯化钠固体中混有10.6克碳酸钠,通过计算可知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氯化钙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3)、根据评价量表,为了使其都能达到优秀。针对该方案,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 6、某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探究了电热桌垫的原理(如图甲),查看说明书后发现:该电热桌垫由12伏电源供电,发热部分由R1R2组成,调温档有关、低温、高温三档,已知两图中R1均为8欧,R2均为2欧。

    (1)、按如图乙的电路,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热桌垫处于档(选填“关”、“低温”或“高温”);
    (2)、图乙中该电热桌垫低温档时消耗的功率是多少瓦?
    (3)、图丙中当电热桌垫处于高温档时,求20分钟内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不考虑温度的变化对电阻的影响)。
  • 7、5G 通讯需要大量光纤连接各种基站, 在光纤的表面涂布Cu-Al合金层的金属涂层光纤是其中一种。为测定金属涂层光纤的Cu-Al 合金层中铝的质量分数,小乐进行了相关实 验,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

    (1)实验中 Cu-Al 合金层样品粉末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是   (选填甲乙或丙);

    (2)该 Cu-Al 合金层样品粉末中铝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8、如图是一款轻质悬挂式晾衣杆,OA为晾衣杆,AB为悬线,已知悬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N , 在悬线拉力F1作用下,晾衣杆保持水平平衡。已知OA=1mOC=0.5m , 在C点悬挂衣物的质量为2kg。求:

    (1)、悬挂衣物的挂钩对杠杆的作用力FC
    (2)、悬线拉力F1的大小。
  • 9、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节能、低排放等优点,成为汽车研究与开发领域的重点。某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后,内燃机不工作,蓄电池向车轮输送能量。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电池电能过低时,内燃机启动既可以向车轮输送能量,又可以给蓄电池充电,车所受阻力与车速的关系如图所示,某次由内燃机提供能量进行测试,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了0.5h,测试结束时蓄电池的电能增加了0.8×107J。计算:

    (1)、测试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了多少焦的功?
    (2)、已知测试使用燃料的热值为4.5×107J,测试过程中共消耗8kg燃料,则这些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总热量是多少焦?
    (3)、此次测试过程中,内燃机工作时的效率是。
  • 10、某小组用以下试剂:①镁条,②珠条(与镁条粗细相同),③铁粉,④质量分数为9%的盐酸,⑤质量分数为18%的盐酸,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以下是研究小组所做的5个实验:

    序号

    温度/℃

    反应物的种类和反应物的量

    完全反应所需时间/min

    25

    0.1g镁条与9%的盐酸5mL反应

    3

    25

    0.1g铁条与9%的盐酸5mL反应

    15

    25

    0.1g铁粉与9%的盐酸5mL反应

    11

    25

    0.1g铁粉与18%的盐酸5mL反应

     

    35

    0.1g铁粉与18%的盐酸5mL反应

     

    请根据以上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填空:

    (1)、你认为①②组实验的研究课题是
    (2)、实验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实验④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曲线I所示,请你根据实验⑤的实验条件和你的实验常识,借助曲线I定性画出实验⑤的曲线图。
  • 11、兴趣小组开展“彩灯带设计”的项目化活动,包括参数测定、灯带设计、改进优化三个环节;

    (1)【参数测定】小组成员购买了一款彩灯泡,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25A;为测定该彩灯泡正常工作所需电压,小组成员按图甲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流表示数为0.25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是

    (2)【灯带设计】小组成员打算先将彩灯泡串联成短灯带(如图丙),再将短灯带连接成长灯带,使长、短灯带均能在220V电压下安全工作,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要求;

    ①为确保安全,灯泡的电压不能超过其正常工作的电压,一条短灯带中至少要串联多少个彩灯泡?请通过计算说明

    ②将短灯带连接成长灯带时,小组成员设计了Ⅰ、Ⅱ两种连接方案(如图丁),请选择正确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3)【改进优化】小组成员欲利用闪泡代替彩灯泡,实现“一亮一暗”交替闪烁效果,闪泡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戊所示,金属片2常温下与金属片1接触,升温后发生形变并与金属片1断开,温度降低又恢复原状;据图分析闪泡接入电路时,应选择a、b、c中的两个接线柱。

  • 12、铜箔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一种制造铜箔的主要工序如图1所示。

    (1)、溶铜”前,粉碎处理铜原料的目的是
    (2)、“制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SO4+2H2O__2Cu+O2+2X , X的化学式为
    (3)、"制箔"中,需生产抗拉强度大于355MPa且延伸率大于1.3.5%的铜箔,据图2可知,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内(填字母)。
    A、4549C B、5052C C、53C D、5660C
    (4)、“酸洗”后,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废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为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定性检测】为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兴趣小组先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以上三个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试管(填试管序号)中的实验。
    (2)、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小组同学已确定该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为进一步判断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他们又在上述实验基础上选择其中一支试管继续实验,从而得出该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的结论。请简述他们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定量测定】为了测定20g该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设计了上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碱石灰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实验步骤如下:

    (3)、①组装装置,检查气密性;②加入药品,称量C处装置质量为100g,再向A处装置中滴入足量稀硫酸;③完全反应后通入N2;④称量C处装置质量为104.4g , 步骤③完全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
  • 14、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科设计了如下图实验。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直至停止。(m1<m2h1<h2s1<s2s1<s3

    (1)、实验中小科是通过观察:判断(选填“钢球”或“木块”)的动能大小。
    (2)、比较甲丙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小敏利用丁图来研究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图中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凸形,一个为凹形,A、B两个相同的钢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1 , 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2 , A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小球通过凹形槽的时间t2 , 则时间较短的是。(选填“A”或“B”)

  • 15、

    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下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与二氧化碳。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会对其造成伤害,从而抑制其呼吸作用强度吗?为此,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假设】酒精对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

    【实验器材】烧杯6个,气球6个,酵母菌培养液,体积分数为20%,40%、60%、80%的酒精,蒸馏水,量筒,刻度尺等。

    【实验原理】装置如图,气球的体积会因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而变大,从而导致烧杯中的液面上升。

    【实验资料】在相同气压与温度下,任何含相同分子数的气体体积相同。

    【实验过程】如表分别向6个气球中加入10毫升酵母菌的培养液(1号气球中的酵母菌已杀死)和10毫升不同浓度的酒精或蒸馏水,然后将6个气球分别置于对应编号的6个烧杯中,保温一段时间,将观察结果记录于表中(忽略酒精蒸发)。

    实验设置

    装置编号

    1

    2

    3

    4

    5

    6

    酵母菌培养液

    10毫升加热系死

    10毫升

    10毫升

    10毫升

    10毫升

    10毫升

    不同浓度的酒精

    蒸馏水

    蒸馏水

    20%

    40%

    60%

    80%

    液面升高的高度

     

     

     

     

     

     

    (1)本实验运用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通过反映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强度。

    【推测实验证据】

    (2)若假设成立,请推测实验结果:

    【实验反思】

    (3)由于开始时气球中存在一定量的氧气,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请予以判断与解释:

  • 16、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BaCO3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

    (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下同);

    (2)白色沉淀A为

    (3)无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A.Na2CO3       B.NaOH       C.NaCl

  • 17、小科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器材有:电压恒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4.5伏小灯泡、电流表(0~0.6安)、电压表(0~3伏)、开关、滑动变阻器各1个,导线若干。电路设计如下:

    (1)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该放置于滑动变阻器的最端;(选填“左”或“右”)

    (2)小科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为0,经检查电表完好,则故障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小科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在I—U图像中描点,得到滑动变阻器电流与电压关系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 18、为了安全,电梯都设置了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电梯超载时,压敏电阻R2的阻值会随压力的增大而 , 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会(选填“增大”或“减小”),触点K与触点(选填“A”或“B”)接触,电铃发出报警铃声。

  • 19、某同学将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甲),无明显现象.为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他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建立猜想】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猜想②:盐酸过量;猜想③: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1中,滴入少量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不成立.

    方案二:用表中步骤进行探究,得出猜想②成立: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重新取样,滴加少继紫色石蕊试剂

    变红

    继续滴加过量的Na2CO3的溶液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蓝色

    (1)如图乙描述的是氢氯化钡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的实质是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图甲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是

    (3)他的同学认为方案二中步骤Ⅱ多余,你认为他的同学的理由是:

    【拓展探究】

    (4)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他将某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如丙图1),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盐酸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丙图2)所示.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曲线(选填“甲”或“乙”)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

  • 20、如图为中国特色工艺品一走马灯,它属于灯笼的一种,灯内点上蜡烛时,空气受热向上运动,带动叶轮转动,使挂在轴上的剪纸随之转动,烛光将剪纸的影子投在灯笼壁上,产生动画效果。

    (1)、叶轮在热空气推动下转动,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该过程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相似;
    (2)、上图所示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与(1)中的能量的转化有相同之处,这个能量转化发生在中(选填“核反应堆”、“汽轮机”或“发电机”);
    (3)、一段时间灯内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为6.3×103J , 若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加热100g水且全部被水吸收,则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