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6节保护土壤 同步练习

试卷日期:2025-05-16 考试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土壤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焚烧废弃垃圾 B、分类回收垃圾 C、积极植树造林 D、合理使用农药
  • 2. 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 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 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
  • 3. 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资源非常丰富,人类可以随便利用 B、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土壤资源并不丰富 C、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可以进行毁林开荒 D、陆地面积仅占地球总面积的29%,所以土壤资源的不足可以由海洋代替
  • 4. 2023 年 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口号是“减塑捡塑”,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 )
    A、对土壤的污染 B、对空气的污染 C、对食物的污染 D、对水体的污染
  • 5.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将废弃农用塑料埋入土壤 B、实行稻草还田 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过量施用化肥
  • 6. 土壤的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耕地的质量,导致作物减产。盐渍化后导致作物减产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壤缺少无机盐 B、土壤缺少水分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植物难以吸水 D、土壤板结,植物根系难以获得空气
  • 7. 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的大量使用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主要原因是(   )。
    A、塑料购物袋有毒 B、塑料购物袋难以分解而破坏土壤结构 C、塑料购物袋分解后会产生有毒物质 D、塑料购物袋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化学污染
  • 8. 下列对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将城市湿地开发成住宅小区 B、利用海边滩涂进行水产养殖 C、植树造林,减少土壤的沙漠化 D、禁止用泥土烧制实心建筑用砖
  • 9.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耕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为了增加肥效,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措施
  • 10. 下列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 )
    A、露天堆放矿渣 B、施用化肥 C、酸雨 D、用医院含有病原体的污水灌溉农田
  • 11. 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
    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 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
  • 12.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下列不会导致土壤板结的是( )
    A、施有机肥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 13. 下列不会引起土壤污染的是( )
    A、塑料膜使用后不注意回收 B、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C、大量工业废渣放在土壤中 D、大量植物的枯枝败叶烂在田里

二、填空题

  • 14.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对土壤的。对土壤污染最常见的是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的任意排放,的大量使用,它们都会造成土壤的污染。
  • 15. 耕地被蚕食、 、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等,都会造成土壤资源的流失。
  • 16. 土壤污染。

    1)物理污染:核反应带来的放射性污染。

    2)化学污染: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的大量使用等。

    3)生物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的污染。

  • 17. “沙漠和荒漠化”是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科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实验过程中,如果观察到 , 这就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据此,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具体措施:
  • 18. 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人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 , 其原因是
  • 19. 在与水平面成15°角的倾斜木板上,分别铺上5cm厚的有草皮土壤和无草皮土壤,用洒水壶取等量的水以同样的方式淋浇,如图所示。

    (1)、 实验表明:裸地的水土流失情况更为严重,可知对土壤有保护作用。
    (2)、请你提出一条防治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措施:
  • 20.  土壤污染的种类

    :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①农药会在土壤中积累残留,种植的农作物中若有农药残留,会直接危害人畜健康。

    ②长期施氮肥,会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过量施磷肥,引起土壤缺锌、铁,磷成不溶态而不能利用。

    :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污染。

    :如核反应带来的辐射性污染。

三、综合题

  • 21. 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 , 其原因是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 22.  某学校科侵蚀学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围绕“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开展课题研究。

    过程一:查阅相关资料后,水土流失与坡度的关系如图①所示。

    过程二: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如图②)。

    请根据其研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由过程一得到的结论是。 
    (2)、过程二中,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 , 得到的结论是
    (3)、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是(写一条即可)。
  • 23.  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为主。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含量都低于30~60 厘米层含量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