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3月毕业生学业考试卷
-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2025届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七中学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练习卷
-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质量监测试卷
-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阶段性学情调研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阶段性检测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杭州市公益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1、游西溪记
林纾
西溪之胜,水行沿秦亭山十余里,至留下,光景始异。溪上之山,多幽蒨① , 而秦亭特高峙,为西溪之镇。山溪行数转,犹见秦亭也。溪水漻然②而清深,窄者不能容舟。野柳无次,被丽水上,或突起溪心,停篙攀条,船侧转乃过。石桥十数,柿叶蓊菱③ , 秋气洒然。桥门印水,幻圆影如月,舟行入月中矣。
交芦庵绝胜。近庵里许,回望溪路,为野竹所合,截然如断,隐隐见水阁飞檐,斜出梅林之表。其下砌石,可八九级。老柳垂条,拂扫水石,如缚帚焉。大石桥北趣④入乌桕中,渐见红叶。登阁拜厉太鸿栗主⑤ , 饭于僧房。易小艭⑥绕出庵后,一色秋林,水净如拭。西风排竹,人家隐约可辨。溪身渐广,弥望一白,近涡水矣。
(有删改)
【注释】①幽蒨(qiàn):幽深而草木茂盛。②漻(liáo)然:清澈的样子。③蓊菱(wěn gài):草木茂盛的样子。④趣:同“趋”,趋向。⑤栗主:古代练祭所立的神主。用栗木做成,故称“栗主”。后通称宗庙神主为“栗主”。⑥小艭(shuāng):小船。
(1)、以下是对作者游览踪迹及所见之景的梳理,填入下图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桥门印水 ②至交芦庵 B、①野柳无次 ②舟行入月 C、①溪水清深 ②至交芦庵 D、①停篙攀条 ②趣乌桕中(2)、读了林纾的《游西溪记》,小语和小文对西溪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他们对西溪的美景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全对话。小语:西溪的景色很美,作者用了一个“胜”字来总领后文的描写。
小文:是的。西溪十分曲折,文中的“ , 。”间接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小语:不仅如此!西溪的水还很清澈,我们可从“”这句话看出来。
小文:就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的“初极狭,才通人”,西溪有的地方也很窄,“”和这句话异曲同工。
(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溪水漻然而清深 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B、近庵里许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C、如缚帚焉 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D、水净如拭 秋容如拭(《满江红》) -
2、“ChatGPT写诗”引发争议
材料一
①机器人写诗,是文学的灾难还是福音?
②创作诗歌不难,难的是情感表达。写诗本身是一种文学创作,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要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基本形式要素,还要倾注感情、价值与想象力。诗作里见思绪、见人品、见性情、见胸怀。写诗需要倾注感情,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这一点是人工智能很难达到的。 A
③中山大学特聘研究员程羽黑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们读一首诗时,会体会诗句背后的隐喻。但人工智能写的诗即使有漂亮的句子,也只能是模仿人组合字句,不可能有隐喻,没有背后的所指。”他还补充道:“诗歌主要是情感,人类的情感,机器人是无法计算的。人工智能写的只能是低层次的类型文学,永远代替不了李白杜甫。”
④ B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精神世界是技术上的突破无法取代的,但是我们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因为人工智能会海量学习,它对于数据的模仿是人无法比拟的。艺术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创造,个性化是人类创造的生命。如果人类的创作不再发自内心,只是没有“人”的生命体验的一种技术性的东西。那么毁掉我们艺术生命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我们自己。
(节选自《当AI走入艺术的深巷,谁才是造物主》,有删改)
材料二
① C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②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还可以分析素材,增强和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文学家的文学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多彩的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D
③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
材料三
网友龙二圈的ChatGPT写诗试验
龙二圈:请你尝试写一首关于孤独自由的塑料袋的诗。稍加入一点想象,比如塑料袋自言自语或看到了什么。
ChatGPT:好的,已经完成,如下:
孤独自由的塑料袋, 它从未停下脚步,
自言自语地漫游天涯, 随风飘荡,
时而倾听风的吟唱, 寻找自由的旅途,
时而与云朵对话。 独自面对黑夜与白昼,
它穿梭于城市间, 仍然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感受人们的繁华与喧嚣, 孤独自由的塑料袋,
经过青山绿水, 曾经看到那么多,
目睹大地的壮阔与美丽。 也许在未来它还会,
曾有人拾起它, 看到更多令人惊叹的美妙。
也曾有人漠视它,
但它的心灵依旧自由,
不为物欲所缚缩。
对象
一改
二改
三改
龙二圈
尝试把文字再缩减一些。
尝试替换进一些低频率的同义词。
如果是萨特,会怎么写?
ChatGPT
自由的塑料袋,
漫游天涯,
倾听风云,
目睹大地。
曾被捡起,
曾被遗忘,
但心灵自由,
随风流浪。
黑夜白昼
阳光风雨,
孤独自由,
无人可及。
独行者,
塑料袋漫游,
天南地北
寻觅,永恒不变
被拾起,
被忽略,
自由徜徉,
黑暗、晨曦、
阳光、暴风雨……
孤身。飞舞。
如果是萨特,他可能会从一种更为悲观的角度来看待塑料袋,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物品,代表着现代社会中的虚无和无意义。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诗歌版本:
无形之物,白天黑夜漫无边际地游荡
它没有生命,没有自由,
没有存在的意义,
如同无情的现实,
将我们束缚在这个世界上,
塑料袋,
你是自由的,
却比我们更加孤独。
【注释】①ChatGPT:目前最火的AI创作工具,能模仿人类的大脑的运作方式,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问题。
(1)、“因为ChatGPT是根据指令发布者的要求,检索资料,模仿人组合字句,完成诗歌创作。”这句话放到文中A、B、C、D哪一处最合适?(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的能力排斥,不仅仅是因为主观情感上的难以接受。 B、文学创作是创造性活动,它有可能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的最后一个领域。 C、面对人类被人工智能超越替代的趋势,我们应珍惜并维护自己对艺术的审美。 D、人工智能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艺术家可利用它来学习和创作。(3)、程羽黑表示机器人写诗“不可能有隐喻,没有背后的所指”。材料三中,ChatGPT第三次修改的作品,是否能反驳这一言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几天前,小语利用ChatGPT完成诗歌创作的作业后,在朋友圈自鸣得意。结合以上材料,给她留言劝阻。小语:
ChatGPT太牛啦!诗歌作业分分钟完成。以后我的写作作业都有着落咯!推荐你们也试试。
-
3、热烈的涠洲岛
陆春翔
①涠洲岛的热烈,从三万年前开始。
②三万年前的某一天,北部湾在几千万年数百次火山喷发逐渐堆积的基础上,再一次火山大喷发。数股暗红色岩浆,从海底如蛟龙样冒头窜出,继而冲向天空,岩浆们此起彼伏,毫无顾忌,似乎是在沉默的海底积聚已久,它们在发泄,在向天空示威。阳光熄灭,白天变成了黑夜,等到岩浆们上上下下闹腾够了,这样热烈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③火山灰在海面隆起的地面上层层叠叠,叠叠层层,似于要将一切覆盖,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慢慢形成了。新岛四周有广阔的水面,岛上还有潟湖与外海相通,这是产珍珠的好地方,当地人称新岛为涠洲。两千多年前新岛被汉朝廷划归合浦郡。
④2022年6月28日涠洲岛的太阳以它惯有的热情迎接我。上午十点,太阳火烧一般,一切生物,似乎却躺了下来,默不作声。只有蝉是例外,拼命在发声,不舍昼夜。
⑤北海作家庞白与戚洵,陪我上了涠洲岛,我们来到了南湾的鳄鱼山景区。这鳄鱼山,大约是涠洲岛的精华所在了。伫立岛顶,我向周围亿万微粒构成的海蚀地貌俯视,海浪有节奏地一浪一浪地涌向各种洞门,再哗啦一声碎成无数白花。
⑥我们坐在树荫下歇息,一群大型海鸥,在正午烈日下掠过头顶。我知道眼前这个地方,曾经车水马龙,热闹得很。《北海市地名志》记载,这里曾经是军事重镇,有几十艘战船,一千多官兵。这些驻军守边防,也兼守看岛上名气最大的古珠池。从晋人刘欣期《交州记》的文字可以断定,最迟至晋代,岛上采珠已经盛行。到了唐代,大约是这里产的珠品质独特,个别难得的简直就如夜明珠,于是毫无悬念成了贡品。当年,一群采珠户采珠,边上还有官员跟着,采珠户冒着被“恶鱼”攻击的危险,一个猛子扎下。太守则在池边等待,他满怀希望,最好一次能捞上几个大蚌、老蚌,珠运连着官运呢!闪亮的珍珠,凝结着采珠人的血与泪!
⑦古珠池,吸引着各地来访者的目光,汤显祖就来了。
⑧在强烈的阳光下,我见到了汤显祖。此刻,他就端坐在涠洲岛半山的汤翁台上。他目无旁骛,日夜倾听着古老而又年轻的涛声。
⑨明朝万历五年(1577),二十七岁的汤显祖,信心满满地赴京城会试,颇具文名和才学的他成了首辅大学士张居正儿子的陪考人选之一。面对如此良机,汤显祖却想到了他家乡临川的玉茗花——这种行为怎么配得上玉茗花的高洁呢?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张居正的招揽,自然,也毫无悬念地名落孙山。
⑩万历八年(1580),张居正又派人游说汤给另一个儿子陪考,汤又拒绝,于是再次落榜,直到青年汤变成了中年汤,他才考中了进士。然而,汤显祖似乎天生不适应官场,他不安分。1591年,他上书《论辅臣科臣疏》,弹劾邪恶,抨击弊政,措词尖锐,因此被贬去广东徐闻县——一个听都没听到过的小县——做添注典史。
⑪来到徐闻后,由于心情沉郁,加上水土不服,汤显祖很快就病倒了。徐闻民众仰慕他的名声,对他心怀敬重,安排他去涠洲岛散心。来到涠洲岛,看着岛上的珠池,他却百感交集,除了感叹采珠人的不易,更借诗抒发深埋在心底的隐思。“为映吴梅福,回看汉孟尝”,我想,他连用这两个典故,想表达什么呢?为官要好自为之,正直善良是本分。之后,他在徐闻,遂昌以卓越的学识和一腔热忱为百姓做事,兴办教育,劝农田耕……
⑫在涠洲岛鳄鱼山景区,巨大火山岩壁上,那些丛丛叠叠的生命力旺盛的仙人掌,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黑黑的岩石,看上去沉稳而宁静,看不到一点泥土。仙人掌们却生机勃勃,它们开着黄色细碎小花,抱团生长,枝蔓相连;它们向人伸出夸张的玉刺,与海滩上张牙舞爪横行的螃蟹极相似,都是想保卫自己,不受侵犯。
⑬涠洲岛初生,起初应该是极其贫瘠的。赤红壤,风沙土,滨海盐土,那些火山灰性质的薄层土类,都需要时间的改造,时间会将一个新岛打造成一个琳琅满目的博物学院。我看着涠洲岛上茂盛的树与繁密的草,幻想着:它们一片一片的树叶,一片一片的草叶,都向着太阳,只要有太阳,不用多久,这些叶子就会铺满整个涠洲岛,甚至会伸向阔大的海面,一直延伸到北海那边的银滩大道。
⑭耳旷此起彼伏的鸟鸣,你会感觉,涠洲岛上的鸟类数不清,这里简直就是鸟类博物馆。《涠洲岛志》说,雨燕、环颈雉、雀鹰、灰脸狂鹰、黑鹳,这些鸟都是常客。每年的十月,群鸟聚集,它们会制造出异常喧闹的场景。这些鸟的快乐,我完全能从它们交流、翻飞的姿态上体会得到。
⑮古老与年轻,热烈与冷静,涠洲岛忽然如一个具有深邃思想的哲人一样,伫立在我眼前。他伸出手指,朝天朝地指了指:我的热烈,来自天空、大地和人类,是他们赋予了我全部的骨骼与灵魂。
(1)、下面选项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涠洲岛是最年轻的火山岛,它四周有广阔的水面,是产珍珠的好地方。 B、《交州记》中记载:在晋代,涠洲岛上采珠已盛行,夜明珠成为贡品。 C、汤显祖两次拒绝张居正的招揽,最后名落孙山,直到中年才考中进士。 D、涠洲岛起初很贫瘠,只有赤红壤、风沙土和火山灰性质的薄层土类等。(2)、作者游览涠洲岛,谈天,说地,论史,绘景。先想象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交代了;然后介绍岛上的人文历史,描述的场景,引出戏曲家汤显祖,叙写他科举考试坎坷、仕途不顺以及的人生经历;接着描绘了岛上茂盛的植物、 , 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文章结尾写道:“我的热烈,来自天空、大地和人类,使他们赋予了我全部的骨骼和灵魂。”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热烈”的理解。 -
4、在“读名著·品人生”阅读活动中,小文同学就名著人物的担当精神表达了自己的阅读感悟。请你从以下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情节解读人物的担当精神。
小文:《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叙了作者在讲堂看电影以及自己受到同学歧视、侮辱的经历,为拯救民族,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体现了青年鲁迅的责任与担当。
《红星照耀中国》 《海底两万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5、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你”指的是( )
“……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处,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A、《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B、《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C、《儒林外史》中的陈和尚 D、《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 -
6、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③ ,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④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比喻表达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 。
⑧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梁启超,字任公,号卓如。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敬业与乐业》。 B、《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它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C、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 D、古代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其中“尊君”和“家君”都是尊称别人的父亲。
-
8、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麓 , 一条被誉为“最美马拉松赛道”的智慧赛道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作为铜仁新地标,铜仁马拉松智慧赛道既是一条景观大道,也是一条健身大道,两者相辅相成。平坦崭新的自行车道,宛如一条丝带贯穿于铜仁至江口的青山绿水间。沿途有(kuān chang) ① 整洁的乡村小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屋。置身于赛道,两岸青山环抱、(chuī) ② 烟袅袅,田园风光、古村古寨、民族风采尽收眼底。作为全国唯一一条“马拉松智慧赛道”,赛道上设置了众多智能设备,如:陪跑灯光、智慧AED救助站、智能心率柱等,(zhū) ③ 如此类智慧元素的加入不仅提高了赛事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也为跑者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参赛体验。铜仁马拉松智慧赛道不仅留住了体育爱好者和市民游客的心,也留住了当地村民的心,他们由衷地表示会留在家乡建设家乡,这条赛道正在描绘着中国式乡村新图景。(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麓 B、相辅相成 C、与日俱增 D、由衷
-
9、作文
有人说,坚持很难,因为它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也有人说,坚持很简单,因为它只需要每天做一点点。其实,坚持就像爬坡,刚开始会觉得累,但只要你不停下,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
阅读材料,请以《坚持,其实没那么难》为题,完成作文。期待你用真实的故事和感受,写出属于你的坚持!
要求:①将你作文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②不少于8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拥抱星辰拥抱你
①春节过去不久,我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吃顿家常饭菜。酒足饭饱,父亲陪着他的小外孙坐在炕头上,一本正经地打起了扑克。有时为了一张牌,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看着一老一小盘腿坐在那儿的模样,我们时不时笑出了声。不知不觉,夜已渐深。
②母亲要去厢房取东西,我也下炕陪她。经过院子的时候,我看到不大的院子上方,无数颗星星亮晶晶地嵌在夜空上。那一刻,颜色深邃的夜空像极了幕布,它每一分钟上演的故事,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那一刻,我像个孩子似的,仰起头,与这些星星对话。于是,记忆里那一晚的夜色,隔着二十几年的旧时光,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无风、温和,干净、清凉。
③乡下的夜晚自带神奇的魔力,风清月明,很容易入睡。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晚,蒙眬中我先是听到身旁窸窸窣窣穿衣服的声音,借着窗户透进来的夜色,我看到母亲不知何时已收拾妥当,准备出门。我连忙起身穿衣出门,把街门闩好,与母亲一前一后,投身到茫茫夜色里。
④连日干旱,太阳像个火球一样炙烤着脚下的土地,庄稼像打了败仗似的,成天蔫头耷脑。村子附近的几处大湾小河早就干涸,露出打着补丁一样的河底。哪里有水湾,哪里就有人眼巴巴地看守着。我家果园的旁边恰有一个不大的水眼,每天守在水眼处的人常常排着长队等候。这一夜,我与母亲打算趁父亲外出上夜班的时间,在水眼处守夜。
⑤走过夜路的人,对星光会有种莫名的亲近,因为它会指引你,给你力量,陪你一道穿过黑暗。去山上的小路,平日里坑坑洼洼,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刚出家门那会儿,内心对黑暗还有抑制不住的恐惧,隔着胸腔,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可是,当我仰起头,望着那满天亮晶晶的繁星,内心竟没来由地安定下来。有了星光相伴,走起山路来,也没想象的那么困难。
⑥夜,像一块很大的黑丝绒布,罩在离头顶不远的地方,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到。几颗星星如同钻石一般,零零散散地点缀在黑丝绒布上,发出耀眼璀璨的光芒。不同于白天的炽热与喧嚣,山路两旁蔫头耷脑的庄稼,同远处的山峦一起,被黑雾笼罩着,分不清远山还是淡影。眼前的世界,出奇地安静。
⑦庆幸的是,我们赶到果园旁边的水眼处时,没有人守着。
⑧此时,月亮已经爬上来了,母亲在水眼旁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我挨着母亲,抬起头,仰望着夜幕深处的星光。
⑨夜凉如水。半个多小时过去,水湾里的水从开始的黑咕隆咚,到明晃晃地透着亮光,越积越多。母亲弯下腰,把空桶摁到水湾底,再提上来,足有大半桶水。我与母亲分别提着桶的两侧,小跑着,脚底带着风,放低腰段,一边躲避着横七竖八的枝条,一边往果园深处跑去。我们来到一棵树下,“呼啦”一下子,把大半桶水全部倒到苹果树的树根旁边,再提着空桶小跑着回去。还坐在那块石头上,守着夜色,守着星辰,静待水湾里的水越积越多。
⑩叫不上名字的夏虫,在旁边的草丛里叽叽喳喳唱着欢快的歌谣。偶尔夹杂一两声蛙鸣,“咕嘎,咕嘎”,像故意捣乱似的,给夜色增添了一种涩涩的疼痛,就好像生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
⑪那个夜里,我与母亲不知疲倦地给果园里的苹果树挨个浇灌,一棵树、两棵树……一桶水、两桶水……安静的夜色里,我仿佛可以清晰地听到苹果树“咕咚咕咚”喝水的声音,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在这个夜晚,汇成一首动人的歌。
⑫后来,我不止一次怀念过那个夜晚,那淡淡的喜悦像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⑬为了找寻那夜的星光,我曾在城市里独自穿过有路灯相伴的小巷,开车穿梭在城里的大街上,有时也会把家里的灯全关掉,坐在阳台上望着窗外的灯红酒绿发呆。可是,城里的夜晚大多看不到星星,我再也找不到同那晚一样的星空,找不到同那晚一样温和、清凉、干净的夜色。
⑭我陪母亲从厢房回到院中。此刻,乡下的夜空如此亲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够到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我随口问母亲:“还记得那晚我们去给苹果树浇水吗?”母亲被问得没有防备,但马上回过神来,说:“怎么会不记得啊!那一夜,幸亏有你做伴。”
⑮我微笑着,用力抱了抱母亲。
(选自2022年3月30日《齐鲁晚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填写完整。①仰望星空,引出回忆;②星光相伴,;③再望星空,。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
我与母亲分别提着桶的两侧,小跑着,脚底带着风,放低腰段,一边躲避着横七竖八的枝条,一边往果园深处跑去。
②从修辞与情感的角度,赏析第⑫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那淡淡的喜悦像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3)、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在“母亲”身上发现了哪些美好的品质。(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黏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黏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黏土、长石和石英制成的,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陶瓷,是一种工艺品或者日用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最灿烂的符号之一,是受世界认可和敬仰的中国手工艺术生活品。
(节选自《人类历史的回眸——陶瓷》)
材料二:
①瓷器成熟于东汉晚期,经过魏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发展,形成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发展期,这时期以青瓷独盛为主要特征,且历久不衰。
②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除南方越窑青瓷与北方邢窑白瓷相互媲美,形成所谓“南青北白”的格局外,其它如三彩陶器、黑釉、花釉、绞胎,以及釉下彩绘也尽显风采。
③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除此五大名窑外,宋代还形成了八大瓷窑体系。
④元朝,当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后,不仅迅速发展为明清瓷器生产的主流,同时也是行销海外的主要品种。红釉、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的烧制成功,也是中国制瓷工艺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⑤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中国瓷器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主要特征是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彩瓷世界,各种高温及低温颜色釉瓷的烧制技术,也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节选自《中国瓷器艺术》)
材料三:
①青花瓷,始于唐,兴于元,盛于明,但巅峰在康熙朝,康熙五色青花冠天下。康熙朝的御窑,通过“分水技法”,把一种颜色,烧出浓淡、渲出阴阳、画出疏密,一改元明传统单调的青花色。最美的十二花神杯,釉色如玉,一杯一花有诗为证,有着中国传统的雅致美学。
②雍正最喜欢的瓷,是纯色釉,把它放在光下面,釉色玲珑剔透,雕花若有若无,不浮不媚,浑然天成。大美至简,雍正之瓷,有种纯粹美,素心一颗见含蓄,一色一釉动千年。
③清乾隆时期各种釉彩大瓶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达到了顶峰。其中一件素有“瓷母”之美称,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使用了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涵盖了所有制瓷工艺,高温低温,技艺难度都不一样,传世仅此一件。
材料四:
①景德镇生产陶瓷历史悠久。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快景德镇陶瓷产业升级发展,是景德镇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
②景德镇瓷器在外销过程中需要面对来自各国市场的竞争,因此提高产品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加强生产工艺和品质控制,同时注重环保、安全等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在外销中,针对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需求,景德镇瓷器可以开发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品牌形象,坚持平台多元化。拓展交易平台,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打造“空中”陶瓷之路。
③中国灿烂的陶瓷文化是传统民族文化的结晶。而景德镇通过精湛卓越的制瓷工艺,确立了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地位。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景德镇陶瓷可以重振往日辉煌。
(节选自《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地位与发展战略》)
(1)、下列有关“陶瓷”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彩陶和黑陶。 B、陶瓷制作的原料不同,用黏土、长石和石英制作的是陶,用黏土原料制作的是瓷。 C、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的是陶;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的是瓷。 D、景德镇因其精湛卓越的制瓷工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瓷器成熟于东汉晚期,经过魏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发展,形成以青瓷独盛的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发展期。 B、驰名中外的“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的涌现和“八大瓷窑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宋代中国制瓷业的辉煌。 C、元朝,当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后,迅速发展为明清瓷器生产的主流。红釉、蓝釉等高温彩釉的烧制成功,也是中国制瓷工艺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D、清乾隆时期“瓷母”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等,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结合的斗彩。(3)、请结合以上材料,为景德镇瓷器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走出国门提出建议 -
12、阅读《骆驼祥子》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1)、上述语段中的“她”是 , 语段刻画了她的特点。(2)、班级正在举行《骆驼祥子》阅读成果交流分享会,有同学搜集了不同时期的文学评论名家对《骆驼祥子》的评论,你最认同哪一种评价?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明理由。洋车夫、老妈子、便衣警探、车厂老板、妓女、摆小摊的,他们出没的场所是大杂院、小茶馆和街边巷口。在老舍的笔下,他们都有了生命,有了灵魂,使我们了解了他们也有梦想,也有奋斗,也都活鲜鲜的,惹人爱、惹人怒,可歌和可泣。
——(司马长风)
老舍在祥子所代表的下层城市贫民身上所发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道路破灭以后的苟且忍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性格中的某些弱点。
——(钱理群)
-
13、(1) , 札扎弄机杼。(《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 , 冷露无声湿桂花。(《十五夜望月》)
(3)《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的句子是: , 。
(4)李贺《马诗》中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的悲叹诗句是: , 。
(5)《竹石》中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挺立青山,扎根岩石隙缝之中的翠竹形象的诗句是: , 。
-
14、城南二首(其一)
曾巩〔宋〕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②路东西③。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②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③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下面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节雨过后的山野的景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B、“路东西”写水流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突出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C、“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写出雨后的大自然充满生机,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其对应性,可从“乱”与“齐”这两个字概括雨中与雨后两幅景色,分别是“雨水肆虐”“青草齐整”。(2)、请从手法、情感、哲理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
15、【甲】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
为学(节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好 B、西蜀之去南海 去:往,到 C、孰为汝多知乎 知:知识 D、子何恃而往 恃:凭借,倚仗(2)、下列各项中“而”字是表示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学弈》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B、《为学》意在告诉我们:事在人为,后天的努力比优越条件更重要。 C、《为学》一文中,前后两句“子何恃而往”都表现了富和尚对穷和尚嘲笑讥讽的态度,语气相同。 D、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中心,浅显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4)、乙中画线的句子有一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6)、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
16、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数字化阅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请仔细阅读下面的统计图,说说你的探究发现(至少两点)
-
17、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使射阳县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B、考场上沉着、冷静、认真、仔细,是我们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读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D、在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
1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节,民间历来有清明节踏青的习俗,这在许多古代书(jí)中都有记载。这一天,男女老少一定要到郊外田野里走一走,感受明(mèi)阳光对自然万物的爱抚。大街上,孩童欢乐的(xī)戏与小贩们的叫卖声也唤醒了一个冬天的寂寞,空气中沸腾着热闹的气息。许多大人带着孩子在卖风筝的摊位前驻足徘徊 , 各式各色的风筝飘在天空。
②清明,又是一个追思慎远、寄托(āi)思的传统节日。人们聚在一起祭奠开山鼻祖、悼念去世亲人、缅怀英雄先烈。我们尤其不能忘记,如今的和平美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无数的英雄用鲜血换来的。他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死得其所。这种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永远被后人铭记在心中。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以及括号内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小贩(fàn) 书藉 B、沸腾(fèi) 明媚 C、徘徊(pái huí) 嬉戏 D、悼念(dào) 衰思(2)、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万象更新 B、开山鼻祖 C、五湖四海 D、死得其所 -
19、在“传统文化节”中,全班共读《儒林外史》,开展了讽刺艺术之对比手法专题探究活动。请阅读以下题目,按要求完成。
《儒林外史》中讽刺艺术之对比手法专题探究
情节对比
①左图故事呈现了《儒林外史》中一个经典情节,请你用一句话概述这个情节。
②结合《儒林外史》相关内容,另举一例谈谈 , 作品是如何通过对比手法达到讽刺效果的。
人物对比
清闲斋老人对《儒林外史》有这样的评价:“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不追求功名利禄),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本书塑造了丰富的儒林群像,其中既有丑陋尽显的士林人物,亦有寄托作者心中理想的高洁之士。在各色人物对比下深刻描摹出笑中泣泪的世情百态。
③请写出书中一位“辞却功名富贵者”,简述理由。
-
20、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卫鞅①亡魏入秦,孝公②以为相。封之于商③ , 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④公平无私;罚不讳⑤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⑥。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于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卫鞅:即商鞅。②孝公:指秦孝公。 ③商:古代地名。④至行:贯彻到底。⑤讳:避忌。⑥黥(qíng)劓(yì)其傅:指卫鞅因太子犯法,对其师傅处以黥劓的刑罚。黥、劓,皆为古代酷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皆以美于徐公 咨臣以当世之事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能谤讥于市朝 欲传于商君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赏不私亲近(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
(3)、用“/”为【乙】文中画直线句子断句。(断两处)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4)、在甲、乙两文中,君臣同心使国力变强。齐国在国外取得了的巨大成效(用甲文原句回答),秦国则很快取得了的效果(用乙文原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