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语段,完成练习。

    列宁在郊外 yǎng____病,去公园散步时发现了三只灰雀,很怜惜它介们,经常给它们带面包和谷 lì____。但是有天他发现其中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

    列宁很着急,他碰到一个小男孩,感觉小男孩和灰雀的失踪有关,于是用温和的语言和他展开了对话,受到感动的小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没有骗他。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
    (2)、易读错的字词被加点标注了出来,“渣”读 , “胸脯”读作
  • 2、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名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名人的小故事?

    出生时代:

    社会地位:

    重要成就:

    仿照示例,给他(她)做个名片。

    司马光

    出生时代:北宋

    社会地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重要成就: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 3、在古代,有很多小朋友年纪虽小,却做出了不起的事情。请你连一连。
    黄香四岁称象
    孔融九岁让梨
    曹冲七岁温席
  • 4、阅读课外小古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好学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②闻:听到,听见。③退:回去。④了:清楚。⑤大旨:大意,主要意思。⑥自是:从此。

    (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司马光七岁(    )
    A.出生  
    B.生活     
    C.生长   
    D.生命
    ②自是手不书(    )
    A.放下   
    B.解释    
    C.解脱   
    D.消除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B、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C、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 D、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3)、【阅读要素】默读小古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是个不怕寒暑饥渴的孩子。 B、司马光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 C、司马光是个爱给别人讲故事的孩子。 D、司马光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4)、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司马光

    ____,一儿登瓮,____。众皆____,____击瓮,水迸,____。

    (1)、回忆课文,将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课文内容将图片排序,再回答问题。

    ①正确的顺序为。(填序号)

    ②将以上图片与课文对照,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两幅图片,内容分别是关于“”和“”的。(用课文原句回答)

    (3)、故事中的司马光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具备这种品质的人,我知道还有(填人名)。
  • 6、课文写了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不经主人同意,就砸东西。 B、遇到事情,我们要变换角度,多维思考。 C、遇到突发事件,我们不能慌张要沉着冷静,积极想办法应对。 D、在庭院中玩耍也有危阶不能去那里玩了。
  • 7、课文中具体描写司马光聪明机智的句子是( )
    A、足跌没水中。 B、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C、水迸,儿得活。 D、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泰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群/儿戏/于庭 B、足跌/没水中 C、众皆/弃去 D、光/持/石击/瓮破之
  • 9、文中三次提到“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儿得活”,借助注释,根据前后语境,我知道这三个“儿”分别指( )
    A、登瓮的孩子            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 B、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             登瓮的孩子 C、其中一个孩子          登瓮的孩子               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 D、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  登瓮的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
  • 10、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跌水中(没有) B、一儿登(口小肚大的陶器) C、众皆弃(离开) D、群儿戏于(庭院)
  • 11、下列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有误的一项是( )
    A、上下结构:登、瓮 B、左右结构:跌、持 C、半包围结构:司、庭 D、品字结构:众、弃
  • 12、小语想将司马光的故事分享给同桌小文,请你帮助他完善内容。

    司马光砸缸

    有一天,(    )马光和朋友们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男孩爬到假山上,突然失足(    )落进了旁边的瓮里。小男孩在水里挣扎着大声喊救命。众人很惊慌,不知道该怎么办,吓得都跑开了。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瓮击去,瓮破了个窟窿,水一下子喷涌出来,小男孩也得救了。

    (1)、小语读不准加点字,请你在括号内写出正确拼音。
    (2)、小语发现故事中的部分字词和本课所学的文言字词能对应,想进行积累,请你帮他。

    ①语段中的“都”对应课文中的“”。

    ②语段中的“喷涌”对应课文中的“”。

  • 13、小小讲解员。你有幸在寒假成为“赵一曼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你会怎么介绍赵一曼同志?把你的讲解词写下来吧!(100字左右)
  • 14、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血凝红叶

    佚名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里,①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②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禁地想从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带走我对英雄的思念。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有删改)

    (1)、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赵一曼的(   )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2)、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用了“!”,读起来却有区别,第①句要读得 , 表现出对赵一曼英年早逝的惋惜;第②句要读得 , 表现出赵一曼的英雄形象与英雄气概。
    (3)、[阅读要素]“我”为什么要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撷一片柞叶珍藏起来?请默读短文,完成填空。

    珍藏柞叶

    柞叶采自赵一曼牺牲的的地方,它是英雄的历史见证。

    英雄的鲜血浇灌了它,它的颜色象征着

    这片柞叶,寄托了“我”对英雄的

    (4)、[情境化命题]请你根据短文内容完善两位同学的交流内容。

    这篇短文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去刻画赵一曼这个人物形象的,表现了她的品质。

    课本上也有一篇关于赵曼的文章——《》,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等去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了她的品质。

  • 15、“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排比 D、想象
  • 16、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梁 B、水缸 C、阵旧 D、贞探
  • 17、【跨学科知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历史转折点。请将下面的六次重要战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填序号)
    ①上高会战      ②淞沪会战     ③长沙会战
    ④徐州会战        ⑤湘西会战      ⑥缅北滇西战役

  • 18、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不朽的托起

    佚名

    罗雨成,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1947年,他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与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手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少年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儿,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儿,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少年托出连人带冰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面又塌了,少年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消耗殆尽,但是他又一次潜入水中,过了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少年,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的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他们久久地哀悼着这位英雄。

    (选自英雄网,有删改)

    (1)、【思维导图】文中罗盛教共下水三次,请结合短文内容,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阅读下面的对话,补充填空。

    小明:这篇短文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好感人啊!

    小亮:对,为救朝鲜少年掉入冰窟,壮烈牺牲。

    小明:这个时期感人的故事有好多呢,你还知道其他的吗?

    小亮:知道,例如……

    小明:可见和朝鲜人民有着深情厚谊。

    小亮:图书馆里也有这类书,我们去借几本吧。

    小明:这就去!

    (3)、阅读短文,结合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揣摩句中人物的心情将正确的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A.急切   
    B.欢乐     
    C.悲痛

    ①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少年正在滑冰,笑声阵阵

    ②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 , 一弯腰,直冲过去。

    ③全村的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他们久久地哀悼着这位英雄。

    (4)、[阅读要素]默读短文,下列对标题“不朽的托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朽”有永不磨灭的意思,代表罗盛教舍己救人精神的不朽。 B、“不朽的托起”指罗盛教救落水少年的这一行为是不朽的。 C、“托起”赞扬了罗盛教乐于助人、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D、“不朽的托起”塑造了罗盛教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
    (5)、[链接课文]这篇短文与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有哪些异同?完成下面的表格。(可从人物、事件、表现的人物精神角度去比较)

    篇目

    《不朽的托起》

    《手术台就是阵地》

    相同点

    不同点

  • 19、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和心理的描写来刻画白求恩大夫的形象。 B、课文用环境的危险有力地衬托出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 C、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D、课文赞扬了白求恩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和坚守阵地的革命精神。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红的演讲很精彩,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B、战斗非常猛烈 , 敌我双方伤亡惨重。 C、夏天,午后的太阳光很强烈 , 照得人睁不开眼。 D、在长津湖战役中,“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壮烈牺牲,年仅28岁。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