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来宾市2025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 广东省深圳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 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江苏省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阶段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化学试题
- 山西、陕西、宁夏、青海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化学试题
- 河南省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化学试题
- 云南省昭通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1、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和少量Fe、Al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重要化工原料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滤渣中除不溶性杂质外还有硅酸 B、氧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萃取分液后分液漏斗的液体全部由下口放出到两个不同烧杯中以便分离漏 D、萃取后得到的水溶液可以边搅拌边加入MgO以调节pH
-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B、在AgI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 D、电解饱和溶液:
-
3、某有机物M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M的说法正确的是A、M中含有四种官能团 B、1molM最多可以与3molNa反应 C、M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可以用酸性溶液检验M分子中的碳碳双键
-
4、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或做法
目的
A
向2 mL0.1 mol/LNa2S溶液中滴加0.1 mol/LZnSO4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几滴0.1 mol/LCuSO4溶液,出现黑色沉淀
验证
B
向各盛有5 mLH2O2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0.1 mol/L的FeCl3溶液和0.1 mol/L的CuSO4溶液
比较Fe3+与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C
向盛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滴加几滴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
D
先用稀硝酸酸化待测液,再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A、A B、B C、C D、D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Cl-O B、NaH的电子式为:
C、标准状况下,溶于足量水,转移的电子数为 D、煤的“液化”和“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6、近年来我国航天航空事业飞速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火箭点火产生动力的原理源于氧化还原反应 B、返回舱降落过程中使用了芳纶纤维制作的降落伞绳,降落伞绳是高强度的合金钢 C、太阳电池翼所使用的“碳纤维”(由聚丙烯腈经碳化而成)与金刚石互为同位素 D、“天问一号”实验舱所使用的铝合金熔点高于其各组分金属
-
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并探究氯气的性质。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2)、A装置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 , 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填“B”或“C”)装置中有色布条褪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褪色的原理。(4)、当氯气进入D装置后,可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填“红色”或“蓝色”)。(5)、E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若要制取标准状况下11.2L的 , 需要的质量为克。
-
8、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1)、起初,人们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纯碱,但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纯碱的化学式为。(2)、1861年,“索尔维制碱法”问世,该方法是在用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工业废气时意外发现的,反应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 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为______________(填标号)。A、 B、 C、 D、(3)、“侯氏制碱法”由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于1943年创立,是“索尔维制碱法”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至今仍为全世界广泛采用。
①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②上述流程中X物质是(填化学式)。
③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填“Ⅰ”或“Ⅱ”)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
9、在和的混合溶液当中,已知、 , 则的值A、 B、 C、 D、
-
10、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A的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 B、装置C中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能是碱石灰 C、点燃装置D处的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D、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 3H2O(g)Fe2O3+3H2
-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B、舍勒制备: C、氯气的尾气处理: D、向饱和的碳酸钠通入:
-
12、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的含有电子的数目为 B、在标准状况下,含有分子数为 C、的含有的的数目为 D、的含有的原子个数为
-
13、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含大量的溶液中:、、、 B、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C、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D、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
14、下列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红磷和白磷 B、金刚石和 C、和 D、氧气和臭氧
-
15、葡萄糖酸锌(相对分子质量为455)作为有机补锌剂,易溶于热水,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以通过葡萄糖酸钙与硫酸锌直接反应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 取200mL烧杯,加水,加热至80~90℃,加入 , 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 将烧杯置于90℃水浴中,逐渐加入10.0g葡萄糖酸钙,搅拌至完全溶解,静置保温20min。
. 趁热减压过滤,弃去滤渣;滤液转入烧杯,加热近沸,用小火加热浓缩至黏稠状,将滤液冷却到室温,加入95%乙醇20mL,此时有大量的胶状葡萄糖酸锌析出,搅拌,用倾析法去除清液。再加20mL95%乙醇,充分搅拌后,慢慢析出晶体,抽滤至干,得到葡萄糖酸锌粗品。
. 取粗品经重结晶并干燥得到无色晶体,准确称取2.3g样品,配成100mL溶液。
. 纯度测定:移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10mL氨-氯化铵缓冲液、4滴铬黑T(EBT)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三次滴定平均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4.79mL。
已知:滴定中的反应原理为
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钙与硫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本实验中(填“能”或“不能”)用氯化锌替代硫酸锌,理由是。(3)、步骤中用到的倾析法通常用于所得沉淀的结晶颗粒较大或比重较大,静置后易沉降的固、液间的分离,在该操作方法中除了使用烧杯外,还需要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是。实验中加入95%乙醇,其作用是。(4)、步骤重结晶时,需进行的操作有①加入10mL95%乙醇,搅拌;②加入10mL90℃热水,搅拌;③待结晶析出后,减压过滤;④趁热减压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正确的顺序为(填标号)。(5)、为了测定葡萄糖酸锌的纯度,步骤采用了络合置换滴定法。①下列关于滴定分析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平行滴定时,需重新装液并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
B.排出酸式滴定管中的气泡时,应控制活塞使液体快速流下
C.在接近滴定终点时,改为滴加半滴液可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D.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溶液体积的变化
②用EDTA溶液滴定,标志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6)、样品中葡萄糖酸锌的含量为%(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
16、工业废水对环境产生很大影响,不同的工业度水有不同的处理方法。(1)、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酸性废水中的原理是:利用电解产生高活性羟基自由基将氧化成 , 电解产生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①电解制取的过程可描述为。
②研究表明当大于4后,随溶液增大,去除率降低的原因是。
③写出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工业制革废水中含有大量蛋白质(酸性条件下带正电荷,碱性条件下带负电荷)和。当以胶体颗粒形式存在时,可用纳米颗粒吸附除去。胶体、纳米颗粒的zeta电位、捕获量随溶液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资料卡片
胶体粒子所带电荷多少和正负用zeta电位衡量,zeta电位的正负值表示胶体粒子带正负电荷,数值越大所带电荷越多。
①时,铬元素吸收效率很差,其原因可能是。
②在碱性条件下吸附废水中胶体颗粒具有选择性的原因是。
③纳米颗粒吸附后的形成 , 加入到溶液中浸泡可以回收纳米颗粒,同时得到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7、氮的固定是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氮的固定是指将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化学平衡常数K值。
反应
大气固氮N2(g)+O2(g) 2NO(g)
工业固氮N2(g)+3H2(g) 2NH3(g)
温度/℃
25
2000
25
350
400
450
平衡常数K
3.84×10-31
1.847
5×108
1.847
0.507
0.152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分析,大气固氮反应属于(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人类不适合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的原因。反应需要在闪电或极高温条件下发生,说明该反应(填字母)A.吸收的能量很多 B.所需的活化能很高
(2)、工业固氮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N2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的图示中,正确的是(填“A”或“B”);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3)、20世纪末,科学家研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实现高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合成氨,大大提高了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总反应式为:N2+3H2 2NH3 , 则在电解法合成氨的过程中,应将H2不断地通入极(填“阴”或“阳”);向另一电极通入N2 , 该电极的反应式为(4)、近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在常温、常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合成氨气的新思路,反应原理为:2N2(g)+6H2O(l) 4NH3(g)+3O2(g),则其反应热ΔH=(已知: N2(g)+3H2(g) 2NH3(g) ΔH= -92.4 kJ·mol-1;2H2(g)+O2(g) = 2H2O(l) ΔH=-571.6 kJ·mol-1) -
18、从钨渣中提取钪过程中产出大量含有硫酸锰、硫酸亚铁和硫酸的废液。用菱锰矿(主要含MnO2及Fe2O3、CaO、Al2O3、SiO2 , CuO等杂质)处理废液制备高纯MnSO4·H2O的实验如下:
①在2000 mL烧杯中加入提钪废液,加热升温,搅拌下按一定比例加入锰矿,反应80 min。
②搅拌下加入新制备的碳酸锰浆液调节pH在5.0~5.5,过滤。
③将滤液加热升温至90℃,搅拌下加入适量硫化锰浆液,继续煮沸60 min,静置过滤除去不溶物。在滤液中于室温下加入适量新制备的水合二氧化锰,吸附除硅继续搅拌 , 静置过滤除去不溶物。
④将除硅后的滤液加热煮沸,搅拌下滴加适量氟化锰饱和溶液,继续搅拌30 min,静置、过滤除去不溶物。
⑤将滤液在烧杯中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液体刚好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冷却得高纯MnSO4·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反应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如图,反应温度应维持在℃,其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当溶液中可溶组分浓度时,可认为已除尽。已知下列物质的物质
Fe(OH)3
Al(OH)3
Cu(OH)2
Mn(OH)2
CaF2
Ksp
步骤②中滤渣主要成分是 , 步骤③不溶物主要成分是。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已知MnSO4·H2O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实验中步骤①②③④是正确的,步骤⑤有错误,步骤⑤的正确操作为:。 -
19、实验探究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将图1装置的Zn,Cu下端接触,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能看到气泡产生 B、图2中向Zn片移动 C、若将图2中的Zn片改为Mg片,Cu片上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 D、图2与图3中,Zn片减轻的质量相等时,正极产物的质量比为
-
20、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C生成的速率与B消耗的速率相等 B、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的A,同时生成3n mol的B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