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近代某国政权组织形式图。由此判断该国应是A、美国 B、俄国 C、法国 D、英国
-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上著名的文献( )
①《人权宣言》 ②《独立宣言》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权利法案》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
3、关于三角贸易,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有( )A、路线: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给非洲带来了巨大灾难 D、给美洲带来了大量劳动力
-
4、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下列哪一项描述最准确?( )A、人文主义强调神权高于一切,主张回归中世纪宗教传统 B、人文主义倡导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理性思考 C、人文主义反对科学探索,主张完全依赖宗教解释世界 D、人文主义提倡封建制度的复兴,反对资本主义萌芽
-
5、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A、商品经济发达 B、严格禁止竞争 C、基本自给自足 D、自耕农为主体
-
6、有同学收集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扩张、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由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B、帝国的扩张 C、人类文明的起源 D、东西方经济的交流
-
7、公元前21—前18世纪,两河流域先后制定了《乌尔纳姆法典》《埃什鲁那法典》这些法典的颁布( )A、说明法制建设基本完备 B、有利于法律意识的增强 C、缓和了社会尖锐的矛盾 D、表明惩罚力度的加大
-
8、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在爱琴海、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和近海的许多岛屿上,建立了100多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的城邦公民不过几百人,最大的城邦领土面积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这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小国寡民 C、独立自治 D、封闭保守
-
9、美国自诞生以来,其国家形象在不断变化。某学习小组围绕“漫画里的美国形象”开展探究性学习,收集了如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编号
漫画
简介
图一
1782年,詹姆斯·吉尔雷创作《美国响尾蛇》:描绘了一条巨蟒将英军围困的场景,这一形象折射出当时北美殖民地的实力已今非昔比,对英军构成了巨大威胁。
图二
1904年,路易斯·达尔林普尔创作《新外交》:图中世界警察西奥多·罗斯福挥舞大棒对付了“非文明”民族(亚洲人和拉美人,画面左侧的叫嚣者),同时通过仲裁有效地对付了“文明”国家(图中右侧)。
图三
1932年5月,佚名作《救命!》:巨浪中写着“经济危机”,小船上的人是“公民”,喊着:“救命!罗斯福!胡佛!史密斯!谁都行!”
(1)、任意选择一幅漫画,指出其体现的美国形象,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解读。(2)、除了上述形象外,你认为美国还有哪些国家形象?(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美国国家形象演变的主要因素。 -
10、绘制、解释统计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中国翻译日文书籍情况统计表
年代
书目类别
合计(本)
年均译书(本)
总类
哲学
宗教
自然科学
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中国史地
世界史地
语文
美术
1868—1895
1
0
1
0
2
1
0
2
1
0
8
0.29
1896—1911
8
32
6
83
89
366
63
175
133
3
958
63.86
——付立波《近代日文书籍的引进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20年以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报刊,但是随着传播的广度与深度的增加,马克思主义单行本译书开始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据统计,1920—1937年马克思主义译书总量254.5部,发展期(1920—1928)译书59部,高峰期(1929—1930)118部,低谷期(1931—1937)63.5部。就分类而言,1920—1937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译书哲学译书为83.5部、政治译书79部、经济译书67部、社会科学译书25部。
备注:文中小数点表示一部著作分几册。
——摘编自刘娟《1920—1937年马克思主义译书之阶段划分》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晚清时期中国翻译日文书籍的主要特点。(2)、仿照材料一统计表格式,提取材料二的整体或部分数据绘制统计表,并得出一个历史结论。(要求:统计表要素齐全,内容准确,结论明确。) -
11、水运关涉国运,功在当下,利在千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水运与国运》目录(节选)
章节一 都江堰:秦灭六国的水力发动机
1.伐蜀攻韩,孰先孰后
2.得蜀望楚,可并天下
3.李冰筑堰,老秦东向
章节二 灵渠凿通,四海归一
1.南下百越,三年无功
2.五岭逶迤,遇水修渠
3.连接湘漓,平定岭南
——龙佳悦《水运与国运》
材料二 漕运始于秦汉。秦汉两朝均定鼎西北长安,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漕运则经由横贯中原的黄河和渭水,漕运方向大致为东西向,即由东向西。历经南北朝的发展,唐宋时期,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漕运地位开始确立,漕运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摘编自吴琦《南漕北运:中国古代漕运转向及其意义》
材料三 元代海运主航道示意图
——贾兵强、朱晓鸿《治水与中华文明》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个章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时期修筑水利工程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秦汉至唐宋时期漕运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历史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元朝海运发展的主要条件。 -
12、尼日利亚学者费米·阿科莫莱夫在2006年提出,丢掉“没有西方我们注定灭亡”的心态,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是靠外国人发展起来的。这一言论折射了非洲( )A、受到西方殖民 B、经济发展缓慢 C、广泛参与竞争 D、自强意识增强
-
13、上世纪40年代,美国新闻界不仅对公众的偏执进行评论,还尽其所能地添油加醋,欧洲刚结束战争的数天之后便出现了“赤色浪潮威胁基督文明”的标题。这表明,当时( )A、二战即将取得胜利 B、美苏关系彻底破裂 C、美国存在反苏思潮 D、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
14、苏联“二五”计划期间的技术进口比“一五”期间减少了9倍以上,这使对外借贷从1931年的63亿卢布减少到了1936年的4亿卢布。这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适应国情 B、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C、未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D、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
-
15、1895年,一位法国陆军上尉发明了可以折叠背负行军的自行车,如图所示。一战期间,英国、法国、德国等都把折叠自行车作为一项标准装备。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科技影响战争形态 B、法国科技领先世界 C、自行车是主要武器 D、士兵作战积极性高
-
16、1861—1865年,美国穿便服成了一种时尚和美德,大部分北方人过着清贫的日子,剧院很少开放,歌剧只能偶尔演出。由此可见,当时美国( )A、内战冲击了人民生活 B、北方经济落后于南方 C、消遣娱乐业逐步消失 D、存在政治分裂的隐患
-
17、到1850年,英国棉纺织业雇用了制造业中六分之一的劳动力,直接贡献了英国GDP的8%。与这一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
18、“全国三级会议已经不存在了,它被单一的国民议会所取代,后者不分等级,挟国民之名以主权者自居,并声称有赋予国家一部宪法的任务。”上述情形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农奴制改革
-
19、1435年,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对时人仍认为绘画是一种“机械”艺术感到愤怒,他认为画家和雕塑家已不再是工匠,而是某种“高雅艺术”的从事者。这一主张( )A、拉开了文艺复兴序幕 B、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同 C、提升了艺术家的地位 D、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
20、下表为中世纪主要势力对创办大学的态度。这说明,大学的兴起( )
势力
态度
教皇
庇护新兴学校,相信学识会服侍上帝荣耀
皇帝和国王
授予新兴学校特许状,希望大学成为君权的桥头堡
城镇
培养新兴学校,因为它们可以带来盛名并引来居民与贸易
A、推动了城市自治 B、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具有历史偶然性 D、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