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列宁指出:“我们的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
2、1929年12月,在苏联举国上下庆贺斯大林50岁寿辰期间,各地党政组织和个人纷纷向他发出致敬信,许多城市、工厂、农庄、街道,甚至山峰都用斯大林的名字来命名。这类现象说明( )A、个人崇拜之风盛行 B、苏联实现了工业化 C、苏联模式深得人心 D、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
3、苏联的粮食产量,在全盘集体化运动前的1925—1927年平均每年为7 527万吨,“一五”期间降为年均7 360万吨,“二五”期间再降为7 290万吨。畜牧业的状况更差。“一五”期间,牛从
6 010万头降为3 350万头;羊从10 700万头降为3 730万头……材料说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
A、使工业总产值大幅度提高 B、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4、根据下图,指出与之对应的国家是( )
1928—1937年集体农庄数量变化图
A、美国 B、中国 C、苏联 D、印度 -
5、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为此苏联开始大规模地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由此可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C、服务于工业化需要 D、调整农轻重产业比重
-
6、在工业化时期,苏联重工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的30%以上。1926—1940年,重工业增长了18倍,较轻工业增长速度快2倍多,比农业快了14倍。可见,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发展过程艰难曲折 C、高积累、低消费筹集资金 D、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为代价
-
7、下面是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比重示意图。图中信息表明苏联( )A、成为工业国家 B、工业产值跃居世界前列 C、建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
8、1922年年底,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共和国联盟成立。当时处于( )A、十月革命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国内战争时期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
9、抓住关键词是把握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与“1921年”“苏维埃俄国”“列宁”“实行自由贸易”“巩固工农联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10、苏联散文集《莫斯科——时空变化的万花筒》在其第一章“贸易之复兴——1922年初的莫斯科”中指出,11月末《消息报》上第一次出现了广告。如今,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广告已经种类多样、内容丰富。这一描述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 )A、实施背景 B、实施效果 C、客观评价 D、主观目的
-
11、1921年春,苏俄出现波及30多个省的严重饥荒,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引发叛乱。为解决危机,苏俄调整农业政策,具体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修建农田灌溉工程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征收粮食税
-
12、1921年,苏维埃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苏维埃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C、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D、实现国家工业化
-
13、1921年4月,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必须采取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先解决农民问题,才能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从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A、苏俄工农联盟出现危机 B、苏俄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困难 C、苏俄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D、苏俄正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14、1920年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由此可知,苏俄调整政策的目的是( )A、学习西方科技,开启国家近代化 B、集中全国资源,迅速实现工业化 C、建设集体农庄,促进农业集体化 D、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
-
15、罗斯福新政在二战前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纽约证券交易所前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急剧下跌。交易所里的人们陷入巨大的恐慌,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股票价格下跌的速度非常快,甚至连自动报价机都来不及报出最新价格。一天之内,数万投资者破产。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允许我申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我们没有必要去躲闪。……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实现他们愿望的工具,我也是以这样的精神来担当的。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 “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同资本家进行谈判,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摘编自《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由国家直接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二战后,这种干预经济的方式在西方国家普遍得到加强。
——摘编自李纯武、严志梁著
《简明世界通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首先从哪个部门爆发?(2)、材料二中的“愿望”指什么?罗斯福总统面对经济大危机表现出了怎样的个人品质?(3)、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中保障民生的内容。(4)、据材料四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对美国社会的效果如何?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
16、从不同角度感知美国的历史,能加深对美国兴起历程的理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证史】
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示意图
【名言析史】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罗斯福
【名著忆史】
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传记《罗斯福》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时候都迅猛而激烈。”
(1)、图中1926年美国失业率达到最低的原因是什么?1933年达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在“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罗斯福实行了什么政策?(3)、罗斯福执政时期推翻先例的政策创新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
17、罗斯福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现在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指导创建新的社会秩序……他的结论来自对200多年自由市场经济和大萧条的重新审视,充满了创新性的思维……因此,这篇演讲也被人们誉为“某种意义上的‘新政’宪章”,事实上这一演讲影响了此后70多年美国的经济政策。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A、通过颁布法律稳定了经济秩序 B、实行自由市场的经济模式 C、政府干预经济对美国影响深远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
18、1934年,洛雷纳·希科克在美国访问数月后感慨道:“我原以为至少在大工业中法规会起作用,但我现在敢断言,99%的美国大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而小企业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A、克服了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B、遭到了部分资本家的抵制 C、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D、实施了全面公有制政策
-
19、“尽管新政有非正统的财经政策,尽管它扩大了政府的行政权力,扩充了政府官僚机构,但它保持和重新肯定了美国对其民主制度的信心——而且是在民主政体在其他地方摇摇欲坠或受到威胁的时候做到这一点的。”材料旨在强调罗斯福新政( )A、未实现完全的复兴和充分的就业 B、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C、维护、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
20、罗斯福上台后,美国国会授予罗斯福紧急处理事务的权力,罗斯福可以直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而不用经国会的批准。罗斯福本人也曾说:“国会出于对国家和全体民众的考虑,扩大了我的权力。”据此可知( )A、美国政府的权力超越了国会的权力 B、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国会支持罗斯福新政的开展与实施 D、美国总统权力不受国会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