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1892种药物说明,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     )
    A、《伤寒杂病论》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 2、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建立历代帝王庙,把忽必烈与他亲自选定的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放在一起祭祀。虽然他很讨厌胡人,可也把忽必烈看作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君主之一。这是因为忽必烈(       )
    A、统一了蒙古草原 B、创立了行省制度 C、创立了中央集权制 D、推行“推恩令”
  • 3、“北宋时,国家税收峰值达到1.6亿贯,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那个时候,伦敦、巴黎、威尼斯、佛罗伦萨的人口都不足10万,而我国拥有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近50座。”这反映出北宋(       )
    A、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B、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C、市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 4、“齐鲁第一进士家族”淄博新城王氏家族,300年间走出30位进士。进士科创立者是(     )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太宗 D、隋炀帝
  • 5、“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诗句中“千里长河”的北端是今天的(       )
    A、成都 B、洛阳 C、北京 D、杭州
  • 6、“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     )
    A、秦始皇的大一统 B、西汉建立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 7、易中天在其著作中评论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认为“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关于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A、“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 B、“新制度”强调地方对中央的绝对服从 C、“新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新制度”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8、他是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有学者认为如果他活在今天,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是(       )
    A、墨子 B、孔子 C、韩非子 D、老子
  • 9、“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段记载应摘自(       )
    A、《尚书·商书》 B、《史记·周本纪》 C、《战国策·秦策》 D、《后汉书·华佗传》
  • 10、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出土的石器有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说明当时已进入犁耕阶段。材料表明良渚文化(       )
    A、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 C、正处于新石器晚期 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
  • 11、“渡口烟村碧鉴平,野原谁识古文明。七千年稻火畲种,几百世田刀耜耕。素饰陶纹犹见织,短腔骨笛不闻声。至今鱼米桑麻地,不舍姚江昼夜行。”文中的“古文明”是指(       )
    A、半坡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 12、请结合中外史实,从下框中选取两个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 13、民主与法治建设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家通过建构相关法律制度来进行社会治理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 以法家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迅速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地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为古代中国政府推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奠定了制度基础。

    ——摘编自钱大军《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家传统及其价值》

    材料二   独立革命时代美国共和派所创造的美国民主政治带有一种可贵的特色,那就是“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的并重。所谓“原则民主”,指的是一种把民主当作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而加以赞美的态度;而“程序民主”指的则是一种把民主当作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来予以认同的态度。然而,美国民主直到今天也不能说是真正的民主,更不用说在两百多年之前了。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上)

    材料三   中国近现代民主法治简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推翻封建帝制后,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民主革命胜利后,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国历史上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并概括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产生的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体现美国共和派所创造的“原则民主”的重要文献,并举例分析两百多年前美国的民主不能说是真正的民主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处法律文献的名称,依照给出的示例,对1954年宪法撰写简要说明。
  • 14、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经历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参与的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和他的儿子李经方、美国顾问科士达等与日本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及美国顾问瑞迪臣等,开始……进行和谈。 日方代表恃强讹诈,大肆威吓,提出一个漫天要价的和约底稿。李鸿章卑躬屈节,俯首听命。……最终签署条约。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甲: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

    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又得将各项机器, 任便装运进口, 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乙: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材料三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四   回顾70年峥嵘岁月,新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局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 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最终签署条约”的名称,并指出材料二甲、乙两人描述该条约的角度。
    (2)、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
    (3)、依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变化中得到的认识。
  • 15、下面漫画为《恐怖的骨牌游戏》,骨牌上是导弹,中间是和平鸽。该漫画应创作于(     )

    A、工业革命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冷战期间
  • 16、1861年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领域的主要部门逐渐出现了大机器排挤手工生产的现象。材料反映了1861 年改革(     )
    A、完全解放了农奴 B、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C、保留了封建残余 D、为俄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 17、梁思成说过:“建筑是一本石头的史书,它忠实地反映了一定社会之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种姓制度反映古印度森严的等级制度 B、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史料 D、洛阳龙门石窟体现了佛教文化与中国雕刻技术的结合
  • 18、一些西方学者往往会避重就轻,把鸦片战争的本质从鸦片身上转移开,放到清政府的一些具体作法之上。比如说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歧视外国和外国商人,比如说当时因为中国人不愿意买外国商品,所以其它国家对华贸易本身就不是公平贸易,又或者是清政府查禁鸦片的方式粗暴,并在查禁鸦片的过程中曾经虐待英国鸦片商人及其妇孺家属等。对这些西方学者的看法认识正确的是(     )
    A、认为战争具有正义性质 B、战争的起因是清政府的暴行 C、抹杀了战争的侵略本质 D、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19、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对史料类型的了解,是我们学好历史的重要条件。下列史料类型和其他三项史料类型不同的是(     )
    A、 B、 C、 D、
  • 20、列表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列表可以把同类型史实或者人物进行归纳总结。下面是以“中国古代科学家”为主题的知识简表,从中可以得出(     )

    姓 名

    时代

    主要成就

    张仲景

    东汉

    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写成《伤寒杂病论》

    贾思勰

    北朝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撰写《齐民要术》

    宋应星

    明朝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编著《天工开物》

    李时珍

    明朝

    搜集和整理了800 多种医药书籍,编著《本草纲目》

    A、中国古代的科技都居于世界前列 B、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 C、科技著作都由政府统一组织编写 D、中国古代科技只涉及农业领域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跳转